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锦涛总书记在建党90周年大会上提出“四大考验”、“四大危险”,全党全国为之一震,海内外众多解读随之而起。
“四大考验”为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四大危险”为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
有鉴于此,胡锦涛指出:“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
接受记者专访的中央党校资深党建专家叶笃初教授直言,在党的历史发展长河中,种种风浪与惊险层出不穷、从未间断,在新的历史环境与条件下,以新的概括和表述语言,向党发出了警号,意义重大而深远。
“对考验、危险的解读,要同实际行动,要同改革创新目标,最终要同我们百年大计目标联系起来。”叶笃初说。
为何严重预警
记者:在全球都在热议“中国奇迹”之时,党的总书记向全社会公开提出党自身面临的“四大考验”、“四大危险”,为什么?是考验真的很严峻、危险真的很迫切,还是“盛世思危”,为防微杜渐,才有意识地把话说得这么严重?
叶笃初:如此光明磊落、公之于众,在我经历党内生活几十年中,确实是不多的。过去也说,其中分量和语气较重的通常只是在党内或高层干部中,这次则是直面社会,这就是党务公开、接受监督的实际行动。
这一次集中的概括很重要,过去的文件中,虽然分别也有一些表述,但是这次联系起来做统一整体的说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纸质媒体和网络中已开始流传“几个危险”这样语言学家称之为“标数式简称”的用语。如果就实质内容而言,对此的确应说形势比较严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
必须强调,这次提出危险,绝不是消极的、悲观的,而是积极的、进取的,意在更加警惕危险,努力化险为夷,转危为安,使我们的科学发展、深化改革获得新的更大的精神动力。“安必思危,兴必虑衰”。你们说“盛世思危”,这样来讲也不为过。
希望大家注意到“七一”讲话中还鲜明地提出:要始终保持党开拓前进的精神力量、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党的蓬勃活力、保持党的肌体健康。这“四个保持”总结了中国共产党90年发展历程中最重要的成功经验。
记者:在中国共产党90年历史上,与此类似的预警有过几次?
叶笃初: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遇到并获得消解的风险是很多的。在我的记忆和查阅文献记录中,比较大的如1945年党的七大,毛泽东曾预言可能发生的大事变,即问题、困难、危险,多达17条,要求全党应对非常的困难、非常不利的情况。同时又讲,我们一定要胜利,并列出了7条有利条件,或者说是光明方面。最后的结论是会取得成功。
还有一次是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可能因为胜利而产生骄傲、功臣自居、停顿起来不求进步、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等情绪,“四种情绪”也是“危险”情绪,是可能导致我们党失败的情绪。
改革开放初期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步阶段,邓小平也提出了若干危险,使党内有所准备、有所警醒。
可见,危险的提出就包含着化解的因素。党的几代领导人总是以高屋建瓴、审时度势的政治目光及宏大气势,及时指出在即将到达胜利彼岸的同时也存在着危险。
记者:世界连续执政超过50年的政党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只有3个,苏联共产党和墨西哥革命制度党已先后丧失执政地位。所谓“执政考验”,主要指什么?
叶笃初:对中国共产党来说,从新中国成立前夕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就做好了执政考验的准备,从思想到办法,特别是1956年的党的八大,是党在执政后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作了很好总结、有了很大提升。党章中特别提出了作为执政党的一个原则问题,执政党应该成为人民的工具,而不是把人民作为自己的工具。“同资产阶级政党相反,工人阶级的政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做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执政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权为民所赋、利为民所谋是当然的,关心群众、服务群众也是当然的。
记者: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以前说得比较多,综合来看,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要走向现代化,在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主体的全球化中生存、发展、崛起,今与昔、中与外,价值观、游戏规则都不太一样,这种图景可容乐观吗?当前是不是到了一个关键的节点?
叶笃初:我的观点是非常乐观,且充满信心。当然,乐观不能不看到困难和风险的一面。“七一”讲话的结束语,一连说了几个“不”:“不停滞、不折腾、不为风险所惧、不被干扰所惑”,整个讲话是一篇热情洋溢、踌躇满志的阳光讲话,我们学习这篇讲话后应该要把奋斗精神提起来。
现在正是重要的关键时期,关键时刻。说得近一点,是完成“十二五”规划,说得远一点,建党100周年时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时间已经不多了。再往远处说,建国100周年,要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两个“百年大计”,今后5年乃至10年中,至关重要,所以到了关键的节点是肯定的。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无疑的,而发展、改革、创新任务很重,还有很多事情我们要做。比较而言,较多是在一些具体制度、体制方面,例如我们正在努力地,而且还要下工夫解决有关文化建设及其体制等问题。总而言之,改革继续深化,发展不能停步,还是要解放思想,还是要敢于创新,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更亮堂,更富有活力。
如何化险为夷
记者:精神懈怠是思想层面上的问题,为什么作为第一个危险提出?是最大的危险吗?如何应对?
叶笃初:在一定意义上是个思想层面或精神层面的问题,但是它表现出来的是大量的实际问题、工作问题,是活生生、一个个的具体事情和困难问题。
从次序排列上,精神懈怠危险位列第一,它确实是第一危险。因为思想是源头,是根本。“诚于中,形于外”。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就有什么样的实际表现。重视精神力量、重视精神状态,历来是我们党的传统。
常常说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在一定意义上,精神状态有决定性的作用。指出精神懈怠的危险,内涵很广泛,大至信念动摇,小至无精打采,做事提不起精神,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当“老好人”等,精神垮掉了,一切就无从谈起。共产党最重视精神的原动力作用,红军长征时期,那样的困难环境,靠的就是精神。抗战时期,我们有些根据地很困难,延安的物资也非常匮乏,也是靠团结奋斗精神。新中国成立以后,也有很多困难。改革开放,科学发展,都需要精神动力、精神支持、精神巩固。
记者:“能力不足”主要指哪些能力?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党员、干部,是否应有不同的能力要求?
叶笃初:对我们党来说,主要是指广义上的执政能力。2004年十六届四中全会作过一个科学概括,就是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以后随着经验的积累,我们党在其他具体场合、具体问题上,还强调过处理灾难、安全事故以及防止突发事件的能力,节约资源、加强环保工作的能力,等等。能力的内涵是不断提升、不断丰富的,能力也处在动态和发展中。
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工作、不同职业,确实应有不同要求,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我比较重视的是群体的能力。个人能力主要靠个人,集体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靠组织的养成、指导和推动。现在身担重任的“60后”、“70后”是很重要的一个群体,起着重要的历史传承作用。新一代的干部群体,人们称“80后”,也要准备有接班的能力。历史上邓小平、陈云同志提出了老干部要学会带新干部,这也是一种能力。新一代干部也要善于向老干部学习,学习他们调查研究,学习他们深入基层,学会科学发展的能力。
记者: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取得成功的法宝之一,如今执政的情况下,如何去代表有不同利益诉求的群体?
叶笃初:我们党忠于宪法、忠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同时按照党章规定,履行党的宗旨,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当然,实际生活中,利益诉求并不完全一样,比较而言,现在当然要更多注意照顾、关怀那些弱势群体,例如贫困地区和进城的农民工等。根本利益很重要,但鉴于社会状况还在发展中,有一些地区或群体需要更多的现实关怀,解决急切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党在这方面还需要不断地下工夫,做得更实、更好。
记者:领导干部下基层视察、慰问,接访、下访,多与群众直接打交道,就是密切联系群众了吗?如何保证领导干部心里真正装着群众、为群众服务?
叶笃初:密切联系群众,要做的事情其实有很多。到基层去,用群众的话说,是要多接“地气”,这显然是第一位的。联系群众,不打通这个通道,一切都无从谈起。
干部心里真正装着群众,为群众服务,首先当然是靠自觉,靠培养感情,同时也要制度约束。现在许多地方都有规定,对各级干部都有不同的联系群众的要求。我知道国务院一个部级单位正在有计划地派一百、几百位年轻干部进入村里,特别是经济发展比较差的、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的地区,派一批干部住在那里,建立长期联系与帮扶,每个干部在那里听群众呼声、要求和建议。这种做法是值得仿效的。
在联系群众这方面,我想新生代的干部要更加努力一些,脚踏实地练出这一种硬功夫。
记者:如何判断当前的反腐形势?反腐倡廉工作力度很大,为何贪官仍层出不穷,且窝案频发?
叶笃初:这的确使党内外都感到有一些揪心。权威性判断是,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整体态势,可说是成效明显和问题突出并存,防治力度加大和腐败现象多发并存,群众对反腐败的期望值不断上升和腐败现象短期内难以根治并存,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
由此,我们需要作较长时间的准备。有人说反腐败是世界性的难题,有些国家情况相对好些,但有许多比较糟糕的。我相信我们会较快地好起来。
记者:总的来说,如何才能有效应对考验,化险为夷?
叶笃初:应对这些考验和危险,都需要持久地作出努力,这是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一个部分。希望不要出现曲折,更不能停滞和后退。经过90年的磨炼,中国共产党既有强大的思想精神力量,又有强大的组织聚合力量,现在正在努力筑成强大的制度约束力量,就是“坚定不移地坚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这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和世界环境下应对考验,化险为夷的三个重要力量。
(摘自《瞭望》新闻周刊 李俊杰 夏奕/文)
“四大考验”为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四大危险”为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
有鉴于此,胡锦涛指出:“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
接受记者专访的中央党校资深党建专家叶笃初教授直言,在党的历史发展长河中,种种风浪与惊险层出不穷、从未间断,在新的历史环境与条件下,以新的概括和表述语言,向党发出了警号,意义重大而深远。
“对考验、危险的解读,要同实际行动,要同改革创新目标,最终要同我们百年大计目标联系起来。”叶笃初说。
为何严重预警
记者:在全球都在热议“中国奇迹”之时,党的总书记向全社会公开提出党自身面临的“四大考验”、“四大危险”,为什么?是考验真的很严峻、危险真的很迫切,还是“盛世思危”,为防微杜渐,才有意识地把话说得这么严重?
叶笃初:如此光明磊落、公之于众,在我经历党内生活几十年中,确实是不多的。过去也说,其中分量和语气较重的通常只是在党内或高层干部中,这次则是直面社会,这就是党务公开、接受监督的实际行动。
这一次集中的概括很重要,过去的文件中,虽然分别也有一些表述,但是这次联系起来做统一整体的说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纸质媒体和网络中已开始流传“几个危险”这样语言学家称之为“标数式简称”的用语。如果就实质内容而言,对此的确应说形势比较严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
必须强调,这次提出危险,绝不是消极的、悲观的,而是积极的、进取的,意在更加警惕危险,努力化险为夷,转危为安,使我们的科学发展、深化改革获得新的更大的精神动力。“安必思危,兴必虑衰”。你们说“盛世思危”,这样来讲也不为过。
希望大家注意到“七一”讲话中还鲜明地提出:要始终保持党开拓前进的精神力量、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党的蓬勃活力、保持党的肌体健康。这“四个保持”总结了中国共产党90年发展历程中最重要的成功经验。
记者:在中国共产党90年历史上,与此类似的预警有过几次?
叶笃初: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遇到并获得消解的风险是很多的。在我的记忆和查阅文献记录中,比较大的如1945年党的七大,毛泽东曾预言可能发生的大事变,即问题、困难、危险,多达17条,要求全党应对非常的困难、非常不利的情况。同时又讲,我们一定要胜利,并列出了7条有利条件,或者说是光明方面。最后的结论是会取得成功。
还有一次是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可能因为胜利而产生骄傲、功臣自居、停顿起来不求进步、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等情绪,“四种情绪”也是“危险”情绪,是可能导致我们党失败的情绪。
改革开放初期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步阶段,邓小平也提出了若干危险,使党内有所准备、有所警醒。
可见,危险的提出就包含着化解的因素。党的几代领导人总是以高屋建瓴、审时度势的政治目光及宏大气势,及时指出在即将到达胜利彼岸的同时也存在着危险。
记者:世界连续执政超过50年的政党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只有3个,苏联共产党和墨西哥革命制度党已先后丧失执政地位。所谓“执政考验”,主要指什么?
叶笃初:对中国共产党来说,从新中国成立前夕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就做好了执政考验的准备,从思想到办法,特别是1956年的党的八大,是党在执政后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作了很好总结、有了很大提升。党章中特别提出了作为执政党的一个原则问题,执政党应该成为人民的工具,而不是把人民作为自己的工具。“同资产阶级政党相反,工人阶级的政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做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执政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权为民所赋、利为民所谋是当然的,关心群众、服务群众也是当然的。
记者: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以前说得比较多,综合来看,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要走向现代化,在以资本主义国家为主体的全球化中生存、发展、崛起,今与昔、中与外,价值观、游戏规则都不太一样,这种图景可容乐观吗?当前是不是到了一个关键的节点?
叶笃初:我的观点是非常乐观,且充满信心。当然,乐观不能不看到困难和风险的一面。“七一”讲话的结束语,一连说了几个“不”:“不停滞、不折腾、不为风险所惧、不被干扰所惑”,整个讲话是一篇热情洋溢、踌躇满志的阳光讲话,我们学习这篇讲话后应该要把奋斗精神提起来。
现在正是重要的关键时期,关键时刻。说得近一点,是完成“十二五”规划,说得远一点,建党100周年时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时间已经不多了。再往远处说,建国100周年,要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两个“百年大计”,今后5年乃至10年中,至关重要,所以到了关键的节点是肯定的。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无疑的,而发展、改革、创新任务很重,还有很多事情我们要做。比较而言,较多是在一些具体制度、体制方面,例如我们正在努力地,而且还要下工夫解决有关文化建设及其体制等问题。总而言之,改革继续深化,发展不能停步,还是要解放思想,还是要敢于创新,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更亮堂,更富有活力。
如何化险为夷
记者:精神懈怠是思想层面上的问题,为什么作为第一个危险提出?是最大的危险吗?如何应对?
叶笃初:在一定意义上是个思想层面或精神层面的问题,但是它表现出来的是大量的实际问题、工作问题,是活生生、一个个的具体事情和困难问题。
从次序排列上,精神懈怠危险位列第一,它确实是第一危险。因为思想是源头,是根本。“诚于中,形于外”。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就有什么样的实际表现。重视精神力量、重视精神状态,历来是我们党的传统。
常常说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在一定意义上,精神状态有决定性的作用。指出精神懈怠的危险,内涵很广泛,大至信念动摇,小至无精打采,做事提不起精神,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当“老好人”等,精神垮掉了,一切就无从谈起。共产党最重视精神的原动力作用,红军长征时期,那样的困难环境,靠的就是精神。抗战时期,我们有些根据地很困难,延安的物资也非常匮乏,也是靠团结奋斗精神。新中国成立以后,也有很多困难。改革开放,科学发展,都需要精神动力、精神支持、精神巩固。
记者:“能力不足”主要指哪些能力?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党员、干部,是否应有不同的能力要求?
叶笃初:对我们党来说,主要是指广义上的执政能力。2004年十六届四中全会作过一个科学概括,就是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以后随着经验的积累,我们党在其他具体场合、具体问题上,还强调过处理灾难、安全事故以及防止突发事件的能力,节约资源、加强环保工作的能力,等等。能力的内涵是不断提升、不断丰富的,能力也处在动态和发展中。
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工作、不同职业,确实应有不同要求,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我比较重视的是群体的能力。个人能力主要靠个人,集体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靠组织的养成、指导和推动。现在身担重任的“60后”、“70后”是很重要的一个群体,起着重要的历史传承作用。新一代的干部群体,人们称“80后”,也要准备有接班的能力。历史上邓小平、陈云同志提出了老干部要学会带新干部,这也是一种能力。新一代干部也要善于向老干部学习,学习他们调查研究,学习他们深入基层,学会科学发展的能力。
记者: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取得成功的法宝之一,如今执政的情况下,如何去代表有不同利益诉求的群体?
叶笃初:我们党忠于宪法、忠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同时按照党章规定,履行党的宗旨,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当然,实际生活中,利益诉求并不完全一样,比较而言,现在当然要更多注意照顾、关怀那些弱势群体,例如贫困地区和进城的农民工等。根本利益很重要,但鉴于社会状况还在发展中,有一些地区或群体需要更多的现实关怀,解决急切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党在这方面还需要不断地下工夫,做得更实、更好。
记者:领导干部下基层视察、慰问,接访、下访,多与群众直接打交道,就是密切联系群众了吗?如何保证领导干部心里真正装着群众、为群众服务?
叶笃初:密切联系群众,要做的事情其实有很多。到基层去,用群众的话说,是要多接“地气”,这显然是第一位的。联系群众,不打通这个通道,一切都无从谈起。
干部心里真正装着群众,为群众服务,首先当然是靠自觉,靠培养感情,同时也要制度约束。现在许多地方都有规定,对各级干部都有不同的联系群众的要求。我知道国务院一个部级单位正在有计划地派一百、几百位年轻干部进入村里,特别是经济发展比较差的、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的地区,派一批干部住在那里,建立长期联系与帮扶,每个干部在那里听群众呼声、要求和建议。这种做法是值得仿效的。
在联系群众这方面,我想新生代的干部要更加努力一些,脚踏实地练出这一种硬功夫。
记者:如何判断当前的反腐形势?反腐倡廉工作力度很大,为何贪官仍层出不穷,且窝案频发?
叶笃初:这的确使党内外都感到有一些揪心。权威性判断是,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整体态势,可说是成效明显和问题突出并存,防治力度加大和腐败现象多发并存,群众对反腐败的期望值不断上升和腐败现象短期内难以根治并存,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
由此,我们需要作较长时间的准备。有人说反腐败是世界性的难题,有些国家情况相对好些,但有许多比较糟糕的。我相信我们会较快地好起来。
记者:总的来说,如何才能有效应对考验,化险为夷?
叶笃初:应对这些考验和危险,都需要持久地作出努力,这是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一个部分。希望不要出现曲折,更不能停滞和后退。经过90年的磨炼,中国共产党既有强大的思想精神力量,又有强大的组织聚合力量,现在正在努力筑成强大的制度约束力量,就是“坚定不移地坚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这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和世界环境下应对考验,化险为夷的三个重要力量。
(摘自《瞭望》新闻周刊 李俊杰 夏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