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眩晕的突发性聋患者临床特征与病因分析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onlau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伴眩晕的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发病原因。

方法

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住院治疗的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74例,其中男36例,女38例,年龄18~75(40.5±6.5)岁。按内耳磁共振成像(MRI)结果分为内耳出血(IEH)和非IEH(NIEH)组,比较两组患者耳聋、眩晕特征,实验室检查及随访结果。

结果

IEH组26例,耳聋与眩晕同时发生22例(84.6%),患侧半规管功能、颈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VEMP)、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VEMP)异常均26例(100%),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10例(38.5%)。治疗后14 d总有效率19.2%(5/26);治疗后180 d失平衡11例(42.3%),患侧半规管功能、C-VEMP、O-VEMP异常率分别为69.2%(18/26)、53.8%(14/26)、57.7%(15/26),听阈改善值为(28.6±9.7)dB。NIEH组48例,耳聋与眩晕同时发生25例(52.1%),患侧半规管功能、C-VEMP、O-VEMP异常分别为37例(77.1%)、34例(70.8%)、26例(54.2%),BPPV 6例(12.5%),治疗后14 d总有效率52.1%(25/48);治疗后180 d失平衡8例(16.7%),患侧半规管功能、C-VEMP、O-VEMP异常率分别为31.2%(15/48)、25.0%(12/48)、20.8%(10/48),听阈改善值为(42.5±10.3)dB。两组患者耳聋与眩晕同时发生率、患侧前庭功能异常率、BPPV发生率、治疗后14 d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EH组前庭、耳蜗功能损害重于NIEH组。治疗后180 d,两组患侧前庭功能异常率、失平衡率、听阈改善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IEH组前庭、耳蜗功能恢复优于IEH组。

结论

突发性聋伴眩晕,可出现前庭、耳蜗功能损害,病因不同可出现不同临床特征及预后。内耳出血所致前庭、耳蜗功能损害更严重,恢复效果差。

其他文献
介绍一种新颖的810 nm激光睫状体平坦部内引流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利用810 nm激光进行睫状体平坦部光凝治疗,形成微滤过孔渗漏引流房水至脉络膜上腔,降低眼压。患者治疗后视力改善,眼压降至正常范围,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提示睫状体平坦部微滤孔形成,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新颖的810 nm激光睫状体平坦部内引流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降低眼压同时保留了房水正常分泌功能,解决了睫状体光凝术晚
目的运用聚类分析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不同临床亚型的特征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6月因打鼾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睡眠中心确诊为OSAHS的患者,将其16种主诉症状、7种合并症和3种量表评分纳入聚类分析,选取最佳聚类模型,比较不同亚型各参数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各亚型的临床特征。结果共纳入资料完整的患者2 592例,经聚类分析分为4组:夜间呼吸中断组
目的比较结直肠无蒂锯齿状腺瘤/息肉(SSA/P)与增生性息肉(HP)在白光内镜和图像增强模式(IEE)下的形态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1日至2018年2月29日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内镜中心接受结肠镜检查的7 3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白光+IEE[内镜智能分光比色技术(FICE)或蓝激光成像技术(BLI)]下,SSA/P与HP、SSA/P伴细胞异型(SSA/P-CD+)与SSA/P不伴细胞
临床研究环境和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决定了临床研究必须在符合管理规范的条件下组织实施,才能规避风险,保证其运行的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中华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分会的专家通过剖析"基因编辑婴儿事件"中违反临床研究管理规范的一系列表现,总结并提出临床研究应符合科研管理规范、临床管理规范、伦理管理规范、科学道德管理规范和资质准入管理规范,落实和完善临床研究管理规范将有助于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期刊
目前国内外学者认为,对于晚期肝泡型包虫病患者的手术治疗以肝移植为首选,但是肝移植手术又存在风险高、难度大及术后并发症诸多等缺点。所以,通过回顾青海省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例肝右三叶切除联合肝后下腔静脉、肺叶及膈肌切除术治疗晚期肝泡型包虫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其疗效和寻找晚期肝泡型包虫病外科治疗的新思路。
睡眠呼吸疾病与呼吸肌功能密切相关。一些疾病如神经肌肉疾病累及呼吸肌或手术损伤膈神经造成膈肌麻痹,可导致呼吸肌功能降低,诱发或者加重睡眠呼吸疾病。呼吸肌受损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其确诊有赖于呼吸肌功能检测。呼吸功能检查尚可帮助鉴别不同类型的睡眠呼吸暂停,合理设置持续气道正压治疗时的压力,评价上气道阻力和呼吸中枢驱动的变化。在睡眠呼吸疾病诊治及研究中应进一步强调呼吸肌功能检测的价值。
本文报道一例肠系膜异位骨化伴肠梗阻反复发作的罕见案例。经过腹腔镜下切除肠系膜异位骨化病灶,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随访8个月未见复发。
目的对比杂交技术与单纯腹腔镜技术在难复性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疝和腹壁外科共计60例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手术患者的资料,30例患者应用杂交技术的患者作为观察组,30例应用单纯腹腔镜技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中位数手术时间分别为45(35~65)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前后客观嗜睡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至12月因打鼾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睡眠中心就诊经整夜睡眠呼吸监测(PSG)确诊为中重度OSA[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15次/h]并接受首夜CPAP治疗的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基线时完成日间多次睡眠潜伏期测试(MSLT)、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