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盖代骚人钟此间,歌今咏古赋佳篇。 巴渝舞伴竹枝唱,满壁琳琅墨韵传。 再游峨眉山四首 大佛禅院 绀宇雄姿天下希,佛光甍影耀虹霓。 诗人巧运生花笔,殿匾堂联漫品题。 清音阁 白龙洞外晓风凉,山道萦回夏日长。 竹叶香浓消倦渴,清音阁上话沧桑。 万年寺 一缆刹那到万年,秀峰飞度翠微连。 佛牙贝叶愿王宝,再赏奇珍忆夙缘。 金 顶 普贤行愿励人行,色相空然心地平。 云海佛光松雪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盖代骚人钟此间,歌今咏古赋佳篇。
巴渝舞伴竹枝唱,满壁琳琅墨韵传。
再游峨眉山四首
大佛禅院
绀宇雄姿天下希,佛光甍影耀虹霓。
诗人巧运生花笔,殿匾堂联漫品题。
清音阁
白龙洞外晓风凉,山道萦回夏日长。
竹叶香浓消倦渴,清音阁上话沧桑。
万年寺
一缆刹那到万年,秀峰飞度翠微连。
佛牙贝叶愿王宝,再赏奇珍忆夙缘。
金 顶
普贤行愿励人行,色相空然心地平。
云海佛光松雪壮,峨山游屐续新程。
绸都南充行
故乡怀顺庆,嘉水灿明珠。
乐业兴农事,勤桑遍四隅。
养蚕尊嫘祖,收繭累村姑。
缕缕回环绕,丝丝经纬铺。
千秋承智力,万里展商衢。
南北通丝路,海天畅锦舮。
跻身博物馆,放眼识绸都。
西部称宏构,东方赞楷模。
再临六合院,犹感百年殊。
金奖巴拿马,扬名万国呼。
缫机皆焕彩,巧匠尽灵姝。
愿景同欣望,南充锦绣图!
其他文献
邓世广 夜游濠河 新月如钩映画,烟津灯晕影幢幢。 晚途知有儿孙福,前景疑通乌托邦。 一意孤行鸥梦远,三星高照鹤心降。 濠河系出名门后,同脉相承接大江。 满庭芳·奎屯胡杨河景区纪行 雁阵排空,凫舟泊岸,蒹葭烟水苍苍。蓼风吹处,霜叶半青黄。目极平湖那畔,危崖上、栖燕双双。情人岛,鸬鹚翔集,啼叫动清商。 央央。声乍起,津亭坐啸,流韵铿锵。待邀鹭盟鸥,情许沧浪。漫道书生老矣,醉笔在,堪扫颓
2019年3月,四川大学城市研究所何一民教授为纪念其师隗瀛涛先生即将到来的九十诞辰,遂裒辑先生旧稿,编成《隗瀛涛文集》,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社里指任我为责任编辑。隗公乃川大名宿、史学泰斗,其文集的学术价值自然不言而喻;而该书由川大社出版,更有其特殊的意义。隗公学而优则仕,历任要职,先后担任过川大副校长、省文史馆馆长等职。1985年,川大出版社成立,学校决定由川大副校长兼任出版社首任社长,而当时的
法国博物学家阿尔芒·戴维神父(1826年9月7日—1900年11月10日)是19世纪享誉世界的动植物学家和地质学家。中国人很少使用“博物学家”的概念;而在西方世界,是极少有人能享有“博物学家”称誉的。 戴维神父同进化论学说创立者、英国博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1809—1882)是同时代人。他们都有先辈是医生的家世,在青少年时代的共同兴趣都是酷爱动植物和大自然。当18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民间文学是口头语言的艺术。不同地方的民间文学,是用不同方言传播的口头语言艺术。 大量接触民间文学的人们都知道:无论口头讲述的民间故事,还是口头演唱的民间歌谣,其语言通常不会显得文绉绉,而是通俗活泼,使用大量的方言字词和俗语、谚语;通篇语言贴近生活,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散发着泥土的芬芳。 用地道的四川方言记录的四川民间文学作品,一方面是四川民间文学地方特色的重要体现,另一方面也
摘 要:作为都市的“成都”,是在汉代以后的文献中才出现的;而地下出土文物证明,“成都”是在战国后期就存在的。这与史书所记“成都”出现在秦统一古蜀后是一致的。设立蜀郡、成都县,修建成都城,是秦统治者所确定与实施。“成都”之“成”由“丁”与“戈”组成,表示出明显的军事意味。“成都”两字的含义不仅显示了秦统一全国的战略意图,也体现了蜀人对祖国统一的坚决支持。 关键词:成都之名;秦统一古蜀;“丁”与“戈
拜读完倪宗新先生这部上千页的书稿,我好久都沉浸在惊讶、钦佩和喜悦的情绪中,脑子里鱼跃鸢飞,一时却说不出想说的话来。 又过了些日子,我偶然翻阅案头的各种笔记,见到2017年3月3日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领导同志到成都杜甫草堂开调研会的总结讲话(我自己做的记录)时,其中有一条是“要坚持用杜甫精神传承杜甫精神”。这句话使我心中为之一振。我想到了杨升庵,想到了多年来我在学习中对升庵文化精神的一些理解,想到了
南宋陆游评介王安石(1021—1086)的人品、秉性说,王安石对于功名富贵,声色犬马,从不动心;对耿天骘送给他的宪竹冠却非常喜爱,还曾咏诗赞叹。他有一部《诗正义》,朝夕不离手,大部分字都因翻阅变得模糊不清了。大家认为王安石忽视先儒说教,这恐怕不符合实际。(参见《老学庵笔记》卷五、卷一) 在陆游眼中,王安石首先是个很爱学习的人。孔子说:学习学得好了可以当官;当官处理公务后,时间若宽裕就学习。王安石
巴蜀文化共同体是中华广域文化共同体中一支重要而奇特的地域文化。它由巴文化和蜀文化两个共同体组成,其形成与发展,经历了长期交往、交流与交融的过程。巴文化与蜀文化同根同源,同质同体;两者相互最高的文化认同是巴蜀文化共同体形成的基础。巴与蜀的互补结构及其差异性发展是巴蜀文化共同发展的动力。巴与蜀的特色整合是川渝文化合作的未来发展方向。 成渝:巴蜀文化的“双子星” 早在5000年前,巴文化与蜀文化就在
摘 要:古代典籍和考古材料都证明,在秦灭蜀以前没有“成都”这个名称和成都城,“成都”名和成都城出现在秦灭蜀以后的战国后期。古籍中记载的所有古蜀地名都是在古蜀文化(文字)已经完全消逝后产生的,均为中原文字及语义。由“丁”与“戈”所组成的“成”字在军事方面的意味非常明显,所包含的平服、平定、并合等字眼也就是秦征服古蜀的事实。秦攻占巴蜀,是秦统一全国战略的最早实施。“成都”这个名称所显示出来的军事意味,
冯修齐 访古蔺二郎镇 黔蜀山青赤水长,茅台伯仲九州扬。 红军四渡添灵气,天宝琼浆永溢香。 游古蔺黄荆老林 车入黄荆日已曛,丹崖翠壑暮云青。 山翁遥指马帮道,危栈残梯点画屏。 谒南京灵谷寺 蒋山蒸暑气,幽谷唱松风。 名刹六朝盛,清池万岁隆。 奘师灵骨显,烈士塔波雄。 遍觉堂中像,威仪映彩虹。 访秦淮李香君故居 兴游夫子庙,间道觅芳音。 人乐华堂雅,楼开丽阁深。 才情雄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