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计算机产业发展政策评述

来源 :中外科技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gverger3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60年代到80年代,计算机产业迅速成长,成为发达国家中举足轻重的“朝阳产业”。在这一时期,西欧各国计算机工业在美国计算机工业的雄厚实力和强大的竞争压力下,逐步衰落。只有日本,从弱到强,冲破了美国计算机“巨人”的垄断地位,成为目前唯一可与美国竟争的对手。取得这个地位的原因,除了日本有利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外,与日本政府明确的产业振兴政策和全社会的参与协作是分不开的。本文将简略介绍日本计算机产业的发展历程,评述日本政府为振兴计算机产业的发展所采取的有关政策。 From the 60’s to the 80’s, the computer industry grew rapidly and became the “sunrise industry” in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During this period, the computer industries in Western Europe gradually declined under the strong strength and strong competitive pressure of the US computer industry. Only Japan, from weak to strong, broke the monopoly position of the US computer giant and became the only rival that can compete with the United States. The reasons for this status are inseparable from Japan’s favorable social and economic environment, and the clear involvement of the government of Japan in the promotion of 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 policies and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entire society. This article will briefly introduce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he Japanese computer industry and review the policies adopted by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to revitaliz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puter industry.
其他文献
据美国杂志报导,美国宾夕法在亚洲立大学的研究人员认为,煤的液化技术可以使它成为一种宝贵的化工原料。多种特殊塑料和含碳化合物、饮料瓶、萤光墨水及新一代录象带等产品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李鹏总理指出,1992年我国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是:继续贯彻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在巩固治理整顿的成果和保持经济总量基本平衡的
在治理整顿时期,如何改善建筑业的外部环境,需要宏观管理部门认真研究对策,提出各种有效措施,做到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有机的结合,走出一条既向国营大中型企业倾斜,又保持竞
日本的几家卫星制造大公司正在重新制定90年代的策略以更多地揽取国内外的生意。日本电气公司(NEC)、三菱电机公司 (Mitsubishi Electric)和东芝公司 (Toshiba)都是微电子、
近几年某些大中型钢铁企业经济效益欠佳,原因大都与投资失误有关。现对“七五”以来钢铁工业投资效益及影响投资效益的主要因素稍作剖析。一、全行业投资效益比较综合评价投
一、经济成长的新阶段及主要任务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成长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个新阶段的主要标志,一是农业的发展
江苏省常熟市第二针织内衣厂,南枕风光秀丽的阳澄湖,北与波光粼粼的昆承湖相依,地处苏南著名革命根据地——素有“沙家浜”之称的芦荡镇。 该厂是一个具有雄厚技术力量、拥
改革十年来,煤炭建安成本二次大幅度上下波动,其周期之短,上下幅度之大,是建国以来少有的。笔者就山西统配煤矿所属的14个施工企业的成本情况、发展趋势及其应采取的对策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