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帆楼,伤心地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i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年前(该文写于2005年——编者注),时逢《马关条约》签订一百年,忽生怀古之心,从东京直奔下关(旧俗称马关),却未得入住春帆楼。岁月荏苒,依然有心怀古,这次提早预约,如愿一泊春帆楼。《马关条约》就是在这楼里签订的。
  春帆楼是日本式旅馆,只有几个房间。虽然又到了吃河豚时节,但新年刚过,旅客寥寥,我住的是“环之间”。此间在三楼北端,是套房:一洋式,有床有桌椅;一和式,铺满草垫子。和式用餐,洋式就寝,各享其用。和式房间朝东,一壁明窗,竹帘半掩。倚墙立一木板,上书“皇太子殿下御座所”,原来昭和天皇当太子时曾下榻于此,当今皇上即位之前也住过。天皇则临幸最上层,叫“帝之间”。悄悄上去看,此层(四楼)只有一个大房间,像会议室或者宴会厅,空空荡荡。
  啜茶小憩,但墙上的挂轴却不容我喘息,仿佛“愿宾摅怀旧之蓄念,发思古之幽情”。那是梁启超的墨迹:“明知此是伤心地,亦到维舟首重回。十七年中多少事,春帆楼下晚涛哀。”戊戌变法不成,梁启超亡命日本,1911年去台湾,途径下关,写下这首诗。恰好十年前的1901年,李鸿章与十一国签订《辛丑条约》,两个月之后吐血而死,又过了不到两个月,曾嘱人刺杀他的梁启超却为他立传,说:“凡人生于一社会之中,每为其社会数千年之思想、习俗、义理所困,而不能自拔。李鸿章不生于欧洲而生于中国,不生于今日而生于数十年以前,先彼而生、并彼而生者,曾无一能造时势之英雄,以导之翼之,然则其时其地所孕育之人物止于如是,固不能为李鸿章一人咎也。而况乎其所遭遇,又并其所志而不能尽行哉。故吾曰:敬李之才,惜李之识,而悲李之遇也。”旅馆说明上“伤心地”被译作感伤的心情,大概译者把诗句误断为“心地”。临窗观望,眼下又一片灰瓦,屋脊横陈,多少遮挡了远山近海的景色,好似电视屏幕上施加障眼法,这就是日清讲和纪念馆。
  以前读过一本书:《春帆楼下晚涛急》,商务印书馆出版,作者是台湾学者。卷首有一帧彩图,那图上并非春帆楼,而是日清讲和纪念馆,建于1935年。春帆楼也早已不是梁启超过马关时的春帆楼,1945年原楼毁于战火,劫后重建,颇有点巍峨。二楼有一个大房间,名为“讲和之间”。各房间都装饰了“汉墨”(汉文墨书),“帝之间”里是李鸿章的手迹。
  三楼走廊悬挂着郭沫若的诗,写在一尺见方的色纸上,也是七言绝句:“六十年间天地改,朝来独上春帆楼。海山云雾犹深锁,泯却无边恩与仇。”诗下明记“乙未冬”,为公元1955年,距李鸿章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在春帆楼与伊藤博文谈判正好六十年。纪念馆里有李鸿章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秋七月书写的四个大字“海岳烟霞”,就是这一年,李鸿章在信函中写道:日本“上下一心,皈依西土,机器、枪炮、战舰、铁路,事事取法英美,后必为中国肘掣之患。积弱至此,而强邻日逼,我将何术以处之”。历史不幸被他言中,让他抱屈:“无端发生中日交涉,至一生事业,扫地无余。”
  春帆楼院墙外竖有一个路标,曰“李鸿章道”。李鸿章被任命为大清帝国钦差头等全权大臣,三月十四日从天津乘船,风波浩渺,十九日抵达下关,驻引接寺,往返春帆楼谈判。二十四日遭人行刺,险些丧命。列强环视,日本急于签下这个约,只好对李鸿章关怀备至,改走山崖小路。日后好事之徒把这条长仅五百多步的山路叫作李鸿章道。
  春帆楼偎山临海,海是关门海峡,正当濑户内海的西口。峡隘流急,每天有六七百艘船舶通过。这边是下关,对岸是门司,渡船、隧道、大桥把日本两大岛——本州岛和九州岛连在了一起。从门司眺望,春帆楼坐落在一座小山岗的东麓,黄瓦浮现绿林中,与红色的赤间神宫相映。下关距离朝鲜半岛甚近,自古是通向大陆的门户。1894年8月对清宣战,伊藤博文提议把大本营设在下关,但明治天皇决定了广岛。唐户有鱼市,小摊床挤挤插插,叫卖河豚。下关是河豚渔获第一港。往昔吃河豚毒死人,政府严令禁食。1888年伊藤来春帆楼作乐,时因风暴渔夫不能出海,食无鱼,他大为不悦。主人拼死给做了河豚生鱼片,他惊讶从来没吃过这等美味。得知是河豚,这位日本第一任总理大臣当即命县令废除了禁食条款,春帆楼就成了许可料理河豚佳肴第一家。七年后,他又来春帆楼,向大清讹钱诈地,据说,也请李鸿章吃了一顿河豚。
  (摘自《长春闲话·阿Q的长凳》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有删节)
其他文献
作为中国传统的民间节日之一,冬至节也被称为“冬节”、“贺冬节”、“长至节”等。早在先秦时代,便有冬至祭天的节俗。到了汉代,冬至成为民间流行的节日。东汉时,老百姓会在冬至节到来前几天就开始清洁斋戒。到冬至那天,用黍米和羊羔祭祀玄冥之神(北方水神)与祖宗。  后来,冬至节发展成为与新年并重的节日。胡朴安在《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编)》中录有《吴中岁时杂记》,记载了民间的冬至风俗:“冬至大如年。郡人最重冬至
期刊
毛泽东在会见来访的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了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思想。  陕西省临潼县西杨村的几位村民在秦始皇陵东侧打井时,挖出了一些陶片以及陶制肢体和马匹躯体。经过考古专家检测,确定这些是2200年前地下宝藏——秦始皇陵兵马俑。国家随即组织了考古发掘队,进行兵马俑的发掘工作。  邓小平率中国代表团出席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4月10日,邓小平在联大会议上发言,全面阐述中国的对外政策。  中央
期刊
已经写过不少关于汪丁丁老师的文字,尤其是关于八本《汪丁丁·青年对话录》,我的阅读感受是:汪老师,其学问,可谓汪洋大海般浩瀚渊博;其人生,可谓禅房花木深。要写他,无论写多少次,恐怕都不担心没有话说,或许只是角度问题。认识他十年,也还是横看成岭侧成峰。索性,这一次,就写一些小细节,一些日常交往和情感的细节。  在这个“动什么别动感情的时代”,我信奉汪丁丁老师推崇的幸福三要素:个人禀赋的充分发展、人与人
期刊
一战结束的时候,阿道夫·希特勒下士正在波罗的海附近的一座陆军医院。1918年10月13日晚,他所在的团受到了英军的毒气攻击。英军在对比利时小镇科明斯的德国据点攻击时,发射了数吨的芥子气,这种化学毒气因气味类似芥末而得名。  一战期间,士兵闻芥子气色变。当这种气体与皮肤接触的时候,会造成化学灼伤,起泡甚至溃烂。如果被吸入呼吸道,芥子气会摧毁受害者的支气管。步兵班长希特勒因芥子气患上了严重的结膜炎以及
期刊
我不止一次听到文化界的一些人说:吴晓东是下一代北大中文系的学术掌门人。以他一贯的谦逊,这句话,不能当面对他讲,那似乎会让他很不自在。在这组文章,未经他同意,把他放在这里,也将是先斩后奏。因此,也就轻描淡写,截短篇幅,让他觉得自在。但他是朝向未来的人文学术力量,是众望所归的下一代。对于钱温汪曹陈诸师,吴晓东正是他们和更多北大先生们期待的长江后浪。  毛尖写过一篇吴晓东的文章,广为传播。她说:“因为有
期刊
袁家的第一桩“大事业”,是与改天换地有关的。  明代中期的陆容在《菽园杂记》里说,他“尝闻父老云:太宗初无入承大统之意,袁珙之相,有以启之”;又说“太宗之有大志久矣,(袁)珙之相,特决之耳”。  太宗即永乐皇帝朱棣,太宗是他的庙号,即在皇族宗庙里的尊号。一般开国后的第二个皇帝都习惯称太宗。“太”是极尊的字,如太极、太上老君,只有参与“打天下”,有汗血之功的兄弟或孩儿,才能荣幸地得到这个尊号,如唐太
期刊
今天,我们来讲讲圣人之“聖”。《中庸》多次提到圣及圣人。在古代圣王、圣君常常并称。如《左传》:“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主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孟子·滕文公下》:“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是在讲圣王没,诸子才蜂起的。《管子》:“圣君任法而不任智,任数而不任说,任公而不任私,任大道而不任小物,然后身佚而天下治。”《荀子·臣道》:“事圣君者,有听从,无谏争。”圣王合一,有
期刊
在他從北大退休后,65岁生日那天,思旭、凤珠、阿忆、孔庆东等83级的北大本科生,到他家里给他庆祝。晚餐桌上,他说:  “一下子到了65岁,做了些什么?都快一生了。我出过不少书,做过不少事,但最让我自豪的是当过83级的班主任。我是小地方来的,基督教家庭出身。祖父是牧师。外祖父也是牧师,在广东偏远的比利时教堂当了一辈子牧师。‘文革’时候,外祖父去世,当地人用当地的风俗,光着脚去给他送葬。我的智力一般,
期刊
时间:2014年3月16日  地点:北京今日美术馆  人物:刘苏里、许纪霖、刘柠、野夫、毛喻原  现代政治的最高协议书不是“你死我活”,而是“你活我也活”,是一种妥协的最高艺术。在研究中国近代史的过程中,许纪霖觉得20世纪20年代李大钊与胡适的“问题与主义”之争,就是很典范的君子论战。他们坚持己见不让步,但彼此尊重对方的人格。  3月16日,北京今日美术馆,著名学者许纪霖、研究中日问题的评论者刘柠
期刊
《清朝十大名人家书》,是由一位名叫襟霞阁(主)的人编纂的,最早的版本是1925年由上海共和书局出版的《十大名家家书》。1935年上海中央书店再版时以《清朝十大名人家书》为名。20世纪90年代后还有一些类似版本在出版。上述版本的内容完全相同。这十大名人绝对是清朝政治史和文化史上的重量级人物:郑板桥、纪晓岚、林则徐、左宗棠、张之洞、胡林翼、彭玉麟、曾国藩、李鸿章和袁世凯。自1925年初版开始,《清朝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