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女初长成:“贺岁”人群的冯氏庆典
像包饺子、放鞭炮、贴春联一样,“贺岁”的生活化仪式还需要通过某些约定俗成的娱乐形式实现喜庆的心理需求。电影,作为20世纪最普泛的娱乐手段之一,自然被要求承担起为“贺岁”助兴的义务,于是“贺岁片”这个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文明相交融而衍生的新词便承担起了此项义务。曾经的商业电影探索期,国内也出现过像《龙年警官》、《过年》这些又叫座又叫好的电影,然而,那时的中国影人还没意识到用“贺岁片”的标签来包装这些优秀影片。直到1998年初,冯小刚执导的《甲方乙方》粉墨登场,宣告了中国大陆土生土长“贺岁片”的问世。从此,1999年的《不见不散》、《没事偷看乐》,2000年的《没完没了》、《男妇女主任》,2001年的《幸福时光》、2004年的《天下无贼》……一票“贺岁片”风起云涌,为曾经状态低迷的中国电影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没有任何一个档期能像贺岁档这样辉煌。”北京新影联院线公司副总经理高军总结道。在他看来,这个黄金档集中了太多让人走进影院的理由:首先是全社会都存在的年末消费心态;其二是冬天天气寒冷,户外活动不再流行,进影院看场电影成了很多人首选的消费方式;其三是经过几年的市场培育,对一部分人来说,不看贺岁片这个年就过得不完整。在这种背景下,贺岁片就像一个刚出炉的大蛋糕,热腾腾,香喷喷,无时无刻不散发出诱人的气息。“贺岁”,其实是回顾与展望共存的一个特定的时期:对即将逝去的一年进行回顾和反思,对即将到来的新一年进行展望和憧憬。尽管人们的经历不同,但在社会整体大环境的背景下,人们的集体愿望总是有一个共同走向的。
而开启这扇走向之门的,便是冯小刚导演。他在中国打造了原汁原味的“贺岁片”新概念,自己拍出的每一部也都如愿以偿、名利双收。甚至可以说,中国观众们每每到了年底就期盼贺岁片的电影消费习惯,也都是冯小刚一手“惯”出来的。冯氏贺岁片,每一部都有新的东西,但也总有意无意地带点重复的痕迹。故事情节绝无雷同,创作旨趣和表现手法却绝对雷同:强烈的喜剧色彩、荒诞的故事情节、日常熟悉的小人物、幽默的京味语言、经典的商业运作……加上“铁打的葛优,流水的女星”,观众已经习惯了这种“重复”,并欣赏、期待和依赖着这种“重复”,进进电影院,听听京片子,看看葛大爷,一年,就又这么过去了。
假如贺岁档没有葛优?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冯、葛”搭档的贺岁片渐渐具备了品牌效应,他们的“京味幽默”长盛不衰。冯小刚开启了贺岁片的大门。如今,葛大爷也创下了独门的“葛优效应”。这不,前年的贺岁档就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葛优档”,陈凯歌、姜文、冯小刚三位名导的年度大作,都选择葛优当男一号,根源当然是其非凡的票房号召力。《让子弹飞》导演姜文同时用了葛优和周润发两员“大将”:“一部片子如果不‘优’,那就不‘发’”;《非诚勿扰2》导演冯小刚也直言不讳,“只要有他,票房就会很高”;《赵氏孤儿》导演陈凯歌则更坦白,“我看上的,就是葛优的实在劲儿”。于是,大过年的,葛优忙不迭地和自己打起了一场场擂台。
而透过葛优自我“较劲”的状况,我们看到的却是中国贺岁电影产业链的某种不健康生态。与葛优受追捧的现状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根本没有第二位拥有绝对贺岁票房号召力的演员。就像姜文说的,葛优被“过度消费”了。有专业人士表示,这种状况其实暴露出电影产业的病态,市场份额就这么大,片子类型单一,所以对于有限的资源,不是“你活我也活”,而是“你死我活”。“好莱坞也讲明星阵容,但好莱坞电影层面很多,片子类型丰富,不会为了抢夺市场造成资源浪费。从贺岁档‘大片扎堆’、明星自己打擂等等频繁出现的怪现象,就可以暴露出中国电影产业链的大问题。”
在好莱坞,通常一部贺岁档的商业电影若想成功,取决于三个要素:说穿了就是名导、名编加明星。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三位大导演共同选择葛优也无可厚非,但这同时暴露了中国导演在商业市场面前的“自卑”。“这要从产业角度观察,肯定是一件不正常的事情。”电视制作人铁佛一针见血地指出,影视圈浮躁成风、拣现成的用,这是商业电影迅速转型期的种必然过渡。“谁也不愿意或者说不敢使用新人。这暴露了中国导演的不自信,也暴露了中国商业电影成功法则的病态,不是靠片子故事好、导演好,而是靠人气、靠眼球。”铁佛认为,眼下一些导演为了营销不惜博取“骂名”,票房在骂声中一路高涨,这是很病态的一种商业氛围。看看今年的微博贺岁片营销大战,你便一目了然。
贺岁档的“微”革命
2013年的贺岁档,随着李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冯小刚《一九四二》、陆川《王的盛宴》的陆续上映,年关电影大战早在悄然中硝烟四起,而相应的微博营销也蠢蠢欲动。
《王的盛宴》还未上映便遭遇微博“砸挂”。有人在微博连发评论称,“无知无耻的陆川,请不要再用日本造型大片糟蹋中国的历史了!”更是号召网友不要去看《王的盛宴》。爱子心切的作家陆天明连连回应,反驳批评言论,说这个人一定是另一家电影公司派出来为其它影片争票房的,竟以如此的行径打压同行。面对吵得一派热闹的网络大战,观众其实很迷糊:这是演的哪出戏?
当下,微博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宣传力量,电影宣传的阵地也不再是传统媒体的天下。去年小成本电影《失恋33天》的票房神话、《让子弹飞》的剧照在微博疯传、《将爱情进行到底》大晒李亚鹏写给王菲的“微情书”,微博的力量都功不可没……今年冯小刚的“冯通社”,更是三句不离“一九四二”:“《一九四二》没有乐子、没有热闹、没有红火,有的只是历史的真相”、“让打工子弟免费看上《一九四二》”
等等,甚至在被网友批评太过伶牙利嘴后更直言:“认为我冒犯你们,不要看这个电影,你要看了是‘脏了我的电影’!”有感官有话题,可谓把这场微博大战推向了高潮。
微博是近年来极为流行的信息分享平台,说话欲望强烈的中国百姓在这方
“沃土”找到了施展才华的好天地,全民参与的活跃性比“前辈”推特用户还要高涨。微博成本少、门槛低,很难把关,弄不好就陷入恶性营销。陆川的《王的盛宴》还没有放映,有网友就打压这部电影,甚而拿《南京南京》说事儿,给陆川扣上个“汉奸”的帽子,号召大家抵制这部电影。有人在说公道话,这对一个电影人来说很不公平:电影还没有上映,把你的观点强加给观众,造成先入为主,是一种没有意义的做法。不知不觉中,贺岁电影营销进入了“微时代”。微博营销的名人效应和网络互动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优势,但可一定不要被不良竞争扯入“骂战”,那对于中国电影的贺岁大军来说,可不算一件幸事儿。别让贺岁片陷入文化贫困 从刚开始的一两部,到之后的十几部乃至现在的50多部,贺岁档在辉煌之后却面临着“超载”的隐忧。为此,业内人士甚至发出了“电影人应当‘冷静’”的呼吁。事实也证明,贺岁片这块蛋糕吃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如2009年底的贺岁档,几十部电影挤在一起,结果在前有《2012》、后有《阿凡达》的>中击下,被折腾得七零八落。去年的电影贺岁档也颇为热闹,并且各大影片都完美收官:《金陵十三钗》票房接近6亿元,《龙门飞甲》过5亿元,《亲密敌人》和《逆战》也都过亿元。不过,票房成绩不俗、数量连年攀升的贺岁片却也暴露了一个质量上不容乐观的现实:不少贺岁片患上了文化贫血症,表现出了肤浅和浮躁的特征。
2012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遇难75周年的日子,南京市民举行了一系列活动悼念死难者。而《金陵十三钗》竟把这一历史悲剧解构为一个虚构的美国神父对中国女学生的救赎故事。这一做法也许有冲击奥斯卡的算计,但历史就是历史,不容改变。《龙门飞甲》则用“第一部3D武侠电影”的噱头挣足了票房,可先进的技术、华丽的特效、激烈的打斗都掩盖不了其内容的肤浅和思想的苍白,技术炫耀成为了影片的重心。《亲密敌人》制造了大量的国外景观,却用商战捆绑了爱情,这似乎透露给人们资本决定爱情的导向,拜金主义情绪让人觉得不太舒服。
细看如今黄金档期的贺岁片们,多数是当今大众消费主义时代新出炉的新鲜货,是在电影产业高端上创造高票房的制胜法宝。美国著名文化评论家尼尔·波兹曼曾指出:“如果文化生活被重新定义为娱乐的周而复始,如果严肃的公众对话变成了幼稚的婴儿语言,总而言之,如果人民蜕化为被动的受众,而一切公共事务形同杂耍,那么这个民族就会发现自己危在旦夕……”
一笑百媚生:今年谁的回眸最动人?
2012年11月29日,《一九四二》和《王的盛宴》两部大片同天公映,让贺岁档提前来临。本次电影贺岁档一直延续到今年的2月14日,历时78天,堪称史上最长。包括冯小刚、王家卫、成龙、陆川等在内的大导演都推出新作,让这个贺岁档不仅作品众多,而且大片数量前所未有。众多制作精良的重量级作品争芳斗艳,百媚同生。这其中,谁的回眸一笑又最为美艳动人呢?今年硝烟四起的超长贺岁档不禁铺垫了诸多悬念。
首先,中小成本能否扛起今年的票房大旗?之所以称这个贺岁档是贺岁“大年”,除了冯小刚、王家卫等名导纷纷推出重量级作品,一批年轻导演推出的中小成本影片也有望成为黑马。其代表是于2012年12月12日上映的徐峥“导演处男作”《人再囧途之泰囿》。作为今年贺岁档为数不多的喜剧题材,《人再囧途之泰囧》虽然档期与《十二生肖》、《血滴子》等有所重叠,但优势在于类型符合贺岁档的喜庆氛围,并由徐峥、王宝强、黄渤三大活宝主演,业内人士对于该片几平一致看好。另一中小成本片比较集中的档期是今年情人节。实力较强的有赵薇导演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黄渤、林志玲主演的《101次求婚》,还有章子怡、何润东主演的《非常幸运》。
再者,国产动画能否掀起热潮也是一大悬念。与以往一部《喜羊羊》独挑大梁所不同的是,今年寒假档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目前就已经有《喜羊羊5》、《洛克王国2》、《波鲁鲁冰雪大冒险》等数部动画片齐闯寒假档。而且这些动画片还有个共同点,便是都有在荧屏或网络社区走红的观众基础,其中《喜羊羊5》、《巴拉拉小魔仙》早已名声在外。作为排名第一的儿童网络互动社区,“洛克王国”的注册用户也已达到1.4亿人次。《波鲁鲁冰雪大冒险》则是由中国和韩国联合制作的3D动画电影大片。影片内容生动有趣且积极向上,相信也会吸引不少小观众走入影院。
第三大悬念则是在新年伊始之际,好莱坞的汹涌来袭与本土的强势出击谁更有聚集人气的实力呢?与往年贺岁档基本是华语片唱主角不同,今年1月的档期,将会有两个好莱坞“巨无霸”杀入,即《007:大破天幕杀机、和《霍比特人1:奇异旅程》。于是2013年1月8日将上映的、王家卫酝酿了多年的新片《一代宗师》能否成功“阻击”好莱坞,将成为2013年影坛开端的最大悬念。从卖相上说,《007:大破天幕杀机》和《霍比特人1:奇异旅程》甚至有超越所有华语片成为这一档期票房冠军的可能。但除了《一代宗师》我们也还有其他有望阻击好莱坞大片的作品,比如周星驰呼声很高的新作《西游·降魔篇》。
贺岁片不一定都是喜剧,在逐渐成长的中国贺岁市场中,由最初的单纯笑闹进展到今日的多题材结合,就如同我们刚刚结束的这一年生活,有喜有忧,贺岁片的发展进程中一样掺杂了喜乐悲忧。商业浪潮的冲击下,贺岁电影有的取得了一时的成功,有的在急功近利中渐渐迷失了方向。大片扎堆恶战、影片主题单一、演员人才稀缺、人文精神缺失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电影产业化发展的不成熟表现。人们知道文化始终是电影作品的灵魂,摒弃单一的“唯票房论”,不断拓宽现实主义在现代审美维度上的新视野,提升电影的思想力度及其现代美学风采,是所有观众都乐于看到的。
2012年过去了,我们也很怀念它。我们同样怀念在这一年中大银幕上定格的美丽瞬间,或历史、或写实、或神话、或科幻;同样地,也期待新的一年里,多彩的胶片上又会浓缩出多少生活的惊喜。
编辑/杜启洪
像包饺子、放鞭炮、贴春联一样,“贺岁”的生活化仪式还需要通过某些约定俗成的娱乐形式实现喜庆的心理需求。电影,作为20世纪最普泛的娱乐手段之一,自然被要求承担起为“贺岁”助兴的义务,于是“贺岁片”这个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文明相交融而衍生的新词便承担起了此项义务。曾经的商业电影探索期,国内也出现过像《龙年警官》、《过年》这些又叫座又叫好的电影,然而,那时的中国影人还没意识到用“贺岁片”的标签来包装这些优秀影片。直到1998年初,冯小刚执导的《甲方乙方》粉墨登场,宣告了中国大陆土生土长“贺岁片”的问世。从此,1999年的《不见不散》、《没事偷看乐》,2000年的《没完没了》、《男妇女主任》,2001年的《幸福时光》、2004年的《天下无贼》……一票“贺岁片”风起云涌,为曾经状态低迷的中国电影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没有任何一个档期能像贺岁档这样辉煌。”北京新影联院线公司副总经理高军总结道。在他看来,这个黄金档集中了太多让人走进影院的理由:首先是全社会都存在的年末消费心态;其二是冬天天气寒冷,户外活动不再流行,进影院看场电影成了很多人首选的消费方式;其三是经过几年的市场培育,对一部分人来说,不看贺岁片这个年就过得不完整。在这种背景下,贺岁片就像一个刚出炉的大蛋糕,热腾腾,香喷喷,无时无刻不散发出诱人的气息。“贺岁”,其实是回顾与展望共存的一个特定的时期:对即将逝去的一年进行回顾和反思,对即将到来的新一年进行展望和憧憬。尽管人们的经历不同,但在社会整体大环境的背景下,人们的集体愿望总是有一个共同走向的。
而开启这扇走向之门的,便是冯小刚导演。他在中国打造了原汁原味的“贺岁片”新概念,自己拍出的每一部也都如愿以偿、名利双收。甚至可以说,中国观众们每每到了年底就期盼贺岁片的电影消费习惯,也都是冯小刚一手“惯”出来的。冯氏贺岁片,每一部都有新的东西,但也总有意无意地带点重复的痕迹。故事情节绝无雷同,创作旨趣和表现手法却绝对雷同:强烈的喜剧色彩、荒诞的故事情节、日常熟悉的小人物、幽默的京味语言、经典的商业运作……加上“铁打的葛优,流水的女星”,观众已经习惯了这种“重复”,并欣赏、期待和依赖着这种“重复”,进进电影院,听听京片子,看看葛大爷,一年,就又这么过去了。
假如贺岁档没有葛优?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冯、葛”搭档的贺岁片渐渐具备了品牌效应,他们的“京味幽默”长盛不衰。冯小刚开启了贺岁片的大门。如今,葛大爷也创下了独门的“葛优效应”。这不,前年的贺岁档就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葛优档”,陈凯歌、姜文、冯小刚三位名导的年度大作,都选择葛优当男一号,根源当然是其非凡的票房号召力。《让子弹飞》导演姜文同时用了葛优和周润发两员“大将”:“一部片子如果不‘优’,那就不‘发’”;《非诚勿扰2》导演冯小刚也直言不讳,“只要有他,票房就会很高”;《赵氏孤儿》导演陈凯歌则更坦白,“我看上的,就是葛优的实在劲儿”。于是,大过年的,葛优忙不迭地和自己打起了一场场擂台。
而透过葛优自我“较劲”的状况,我们看到的却是中国贺岁电影产业链的某种不健康生态。与葛优受追捧的现状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根本没有第二位拥有绝对贺岁票房号召力的演员。就像姜文说的,葛优被“过度消费”了。有专业人士表示,这种状况其实暴露出电影产业的病态,市场份额就这么大,片子类型单一,所以对于有限的资源,不是“你活我也活”,而是“你死我活”。“好莱坞也讲明星阵容,但好莱坞电影层面很多,片子类型丰富,不会为了抢夺市场造成资源浪费。从贺岁档‘大片扎堆’、明星自己打擂等等频繁出现的怪现象,就可以暴露出中国电影产业链的大问题。”
在好莱坞,通常一部贺岁档的商业电影若想成功,取决于三个要素:说穿了就是名导、名编加明星。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三位大导演共同选择葛优也无可厚非,但这同时暴露了中国导演在商业市场面前的“自卑”。“这要从产业角度观察,肯定是一件不正常的事情。”电视制作人铁佛一针见血地指出,影视圈浮躁成风、拣现成的用,这是商业电影迅速转型期的种必然过渡。“谁也不愿意或者说不敢使用新人。这暴露了中国导演的不自信,也暴露了中国商业电影成功法则的病态,不是靠片子故事好、导演好,而是靠人气、靠眼球。”铁佛认为,眼下一些导演为了营销不惜博取“骂名”,票房在骂声中一路高涨,这是很病态的一种商业氛围。看看今年的微博贺岁片营销大战,你便一目了然。
贺岁档的“微”革命
2013年的贺岁档,随着李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冯小刚《一九四二》、陆川《王的盛宴》的陆续上映,年关电影大战早在悄然中硝烟四起,而相应的微博营销也蠢蠢欲动。
《王的盛宴》还未上映便遭遇微博“砸挂”。有人在微博连发评论称,“无知无耻的陆川,请不要再用日本造型大片糟蹋中国的历史了!”更是号召网友不要去看《王的盛宴》。爱子心切的作家陆天明连连回应,反驳批评言论,说这个人一定是另一家电影公司派出来为其它影片争票房的,竟以如此的行径打压同行。面对吵得一派热闹的网络大战,观众其实很迷糊:这是演的哪出戏?
当下,微博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宣传力量,电影宣传的阵地也不再是传统媒体的天下。去年小成本电影《失恋33天》的票房神话、《让子弹飞》的剧照在微博疯传、《将爱情进行到底》大晒李亚鹏写给王菲的“微情书”,微博的力量都功不可没……今年冯小刚的“冯通社”,更是三句不离“一九四二”:“《一九四二》没有乐子、没有热闹、没有红火,有的只是历史的真相”、“让打工子弟免费看上《一九四二》”
等等,甚至在被网友批评太过伶牙利嘴后更直言:“认为我冒犯你们,不要看这个电影,你要看了是‘脏了我的电影’!”有感官有话题,可谓把这场微博大战推向了高潮。
微博是近年来极为流行的信息分享平台,说话欲望强烈的中国百姓在这方
“沃土”找到了施展才华的好天地,全民参与的活跃性比“前辈”推特用户还要高涨。微博成本少、门槛低,很难把关,弄不好就陷入恶性营销。陆川的《王的盛宴》还没有放映,有网友就打压这部电影,甚而拿《南京南京》说事儿,给陆川扣上个“汉奸”的帽子,号召大家抵制这部电影。有人在说公道话,这对一个电影人来说很不公平:电影还没有上映,把你的观点强加给观众,造成先入为主,是一种没有意义的做法。不知不觉中,贺岁电影营销进入了“微时代”。微博营销的名人效应和网络互动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优势,但可一定不要被不良竞争扯入“骂战”,那对于中国电影的贺岁大军来说,可不算一件幸事儿。别让贺岁片陷入文化贫困 从刚开始的一两部,到之后的十几部乃至现在的50多部,贺岁档在辉煌之后却面临着“超载”的隐忧。为此,业内人士甚至发出了“电影人应当‘冷静’”的呼吁。事实也证明,贺岁片这块蛋糕吃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如2009年底的贺岁档,几十部电影挤在一起,结果在前有《2012》、后有《阿凡达》的>中击下,被折腾得七零八落。去年的电影贺岁档也颇为热闹,并且各大影片都完美收官:《金陵十三钗》票房接近6亿元,《龙门飞甲》过5亿元,《亲密敌人》和《逆战》也都过亿元。不过,票房成绩不俗、数量连年攀升的贺岁片却也暴露了一个质量上不容乐观的现实:不少贺岁片患上了文化贫血症,表现出了肤浅和浮躁的特征。
2012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遇难75周年的日子,南京市民举行了一系列活动悼念死难者。而《金陵十三钗》竟把这一历史悲剧解构为一个虚构的美国神父对中国女学生的救赎故事。这一做法也许有冲击奥斯卡的算计,但历史就是历史,不容改变。《龙门飞甲》则用“第一部3D武侠电影”的噱头挣足了票房,可先进的技术、华丽的特效、激烈的打斗都掩盖不了其内容的肤浅和思想的苍白,技术炫耀成为了影片的重心。《亲密敌人》制造了大量的国外景观,却用商战捆绑了爱情,这似乎透露给人们资本决定爱情的导向,拜金主义情绪让人觉得不太舒服。
细看如今黄金档期的贺岁片们,多数是当今大众消费主义时代新出炉的新鲜货,是在电影产业高端上创造高票房的制胜法宝。美国著名文化评论家尼尔·波兹曼曾指出:“如果文化生活被重新定义为娱乐的周而复始,如果严肃的公众对话变成了幼稚的婴儿语言,总而言之,如果人民蜕化为被动的受众,而一切公共事务形同杂耍,那么这个民族就会发现自己危在旦夕……”
一笑百媚生:今年谁的回眸最动人?
2012年11月29日,《一九四二》和《王的盛宴》两部大片同天公映,让贺岁档提前来临。本次电影贺岁档一直延续到今年的2月14日,历时78天,堪称史上最长。包括冯小刚、王家卫、成龙、陆川等在内的大导演都推出新作,让这个贺岁档不仅作品众多,而且大片数量前所未有。众多制作精良的重量级作品争芳斗艳,百媚同生。这其中,谁的回眸一笑又最为美艳动人呢?今年硝烟四起的超长贺岁档不禁铺垫了诸多悬念。
首先,中小成本能否扛起今年的票房大旗?之所以称这个贺岁档是贺岁“大年”,除了冯小刚、王家卫等名导纷纷推出重量级作品,一批年轻导演推出的中小成本影片也有望成为黑马。其代表是于2012年12月12日上映的徐峥“导演处男作”《人再囧途之泰囿》。作为今年贺岁档为数不多的喜剧题材,《人再囧途之泰囧》虽然档期与《十二生肖》、《血滴子》等有所重叠,但优势在于类型符合贺岁档的喜庆氛围,并由徐峥、王宝强、黄渤三大活宝主演,业内人士对于该片几平一致看好。另一中小成本片比较集中的档期是今年情人节。实力较强的有赵薇导演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黄渤、林志玲主演的《101次求婚》,还有章子怡、何润东主演的《非常幸运》。
再者,国产动画能否掀起热潮也是一大悬念。与以往一部《喜羊羊》独挑大梁所不同的是,今年寒假档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目前就已经有《喜羊羊5》、《洛克王国2》、《波鲁鲁冰雪大冒险》等数部动画片齐闯寒假档。而且这些动画片还有个共同点,便是都有在荧屏或网络社区走红的观众基础,其中《喜羊羊5》、《巴拉拉小魔仙》早已名声在外。作为排名第一的儿童网络互动社区,“洛克王国”的注册用户也已达到1.4亿人次。《波鲁鲁冰雪大冒险》则是由中国和韩国联合制作的3D动画电影大片。影片内容生动有趣且积极向上,相信也会吸引不少小观众走入影院。
第三大悬念则是在新年伊始之际,好莱坞的汹涌来袭与本土的强势出击谁更有聚集人气的实力呢?与往年贺岁档基本是华语片唱主角不同,今年1月的档期,将会有两个好莱坞“巨无霸”杀入,即《007:大破天幕杀机、和《霍比特人1:奇异旅程》。于是2013年1月8日将上映的、王家卫酝酿了多年的新片《一代宗师》能否成功“阻击”好莱坞,将成为2013年影坛开端的最大悬念。从卖相上说,《007:大破天幕杀机》和《霍比特人1:奇异旅程》甚至有超越所有华语片成为这一档期票房冠军的可能。但除了《一代宗师》我们也还有其他有望阻击好莱坞大片的作品,比如周星驰呼声很高的新作《西游·降魔篇》。
贺岁片不一定都是喜剧,在逐渐成长的中国贺岁市场中,由最初的单纯笑闹进展到今日的多题材结合,就如同我们刚刚结束的这一年生活,有喜有忧,贺岁片的发展进程中一样掺杂了喜乐悲忧。商业浪潮的冲击下,贺岁电影有的取得了一时的成功,有的在急功近利中渐渐迷失了方向。大片扎堆恶战、影片主题单一、演员人才稀缺、人文精神缺失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电影产业化发展的不成熟表现。人们知道文化始终是电影作品的灵魂,摒弃单一的“唯票房论”,不断拓宽现实主义在现代审美维度上的新视野,提升电影的思想力度及其现代美学风采,是所有观众都乐于看到的。
2012年过去了,我们也很怀念它。我们同样怀念在这一年中大银幕上定格的美丽瞬间,或历史、或写实、或神话、或科幻;同样地,也期待新的一年里,多彩的胶片上又会浓缩出多少生活的惊喜。
编辑/杜启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