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造成沥青路面破坏的根本原因常是材料、结构、工艺、荷载、自然气候和水文地质等多种因素。在不同条件下,不同组合使沥青路面破坏的原因也不相同,大多数情况表明沥青路面破坏情况基本上都集中的多雨季节,常在沥青路面透水处和路基路面排水不畅的路段。本文就沥青路面的破坏具体原因进行分析。
【关键词】 沥青路面;破坏原因
首先沥青面层结构选用和混合料级配不合理。根据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沥青面层除应满足车辆的使用要求外,还应满足防止雨水下渗等要求,宜选粒径较小,空隙也较小的密级配混合料,尽量采用粒径小沥青混凝土,以提高沥青路面面层的防渗性。对于选用中粒式沥青混凝土或开级配或半开级配沥青混合料路面,必须在沥青面层下设下封层,防止雨水渗入。但在以前,安徽大多数二级以下公路路面都采用沥青上拌下贯式,这种结构形式虽然在其上做了封层,但是在阴雨季节雨水仍可渗入。由于沥青贯入式碎石层具有较大孔隙,雨季渗入的水,如不能及时排除,促使沥青从矿料上剥离。使沥青路面推移、网裂、松散,坑槽甚至翻浆等等。但由于在养护施工面积小,难以碾压密实,用油量难以控制,沥青含量低会使空隙更大,雨水更容易渗入,一场雨过后,前功尽弃,沥青含量高就形成油包,车辙等病害。不注意混合料级配设计,盲目修补,压实又难以达到要求时,会使路面过早埙坏。
其次基层结构形式和材料选用不当,根据规范要求,公路基层虽然可采用高强、少裂、稳定性(含水稳性)好的白灰稳定粒料类半刚性基层,但是由于这种材料的抗拉强度较低和抗冲刷能力较差,收缩性也比较大,在过分潮湿情况下难于成型和发展高的强度,所以不适宜做路面的基层,实践证明集料级配,强度和塑性指数等选用不当都会影响沥青路面的使用质量。
再次沥青路面施工环节控制不严,路面施工过程中整体公路工程质量形成的关键环节,而直接影响质量的施工环节主要是面层本身施工、基层施工。在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中,压实度不足,沥青面层空隙率过大,受水浸入而产生破坏。沥青面层破坏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水引起的。为了减少水对沥青路面面层的早期破坏,应提高沥青面层压实标准。在沥青混合料中加入抗剥落剂以防沥青与石料的剥离。沥青面层颗粒离析,沥青面层集料大小颗粒离析后不易压实。抗剪强度降低,容易使沥青路面出现松散,局部细集料偏多,粗集料偏少,使沥青路面熱稳定性差,容易出现车辙。其原因主要以下几个方面:①集料颗粒组成不均匀;②矿粉的细度对沥青混合料质量至关重要;③运输和摊铺过程中造成粗细颗粒离析;
在基层施工中,基层是承担面层传递荷载的主要承重层,基层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沥青路面的使用质量,一是在拌和与摊铺过程中,粗集料或细集料集中引起基层材料的不均匀性,进而造成基层强度和稳定性的不均匀性。二是选用的基层材料塑性指数或含泥量偏大,由于水分的进入使基层含水量增加。三是在施工中不注意控制细集料的含量,四是水泥稳定料在拌和、摊铺、整型、碾压没有在水泥终凝时间之前完成。导致了水泥失效而使基层的强度和刚度达不到规范要求。五是压实度不中。
最后养护管理及其他原因,引起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后天原因中最普遍,最主要的原因是超限运输,超限运输也被称为公路“杀手”。据有关资料表明,核定载重为5吨的车辆,如果每超载2倍的话,则该车辆对路面的作用次数相当于正常装载车辆的20倍,使路面过早的埙坏。因此加强公路超限车辆监管至关重要,混合交通量的公路一般都是穿村过镇,村镇街道大多排水不畅,每次降雨,都使大量地表水积聚在公路路面及路基范围内,使公路成了排水沟,导致大量水进入路面结构层和路基中,在行车荷载作用下,致使沥青路面早期破坏。
参考文献:
[1]毋文彦.浅析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及预防措施[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8)
[2]陈双阳,宋俊杰,杨忠誓.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的浅探[J].北方交通.2008(06)
【关键词】 沥青路面;破坏原因
首先沥青面层结构选用和混合料级配不合理。根据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沥青面层除应满足车辆的使用要求外,还应满足防止雨水下渗等要求,宜选粒径较小,空隙也较小的密级配混合料,尽量采用粒径小沥青混凝土,以提高沥青路面面层的防渗性。对于选用中粒式沥青混凝土或开级配或半开级配沥青混合料路面,必须在沥青面层下设下封层,防止雨水渗入。但在以前,安徽大多数二级以下公路路面都采用沥青上拌下贯式,这种结构形式虽然在其上做了封层,但是在阴雨季节雨水仍可渗入。由于沥青贯入式碎石层具有较大孔隙,雨季渗入的水,如不能及时排除,促使沥青从矿料上剥离。使沥青路面推移、网裂、松散,坑槽甚至翻浆等等。但由于在养护施工面积小,难以碾压密实,用油量难以控制,沥青含量低会使空隙更大,雨水更容易渗入,一场雨过后,前功尽弃,沥青含量高就形成油包,车辙等病害。不注意混合料级配设计,盲目修补,压实又难以达到要求时,会使路面过早埙坏。
其次基层结构形式和材料选用不当,根据规范要求,公路基层虽然可采用高强、少裂、稳定性(含水稳性)好的白灰稳定粒料类半刚性基层,但是由于这种材料的抗拉强度较低和抗冲刷能力较差,收缩性也比较大,在过分潮湿情况下难于成型和发展高的强度,所以不适宜做路面的基层,实践证明集料级配,强度和塑性指数等选用不当都会影响沥青路面的使用质量。
再次沥青路面施工环节控制不严,路面施工过程中整体公路工程质量形成的关键环节,而直接影响质量的施工环节主要是面层本身施工、基层施工。在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中,压实度不足,沥青面层空隙率过大,受水浸入而产生破坏。沥青面层破坏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水引起的。为了减少水对沥青路面面层的早期破坏,应提高沥青面层压实标准。在沥青混合料中加入抗剥落剂以防沥青与石料的剥离。沥青面层颗粒离析,沥青面层集料大小颗粒离析后不易压实。抗剪强度降低,容易使沥青路面出现松散,局部细集料偏多,粗集料偏少,使沥青路面熱稳定性差,容易出现车辙。其原因主要以下几个方面:①集料颗粒组成不均匀;②矿粉的细度对沥青混合料质量至关重要;③运输和摊铺过程中造成粗细颗粒离析;
在基层施工中,基层是承担面层传递荷载的主要承重层,基层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沥青路面的使用质量,一是在拌和与摊铺过程中,粗集料或细集料集中引起基层材料的不均匀性,进而造成基层强度和稳定性的不均匀性。二是选用的基层材料塑性指数或含泥量偏大,由于水分的进入使基层含水量增加。三是在施工中不注意控制细集料的含量,四是水泥稳定料在拌和、摊铺、整型、碾压没有在水泥终凝时间之前完成。导致了水泥失效而使基层的强度和刚度达不到规范要求。五是压实度不中。
最后养护管理及其他原因,引起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后天原因中最普遍,最主要的原因是超限运输,超限运输也被称为公路“杀手”。据有关资料表明,核定载重为5吨的车辆,如果每超载2倍的话,则该车辆对路面的作用次数相当于正常装载车辆的20倍,使路面过早的埙坏。因此加强公路超限车辆监管至关重要,混合交通量的公路一般都是穿村过镇,村镇街道大多排水不畅,每次降雨,都使大量地表水积聚在公路路面及路基范围内,使公路成了排水沟,导致大量水进入路面结构层和路基中,在行车荷载作用下,致使沥青路面早期破坏。
参考文献:
[1]毋文彦.浅析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及预防措施[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8)
[2]陈双阳,宋俊杰,杨忠誓.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的浅探[J].北方交通.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