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求真务实是我们党永葆生机和活力之所在,是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之所在,也是做好反腐倡廉各项工作的关键之所在。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贯彻落实求真务实精神,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创新。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推动反腐倡廉理论和实践创新,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新世纪新阶段的一项崭新课题和重大任务。
一、创新理论建设思路,发展反腐倡廉理论
中国共产党一直把理论创新视为党保持生机与活力的源泉。当前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就必须全面落实反腐败各项任务,立足理论创新,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新的實践,反腐倡廉与时俱进就有了基础,有了动力,有了方向。
(一)围绕时代主题要求,不断增强反腐倡廉理论创新的时代意义
反腐倡廉工作要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其理论创新首先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党的十八大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是全党全国工作最大的主题。这一主题赋予了反腐倡廉鲜明的历史使命,为反腐倡廉理论研究开阔了新的视野。反腐倡廉理论研究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勇于创新,善于创新,以求真务实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紧紧围绕和充分体现这一时代要求。
(二)联系当前工作实际,切实提高反腐倡廉理论创新的实践价值
我们党始终把反腐倡廉理论放在重要位置,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以求真务实精神,推动反腐倡廉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党的十四大以来,我们提出了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反腐败贯穿于改革开放的全过程的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的报告中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这就把预防和惩治腐败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目标。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出的新要求,是加大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根本举措,使反腐倡廉更加自觉适应深化改革的需要。
二、创新案件查处思路,提高办案工作水平
(一)创新工作思路,注重实现查办案件的综合效益
要把查办案件工作和源头治理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既要严肃执纪执法,惩处腐败分子,维护党纪国法,还要把惩治与预防结合起来。第一,要建立完善执纪办案成果综合运用的制度。及时发现和堵塞体制机制和管理工作方面的漏洞,从源头上预防案件的再度发生。第二,要克服单纯办案的思想和单纯追求办案数量的倾向,力求查办案件的整体效果和综合效益。要实现查办案件整体效果,就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中心意识。查办案件要从促进和维护
涉案地区、部门和单位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综合考虑政治、经济和社会效果,审时度势,研究制定正确的办案策略,把握正确的办案方向,努力做到对发展经济有利,对维护稳定有利,对党的事业有利,最大限度地减少办案的负面影响,实现办案的最佳整体效果。
(二)创新办案艺术,注重提高查处案件质量和效率
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中,要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在办案艺术上有所创新。一是把握住主要矛盾,突出重点。查办案件抓主要矛盾,就是重点抓住决定错误性质的严重违法违纪问题和在违纪案件中起主导作用的关键人物。二是分析案情,选准突破口。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类型的案件采取相应的对策。三是把握好查办案件的时机,以快取胜。以快取胜是解决违纪人员防查活动的有效办法,避免慢而贻误时机。四是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在联办案件中,要充分利用执法部门的侦破手段;在审讯过程中,要注意利用现代心理学、行为科学的方法,提高审讯质量。在有可能的条件下,也要用先进的科技设备武装自己,逐步学会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提高办案质量和工作效率。
三、创新制度建设思路,健全防腐倡廉机制
反腐倡廉必须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从根本上用制度防腐。习近平同志指出:“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健全反腐败法律制度,防控廉政风险,防止利益冲突,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要从改革制度人手,把求真务实精神和作风贯穿于党风廉政制度建设的各个方面,针对权、钱、人等容易滋生腐败的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实行深化改革,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大胆探索依靠制度防治腐败的途径,把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寓于各项工作之中。
(一)健全完善权力制约机制
加加强对权力运行的严格规范:一是严格规范决策。按照组织程序讨论、决策重大事项,有效避免“决策腐败”。二是运用市场机制规范权力运行。完善并严格执行建设工程招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制度相配套的廉政监督制度等。同时,建立健全行风评议制度,加大评议制度的运用力度,切实推进行风政风建设。三是严格规范行政审批制度。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创新,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审批管理机制,规范高效的审批运行机制,严密完善的行政审批制约机制。
(二)建立健全科学的选人用人责任追究机制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核心问题,事关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是从源头上防止和克服用人上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治本之策。通过深化制度改革和创新途径,扩大党员和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要健全和完善干部考察、评价、激励的科学机制,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评议、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任前公示等项制度;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选拔干部原则,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全面评价和考核干部。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违规提拔干部的,不管涉及什么人,一律追究责任。通过建立健全科学的选人用人责任追究制度,坚决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上不正之风,保证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有关规定的贯彻执行。 四、创新监督思路,构筑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体系
要充分发挥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 各种力量的作用。通过整合监督力量,创新监督思路,构筑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体系,强化整体监督效能,关键是在权力监督的机制上进行突破,达到对权力运行整个过程的有效监督。
(一)实施党内监督要把握好监督的重点对象和内容
加强党内监督,最关键的是要把领导干部管住管好,特别是对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更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规定:“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这样规定,符合党内监督的规律,反映了党的建设的实际。一是由各级领导干部所处的特殊位置和所具有的特殊影响力决定的。二是有利于解決自下而上监督难的主要矛盾。三是强调对“一把手”的监督。各级党政“一把手”要无条件接受组织和人民的监督,接受法律监督和其他形式的监督。同时,强调主要领导干部要自觉接受监督,规定了一系列的制约措施,其中外部措施有巡视制度、谈话和诫勉制度等,内部措施有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制度、集体领导制度等,这些都是对“一把手”的制约。
切实把握好党内监督的重点内容。在实际工作中,党内监督应当突出重点,抓主要的、重点的内容。如果方方面面的内容都去抓,事实上很难做到,也很难见到成效。目前,从我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党内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来看,党内监督要着重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一是突出抓好在政治纪律方面的监督使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维护好政治纪律,维护党的形象,做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中央保持一致。二是监督党员领导干部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坚持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在谋发展上,用在为群众谋利益上,不断改进领导方式、执政方式和工作方式,以适应新时期执政为民的需要。三是监督民主集中制各项具体制度的落实。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切实落实到位。
(二)实现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的有机结合
为了确保党的组织和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不谋特权和私利,必须改善和加强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监督。我们党在注意加强和改善党内监督的同时,历来就非常重视发挥党外监督的积极作用,不断促进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有机结合、协调发展。我们要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党内监督条例,以求真务实的精神,积极探索创新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监督体系。一要以党内监督带动党外监督。坚持把监督渗透到党内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党内营造一种人人都在各种监督之下的健康的党内生活氛围,形成党内党外相互监督,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二要发挥法律监督作用。在党内监督中一旦发现有哪个领导者触犯国法,构成犯罪,不管他权力多大、地位有多高,都必须毫不犹豫地移交司法机关,而不能以纪代法。三要强化人民群众监督,不断拓宽监督的渠道。人民群众监督是党外监督中最广泛、最全面、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做到主动接受监督,使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全过程始终置于人民群众的有效监督之下。。四要充分利用舆论监督的作用。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必须发挥舆论监督导向,对消极腐败现象要敢于进行批评与揭露,从而把每个领导干部掌权用权置于舆论监督之中,使滥用权力的腐败现象得到及时有力的遏制。随着我国社会信息水平的提高,舆论的作用也日益突出,充分利用舆论监督的作用,有助于党内监督部门根据媒体披露的蛛丝马迹,进行进一步的调查,使腐败行为大白天下,受到惩处。同时,要对舆论监督加以引导和保障,使新闻媒介对违法违纪、滥用权力等腐败行为实施有效的监督。
一、创新理论建设思路,发展反腐倡廉理论
中国共产党一直把理论创新视为党保持生机与活力的源泉。当前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就必须全面落实反腐败各项任务,立足理论创新,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新的實践,反腐倡廉与时俱进就有了基础,有了动力,有了方向。
(一)围绕时代主题要求,不断增强反腐倡廉理论创新的时代意义
反腐倡廉工作要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其理论创新首先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党的十八大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是全党全国工作最大的主题。这一主题赋予了反腐倡廉鲜明的历史使命,为反腐倡廉理论研究开阔了新的视野。反腐倡廉理论研究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勇于创新,善于创新,以求真务实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紧紧围绕和充分体现这一时代要求。
(二)联系当前工作实际,切实提高反腐倡廉理论创新的实践价值
我们党始终把反腐倡廉理论放在重要位置,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以求真务实精神,推动反腐倡廉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党的十四大以来,我们提出了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反腐败贯穿于改革开放的全过程的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的报告中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这就把预防和惩治腐败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目标。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出的新要求,是加大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根本举措,使反腐倡廉更加自觉适应深化改革的需要。
二、创新案件查处思路,提高办案工作水平
(一)创新工作思路,注重实现查办案件的综合效益
要把查办案件工作和源头治理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既要严肃执纪执法,惩处腐败分子,维护党纪国法,还要把惩治与预防结合起来。第一,要建立完善执纪办案成果综合运用的制度。及时发现和堵塞体制机制和管理工作方面的漏洞,从源头上预防案件的再度发生。第二,要克服单纯办案的思想和单纯追求办案数量的倾向,力求查办案件的整体效果和综合效益。要实现查办案件整体效果,就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中心意识。查办案件要从促进和维护
涉案地区、部门和单位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综合考虑政治、经济和社会效果,审时度势,研究制定正确的办案策略,把握正确的办案方向,努力做到对发展经济有利,对维护稳定有利,对党的事业有利,最大限度地减少办案的负面影响,实现办案的最佳整体效果。
(二)创新办案艺术,注重提高查处案件质量和效率
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中,要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在办案艺术上有所创新。一是把握住主要矛盾,突出重点。查办案件抓主要矛盾,就是重点抓住决定错误性质的严重违法违纪问题和在违纪案件中起主导作用的关键人物。二是分析案情,选准突破口。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类型的案件采取相应的对策。三是把握好查办案件的时机,以快取胜。以快取胜是解决违纪人员防查活动的有效办法,避免慢而贻误时机。四是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在联办案件中,要充分利用执法部门的侦破手段;在审讯过程中,要注意利用现代心理学、行为科学的方法,提高审讯质量。在有可能的条件下,也要用先进的科技设备武装自己,逐步学会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提高办案质量和工作效率。
三、创新制度建设思路,健全防腐倡廉机制
反腐倡廉必须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从根本上用制度防腐。习近平同志指出:“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健全反腐败法律制度,防控廉政风险,防止利益冲突,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要从改革制度人手,把求真务实精神和作风贯穿于党风廉政制度建设的各个方面,针对权、钱、人等容易滋生腐败的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实行深化改革,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大胆探索依靠制度防治腐败的途径,把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寓于各项工作之中。
(一)健全完善权力制约机制
加加强对权力运行的严格规范:一是严格规范决策。按照组织程序讨论、决策重大事项,有效避免“决策腐败”。二是运用市场机制规范权力运行。完善并严格执行建设工程招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制度相配套的廉政监督制度等。同时,建立健全行风评议制度,加大评议制度的运用力度,切实推进行风政风建设。三是严格规范行政审批制度。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创新,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审批管理机制,规范高效的审批运行机制,严密完善的行政审批制约机制。
(二)建立健全科学的选人用人责任追究机制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核心问题,事关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是从源头上防止和克服用人上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治本之策。通过深化制度改革和创新途径,扩大党员和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要健全和完善干部考察、评价、激励的科学机制,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评议、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任前公示等项制度;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选拔干部原则,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全面评价和考核干部。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违规提拔干部的,不管涉及什么人,一律追究责任。通过建立健全科学的选人用人责任追究制度,坚决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上不正之风,保证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有关规定的贯彻执行。 四、创新监督思路,构筑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体系
要充分发挥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 各种力量的作用。通过整合监督力量,创新监督思路,构筑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体系,强化整体监督效能,关键是在权力监督的机制上进行突破,达到对权力运行整个过程的有效监督。
(一)实施党内监督要把握好监督的重点对象和内容
加强党内监督,最关键的是要把领导干部管住管好,特别是对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更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规定:“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这样规定,符合党内监督的规律,反映了党的建设的实际。一是由各级领导干部所处的特殊位置和所具有的特殊影响力决定的。二是有利于解決自下而上监督难的主要矛盾。三是强调对“一把手”的监督。各级党政“一把手”要无条件接受组织和人民的监督,接受法律监督和其他形式的监督。同时,强调主要领导干部要自觉接受监督,规定了一系列的制约措施,其中外部措施有巡视制度、谈话和诫勉制度等,内部措施有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制度、集体领导制度等,这些都是对“一把手”的制约。
切实把握好党内监督的重点内容。在实际工作中,党内监督应当突出重点,抓主要的、重点的内容。如果方方面面的内容都去抓,事实上很难做到,也很难见到成效。目前,从我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党内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来看,党内监督要着重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一是突出抓好在政治纪律方面的监督使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维护好政治纪律,维护党的形象,做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中央保持一致。二是监督党员领导干部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坚持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在谋发展上,用在为群众谋利益上,不断改进领导方式、执政方式和工作方式,以适应新时期执政为民的需要。三是监督民主集中制各项具体制度的落实。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切实落实到位。
(二)实现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的有机结合
为了确保党的组织和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不谋特权和私利,必须改善和加强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监督。我们党在注意加强和改善党内监督的同时,历来就非常重视发挥党外监督的积极作用,不断促进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有机结合、协调发展。我们要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党内监督条例,以求真务实的精神,积极探索创新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监督体系。一要以党内监督带动党外监督。坚持把监督渗透到党内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党内营造一种人人都在各种监督之下的健康的党内生活氛围,形成党内党外相互监督,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二要发挥法律监督作用。在党内监督中一旦发现有哪个领导者触犯国法,构成犯罪,不管他权力多大、地位有多高,都必须毫不犹豫地移交司法机关,而不能以纪代法。三要强化人民群众监督,不断拓宽监督的渠道。人民群众监督是党外监督中最广泛、最全面、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做到主动接受监督,使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全过程始终置于人民群众的有效监督之下。。四要充分利用舆论监督的作用。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必须发挥舆论监督导向,对消极腐败现象要敢于进行批评与揭露,从而把每个领导干部掌权用权置于舆论监督之中,使滥用权力的腐败现象得到及时有力的遏制。随着我国社会信息水平的提高,舆论的作用也日益突出,充分利用舆论监督的作用,有助于党内监督部门根据媒体披露的蛛丝马迹,进行进一步的调查,使腐败行为大白天下,受到惩处。同时,要对舆论监督加以引导和保障,使新闻媒介对违法违纪、滥用权力等腐败行为实施有效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