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使公允价值会计成为热点议题,本文阐述了公允价值计量与此次经济危机的联系,分析了公允价值在危机中暴露的弊端,并对如何合理有效的运用公允价值会计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公允价值;经济危机
中图分类号: F8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10)06-0056-01
1 公允价值与经济危机
2000年,美国经济不景气,为拉动经济增长,美国政府采取了包括降低利率在内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大力鼓励房地产经济,在2006年之前的5年中,美国的房地产经济蓬勃发展,利率又维持在较低水平,一些金融机构纷纷放宽购房贷款标准,向那些信用程度差、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贷款,被称为次级抵押贷款。但在2006年后,美国利率上升,导致还款压力增大,住房市场持续降温,使购房者通过变卖或抵押房屋再融资变得困难,这种局面直接使得相当一部分贷款人无法按期偿还贷款,进而引发“次贷危机”。
根据谨慎性原则,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对金融资产按其市价(即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顺应经济市场从而影响企业的价值:在市场繁荣时,交易价格过高,造成相关金融产品价值被高估,从而导致利润虚增;市场低迷时,交易价格过低,造成相关金融产品价格被低估,从而导致企业利润从账面“逃逸”。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又是如何影响此次次贷危机的呢:2006年之前,美国房地产市场状况良好,金融机构按公允价值计量所确定的资产账面价值高,利润表中的利润大,金融机构持有的大量次级抵押债券及相关衍生金融产品前景被看好,投资者争相购买,促使交易价格上涨,企业价值增大。2006年后,由于利率上调,次级贷款者还款压力增大,房地产市场低迷,金融资产交易价格下降,企业按公允价值计量计提大量的减值准备,导致企业利润、账面价值下降,进而使企业融资能力下降,企业为自救不得不抛售大量资产,使投资者丧失信心,引发大量投资者恐慌性抛售资产,促使金融产品交易价格继续下降,如此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次贷危机大规模爆发并损及经济实体。
2 公允价值计量的弊端
这次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是次贷危机的爆发,而次贷危机的根源追溯于金融产品的过度创新,即次级抵押贷款及相关金融衍生品的大量发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虽然不是这场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但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确实暴露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诸多弊端。
会计准则规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应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当存在活跃的交易市场时,应当以该资产的市场价格为基础确定其公允价值;第二层是当不存在活跃的交易市场,但同类或类似的资产存在活跃的市场时,应参照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确定其公允价值;第三层次是在同类或类似资产也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情况下,应当运用估值技术或主观判断确定其公允性。在第一、二种情况下,交易市场比较活跃,资产的市场价格较稳定,公允价值固然容易获取,但若交易市场不活跃,公允价值不易获取的时候,公允价值的确定依赖太多的主观因素。首先,用于确定公允价值的估值模型并不发达,估值方法需要一些参数,而各种参数的假设主要依靠主观判断;其次,对于一些特殊的资产,如商誉,判断其公允价值的过程很复杂,涉及大量管理层的意志和会计人员的估计,此时的公允价值很容易偏离其实际价值,从而变成企业操纵利润的工具。
准则还规定,企业应以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入账,若资产负债表日前资产价格出现非正常暴涨或暴跌,企业按其市价入账,在资产负债表日后,市场回归正常资产价格又出现大幅下跌或上涨,这就造成了由于按公允价值计量而使不同會计期间的利润产生不正常波动。另外,在市场繁荣时期,资产价值上升,利润增加,企业在并未有实际现金流入的情况下,需要缴纳更多的税金,这势必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
3 公允价值未来的发展
由于按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市场变得越来越脆弱,欧盟正式决定自2008年第三季度起,欧盟金融机构停止按市价计算的会计准则,而改用成本估值计算。美国政府的救市方案之一,救市授权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暂停按市值计价。这些措施从出台就饱受争议。当初引入公允价值这一概念就是为了让企业及时提供透明、可靠的信息,如今摒弃这一概念,将另投资者无法认清事情的真相,损害金融机构的信誉,结果将会更糟糕。
笔者认为,虽然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计量值得反思,但若金融工具改回用历史成本计价,则不能如实反映金融工具的内在价值,所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更能为投资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公允价值会计仍是未来的趋势,只是公允价值运用的经济环境还不完善,准则的制定还需进一步改进。我国2006年会计准则体系已较大范围的引入了公允价值概念,但是公允价值的推广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为了在今后的运用过程中取得更积极的成效,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我国的经济体制、法律、文化等环境与西方国家有很大的不同,不能照搬西方国家制定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要充分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应我国企业发展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第二,要建立适应公允价值运用的市场环境。公允价值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活跃而稳定的交易市场有利于公允价值的获得,使会计信息更加客观、可靠,所以应积极培育各种市场,尤其是各金融资产的交易市场;第三,企业要制定相配套的管理体制,谨慎运用公允价值会计。公允价值若使用不当容易变成管理层操纵利润的工具,企业应强化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内部控制,降低企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偏差,提高其可靠性;第四,应提高企业财会人员的素质,特别是职业判断能力。我国市场化程度并不高,日益复杂的经济活动需要会计人员做出更多的职业判断,因此,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以提高其职业判断能力,最大程度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第五,加强外部监管,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政府行政监督为主、相关财政审计部门检查、审计为辅的监管体系,促进公允价值有效、合理的运用。
参考文献:
[1] 黄世忠. 次贷危机引发的公允价值论战[J]. 财会通讯. 2008(11).
[2] 谭琳. 公允价值历史性倒退[J]. 商场现代化. 2009 (1).
[3] 王艳, 杨祎. 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重新审视[J]. 金融经济. 2008 (24).
[4] 翁斌. 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J]. 经营管理者. 2008 (15).
[5] 黄海晏.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实务运用中的软思考[J]. 财会月刊. 2009(2).
【关键词】公允价值;经济危机
中图分类号: F8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10)06-0056-01
1 公允价值与经济危机
2000年,美国经济不景气,为拉动经济增长,美国政府采取了包括降低利率在内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大力鼓励房地产经济,在2006年之前的5年中,美国的房地产经济蓬勃发展,利率又维持在较低水平,一些金融机构纷纷放宽购房贷款标准,向那些信用程度差、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贷款,被称为次级抵押贷款。但在2006年后,美国利率上升,导致还款压力增大,住房市场持续降温,使购房者通过变卖或抵押房屋再融资变得困难,这种局面直接使得相当一部分贷款人无法按期偿还贷款,进而引发“次贷危机”。
根据谨慎性原则,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对金融资产按其市价(即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顺应经济市场从而影响企业的价值:在市场繁荣时,交易价格过高,造成相关金融产品价值被高估,从而导致利润虚增;市场低迷时,交易价格过低,造成相关金融产品价格被低估,从而导致企业利润从账面“逃逸”。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又是如何影响此次次贷危机的呢:2006年之前,美国房地产市场状况良好,金融机构按公允价值计量所确定的资产账面价值高,利润表中的利润大,金融机构持有的大量次级抵押债券及相关衍生金融产品前景被看好,投资者争相购买,促使交易价格上涨,企业价值增大。2006年后,由于利率上调,次级贷款者还款压力增大,房地产市场低迷,金融资产交易价格下降,企业按公允价值计量计提大量的减值准备,导致企业利润、账面价值下降,进而使企业融资能力下降,企业为自救不得不抛售大量资产,使投资者丧失信心,引发大量投资者恐慌性抛售资产,促使金融产品交易价格继续下降,如此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次贷危机大规模爆发并损及经济实体。
2 公允价值计量的弊端
这次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是次贷危机的爆发,而次贷危机的根源追溯于金融产品的过度创新,即次级抵押贷款及相关金融衍生品的大量发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虽然不是这场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但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确实暴露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诸多弊端。
会计准则规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应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当存在活跃的交易市场时,应当以该资产的市场价格为基础确定其公允价值;第二层是当不存在活跃的交易市场,但同类或类似的资产存在活跃的市场时,应参照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确定其公允价值;第三层次是在同类或类似资产也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情况下,应当运用估值技术或主观判断确定其公允性。在第一、二种情况下,交易市场比较活跃,资产的市场价格较稳定,公允价值固然容易获取,但若交易市场不活跃,公允价值不易获取的时候,公允价值的确定依赖太多的主观因素。首先,用于确定公允价值的估值模型并不发达,估值方法需要一些参数,而各种参数的假设主要依靠主观判断;其次,对于一些特殊的资产,如商誉,判断其公允价值的过程很复杂,涉及大量管理层的意志和会计人员的估计,此时的公允价值很容易偏离其实际价值,从而变成企业操纵利润的工具。
准则还规定,企业应以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入账,若资产负债表日前资产价格出现非正常暴涨或暴跌,企业按其市价入账,在资产负债表日后,市场回归正常资产价格又出现大幅下跌或上涨,这就造成了由于按公允价值计量而使不同會计期间的利润产生不正常波动。另外,在市场繁荣时期,资产价值上升,利润增加,企业在并未有实际现金流入的情况下,需要缴纳更多的税金,这势必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
3 公允价值未来的发展
由于按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市场变得越来越脆弱,欧盟正式决定自2008年第三季度起,欧盟金融机构停止按市价计算的会计准则,而改用成本估值计算。美国政府的救市方案之一,救市授权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暂停按市值计价。这些措施从出台就饱受争议。当初引入公允价值这一概念就是为了让企业及时提供透明、可靠的信息,如今摒弃这一概念,将另投资者无法认清事情的真相,损害金融机构的信誉,结果将会更糟糕。
笔者认为,虽然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计量值得反思,但若金融工具改回用历史成本计价,则不能如实反映金融工具的内在价值,所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更能为投资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公允价值会计仍是未来的趋势,只是公允价值运用的经济环境还不完善,准则的制定还需进一步改进。我国2006年会计准则体系已较大范围的引入了公允价值概念,但是公允价值的推广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为了在今后的运用过程中取得更积极的成效,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我国的经济体制、法律、文化等环境与西方国家有很大的不同,不能照搬西方国家制定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要充分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应我国企业发展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第二,要建立适应公允价值运用的市场环境。公允价值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活跃而稳定的交易市场有利于公允价值的获得,使会计信息更加客观、可靠,所以应积极培育各种市场,尤其是各金融资产的交易市场;第三,企业要制定相配套的管理体制,谨慎运用公允价值会计。公允价值若使用不当容易变成管理层操纵利润的工具,企业应强化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内部控制,降低企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偏差,提高其可靠性;第四,应提高企业财会人员的素质,特别是职业判断能力。我国市场化程度并不高,日益复杂的经济活动需要会计人员做出更多的职业判断,因此,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以提高其职业判断能力,最大程度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第五,加强外部监管,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政府行政监督为主、相关财政审计部门检查、审计为辅的监管体系,促进公允价值有效、合理的运用。
参考文献:
[1] 黄世忠. 次贷危机引发的公允价值论战[J]. 财会通讯. 2008(11).
[2] 谭琳. 公允价值历史性倒退[J]. 商场现代化. 2009 (1).
[3] 王艳, 杨祎. 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重新审视[J]. 金融经济. 2008 (24).
[4] 翁斌. 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J]. 经营管理者. 2008 (15).
[5] 黄海晏.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实务运用中的软思考[J]. 财会月刊. 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