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有些灾难已经命中注定,至少风雨过后还能重见阳光;
如果有些悲剧已经无法回避,至少悲伤过后仍会满怀希望;
如果有些生命已经无法挽救,至少还有我们和你一起度过!
记录灾难,是为了记录感动;
记录哭泣,是为了让那些逝去与悲伤觅得回家的路;
记录残酷,是为了记录人心雄起的高昂;
记录悲痛,是为了从悲痛中汲取成长的力量。
还原那时的北川
胡亚柱 张蜀梅
5月14日,记者深入地震重灾区之一的北川县,在废墟、塌方和余震中攀爬采访,所见所闻,令人震撼。从5月12日14时28分开始,这个总人口16万多的县到底经历了些什么?从一些幸存者的口中,我们试图还原当时的真相。
灾后目击:县城几乎被夷为平地
当记者摸着巨石,踩着泥泞,手脚并用,进入灾后的北川县城时,实在不敢相信眼前的惨状:整个县城内的楼房几乎无一完整,大部分被夷为平地、一片狼藉,几处废墟还冒着浓浓的黑烟,被砸扁的汽车随处可见。抗震救援的车队、人群不时掠过。
而更令人恐惧的是,每一处堆积如山的废墟下,都可能埋着受困的群众。据了解,这个拥有1万多人口的小城,目前确切证实成功逃生的仅4000余人。
县城里已基本没有了道路,救援者只能在山坡、水沟、河床里摸索前行,迎面而来的则是一批批撤离的受灾群众。他们当中,有的头破血流被人搀扶着,有的昏倒在担架上……
靠着山边,越往县城深处走,越是吓人。北川中学分校已被泥石流全部淹没,只有一面红旗还在院子里飘着。曲山幼儿园的教学大楼像竹编一样倒下,整体向外挪出0.5米。如果不是家长告诉我们这是4层楼,仅凭肉眼根本无法作出判断。
北川县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曾以山清水秀而闻名,现在却变得惨不忍睹。此次地震为何后果如此惨烈?记者了解到,由于这里地势低洼,三面环山,一面是水库,加之处于地震带,如有意外,躲都没法躲。
幸存者回忆:那个恐怖的瞬间
北川县供电公司党委书记杨先生回忆:12日14时28分,没有任何先兆,他还在办公室二楼办公,突然觉得“左摇右晃,站都站不稳”。他被一股大力卷着碰到桌角。他知道这是地震,就拼命跑到楼下,发现楼左右摇摆。他看了看周围,狂风吹起黄沙,声声轰鸣,“好像全县城被炸药点爆了一样”。单位“那个红顶房子整个塌了。前后才几秒钟,死了几十个人”。
还有一些人,他们在地震时进行了自救。唐庆全是苦竹坝电站的职工。出事后,他赶紧向高山上跑,山上有一群群众。他在此会合了妻子黄艳。大家围在一起,从地里找来农民种菜所用的薄膜,搭成极为简易的棚子挡雨。随着险情地点的不同,他们过了一山又一山。13日晚,他们围在一起烤火,“湿了又烤,烤了又湿”,饿了就摘点地里的生豌豆充饥,一直熬到14日天气转好。山上还有几百人,我们发现,不少人已从山上下来,为自己采取了有效自救措施庆幸不已。
52岁的肖四平的8个亲人在这次地震全部遇难了。是哪8个亲人?老婆、小孩、大舅子、家里老人……他当着记者的面算了5分钟,但算来算去就是算不清楚。最后,他突然哭了,眼泪止都止不住。
都江堰:一座城市的凝固
曹筠武 孟登科
直击都江堰之痛
5月12日晚,记者第一时间进入距离震中不到100公里的都江堰灾区。这同样是一个正在经历巨大灾难与痛苦的城市。晚上11时,市区陷入黑暗,天空低沉,仿佛就压在城市头上,透着怪异的乌红色。在隐约的天光映衬下,看得见街道两边残破的建筑和随处散落的瓦砾废墟。
拥有数十万人口的城区现在几乎寂静无声,整个城市似乎凝固在5月12日14时28分。当震波以无坚不摧的力量袭来时,市中心的人民医院大楼以及周围建筑均有垮塌;市运管大楼几成废墟,钢筋大梁和水泥预制板杂乱交叠;沿街商铺外墙剥落、玻璃散碎。一个中年人独自坐在运管大楼废墟旁,如雕塑一般对询问毫无反应。除他之外,整条街上看不见其他人。
整个城区只有幸福大道还亮着街灯,幸存者以街灯为指引,纷纷聚集到大道两侧。无数的车辆从城区各处驶来停靠在街边,而周围的草地或公交车站牌下,一群群人或躺或坐,他们面无表情,不发一声。
聚源中学:一个个年轻生命逝去
距都江堰市区十余公里的聚源镇,绝望的家长们正聚集在聚源中学操场上。这个拥有上千名学生的中学,据称“可能只有一半学生跑出来了”。
学校的围墙已不复存在,初一教学楼尚属完好,而初二与初三年级的4层教学楼基本垮塌。教学楼由两部楼梯间隔成3个部分,现在,只有楼梯间站立在废墟中,教室部分被全部夷平,钢筋混凝土之下,据称压着数百名年龄在15岁左右的中学生。
初二9班的陆前磊平时并不是一个勤奋的学生。12日下午第一节课刚刚开始,数学老师的讲授让他昏昏欲睡。待他被尖叫声惊醒时,周围的同学已开始夺路而逃。讲台上的老师拼命地大喊,“快跑快跑!”
陆前磊夺门而出,他的教室在教学楼3楼最左侧,几个班的学生都已经奔向楼梯。楼房随着“哐哐”的碰撞挤压声大幅摇晃,粉尘与小石块不断地砸在学生们头上。刚刚跑到操场上,身后传来沉闷的轰隆声,陆前磊一回头,他的教室一瞬间砸到了地上。
逃出來的老师们清点人数,初二9班36个同学,当天实到33人,全部跑出了教室。但2楼的初三7班则遭遇了完全不同的命运,两名男生从楼上跳下,腿脚折断而性命无忧,但这就是这个班全部跑出来的人数了。
“后来听说他们老师叫学生马上躲到桌子下面,”陆前磊回忆,“只有那两个男生没听指挥跳楼了。”老师的指挥完全符合地震时的标准举措,但灾难来得太快太猛烈了。
在操场上,等待认领的学生遗体一字排开。已经辨认出遗体的家长在痛哭中把死去的孩子搬移到学校围墙边,用防雨布搭起了临时的停放所。家长们用布匹或被褥包裹起遗体,在孩子脚边点燃蜡烛。隔着操场望去,沉沉黑夜中一点点幽光闪动,每一点亮光都代表着一个刚刚逝去的年轻生命。
新建小学:奇迹生还的小男孩不断昂着头
这是另一个被摧毁的学校。4层教学楼全部垮塌,旁边的一溜平房同时被砸塌了一半。这个市区内的学校共有12个班,除了一个班正在上体育课幸免于难外,其余11个班“差不多都砸在里面了”,一名参与救援的水电十局医院护士说。
夜里两点,雨越下越大,吊车还在移动大块水泥,穿着雨衣的武警同时爬上废墟,排成一列,组成人力流水线,传递小块的砖石。
废墟中央已经被清理出一个大坑,爬上大坑边缘,在钢梁和预制板缝隙间,随处可见遇难学生的躯体。最中心的武警就在缝隙中的遗体间反复喊话搜寻。“现在就是要抓紧时间把还有希望的挖出来。”一名武警说。
凌晨3时左右,和都江堰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场前的冷清相比,新建小学的院内显得要紧张忙碌许多,这里正在进行抢救挖掘。
为了保证挖掘工作的顺利开展,等待消息的家长们被挡在了的警戒线之外。
两台轰轰的大吊机,不断作业。废墟里,是这所小学11个班级400名左右的学生。
医护人员拿着盐水盯着吊机旁的武警,一旦有孩子被救出来,就马上急救。
从废墟里被拉出的孩子,还有呼吸的,就被送往成都急救;没有呼吸的,就被安放在旁边的空地上。
奇迹发生,废墟里抱出一个小男孩,躺在担架上,他不断昂着头,眼睛四处张望,炯炯有神。人群里一阵欢呼。半个多小时后,又一个看上去不到10岁的小女孩被找到,她被一名武警裹在被子中抱了出来,她的眼睛虽然透着恐惧,但仍然灵动有神……
如果有些悲剧已经无法回避,至少悲伤过后仍会满怀希望;
如果有些生命已经无法挽救,至少还有我们和你一起度过!
记录灾难,是为了记录感动;
记录哭泣,是为了让那些逝去与悲伤觅得回家的路;
记录残酷,是为了记录人心雄起的高昂;
记录悲痛,是为了从悲痛中汲取成长的力量。
还原那时的北川
胡亚柱 张蜀梅
5月14日,记者深入地震重灾区之一的北川县,在废墟、塌方和余震中攀爬采访,所见所闻,令人震撼。从5月12日14时28分开始,这个总人口16万多的县到底经历了些什么?从一些幸存者的口中,我们试图还原当时的真相。
灾后目击:县城几乎被夷为平地
当记者摸着巨石,踩着泥泞,手脚并用,进入灾后的北川县城时,实在不敢相信眼前的惨状:整个县城内的楼房几乎无一完整,大部分被夷为平地、一片狼藉,几处废墟还冒着浓浓的黑烟,被砸扁的汽车随处可见。抗震救援的车队、人群不时掠过。
而更令人恐惧的是,每一处堆积如山的废墟下,都可能埋着受困的群众。据了解,这个拥有1万多人口的小城,目前确切证实成功逃生的仅4000余人。
县城里已基本没有了道路,救援者只能在山坡、水沟、河床里摸索前行,迎面而来的则是一批批撤离的受灾群众。他们当中,有的头破血流被人搀扶着,有的昏倒在担架上……
靠着山边,越往县城深处走,越是吓人。北川中学分校已被泥石流全部淹没,只有一面红旗还在院子里飘着。曲山幼儿园的教学大楼像竹编一样倒下,整体向外挪出0.5米。如果不是家长告诉我们这是4层楼,仅凭肉眼根本无法作出判断。
北川县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曾以山清水秀而闻名,现在却变得惨不忍睹。此次地震为何后果如此惨烈?记者了解到,由于这里地势低洼,三面环山,一面是水库,加之处于地震带,如有意外,躲都没法躲。
幸存者回忆:那个恐怖的瞬间
北川县供电公司党委书记杨先生回忆:12日14时28分,没有任何先兆,他还在办公室二楼办公,突然觉得“左摇右晃,站都站不稳”。他被一股大力卷着碰到桌角。他知道这是地震,就拼命跑到楼下,发现楼左右摇摆。他看了看周围,狂风吹起黄沙,声声轰鸣,“好像全县城被炸药点爆了一样”。单位“那个红顶房子整个塌了。前后才几秒钟,死了几十个人”。
还有一些人,他们在地震时进行了自救。唐庆全是苦竹坝电站的职工。出事后,他赶紧向高山上跑,山上有一群群众。他在此会合了妻子黄艳。大家围在一起,从地里找来农民种菜所用的薄膜,搭成极为简易的棚子挡雨。随着险情地点的不同,他们过了一山又一山。13日晚,他们围在一起烤火,“湿了又烤,烤了又湿”,饿了就摘点地里的生豌豆充饥,一直熬到14日天气转好。山上还有几百人,我们发现,不少人已从山上下来,为自己采取了有效自救措施庆幸不已。
52岁的肖四平的8个亲人在这次地震全部遇难了。是哪8个亲人?老婆、小孩、大舅子、家里老人……他当着记者的面算了5分钟,但算来算去就是算不清楚。最后,他突然哭了,眼泪止都止不住。
都江堰:一座城市的凝固
曹筠武 孟登科
直击都江堰之痛
5月12日晚,记者第一时间进入距离震中不到100公里的都江堰灾区。这同样是一个正在经历巨大灾难与痛苦的城市。晚上11时,市区陷入黑暗,天空低沉,仿佛就压在城市头上,透着怪异的乌红色。在隐约的天光映衬下,看得见街道两边残破的建筑和随处散落的瓦砾废墟。
拥有数十万人口的城区现在几乎寂静无声,整个城市似乎凝固在5月12日14时28分。当震波以无坚不摧的力量袭来时,市中心的人民医院大楼以及周围建筑均有垮塌;市运管大楼几成废墟,钢筋大梁和水泥预制板杂乱交叠;沿街商铺外墙剥落、玻璃散碎。一个中年人独自坐在运管大楼废墟旁,如雕塑一般对询问毫无反应。除他之外,整条街上看不见其他人。
整个城区只有幸福大道还亮着街灯,幸存者以街灯为指引,纷纷聚集到大道两侧。无数的车辆从城区各处驶来停靠在街边,而周围的草地或公交车站牌下,一群群人或躺或坐,他们面无表情,不发一声。
聚源中学:一个个年轻生命逝去
距都江堰市区十余公里的聚源镇,绝望的家长们正聚集在聚源中学操场上。这个拥有上千名学生的中学,据称“可能只有一半学生跑出来了”。
学校的围墙已不复存在,初一教学楼尚属完好,而初二与初三年级的4层教学楼基本垮塌。教学楼由两部楼梯间隔成3个部分,现在,只有楼梯间站立在废墟中,教室部分被全部夷平,钢筋混凝土之下,据称压着数百名年龄在15岁左右的中学生。
初二9班的陆前磊平时并不是一个勤奋的学生。12日下午第一节课刚刚开始,数学老师的讲授让他昏昏欲睡。待他被尖叫声惊醒时,周围的同学已开始夺路而逃。讲台上的老师拼命地大喊,“快跑快跑!”
陆前磊夺门而出,他的教室在教学楼3楼最左侧,几个班的学生都已经奔向楼梯。楼房随着“哐哐”的碰撞挤压声大幅摇晃,粉尘与小石块不断地砸在学生们头上。刚刚跑到操场上,身后传来沉闷的轰隆声,陆前磊一回头,他的教室一瞬间砸到了地上。
逃出來的老师们清点人数,初二9班36个同学,当天实到33人,全部跑出了教室。但2楼的初三7班则遭遇了完全不同的命运,两名男生从楼上跳下,腿脚折断而性命无忧,但这就是这个班全部跑出来的人数了。
“后来听说他们老师叫学生马上躲到桌子下面,”陆前磊回忆,“只有那两个男生没听指挥跳楼了。”老师的指挥完全符合地震时的标准举措,但灾难来得太快太猛烈了。
在操场上,等待认领的学生遗体一字排开。已经辨认出遗体的家长在痛哭中把死去的孩子搬移到学校围墙边,用防雨布搭起了临时的停放所。家长们用布匹或被褥包裹起遗体,在孩子脚边点燃蜡烛。隔着操场望去,沉沉黑夜中一点点幽光闪动,每一点亮光都代表着一个刚刚逝去的年轻生命。
新建小学:奇迹生还的小男孩不断昂着头
这是另一个被摧毁的学校。4层教学楼全部垮塌,旁边的一溜平房同时被砸塌了一半。这个市区内的学校共有12个班,除了一个班正在上体育课幸免于难外,其余11个班“差不多都砸在里面了”,一名参与救援的水电十局医院护士说。
夜里两点,雨越下越大,吊车还在移动大块水泥,穿着雨衣的武警同时爬上废墟,排成一列,组成人力流水线,传递小块的砖石。
废墟中央已经被清理出一个大坑,爬上大坑边缘,在钢梁和预制板缝隙间,随处可见遇难学生的躯体。最中心的武警就在缝隙中的遗体间反复喊话搜寻。“现在就是要抓紧时间把还有希望的挖出来。”一名武警说。
凌晨3时左右,和都江堰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场前的冷清相比,新建小学的院内显得要紧张忙碌许多,这里正在进行抢救挖掘。
为了保证挖掘工作的顺利开展,等待消息的家长们被挡在了的警戒线之外。
两台轰轰的大吊机,不断作业。废墟里,是这所小学11个班级400名左右的学生。
医护人员拿着盐水盯着吊机旁的武警,一旦有孩子被救出来,就马上急救。
从废墟里被拉出的孩子,还有呼吸的,就被送往成都急救;没有呼吸的,就被安放在旁边的空地上。
奇迹发生,废墟里抱出一个小男孩,躺在担架上,他不断昂着头,眼睛四处张望,炯炯有神。人群里一阵欢呼。半个多小时后,又一个看上去不到10岁的小女孩被找到,她被一名武警裹在被子中抱了出来,她的眼睛虽然透着恐惧,但仍然灵动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