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盈性大便失禁的手术治疗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fu541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以充盈性大便失禁为主要症状的患儿的诊断及手术治疗后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充盈性大便失禁患儿在我科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术后对所有患儿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患儿每日大便次数、大便性质和排便的控制能力.结果 14例充盈性大便失禁患儿均有便秘史,结合患儿病史、体格检查以及术前钡剂灌肠、直肠肛管测压和直肠黏膜乙酰胆碱酯酶(AChE)组织化学检查结果明确术前诊断,所有患儿均接受巨结肠根治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2例为先天性巨结肠(HD),12例为巨结肠同源病(HAD).所有患儿术后随访6~12个月,“大便失禁”症状均消失,排便前有感觉,大便控制能力好.结论 患儿大便失禁的病因繁多,便秘导致的充盈性大便失禁的患儿,需对其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如确诊HD或HAD为病因,采用先天性巨结肠根治的不同术式完整切除病变肠管,效果满意。

其他文献
目的 了解国内部分地区小儿外科某些重大疾病术前贫血与干预状况,为进一步开展小儿围术期血液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研究单位分别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3月期间住院的非紫绀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巨结肠和胆总管囊肿患儿做回顾性问卷调查.纳入标准:最接近手术日的术前血常规报告血红蛋白(Hb)值低于120 g/L即诊断贫血.干预措施指对术前贫血是否采用输血或补充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铁剂、维生素等
目的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激酶蛋白(ALK)基因异常与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发病机制有关.本研究探讨ALK蛋白在神经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点和生存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1年5月至2011年10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初治的、经病理证实的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和蜡块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组织中ALK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对神经母细胞瘤临床特点、生存预后的
目的 探讨婴儿巨大食管重复畸形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2012年10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4例巨大食管重复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影像学检查、治疗经过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4例婴儿入院时合并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或/和吞咽困难;病变均位于纵膈左侧,食管颈段3例,胸上段1例;术前常规行超声引导下囊肿穿刺置管引流并囊内造影,2例可见囊肿与食管存在瘘管相通;4例患儿取颈部切口外科
目的 同种异体输血中的白细胞是导致输血后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本临床研究探讨采用储存前去除白细胞的红细胞悬液(简称:去白红细胞)预充对婴幼儿体外循环术预后的影响.方法 队列研究,选取我院2013年11月至2014年5月的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年龄2个月至4岁、且体外循环需要预充红细胞,根据输血科发送的红细胞悬液是否去除白细胞,分为去白红细胞组(n=26)和对照组(n=26).比较
目的 应用3D腹腔镜完成小儿外科常见的不同难度多种手术,总结3D腹腔镜在小儿外科应用的经验和教训.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2013年6月至2014年4月采用3D腹腔镜系统完成的56例手术资料,男32例,女24例,年龄6个月至14岁,平均4岁8个月,其中门静脉高压合并脾功能亢进1例,先天性巨结肠及同源病12例,肠重复畸形1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8例,食道裂孔疝1例,慢性胆囊炎1例,急性阑尾炎8例,腹股沟斜疝
目的 探讨在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预充液中,应用4%琥珀酰明胶替代新鲜冰冻血浆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将80例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血浆组、明胶组),每组各40例.分别应用新鲜冰冻血浆或4%琥珀酰明胶进行预充,分时点检测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肾功能,记录体外循环时间、阻断时间、术后出血量、血液制品输注量及恢复时间.分析一般资料及血液学参数与术后出血量的关系.结果 鱼精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