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宣纸的特性对中国画表现力的影响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deyu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一幅来自安徽泾县的宣纸长卷徐徐地在我们眼前展开,30秒的画面让全世界人民见证了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并为之感到震撼。在上海世博会上宣纸再次大放异彩,展示出它独有的魅力。宣紙作为文房四宝中的首宝,正一步步走进人们的视线。
  宣纸制造的主要原料是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且需要特定的环境才能制成,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宣纸。其他的纸虽然看起来和宣纸没什么不同,但原料可能用的楮皮、构树皮等,所以只能称为书画纸。宣纸有四大特性:润墨性、耐久性、变形性和抗虫性,这是一般的纸张所不具备的,因此宣纸有“纸寿千年”的美誉。如果画家在作画时掌握宣纸的特性并熟练运用中国画的各项技法便能完成一幅优秀的画作,这也正说明了宣纸的特性对中国画表现力方面有很大的影响。很多画家利用宣纸的特性完成的画作也因为其特性得以流芳百世供后人观赏。
  一、宣纸名称的由来、定义及品种分类
  (一)宣纸名称的由来
  历史上关于宣纸有一些书籍记载,例如《安徽概况》中提到:“宣纸是驰名中外的文房四宝之一,产于泾县,因泾县古属宣州府,故名‘宣纸’,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我们从中可以得知“宣纸”这个名字是以地名来命名的。《旧唐书》中提到宣州以宣纸作为贡品进贡也证实了这一点。
  (二)何为“宣纸”
  “宣纸”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唐朝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其中记载道:“好事家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蜡之,以备摹写。”因此宣纸从广义上来说,指的是古宣纸,即以古宣州为中心生产的纸和周边其他几个县生产的纸的总称,也就是以地名命名的概念上的宣纸。而从狭义上来说宣纸指的是在泾县境内用青檀皮和沙田稻草(长秆沙田稻草最佳)为主要原料和配料按一定比例搭配,而且需要特定的环境手工捞制的纸,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宣纸,即宣纸“真纸”。很多其他的纸(书画纸)虽然和宣纸看起来没什么不同,且制作过程也极其相似,但书画纸用的原材料和宣纸不同,用的可能是楮皮(谷树皮)或构树皮做成的,所以只能称之为“仿宣”或“普宣”(书画纸),这两者不可混为一谈。
  (三)宣纸的品种分类
  1.按用料分:
  (1)1959年以前:皮料、黄料、绵料
  皮料类宣纸指的是以青檀皮皮浆为主,以沙田稻草草浆为辅制成的纸。
  黄料类宣纸指的是采用少量皮浆和大量草浆制作,且在制浆过程中不需要漂白,纸的颜色呈黄色的纸。
  绵料类宣纸指的是皮浆用料在30%-59%之间的纸。
  (2)1959年以后:净皮、绵料、特种净皮
  净皮类宣纸指的是皮浆在60%-85%之间,草浆在40%-15%之间配比制成的纸。
  绵料类宣纸指的是皮浆和草浆比例按六比四或五比五分配制成的纸。
  特种净皮类宣纸指的是皮料比重为85%-95%之间的纸。
  2.按尺寸分:二尺~八尺、丈二、丈六和尺四、尺六、尺八等
  3.按加工分:生宣、熟宣、笺纸
  生宣指的是从纸槽中直接抄造未经加工的纸。
  熟宣是指经过层层加工制成的纸。
  笺纸是指将生宣按用途加工制成的纸,主要用作书写。
  二、宣纸的发展历程及四大特性与画面效果之间的关系
  (一)宣纸的发展历程
  在唐朝时期已经有了关于宣纸的记载,在《旧唐书》中提到宣州的贡品是宣纸。虽然说是贡品,但制作纸的原材料极有可能是楮皮(谷树皮)或构树皮,并非真宣。这一时期宣纸生产的规模小,不仅产量低,而且纸比较粗糙,比不上宣纸“真纸”的质量。到了宋朝,画家们喜画工笔画,笔法细腻且都喜欢用绢,这一时期的画更多的在于宫廷之中,所以对宣纸的需求不多,因此宣纸的制作工艺依然停滞不前。到了元明时期,在社会经济的发展,政治的稳定大背景的推动下,绘画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水墨山水画和写意画逐渐兴起,元四家利用宣纸进行创作,客观上也提高了宣纸的制作工艺,出现了百分百用青檀皮制造的宣纸,也有少量用沙田稻草做配料的宣纸,纸的质量相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到了明代中期宣纸制作技艺渐渐走向成熟。清朝时期,以青檀皮为主要原料,沙田稻草为配料的宣纸制作技艺开始普遍,使得宣纸的质量又上了一个台阶。在明清时期画家都喜用宣纸作画,客观上促进了纸的生产。同时,纸的质量的提高也使得画家画作的质量得到提高,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画家,由此可见宣纸与绘画之间呈相辅相成的关系。到了清末民初时期,列强的入侵使得中国经济处于瘫痪的状态,宣纸业也受到很大的影响。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一系列政策关怀以及1956年,政府出资在泾县办厂,宣纸业才慢慢恢复生机,不断改进质量,扩大品种,取得进步。
  (二)宣纸的四大特性与画面效果之间的关系
  宣纸的四大特性指的是耐久性、润墨性、抗虫性和变形性。
  耐久性指的是宣纸可以存放很长时间,因为它不仅抗热,还抗光和湿度,且有专家研究表明宣纸的酸碱度呈中性,也正因为此我国古代许多优秀的画作可以流传至今以供观赏。
  宣纸最适宜画中国画,而中国画讲究的是用笔、用墨、用水,作画时下笔的力度、行笔的快慢、用笔的方向、方式以及墨色的浓、淡、干、湿、焦之所以能表现出来就是因为宣纸有润墨这一特性。制作宣纸的主要原料青檀皮和沙田稻草的纤维匀整性极佳,所以制作出来的纸孔隙度很好,有一定的吸附性。落墨于纸上时,着墨处慢慢扩散洇开,在墨色周围形成一个水圈,即使使用焦墨,墨色也能被吸附,因此画面看起来十分有层次感。且浓墨落在纸上乌黑发亮;淡墨处虽然颜色很浅却不灰,干了之后依然能看到层次;积墨处笔触相交叠但边缘处依旧清晰可见;墨色的浓淡深浅都能在纸上很好的表现出来,使得画面十分丰富。这是因为刘仁庆等老师的研究成果表明,青檀皮纤维的细胞壁表面有许多“皱纹”,“皱纹”中含有碳酸钙微粒,对宣纸的润墨性产生了影响。市面上的特净宣纸之所以润墨性好也是因为宣纸中的青檀皮含量高的缘故。   宣纸有抗虫性是因为宣纸用青檀皮作为主要原料制成,青檀皮的韧性强且青檀皮中含有碳酸钙成分,因此不容易被虫蛀。
  变形性指的是宣纸受墨不起皱,且干了也能保持平整,这是因为青檀皮纤维的杂质很少。且画家们大多喜爱买很多宣纸放一段时间再用,或者“风矾”。储存一定时间后的宣纸更不易变形,更利于画家挥毫泼墨。
  宣纸的这些特性有助于我们辨别纸的优劣,也正是这些特性使得宣纸的“寿命”很长。我们作画时若能熟练地用笔、用墨、用水并通过实践熟悉宣纸的这些特性,将更有利于我们完成优秀的作品。那我们如何利用宣纸的特性来呈现我们想要表达的效果呢?宣纸指的是生宣,适用于画写意画,但生宣极易洇,因此画面的效果具有偶然性。下笔时笔头过湿且行笔慢就会控制不住洇的范围,笔头过干又由于宣纸吸水很难拉开笔作画。下笔力道、行笔方式的不同也会影响宣纸的渗化程度。如果行笔快且力量均匀,那么洇的情况就会有所改善。因此我们不仅需要通过实践熟悉宣纸的特性,更要灵活掌握用笔(皴擦点染)、用墨(积墨法、宿墨法、泼墨法、破墨法等)、用水的方法以完成一幅水墨淋漓的佳作。
  熟宣指的是加工宣,是在生宣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制成的。因为生宣容易洇,所以要按比例调制胶和矾并将它们均匀地刷在生宣纸上,这样就可以极大地减弱纸的渗化和润墨程度。上了胶矾的宣纸如果时间久可能会漏矾,这时再刷一遍胶矾即可。做成的熟宣纸质比生宣硬,可以用来画工笔画或者线描,加工过的宣纸更利于工笔各项技法的应用,给人一种工细娟秀的感觉。
  三、宣纸特性对画家作画影响举例
  齐白石擅长畫花卉草虫,他晚年画的花鸟画兼工带写,喜用生宣。他先以大写意的方式画出部分内容,然后再把需要用工细画法的部分用胶矾做熟再画。他的作品十分雅致,且对比强烈,画面生动有趣。这正是因为齐白石掌握了宣纸的特性,才达到他想呈现的艺术效果。
  黄宾虹是个勤勉好学之人,他边读书学习知识边外出写生,画真山真水。他将意境和他的真情实感融入在他的画作中,使得画面生动而富有变化。通过实践他总结出了“五笔七墨”法,并且熟练地把用笔用墨的技法结合宣纸的特性运用在他的绘画作品中,使宣纸为他所用。他不断探索笔、墨、纸这三者的关系,因此他的画作有强烈的个人风格。
  潘天寿熟练运用生宣,擅长画大写意。他在作画时不仅融入前人的笔墨经验,也加入了自己的体会。他很多作品是用手指蘸墨完成的,画面呈现出拙拙的、质朴的感觉。有时作画需要他会用豆浆将纸做成半生不熟的状态,使纸的渗墨能力变弱以呈现出他所追求的画面效果。
  任伯年用生宣纸作画,为熟悉纸性,他经年累月地练习,在生宣纸上能画出白描画法般的细线。他的画集工笔和写意于一身,画花鸟时喜用湿笔淡墨,擅长淡彩双勾。例如他的作品《焦荫纳凉图》,他先用白描画法勾勒面部,然后再利用西方绘画中的冷暖对比对面部进行渲染,使得画面更立体。这不仅体现出他强大的功底,也反映出纸质的优良。画家们充分利用宣纸的特性表达出他们的艺术追求。
  结语
  从宣纸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宣纸在中国的绘画史上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宣纸和绘画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画家作画为了呈现更好的画面效果对宣纸就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宣纸质量的提高也使得画家作画更有动力,更利于画家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宣纸作为绘画作品的媒介,需要不断发展,在质量上不断提高,这样才利于中国绘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天生.宣纸初识 宣纸研究论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2]刘仁庆,翟耀良.宣纸耐久性的初步研究[J].中国造纸.1986(06).
  [3]刘仁庆,胡玉熹.宣纸润墨性之研究[J].中国造纸,1985(02):24-30.
  [4]李祥林.中国书画名家画语图解 齐白石[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杨成寅,林文霞.中国书画名家画语图解 潘天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摘要:时代的进步,经济的腾飞,使得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人们也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外出旅游,那么选择何处住宿便成了一个问题。民宿作为传统旅店,酒店的之外的另一种选择,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民宿要想在住宿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那么民宿设计者如何充分利用地域文化来进行民宿的室内设计来尽显地域风情,便成为了重中之重。本文从民宿的兴起以及民宿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出发来探讨如何将地域文化与室内设计相结合,以此来分析地
期刊
摘要:英语对话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提高英语语法使用能力,对提高学生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对高中英语课堂对话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整合出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为高中英语教学构建更为完善的英语对话课堂,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以期高中英语对话教学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英语;对话教学;现状;策略  为了适应当今社会文化多元化的
期刊
摘要: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而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化、网络化、实时化的优势和特征,彻底了改变了社会发展的模式。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高校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带来了巨大的改革与创新,高校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应该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去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本文根据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政工作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大学生思政工作创新的有效手段,从而发挥出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日益提升,旅游市场也随着人们需求不断扩大,旅游市场对旅游专业人才也更为急需。那么如何有效应对经济发展新时期,培养高素质、全能力的旅游人才呢?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成为了中职旅游专业教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中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在《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我国明确指出“要将旅游业建设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
期刊
摘要: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促使中高职学校甚至大学的专业随之改革变迁,有的专业不断升级革新,而有的专业则会慢慢消弭在历史长河中,由此导致教师专业的不适应性常有出现,转岗也就成了专业学校教师常谈及困惑的事情之一。  关键词:中职学校;专业;专业方向;区域经济;转岗;转专业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人才的培养,现时代职业教育业的到了国家的空前重视,同时强调职业教育要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教师从多个角度予以认知和把握,才能在学生的进步和收获中收获快乐。当前,英语教与学的现状不容乐观,本文以解决这个问题此切入,从“从提升个人素养出发,激发学生求知自觉”“贴近生活环境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以巧设提问来活跃课堂教学气”三条路径做了切近实际的思考和探究。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策略思考  作为一名初中英语一线教师,对当前英语教学现状的认
期刊
摘要:现阶段,在培养高职酒店管理人才时存在较多不足,在社会对专业性人才需求不断加大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应重视强化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积极将现代学徒制推广应用到实践教学工作中,对教学和实习内容进行创新,助力学生快速步入工作岗位,提高专业技能以及就业率,以培养更多优秀的综合性人才。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在国民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高职学生在人生和事业规划
期刊
摘要:核心素养发展需要利用长远眼光去看待问题,对人才进行培养,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及社会发展速度较快,社会重视人才的培养,学校对学生的培养偏向核心素养教育,教育相关工作人员及领导人员应该对这一概念加强重视度。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学生的心理素养逐渐趋于成熟化发展,对世界有了自己的三观和认知,高中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是一个很好的时机。高中语文与人才培养有较大关系,针对语文教学需讲究灵活性和多边性,将学生核
期刊
摘要: 郭文景创作的这部作品《戏》,体现了作曲家一种被评论界命名为“极限写作”创作理念,即最大限度的发掘某一物体音响的可能性。文章主要从两个方面去剖析这部作品:第一章主要是从《戏》这部作品的标题入手,为什么会以“戏”作为标题?这个标题所体现的意义又是什么?第二章主要从铙钹在这部作品中的演奏技法与在传统作品中铙钹演奏技法的比较入手,从而体现出《戏》这部作品是真正结束了铙钹只有两三种演奏法的局面,他将
期刊
摘要:每个人都有自身特有的气质。不同气质类型的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是不同的。研究不同气质类型的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旨在于更好的发挥出气质类型中的优势方面,让孩子在区域活动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气质类型;区域活动;指导策略  一、气质类型的定义  气质是一种稳定的,地理的心理特征,它是由情绪等衍生来的心理特征,它是人与人之间除了高矮胖瘦等在生理上,或在智力上的个别差异外,另一项与生俱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