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的高职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源源不断地为社会输送高技能人才。但因为生源素质参差不齐,且多来自各种资源都不占优势的社会中下阶层,父母的经济、文化程度偏低,部分学生在中小学就未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入学后更是不能自我加压,缺乏锐意进取的精神、对知识的渴求以及对人生的长远打算。因此,高职学生的家庭教育成为高职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一、当前高职生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高职生是高考的失意者,带着失落的情绪迈进高职的校园。他们自知基础知识薄弱,有的只想混张文凭,认为学习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满足父母和老师的要求,于是自暴自弃,得过且过;有的认为上高职院校只要掌握一点专业知识,混个温饱,能在社会立足就好;更有“啃老族”“搂二代”等“学习无用论者”,认为只要时时、事事、处处靠得上父母,万事OK,于是,手机、电脑不离身,谈恋爱、逃课、抄作业,考试作弊甚至打架滋事等现象时有发生。
1.课堂问题:网游VS梦游
高职学生文化基础差是不争的事实,有的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却对手机情有独钟,发短信、聊天、听音乐、玩游戏、看大片,将掌中宝的功能发挥到极至;有的则把最好的休息时间定位在课堂上,把专业课当作催眠曲,趁机在梦乡遨游。
2.考试问题:投机VS随意
高职生中不乏投机者临时抱佛脚,在考场上左顾右盼、寻寻觅觅,不惜坚持到最后一刻,以期利用交卷前那最后的时机;随意者呈大义凛然状,待试卷发下,挥笔签下大名,交卷走人。
3.实习、就业问题:挑剔VS懒散
大多数高职毕业生想到大城市的国有企事业单位就业,盲目追求高报酬而不愿去偏僻地区和私营企业,于是对实习单位环境、待遇百般挑剔,且状态懒散,眼高手低,难与老职工和睦相处,实习感受——“让就业来得更晚一些吧”。
二、高职学生家庭教育的误区
1.家庭经济、教育程度的差异左右子女发展方向的定位
笔者在2011年4月进行了问卷调查,分别对本市企事业单位员工发放《家庭成员一般情况和家庭收入调查表》《家庭教育观念调查表》《家庭学习氛围及家长对孩子成长的关注程度调查表》300份、学院教师发放问卷461份、学院在校大学生发放问卷9000份、农村家庭发放210份。通过对问卷相关数据的分析测定,结果显示,家庭文化程度与子女发展方向定位的自由度呈正比,即经济条件好、文化程度较高的家庭民主程度越高,父母能相对客观地认识、评价子女的个性与潜力,重视、尊重子女的意愿,并加以正确的引导。
但调查问卷还显示,被调查的高职学生父母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父亲文化程度为大学的只占样本人数的2.8%,母亲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仅占0.97%。在“职业”一栏,父母务农的约占抽样人数44.7%,工人约占24.9%,个体户约占23.6%,多数高职生生存压力大、家庭文化程度较低,子女承载着父母“望子成龙”“鲤鱼跃龙门”的强烈愿望,家长为生计奔波,家庭成员交流少,方式单一,态度粗暴。父母的收入水平和文化水平直接影响了子女的价值观和学习的动力、态度,他们大多定位在掌握最实惠的谋生技能,以期缓解家庭困境,他们轻视心理素质、人文素质的培养,不能像家境好的同学一样更多地兼顾到兴趣和自我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部分学生的自卑心理。
2.家庭完整、和谐程度影响子女的身心健康
通过设计《温馨的家72问》《单亲家庭中的教育存在的问题》调查问卷,针对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国际贸易、市场营销和汽车电子5个专业1627名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595份。调查结果显示,被访者中家庭结构不完整学生216人占学生总数的13.6%;在这13.6%的学生中,对于“家是爱的港湾”这个命题上,只有14.7%的学生认为自己能“感受父母的爱”,而87.4%的拥有完整家庭的学生则认为“父母的爱是平常事”;对“遇到困难向谁求助”这个问题时,52.6%的完整家庭的学生选择向父母求助,而81.4%的家庭不完整学生选择“自助”。他们经历过变动和震荡,突如其来的打击堆积心头,形成各种心理障碍,意志薄弱,破罐破摔、自由散漫,貌似强大,心理却敏感脆弱而又多疑,面对困难时更倾向自己解决,例如,因为好面子而拒绝接受助学金、压缩生活费也要买名牌手机。此外,由祖辈抚养的孩子,由于对孩子缺乏约束和督促,随意溺爱、任意放纵,造成孩子蛮横任性。可见,家庭完整、和谐程度是影响子女的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
3.家庭教育方式、重视程度影响子女独立人格的培养
家长正确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是子女成长路上的一盏明灯。在发放的2080份《家庭教育方式情况调查》问卷中,对于“你在家里经常听到的话”这一多选题,有77.1%的同学选择“考不上大学就去扫大街”,81.3%的学生选择了“我这么辛苦赚钱,还不是为了你”。对于“你与监护人的关系”这一问题,69.8%的学生认为“父母的地位高于子女”,仅有7.4%的学生选择了“平等式的朋友关系”。在针对父母的调查问卷中,有87.2%的家长认为“孩子不听话,越来越不好管了”,71.8%的家长认为“现在的孩子自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太差”。
高职生中不乏有特长的人,但在“只有上了大学,才能成为人才”的观念下,家长们往往忽视子女独立人格的培养,或“重智轻德”“重知轻能”“重养轻教”,或以“宠”代爱、以“惯”代教,叱责多,鼓励少,急功近利,盲目攀比,严重忽略了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剥夺了孩子快乐学习的权利和发挥特长的成就感。先进教育理念和科学教育方法的缺乏,造成父母、子女间沟通程度、期待程度以及亲密程度的严重降低。
三、改进家庭教育误区的对策
高考的挫败感、现实的压力以及在中小学期间原有不良习惯的因循,使得高职学生的学习动机层次不高,学习态度不稳定,一遇挫折便灰心丧气,学习动力严重不足。但大部分学生对课本以外的东西接受能力较强,且接受程度高,如果加以正确引导,完全可以铺就成才道路。 1.转变教育观念,时时关注,合理期望
家长过高的期望给高职学生造成过大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对学习的态度从敬而远之到消极抵触,再到厌恶逃避。其实,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有很多评价标准。虽然从学业基础来说,高职学生可能要略逊于本科生,但作为一种教育模式,高职教育是专科学历,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教学上更突出实践操作能力,它比本科、研究生教育更贴近人才市场。高职就业前景广阔,学生只要勤奋刻苦,具备一定技术能力或者拥有某些特殊资质,求职时反而会被优先录用甚至高薪聘请,成为炙手可热的技能型人才。
对高职学生家长而言,对孩子的期望内容不应局限于成绩,以学业成绩好坏来预言孩子的前途,是现代社会的弊端。要让孩子懂得“有所能,必有所不能”的道理,用“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格言激起孩子对成功的渴求,积极帮助孩子寻找自身的闪光点,以其能力和兴趣为出发点,帮助他们设计合理的发展目标,对孩子寄予积极的恰当的期望。家长与老师时时的关注、积极的期待、及时的点拨、适时的赞许、恰当的褒奖是众多成功者的秘诀之一。
2.改变教育方法,宽严相济,理性施爱
家长爱孩子,天性使然,但要理性施爱,做到宽严相济、张弛有度。高职学生多为“90后”,他们个性叛逆、追求独立,自我意识和独立性日渐增强,由于高考失利导致自信不足,因而更加渴望理解,采取宽容的教育方法,讲民主、重理解,才能减少家长与孩子间不必要的冲突,并赢得孩子尊重。对子女过于干涉、过于保护、过于偏爱都是不可取的。
宽容是人类的美德,但宽容不等于放纵,关爱不同于溺爱。父母的过分溺爱和包办,其实是剥夺了孩子亲自实践、亲历社会的机会,容易造成其不健全的人格,表现为事事以自我为中心,情绪不稳定、适应环境的能力差、遇事优柔寡断、缺乏责任心。严格要求是教育子女的前提条件,但严格要求不等于专制,而是针对子女的不同情况,结合高职教育目标,打造适合孩子的奋斗目标,时刻鞭策,这是家庭教育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3.和谐家庭氛围,感性引导,弱化控制
美满和谐的家庭是家庭教育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理想的家庭情感氛围应该是父母、子女、夫妻之间互相尊重、和睦相处、共同进取。父母在给予子女生命的同时,也应该赋予他们以权利和自由,只有弱化控制,放飞希望,孩子才能快乐地成长。
高职学生大多来自各种资源都不占优势的农村家庭,因生活压力过重而心态失衡的部分家长,常将自己承受的苦难和遭遇的挫折来告诫子女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勉励其努力学习、追求上进,但一定要把握好“度”。切忌遇到不顺心和不公正就牢骚满腹、喋喋不休,并借着教育孩子发泄自己的不满和情绪。祥林嫂般絮叨的结果是适得其反,甚至淡化亲情,导致矛盾激化。总之,家庭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家长感性引导、循循善诱,弱化外在控制,在和谐的家庭氛围中实现孩子的自我控制。
4.拓宽沟通渠道,以爱育爱,坦诚相见
良好的家庭教育离不开沟通。当今时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父母子女和家校间的联络方式愈加多样,父母可以通过QQ聊天、手机短信、飞信等方式与孩子沟通,也可以采用写书信、留言条等温馨的方法交流信息、传递彼此的牵念;节假日邀请孩子的同学到家中做客,在厨房里边烹饪美味边传递经验传递爱;陪孩子看一场电影,大笑过后评一评实力派演员的演技;或者跟子女一同郊游踏青,在青山绿水的如画美景中讲述儿时美好的记忆;还有一起游泳、打球、下棋等,体验交流的快乐。
家庭作为经济支持、精神支柱和情感摇篮,对孩子的影响是一生的。面对日新月异的挑战,家长要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和谐家庭氛围,言传身教,理性施爱,为高职学生长足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梁启超.饮冰室合集[M].中华书局,1989.
[2]徐岫茹,王文雄.父母与子女沟通28法[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3]张晓燕.简析家庭教育影响后进生的几个因素[J].职业时空,2010,(6).
[4]李萍.浅谈中国式家庭教育的误区[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4).
一、当前高职生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高职生是高考的失意者,带着失落的情绪迈进高职的校园。他们自知基础知识薄弱,有的只想混张文凭,认为学习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满足父母和老师的要求,于是自暴自弃,得过且过;有的认为上高职院校只要掌握一点专业知识,混个温饱,能在社会立足就好;更有“啃老族”“搂二代”等“学习无用论者”,认为只要时时、事事、处处靠得上父母,万事OK,于是,手机、电脑不离身,谈恋爱、逃课、抄作业,考试作弊甚至打架滋事等现象时有发生。
1.课堂问题:网游VS梦游
高职学生文化基础差是不争的事实,有的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却对手机情有独钟,发短信、聊天、听音乐、玩游戏、看大片,将掌中宝的功能发挥到极至;有的则把最好的休息时间定位在课堂上,把专业课当作催眠曲,趁机在梦乡遨游。
2.考试问题:投机VS随意
高职生中不乏投机者临时抱佛脚,在考场上左顾右盼、寻寻觅觅,不惜坚持到最后一刻,以期利用交卷前那最后的时机;随意者呈大义凛然状,待试卷发下,挥笔签下大名,交卷走人。
3.实习、就业问题:挑剔VS懒散
大多数高职毕业生想到大城市的国有企事业单位就业,盲目追求高报酬而不愿去偏僻地区和私营企业,于是对实习单位环境、待遇百般挑剔,且状态懒散,眼高手低,难与老职工和睦相处,实习感受——“让就业来得更晚一些吧”。
二、高职学生家庭教育的误区
1.家庭经济、教育程度的差异左右子女发展方向的定位
笔者在2011年4月进行了问卷调查,分别对本市企事业单位员工发放《家庭成员一般情况和家庭收入调查表》《家庭教育观念调查表》《家庭学习氛围及家长对孩子成长的关注程度调查表》300份、学院教师发放问卷461份、学院在校大学生发放问卷9000份、农村家庭发放210份。通过对问卷相关数据的分析测定,结果显示,家庭文化程度与子女发展方向定位的自由度呈正比,即经济条件好、文化程度较高的家庭民主程度越高,父母能相对客观地认识、评价子女的个性与潜力,重视、尊重子女的意愿,并加以正确的引导。
但调查问卷还显示,被调查的高职学生父母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父亲文化程度为大学的只占样本人数的2.8%,母亲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仅占0.97%。在“职业”一栏,父母务农的约占抽样人数44.7%,工人约占24.9%,个体户约占23.6%,多数高职生生存压力大、家庭文化程度较低,子女承载着父母“望子成龙”“鲤鱼跃龙门”的强烈愿望,家长为生计奔波,家庭成员交流少,方式单一,态度粗暴。父母的收入水平和文化水平直接影响了子女的价值观和学习的动力、态度,他们大多定位在掌握最实惠的谋生技能,以期缓解家庭困境,他们轻视心理素质、人文素质的培养,不能像家境好的同学一样更多地兼顾到兴趣和自我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部分学生的自卑心理。
2.家庭完整、和谐程度影响子女的身心健康
通过设计《温馨的家72问》《单亲家庭中的教育存在的问题》调查问卷,针对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国际贸易、市场营销和汽车电子5个专业1627名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595份。调查结果显示,被访者中家庭结构不完整学生216人占学生总数的13.6%;在这13.6%的学生中,对于“家是爱的港湾”这个命题上,只有14.7%的学生认为自己能“感受父母的爱”,而87.4%的拥有完整家庭的学生则认为“父母的爱是平常事”;对“遇到困难向谁求助”这个问题时,52.6%的完整家庭的学生选择向父母求助,而81.4%的家庭不完整学生选择“自助”。他们经历过变动和震荡,突如其来的打击堆积心头,形成各种心理障碍,意志薄弱,破罐破摔、自由散漫,貌似强大,心理却敏感脆弱而又多疑,面对困难时更倾向自己解决,例如,因为好面子而拒绝接受助学金、压缩生活费也要买名牌手机。此外,由祖辈抚养的孩子,由于对孩子缺乏约束和督促,随意溺爱、任意放纵,造成孩子蛮横任性。可见,家庭完整、和谐程度是影响子女的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
3.家庭教育方式、重视程度影响子女独立人格的培养
家长正确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是子女成长路上的一盏明灯。在发放的2080份《家庭教育方式情况调查》问卷中,对于“你在家里经常听到的话”这一多选题,有77.1%的同学选择“考不上大学就去扫大街”,81.3%的学生选择了“我这么辛苦赚钱,还不是为了你”。对于“你与监护人的关系”这一问题,69.8%的学生认为“父母的地位高于子女”,仅有7.4%的学生选择了“平等式的朋友关系”。在针对父母的调查问卷中,有87.2%的家长认为“孩子不听话,越来越不好管了”,71.8%的家长认为“现在的孩子自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太差”。
高职生中不乏有特长的人,但在“只有上了大学,才能成为人才”的观念下,家长们往往忽视子女独立人格的培养,或“重智轻德”“重知轻能”“重养轻教”,或以“宠”代爱、以“惯”代教,叱责多,鼓励少,急功近利,盲目攀比,严重忽略了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剥夺了孩子快乐学习的权利和发挥特长的成就感。先进教育理念和科学教育方法的缺乏,造成父母、子女间沟通程度、期待程度以及亲密程度的严重降低。
三、改进家庭教育误区的对策
高考的挫败感、现实的压力以及在中小学期间原有不良习惯的因循,使得高职学生的学习动机层次不高,学习态度不稳定,一遇挫折便灰心丧气,学习动力严重不足。但大部分学生对课本以外的东西接受能力较强,且接受程度高,如果加以正确引导,完全可以铺就成才道路。 1.转变教育观念,时时关注,合理期望
家长过高的期望给高职学生造成过大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对学习的态度从敬而远之到消极抵触,再到厌恶逃避。其实,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有很多评价标准。虽然从学业基础来说,高职学生可能要略逊于本科生,但作为一种教育模式,高职教育是专科学历,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教学上更突出实践操作能力,它比本科、研究生教育更贴近人才市场。高职就业前景广阔,学生只要勤奋刻苦,具备一定技术能力或者拥有某些特殊资质,求职时反而会被优先录用甚至高薪聘请,成为炙手可热的技能型人才。
对高职学生家长而言,对孩子的期望内容不应局限于成绩,以学业成绩好坏来预言孩子的前途,是现代社会的弊端。要让孩子懂得“有所能,必有所不能”的道理,用“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格言激起孩子对成功的渴求,积极帮助孩子寻找自身的闪光点,以其能力和兴趣为出发点,帮助他们设计合理的发展目标,对孩子寄予积极的恰当的期望。家长与老师时时的关注、积极的期待、及时的点拨、适时的赞许、恰当的褒奖是众多成功者的秘诀之一。
2.改变教育方法,宽严相济,理性施爱
家长爱孩子,天性使然,但要理性施爱,做到宽严相济、张弛有度。高职学生多为“90后”,他们个性叛逆、追求独立,自我意识和独立性日渐增强,由于高考失利导致自信不足,因而更加渴望理解,采取宽容的教育方法,讲民主、重理解,才能减少家长与孩子间不必要的冲突,并赢得孩子尊重。对子女过于干涉、过于保护、过于偏爱都是不可取的。
宽容是人类的美德,但宽容不等于放纵,关爱不同于溺爱。父母的过分溺爱和包办,其实是剥夺了孩子亲自实践、亲历社会的机会,容易造成其不健全的人格,表现为事事以自我为中心,情绪不稳定、适应环境的能力差、遇事优柔寡断、缺乏责任心。严格要求是教育子女的前提条件,但严格要求不等于专制,而是针对子女的不同情况,结合高职教育目标,打造适合孩子的奋斗目标,时刻鞭策,这是家庭教育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3.和谐家庭氛围,感性引导,弱化控制
美满和谐的家庭是家庭教育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理想的家庭情感氛围应该是父母、子女、夫妻之间互相尊重、和睦相处、共同进取。父母在给予子女生命的同时,也应该赋予他们以权利和自由,只有弱化控制,放飞希望,孩子才能快乐地成长。
高职学生大多来自各种资源都不占优势的农村家庭,因生活压力过重而心态失衡的部分家长,常将自己承受的苦难和遭遇的挫折来告诫子女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勉励其努力学习、追求上进,但一定要把握好“度”。切忌遇到不顺心和不公正就牢骚满腹、喋喋不休,并借着教育孩子发泄自己的不满和情绪。祥林嫂般絮叨的结果是适得其反,甚至淡化亲情,导致矛盾激化。总之,家庭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家长感性引导、循循善诱,弱化外在控制,在和谐的家庭氛围中实现孩子的自我控制。
4.拓宽沟通渠道,以爱育爱,坦诚相见
良好的家庭教育离不开沟通。当今时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父母子女和家校间的联络方式愈加多样,父母可以通过QQ聊天、手机短信、飞信等方式与孩子沟通,也可以采用写书信、留言条等温馨的方法交流信息、传递彼此的牵念;节假日邀请孩子的同学到家中做客,在厨房里边烹饪美味边传递经验传递爱;陪孩子看一场电影,大笑过后评一评实力派演员的演技;或者跟子女一同郊游踏青,在青山绿水的如画美景中讲述儿时美好的记忆;还有一起游泳、打球、下棋等,体验交流的快乐。
家庭作为经济支持、精神支柱和情感摇篮,对孩子的影响是一生的。面对日新月异的挑战,家长要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和谐家庭氛围,言传身教,理性施爱,为高职学生长足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梁启超.饮冰室合集[M].中华书局,1989.
[2]徐岫茹,王文雄.父母与子女沟通28法[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3]张晓燕.简析家庭教育影响后进生的几个因素[J].职业时空,2010,(6).
[4]李萍.浅谈中国式家庭教育的误区[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