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TU991.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是人类生存不可替代的资源,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水是灌区得以立足发展的基本前提,石津灌区目前面临的水的问题主要是:一方面水资源十分匮乏,近年来自然蓄水的匮乏和生活、环境、工业用水的挤占,造成水资源保证率不足。另一方面水资源浪费严重,由于目前灌区灌溉设施建设标准较低,更新维护不及时,部分建筑物老化失修严重,用水管理粗放,田间灌溉方式和技术落后,渠道衬砌率较低,在输配水过程中的渗漏损失严重,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5左右,使得大量灌溉水白白损失。
全面推进灌区节水建设,既是当务之急,也是灌区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发展节水灌溉,不仅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灌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可促进发展优质、高效、高产农业,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节水灌溉的普及,还可促进农业机械化、集约化、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增强农业发展的后劲。发展节水灌溉还能带动节水灌溉设备制造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灌溉设备的科技水平。如何全面推进灌区节水建设,促进灌区整体效益的发挥,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改变观念促进节水。
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水情,同样石津灌区目前的现状也是由于自然蓄水的匮乏和生活、环境、工业用水的挤占,造成水资源保证率不足。因此,深入进行水资源形势教育,使大家树立水资源危机意识是我们节水的前提。加强依法治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宣传,促进水资源统一管理,树立依法治水的意识。进行大水漫灌的缺点和危害的宣传,普及节水灌溉的科学知识,改变“灌溉就是浇地、就是要灌饱灌足”等旧观念,逐步树立灌溉就是灌作物,要讲科学,讲节水意识,改变人们粗放的灌溉管理方式,树立科学的灌溉观念。加强对节水灌溉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的宣传,树立节水光荣、浪费可耻的节水意识。
二 做好续建配套,通过工程建设促进节水。
石津灌区目前有总干、干渠、分干渠、支渠、斗渠和農渠六级固定渠道,全长1.08万公里,由于历史、资金等多种因素影响,许多工程不同程度地出现老化失修,工程不配套,大量骨干工程“超期服役”,存在输水安全隐患,轮灌周期长,渠道水利用系数低,影响了灌溉效益的发挥,影响农民用水积极性。因此,实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改善工程条件是增强农民用水积极性,实现节水的重要途径。
自1996年中央启动重点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1997年石津灌区被水利部确定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试点灌区,我们紧紧抓住这一重要机遇,精心谋划、科学实施,进行了总干渠除险加固、干渠分干渠混凝土防渗衬砌、老化建筑物改造、建筑物配套、灌区信息化等为主要内容的项目实施。截止到目前,已争取到十四期项目资金共计20855万元,累计完成投资共计21123万元。共完成防渗渠道219km,配套或改造建筑物673座,解决卡脖子及病险工程25处。据测算,项目区内的有效利用系数将提高10%--15%,全灌区渠系有效利用系数由0.48提高到0.53,年节水量1376万m3,节水效果显著。
随着骨干工程的防渗配套和技术改造,末级渠系和田间工程条件对灌区灌溉的影响日见突出。以骨干渠道配套改造为契机,积极实施末级渠系工程改造,可以更好发挥灌区工程的整体效能,提升节水效果。
三 加强灌溉管理,通过管理方式促进节水。
节水工作离不开科学管理。随着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灌溉管理的任务也越来越重。在实施灌区工程的续建配套和更新改造的同时,根据灌区具体情况,一手抓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一手抓灌溉调度管理,做到建设与管理并重。管理出效益,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是灌区实施节水的必备条件。近年来,石津灌区在灌溉管理中先后制定并完善了《用水管理办法》、《三级测站管理细则》、《水文自动遥测系统管理要则》、《用水日盘点制度》等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并在灌区运用过程中,严格执行。在水量计量方面,完善测流量水工作规程,引进先进设备,加强信息化建设,进行水量、水位自动监测,提高测流量水现代化水平;在配水方面,做到计划周密,实现优化调度,“以亩配水、按量征费”,斗口计量,逐步缩小核算单位。实行节水灌溉,考核灌溉效率,并制定奖惩措施,促进节约用水。
在管理体制上进行改革,运用企业化管理方式,实行指标考核、目标考核、落实岗位责任制。坚持依法治水,强化水政管理,增强灌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调动群众建设、管理水利工程的积极性。推行用水户协会的“参与式灌溉管理”,实现“四公开、四到斗”,落实“三项机制”,提高服务意识与水平,全面推进了农民用水决策民主化、管理专业化、水务公开化,让受益农民真正用明白水,交放心钱,密切了灌区与受益户的鱼水关系。
四 执行合理水价,通过经济杠杆促进节水。
农业水价是促进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的重要杠杆。在推进水利产业化进程中客观上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水价体系,充分发挥价格的杠杆作用,用经济手段来促进节水。
农业用水量很大,为促进农业节水,在取消农业税费的同时保留了农业灌溉水费。过低的水费标准严重制约着灌区的更新改造,甚至不能维持简单再生产。水价过低,农民就不会珍惜水,节水观念就淡薄,浪费水现象就严重,灌区的经济效益就降低。但水价过高,农民无法承受,就不会用渠水,进而转向开采地下水,灌区效益减少,不能实现灌区水资源合理利用,也就谈不上节水。因此,确定适当的水价,对灌区发展十分重要。如果灌区经济实力的增强了,使灌区工程投入就会增多,部分老化工程得到及时修复,使灌区步入“以水养水”的良性运行轨道。同时,水价的调整,提高了农民的节水意识,有效地促进了节水灌溉,对充分利用水资源起到了积极作用。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是人类生存不可替代的资源,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水是灌区得以立足发展的基本前提,石津灌区目前面临的水的问题主要是:一方面水资源十分匮乏,近年来自然蓄水的匮乏和生活、环境、工业用水的挤占,造成水资源保证率不足。另一方面水资源浪费严重,由于目前灌区灌溉设施建设标准较低,更新维护不及时,部分建筑物老化失修严重,用水管理粗放,田间灌溉方式和技术落后,渠道衬砌率较低,在输配水过程中的渗漏损失严重,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5左右,使得大量灌溉水白白损失。
全面推进灌区节水建设,既是当务之急,也是灌区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发展节水灌溉,不仅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灌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可促进发展优质、高效、高产农业,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节水灌溉的普及,还可促进农业机械化、集约化、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增强农业发展的后劲。发展节水灌溉还能带动节水灌溉设备制造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灌溉设备的科技水平。如何全面推进灌区节水建设,促进灌区整体效益的发挥,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改变观念促进节水。
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水情,同样石津灌区目前的现状也是由于自然蓄水的匮乏和生活、环境、工业用水的挤占,造成水资源保证率不足。因此,深入进行水资源形势教育,使大家树立水资源危机意识是我们节水的前提。加强依法治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宣传,促进水资源统一管理,树立依法治水的意识。进行大水漫灌的缺点和危害的宣传,普及节水灌溉的科学知识,改变“灌溉就是浇地、就是要灌饱灌足”等旧观念,逐步树立灌溉就是灌作物,要讲科学,讲节水意识,改变人们粗放的灌溉管理方式,树立科学的灌溉观念。加强对节水灌溉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的宣传,树立节水光荣、浪费可耻的节水意识。
二 做好续建配套,通过工程建设促进节水。
石津灌区目前有总干、干渠、分干渠、支渠、斗渠和農渠六级固定渠道,全长1.08万公里,由于历史、资金等多种因素影响,许多工程不同程度地出现老化失修,工程不配套,大量骨干工程“超期服役”,存在输水安全隐患,轮灌周期长,渠道水利用系数低,影响了灌溉效益的发挥,影响农民用水积极性。因此,实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改善工程条件是增强农民用水积极性,实现节水的重要途径。
自1996年中央启动重点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1997年石津灌区被水利部确定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试点灌区,我们紧紧抓住这一重要机遇,精心谋划、科学实施,进行了总干渠除险加固、干渠分干渠混凝土防渗衬砌、老化建筑物改造、建筑物配套、灌区信息化等为主要内容的项目实施。截止到目前,已争取到十四期项目资金共计20855万元,累计完成投资共计21123万元。共完成防渗渠道219km,配套或改造建筑物673座,解决卡脖子及病险工程25处。据测算,项目区内的有效利用系数将提高10%--15%,全灌区渠系有效利用系数由0.48提高到0.53,年节水量1376万m3,节水效果显著。
随着骨干工程的防渗配套和技术改造,末级渠系和田间工程条件对灌区灌溉的影响日见突出。以骨干渠道配套改造为契机,积极实施末级渠系工程改造,可以更好发挥灌区工程的整体效能,提升节水效果。
三 加强灌溉管理,通过管理方式促进节水。
节水工作离不开科学管理。随着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灌溉管理的任务也越来越重。在实施灌区工程的续建配套和更新改造的同时,根据灌区具体情况,一手抓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一手抓灌溉调度管理,做到建设与管理并重。管理出效益,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是灌区实施节水的必备条件。近年来,石津灌区在灌溉管理中先后制定并完善了《用水管理办法》、《三级测站管理细则》、《水文自动遥测系统管理要则》、《用水日盘点制度》等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并在灌区运用过程中,严格执行。在水量计量方面,完善测流量水工作规程,引进先进设备,加强信息化建设,进行水量、水位自动监测,提高测流量水现代化水平;在配水方面,做到计划周密,实现优化调度,“以亩配水、按量征费”,斗口计量,逐步缩小核算单位。实行节水灌溉,考核灌溉效率,并制定奖惩措施,促进节约用水。
在管理体制上进行改革,运用企业化管理方式,实行指标考核、目标考核、落实岗位责任制。坚持依法治水,强化水政管理,增强灌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调动群众建设、管理水利工程的积极性。推行用水户协会的“参与式灌溉管理”,实现“四公开、四到斗”,落实“三项机制”,提高服务意识与水平,全面推进了农民用水决策民主化、管理专业化、水务公开化,让受益农民真正用明白水,交放心钱,密切了灌区与受益户的鱼水关系。
四 执行合理水价,通过经济杠杆促进节水。
农业水价是促进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的重要杠杆。在推进水利产业化进程中客观上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水价体系,充分发挥价格的杠杆作用,用经济手段来促进节水。
农业用水量很大,为促进农业节水,在取消农业税费的同时保留了农业灌溉水费。过低的水费标准严重制约着灌区的更新改造,甚至不能维持简单再生产。水价过低,农民就不会珍惜水,节水观念就淡薄,浪费水现象就严重,灌区的经济效益就降低。但水价过高,农民无法承受,就不会用渠水,进而转向开采地下水,灌区效益减少,不能实现灌区水资源合理利用,也就谈不上节水。因此,确定适当的水价,对灌区发展十分重要。如果灌区经济实力的增强了,使灌区工程投入就会增多,部分老化工程得到及时修复,使灌区步入“以水养水”的良性运行轨道。同时,水价的调整,提高了农民的节水意识,有效地促进了节水灌溉,对充分利用水资源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