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瘤皮肤转移一例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jun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女,68岁,发现口腔、手背及肺部多处肿物20余天,无明显自觉症状。体检:各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上颚可见2个蚕豆大小暗红色结节,左手背可见一鸽蛋大小暗红色结节,表面光滑,质硬,活动度差。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全身多处转移癌(脑、淋巴结、肺、胃肠道、双肾、多处骨及肌肉间转移)。口腔内上颚结节病理结果:肿瘤细胞分化较差,局部区域可见骨样基质、软骨样结构及肿瘤骨,免疫组化角蛋白阴性,S100局灶性阳性,波形蛋白阳性,CD99阳性,P63阳性,Ki67阳性(60%),考虑右侧上颌骨骨肉瘤。手背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未见明显异常,真皮全层弥漫性中等至较大的组织样细胞浸润,细胞有异形性,局部区域可见红染不规则的骨样基质及肿瘤骨;免疫组化Ki67阳性(60%),CD3、CD10、CD20、Bcl-2、BCl-6均阴性。诊断:骨肉瘤皮肤转移。患者放弃治疗,发病6个月后死亡。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低能量激光治疗雄激素性秃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较单纯低能量激光与低能量激光联合非那雄胺片治疗雄激素性秃发的疗效。方法39例男性雄激素性秃发患者随机分为低能量激光组和联合治疗组,治疗时间均为6个月。低能量激光组21例,单独使用低能量激光治疗,每周2次,每次30 min;联合治疗组18例,采用低能量激光联合非那雄胺片(口服非那雄胺片1 mg/d)治疗。每组患者均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拍
期刊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在药物引起的Stevens-Johnson综合征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17例药物引起的Stevens-Johnson综合征患者,在判断无结核、肝炎、其他重症感染和肿瘤后,采用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益赛普25 mg(首剂加倍)皮下注射,每3 d 1次,共6次,同时给予支持治疗和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抗炎、护肝。结果17例患者均痊愈。15例发热患者体温在益赛普初次注射24~48 h内
期刊
患者男,88岁。双下肢多发结节、溃疡6个月。皮肤科检查:双下肢多个暗紫色结节,触之较硬,中央溃疡、结痂。组织病理检查:真皮内及皮下组织淋巴样细胞弥漫浸润,细胞核大、深染,异形性明显,可见核分裂象,部分区域可见小灶状坏死。大淋巴样细胞表达CD20、CD79a、Bcl-2, EB病毒编码RNA原位杂交阳性。诊断:EB病毒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放弃系统化疗,确诊6个月后死亡。
目的分析肢端黑素瘤临床及病理特点,检测肢端型黑素瘤NRAS基因突变情况,探讨NRAS基因突变与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经病理确诊的55例肢端型黑素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提取其石蜡包埋组织及15例色素痣石蜡包埋组织DNA,采用PCR及DNA直接测序法检测NRAS基因突变。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55例肢端型黑素瘤患者中,6例(10.9%)发生NRAS突变,突变位于61
目的观察念珠菌、红酵母、青霉、曲霉在特应性皮炎患者皮肤表面定植情况,分析这4种常见致敏真菌与特应性皮炎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特应性皮炎患者50例,健康对照组20例。刮取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部位及非皮损部位的鳞屑(以四肢屈侧为主)、健康对照组肘关节屈侧皮屑行真菌镜检,无1例发现菌丝或假菌丝;将皮屑标本接种于沙氏葡萄糖培养基,置25 ℃恒温箱内培养,发现真菌及酵母样可疑菌落,转种沙氏葡萄糖培养基斜面
目的探讨药物斑贴试验在诊断儿童迟发型药物超敏反应(DDHR)中的安全性和价值。方法54例DDHR患儿(病例组)行可疑致敏药物斑贴试验,其中10例轻型DDHR患儿同时行长时程连续口服药物激发试验,以验证斑贴试验的准确性。2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行常见药物的斑贴试验,以验证其特异度。结果病例组54例患儿中16例斑贴试验阳性,阳性率29.63%;对照组20例斑贴试验均阴性,斑贴试验的特异度为100.00
期刊
目的研究一种芳姜黄酮衍生物(ATD)对人皮肤黑色素瘤A375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5、10、20、40、80 μmol/L)ATD、长春新碱及芳姜黄酮体外作用A375及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 48 h。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吖啶橙/溴化乙锭(AO/EB)染色,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形态;DNA片段化检测细胞凋亡;比色法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