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施子清先生是一位著名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在商场大展宏图,对祖国、家乡的教育事业更是情有独锺,先后设立多项教育基金,捐资达数千万元。还先后应聘担任华侨大学董事和客座教授、厦门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福建中医学院客座教授、集美大学常务校董等职务。在担任全国第八届、第九届政协委员期间,尽心尽职,多次呈交提案,表达意见,充分展示出对香港、家乡、祖国的一片赤子情怀。施先生育有四个儿子,皆热心奉献,施氏“一门五父子,全家皆政协”,传为美谈。
【施子清先生,香港著名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政协常委、香港特区太平绅士、特区推委、香港人大选举会议成员、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理事;香港篮球总会会长、亚洲农业基金会会董、香港福建书法研究会会长、香港恒通资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中国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以及兼任海内外数十个社团的会长、名誉会长、永远名誉会长等重要的职务】
一门五父子,全家皆政协
施先生1939年生于福建省晋江市一个华侨家庭。施先生育有四个儿子,在孩子们年幼时就严加教育,传授儒家忠孝仁义,使其秉承庭训。并先后把儿子们送到国外深造,“师夷长技以自强”。如今,四子都已学成归国,投入集团的经营与管理,全面接班,成为集团独当一面的栋梁。他们不但继承了父亲的克勤克俭,还和父亲一样爱乡爱国。亲慈子孝,薪火相传。和父亲一样,儿子们也先后投入到参政议政之列:大儿子施荣怡现为江苏省政协委员,二儿子施荣怀为北京市政协委员,三儿子施荣恒为福建省政协委员,小儿子为贵州省政协委员。加上全国政协委员的父亲,施氏“一门五父子,全家皆政协”。对此,施先生谦逊地表示:“他们还年轻,作为政协委员,还需要学习,需要磨练。当然,他们受的教育比我多,又比我能干,在政协的培养和教导下,成长起来是很快的。有朝一日成为全国政协委员,才算真正接班了。”儿子们表示:“我们能有今天,得感谢父亲的教育,得感谢国家对我们的栽培与提携,希望有一天也像父亲一样当上全国政协委员。做政协委员,我们不图名,不图利,只想多做点事情;身为炎黄子孙,我们只想最大程度的为祖国做贡献。这是我们一贯的理念!”
功成名就 回馈社会
1957年,19岁的施子清先生离开故乡只身前往香港,开始了求学、教学和创业生涯。挥别乡梓的他有着和青年李白一样的情怀,不同的是到香港后他又系统学习了几年。他先后就读于香港联合书院和香港菁华中医学院,并获得了学士学位和中医全科文凭。施子清先生这段时间的生活是相当清苦和孤寂的,其中掺杂着对故乡和母亲的怀恋。
1959年,施子清先生创办了香港集美华侨学校,任校长。这一年,他21岁!施先生的教育理念是“传承文明,开拓创新”,教育方针是“爱国、爱乡、爱港”。创校办学,这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善事。陈忠实先生在《白鹿原》中藉朱先生之口说:“兴办学堂才是大善事,是功德无量的大善事!往后的世事要靠那些还在吃奶、学步的穿烂裆裤的娃娃,教他们识字念书晓以礼义,说不定那里头就有治国安邦的栋梁之材呢!”“教育从娃娃抓起!”20年后,祖国大陆把“科教兴国”定为国策,许多和施先生一样的有识之士在内地重复着施先生的工作,全民掀起教育浪潮,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奋斗。
施先生长期对教育事业给予大力支持。1987年在家乡晋江捐资设立了“施子清教育基金”;1994年捐赠福建长汀一中科学楼一座;1995年捐赠华侨大学“敬萱堂”教学大楼;1997年捐资成立“施子清家族——厦门大学中青年教师教育基金”;1999年捐资成立“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以及赞助其它幼儿教育、希望工程;2002年又捐资教育基金予南京大学。施子清先生又是一位社会活动家,他在商场大展宏图,对祖国家乡的教育事业更中情有独锺。1987年,他在故乡晋江捐资283万港元设立“施子清教育基金会”,奖励清贫教师、优秀学生和出国深造人员;1994年捐赠百万建福建长汀一中科学楼一座;1995年捐赠300万建华侨大学一座教学大楼“敬萱堂”,楼高5层,有39间不同功能的教室;1997年又捐赠100万作为“厦门大学青年教师教育基金会”,1999年又以“施子清教育基金会”名义捐赠100万给北京大学,作为发表于《北京大学学报》上的师生优秀论文的现金奖励。另外又捐资320万元为家乡建立了一座“晋南医院”以及其它“希望工程”等等,总额超过千万以上。
2011年11月16日,香港浸会大学为鸣谢和表彰恒通资源集团有限公司施子清博士伉俪及其四位公子施荣怡先生、施荣怀先生、施荣恒先生及施荣忻先生捐资港币五百万元,支持大学的整体发展及当代中国研究所的工作。大学将位于逸夫校园永隆银行商学大楼一楼及二楼的展览厅命名为“施子清博士伉俪展览厅”,并举行命名典礼,有百多位嘉宾出席,当中包括不少政界及商界重量级人物。
主礼嘉宾包括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先生,恒通资源集团有限公司主席施子清博士伉俪,恒通资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施荣怡先生,校董会暨谘议会主席及香港浸会大学基金主席王英伟先生,以及校长陈新滋教授。
情系家国 实业报国
施子清先生1967年投身商界,成为一名儒商。作为商人,商不可不为,利不能不取。施先生作为儒商坚持以下信念:一、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理念。这里的道,指合乎社会规范、法律的行为,也就是说:儒商当经营一些符合社会大众利益的事业,“君子有机以成其善,小人有机以成其恶。”其取利是正当之利,儒商绝不伤天害理,也不以钻政策空子,打擦边球为手段,更不屑以取利为最终目的;二、秉承儒商风范。包括言谈、举止、行为的风范,诚信为本,待人彬彬有礼,不自高自大,言谈客气,有礼有节;三、以国家民族强盛为己任。儒商有爱心,乐施善助,是社会的精英阶层,他们不但在经营上为社会的典范,在其它方面也是人们的榜样。他们爱国家,爱民族,他们爱家庭,爱朋友,绝不损人利己。儒商是传统文明与现代经济的有机结合。
施子清先生无疑符合上述标准:诚心经营、举止儒雅、爱国爱港爱家乡。施先生从商经历先是从推销员做起,日后才自己独立从事进出口贸易。由于以诚信为经营之本,以勤劳拼搏为动力之源,施先生的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公司不断壮大,业务也越拓越宽。如今他的恒通集团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以进出口贸易、纺织工业、房地产、证券为主的多元化集团公司,下属子公司或分号达五十多家,遍布于海峡两岸以及新加坡、韩国、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生意做大后,施子清先生迅速把资金投入到祖国大陆的建设中。祖国大陆的改革开放给香港企业家带来了机遇,而港资的注入大大地促进了祖国的经济建设。几十年来,中国的经济成就有目共睹,引进资本数量巨大。在庞大的外资中,港资占据了半壁江山!祖国的繁荣发展,爱国港胞功不可没。
1985年,施先生到上海投资了一个毛纺厂,迈出了投资祖国的第一步。之后,又在江苏、福建、广东、湖南、重庆等地投资创办工厂、企业及大型房地产投资项目乃至桥梁、隧道、公路等基础工程项目。1989年因“六四风波”,香港不少财团对内地投资转为观望态度,有的甚至撤走资金。施先生却率领一群晋江同乡回泉州,坚定履行合同,开发占地420亩的“泉州成州开发区”,并积极引入逾百家企业入驻,成为国内首个成片开发区。为了填补泉州纺织业的空白,施先生特从海外高薪聘请11位工程技术专家,同时引进日本、意大利先进设备,培训了五、六百名专业技术人员。宁可亏本,也要在家乡发展化纤工业……
施先生以实业报国,为祖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力所能及的努力和突出贡献。
【施子清先生,香港著名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政协常委、香港特区太平绅士、特区推委、香港人大选举会议成员、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理事;香港篮球总会会长、亚洲农业基金会会董、香港福建书法研究会会长、香港恒通资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中国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以及兼任海内外数十个社团的会长、名誉会长、永远名誉会长等重要的职务】
一门五父子,全家皆政协
施先生1939年生于福建省晋江市一个华侨家庭。施先生育有四个儿子,在孩子们年幼时就严加教育,传授儒家忠孝仁义,使其秉承庭训。并先后把儿子们送到国外深造,“师夷长技以自强”。如今,四子都已学成归国,投入集团的经营与管理,全面接班,成为集团独当一面的栋梁。他们不但继承了父亲的克勤克俭,还和父亲一样爱乡爱国。亲慈子孝,薪火相传。和父亲一样,儿子们也先后投入到参政议政之列:大儿子施荣怡现为江苏省政协委员,二儿子施荣怀为北京市政协委员,三儿子施荣恒为福建省政协委员,小儿子为贵州省政协委员。加上全国政协委员的父亲,施氏“一门五父子,全家皆政协”。对此,施先生谦逊地表示:“他们还年轻,作为政协委员,还需要学习,需要磨练。当然,他们受的教育比我多,又比我能干,在政协的培养和教导下,成长起来是很快的。有朝一日成为全国政协委员,才算真正接班了。”儿子们表示:“我们能有今天,得感谢父亲的教育,得感谢国家对我们的栽培与提携,希望有一天也像父亲一样当上全国政协委员。做政协委员,我们不图名,不图利,只想多做点事情;身为炎黄子孙,我们只想最大程度的为祖国做贡献。这是我们一贯的理念!”
功成名就 回馈社会
1957年,19岁的施子清先生离开故乡只身前往香港,开始了求学、教学和创业生涯。挥别乡梓的他有着和青年李白一样的情怀,不同的是到香港后他又系统学习了几年。他先后就读于香港联合书院和香港菁华中医学院,并获得了学士学位和中医全科文凭。施子清先生这段时间的生活是相当清苦和孤寂的,其中掺杂着对故乡和母亲的怀恋。
1959年,施子清先生创办了香港集美华侨学校,任校长。这一年,他21岁!施先生的教育理念是“传承文明,开拓创新”,教育方针是“爱国、爱乡、爱港”。创校办学,这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善事。陈忠实先生在《白鹿原》中藉朱先生之口说:“兴办学堂才是大善事,是功德无量的大善事!往后的世事要靠那些还在吃奶、学步的穿烂裆裤的娃娃,教他们识字念书晓以礼义,说不定那里头就有治国安邦的栋梁之材呢!”“教育从娃娃抓起!”20年后,祖国大陆把“科教兴国”定为国策,许多和施先生一样的有识之士在内地重复着施先生的工作,全民掀起教育浪潮,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奋斗。
施先生长期对教育事业给予大力支持。1987年在家乡晋江捐资设立了“施子清教育基金”;1994年捐赠福建长汀一中科学楼一座;1995年捐赠华侨大学“敬萱堂”教学大楼;1997年捐资成立“施子清家族——厦门大学中青年教师教育基金”;1999年捐资成立“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以及赞助其它幼儿教育、希望工程;2002年又捐资教育基金予南京大学。施子清先生又是一位社会活动家,他在商场大展宏图,对祖国家乡的教育事业更中情有独锺。1987年,他在故乡晋江捐资283万港元设立“施子清教育基金会”,奖励清贫教师、优秀学生和出国深造人员;1994年捐赠百万建福建长汀一中科学楼一座;1995年捐赠300万建华侨大学一座教学大楼“敬萱堂”,楼高5层,有39间不同功能的教室;1997年又捐赠100万作为“厦门大学青年教师教育基金会”,1999年又以“施子清教育基金会”名义捐赠100万给北京大学,作为发表于《北京大学学报》上的师生优秀论文的现金奖励。另外又捐资320万元为家乡建立了一座“晋南医院”以及其它“希望工程”等等,总额超过千万以上。
2011年11月16日,香港浸会大学为鸣谢和表彰恒通资源集团有限公司施子清博士伉俪及其四位公子施荣怡先生、施荣怀先生、施荣恒先生及施荣忻先生捐资港币五百万元,支持大学的整体发展及当代中国研究所的工作。大学将位于逸夫校园永隆银行商学大楼一楼及二楼的展览厅命名为“施子清博士伉俪展览厅”,并举行命名典礼,有百多位嘉宾出席,当中包括不少政界及商界重量级人物。
主礼嘉宾包括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先生,恒通资源集团有限公司主席施子清博士伉俪,恒通资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施荣怡先生,校董会暨谘议会主席及香港浸会大学基金主席王英伟先生,以及校长陈新滋教授。
情系家国 实业报国
施子清先生1967年投身商界,成为一名儒商。作为商人,商不可不为,利不能不取。施先生作为儒商坚持以下信念:一、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理念。这里的道,指合乎社会规范、法律的行为,也就是说:儒商当经营一些符合社会大众利益的事业,“君子有机以成其善,小人有机以成其恶。”其取利是正当之利,儒商绝不伤天害理,也不以钻政策空子,打擦边球为手段,更不屑以取利为最终目的;二、秉承儒商风范。包括言谈、举止、行为的风范,诚信为本,待人彬彬有礼,不自高自大,言谈客气,有礼有节;三、以国家民族强盛为己任。儒商有爱心,乐施善助,是社会的精英阶层,他们不但在经营上为社会的典范,在其它方面也是人们的榜样。他们爱国家,爱民族,他们爱家庭,爱朋友,绝不损人利己。儒商是传统文明与现代经济的有机结合。
施子清先生无疑符合上述标准:诚心经营、举止儒雅、爱国爱港爱家乡。施先生从商经历先是从推销员做起,日后才自己独立从事进出口贸易。由于以诚信为经营之本,以勤劳拼搏为动力之源,施先生的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公司不断壮大,业务也越拓越宽。如今他的恒通集团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以进出口贸易、纺织工业、房地产、证券为主的多元化集团公司,下属子公司或分号达五十多家,遍布于海峡两岸以及新加坡、韩国、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生意做大后,施子清先生迅速把资金投入到祖国大陆的建设中。祖国大陆的改革开放给香港企业家带来了机遇,而港资的注入大大地促进了祖国的经济建设。几十年来,中国的经济成就有目共睹,引进资本数量巨大。在庞大的外资中,港资占据了半壁江山!祖国的繁荣发展,爱国港胞功不可没。
1985年,施先生到上海投资了一个毛纺厂,迈出了投资祖国的第一步。之后,又在江苏、福建、广东、湖南、重庆等地投资创办工厂、企业及大型房地产投资项目乃至桥梁、隧道、公路等基础工程项目。1989年因“六四风波”,香港不少财团对内地投资转为观望态度,有的甚至撤走资金。施先生却率领一群晋江同乡回泉州,坚定履行合同,开发占地420亩的“泉州成州开发区”,并积极引入逾百家企业入驻,成为国内首个成片开发区。为了填补泉州纺织业的空白,施先生特从海外高薪聘请11位工程技术专家,同时引进日本、意大利先进设备,培训了五、六百名专业技术人员。宁可亏本,也要在家乡发展化纤工业……
施先生以实业报国,为祖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力所能及的努力和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