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外话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hve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走在密林间,忽听得前方有人高呼,筲箕泉到了!立刻怔住。恍惚中觉得简直就是在朝圣。如在梦中。
  路旁有一道小溪,兀自在乱石间欢唱。那溪水真是清澈。然而边上分明是一眼井?几步之外有一亭。那亭子一望便可知是现代建筑物,然而我宁愿相信,它就是当年大痴道人黄公望作画之所在。想当年名列“元四家”之首的黄公望,汲水煮茶的井就在眼前。井眼极小,已被丛生的杂草与枯叶拥塞,找根树枝往里试着探戳,可以深入。历年来,常有人前来此地虔诚拜谒,竭力感受想象黄公望当年在筲箕泉边,与知己以茶代酒,笑谈间将其尚未完成的《富春山居图》展开来指点一二。如此想来,眼前的一草一木,似乎都被注入了生命。
  山腰间不断地有乡人吆喝,出售自酿的杨梅烧酒。买一壶来,三步一停,五步一歇,脑海中寻思那筲箕泉应该是柔和的涓涓细流,怎会是井?且那井与溪水间隔不过一米开外,古人会在溪水的旁边再开一井?不知不觉喝多了。走得跌跌撞撞,却满心欢喜。
  宋人作工笔画,动辄便是蚂蚱蜻蜓,或者螳螂捕蝉,再便是华美斑斓的蝴蝶翩跹。当然也画草虫,被一只不知名的小鸟衔在嘴里,看久了犹在蠕蠕地动。
  在所有的昆虫之中,螳螂的身体最柔软。这家伙肚子虽大,却能飞得极高,极远。定睛去看,会感觉它拖着大肚皮在空中极尽所能。嘿,是个灵巧的胖子!
  螳螂赖以生存的武器是它那两把大刀状的前足,故而亦称其“刀螂”。小时捉虫玩,对螳螂总心怀几分恐惧,担心被咬。螳螂以绿色或褐色为主,也有花斑种类。然而不论哪种螳螂,肚子似乎都呈亮紫色条纹,那种油亮油亮的紫,其实是保护色,一如北方秋日的圆茄子,紫而亮,跟大马金刀似的。倘若真想把这感觉跃然纸上,实属不易。即使是齐白石先生作工笔草虫画,亦极少用到这种紫颜色,虽然老人家一生画草虫无数。
  蚂蚱的种类,比螳螂丰富。那种最不起眼的土坷垃色的小头蚂蚱,一旦飞起,翅子却呈淡淡的粉色。真好看。然而那粉色虽诱人,就工笔草虫画而言,苦于无本可依,无论怎么画都不是那么回事。
  各种草虫中,似乎是蝼蛄的翅子最小。飞起来发出“喇喇喇喇”的响声,我奶奶习惯叫它“蝲蝲蛄”。晉北人常说:“听见蝲蝲蛄叫,就不种庄稼了。”是害虫。
  记忆中看蝼蛄飞舞,是在遥远的仲夏夜。男人光着膀子或立或蹲,在路灯下打扑克,忽听“啪”一声,有什么东西由空中直坠。指头肚大小。是蝼蛄冷不丁摔下来了。不及众人回过神来,它一翻身,爬几步再飞起来,飞远了。因为是夜里,灯光昏黄,抬头看那空中的蝼蛄,不停地转圈,仿佛移动的剪影。它究竟是怎样呼扇双翅的?
  蝼蛄能飞却并不善飞,飞起来,一个跟头摔下来,径自爬起来再飞。周而复始,永不疲倦。那样的仲夏之夜令我想念。路灯下打扑克的人,路灯上团团飞舞的蝼蛄,奶奶就着荧荧灯火缝补纳缀。树梢尽头有蝈蝈在叫,不眠不休。远远地传来一声犬吠,立刻引发此起彼伏。夜深了。
  (梅之傲摘自《新民晚报》/图 雨田)
其他文献
达尔文于1835年搭乘“小猎犬号”考察船考察期间,曾经遇见一种令他感到恶心的鸟,他在日记中写道:“这些鸟儿令人作呕,它们专为取食腐臭而生。”达尔文描述的鸟正是秃鹫。  当年我在新疆考察期间,第一次看到秃鹫时也有类似的感觉:草原上躺着一头死去的牦牛,尸体早已腐烂,隔着几百米都可以闻到阵阵腐肉的气味。一群秃鹫夹杂着几只高山兀鹫,围在牦牛尸体旁,将头伸进牦牛肚子里取食内脏。  这种令人作呕的鸟,在高原上
上完课,夜色已临,光线暗淡,她却兴致不减。母亲低着头,凑近本子,仔细地看。九岁的儿子则在母亲身旁欢呼雀跃。母亲很高兴,孩子也非常开心,正神气地向母亲汇报着什么。  他们那一份喜悦与甜蜜让我一动也不想动,只愿这么喜悦地看着他们。他们是如此专注,如此开心。好一会儿,他们才开着车走了。我看着他们远去的车影,心里填满了温情的回忆。  她第一次带他来的时候,表情淡然。她是因朋友热情相邀才带着孩子来这儿的,她
以前,父亲只是送东西给女儿才进女儿的门:第一茬香椿,第一茬韭菜,自家地里的蔬菜……东西送到,立马回乡下。可自从母亲走后,父亲像是眼看着稀里哗啦就老得没了形样。不再利索,不再健谈,整日里就木木地坐着,各种病也乘虚而入将父亲捉弄得狼狈不堪。父亲独自待在老家,别说能不能按时把吃喝送进嘴里,单就他的安全,也叫人放心不下。  决定让父亲进城跟我们一起生活,得看着他一日三餐到口,睡觉起床正常。为了我自己的心安
7月8日,由伦敦西区原版团队打造的世界第十四个语言版本——中文版《妈妈咪呀!》将在上海大剧院拉开世界首演序幕,即使英语水平有点“搭浆”的观众也能听懂演员在唱些什么,更真切地感受剧中人物的情感波动。为了中文版的演出赢得更多的狂欢声,瑞典著名ABBA(阿巴乐队)的主唱比扬·乌尔维斯和王菲全家也将为《妈妈咪呀!》捧场。据歌剧界人士称,有着世界第一音乐剧美誉的《妈妈咪呀!》,已经让全球4200多万人感受了
幸福就是找一个闲暇的日子,放下手中所有的事情,在舒适而温暖的家中,将自己深埋在沙发的一角,打开音响,让室中升起轻柔曼妙的音乐,再随手握一本《生活的艺术》,与林语堂聊聊生活这个常过常新的话题。不妨,再泡上清茶一杯,美美地享受那份独得的快乐与自在。  我的小窝好像与门外的浑浊世界脱离了,我好幸福,能在这烦琐喧闹的都市中,找到安宁静谧的角落,暂离平凡的生活,自认与众不同,跨越时空,享受异时异域的情调,领
水能载舟,亦能煮粥。  粥,是水与米的相互偎依,相互成全,相互懂得。粥,很简单,也很复杂。可以什么都不放,也可以什么都放。可俭,也可奢,俭到数杯清水一撮米,奢至山珍海味入锅来。曾看过广东人煲粥,从器皿到食材,再到火候,都有严格的讲究,煲出的艇仔粥、鱼生粥、潮汕砂锅粥等都是名震了江湖的。  读食谱《山家清供》,里面有一道粥,叫梅粥,用凋落的梅花瓣和雪水煮的白粥。这是最能称得上阳春白雪的一道粥,什么皮
每年三月一到,我的舍友就会在群里发消息:“走,去植树啊!”简直比布谷鸟报春都积极。  他每年都会关注新公布了哪些义务植树点,然后提早做好准备。看他的样子,就像是要奔赴一场与春天的浪漫约会。  只可惜我比冬眠的熊还要懒,所以一直都是他去植树,而我则为他的朋友圈点赞,算是间接地“参与”了。  舍友种树的照片里有几个老面孔,那是他认识的几位“树友”,他们也坚持每年都来植树:“想给自己留一份纪念。每年都种
村庄不是我一个人的,露珠来的时候,枣树上的叶子知道,地垄间的红薯蔓知道,风永远是不请自来,它熟悉每一道门,都是什么做成的,哪道门上还刻着刀印,哪个弹痕是谁的杰作;铁焊的门散发着炉火的甘醇,门把儿被许多手摸过,门里门外两重天。风喜欢闻木头的香气,狗尾巴草的新鲜味儿,风走来走去,四季就在它的身体里轮回反复,将一些人、一些事,带走,像蒲公英一样飘落,春暖花开时,那里便有一片绿拱土而出,年年岁岁,循环往复
小时候的乡村,真是热闹。  傍晚的乡道小路,迎面走来的除了牧童和黄牛,就是身披晚霞的鹅和鸭了,它们吃了一肚子的青草,正满足地从田野缓缓归家。  赶鹅娃赤着小脚,饥肠辘辘,手持竹竿,嘴里吆喝着。鹅却大摇大摆,旁若无人,挺着胸,仰着头,走一走,停一停。“嘎嘎”“嘎嘎”,完全不理会小主人的一脸愠色。  我的家里常年养鹅,幼鹅刚买回家的时候,披一身黄毛,柔软光滑,小眼睛,长嘴巴,一摇一晃,走路蹒跚,模样着
竹子算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奇怪的物种之一,它空心的管子一节接着一节,笔直地往上叠加,它的枝叶从来不会在主干上胡乱生出,而是从一节节管子的衔接处生出来,没有例外。竹子的一生都是在生长过程中,当生长期结束,它就会果断死去,从主干到枝葉全都变成枯黄色,非常决绝。  我心中理想的住所是屋后有一小片竹林的,现在看来,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我只能继续蜗居在鸽子笼般的斗室之内,做着与竹为邻的美梦了。  古往今来,爱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