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建立了工程项目审计后评价的指标体系。通过运用专家打分法(又称Delphi,德尔菲法)的评价指标体系将最终得到一个分值,该分值越高,则项目审计的质量越高。
【关键词】工程项目审计;后评价;指标体系
工程项目审计完成后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审计目标,如何对其进行评价与考核,如何指导以后的工作,这是管理当局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审计后评价是在审计结束后,针对审计主体的整体工作和审计项目的运行效果而进行的一种评价。工程项目审计后评价除了对审计成果进行评价外,还注重对项目的社会、环境、财务效益进行评价,其范围比绩效评价更广。
一、工程项目审计后评价的主要内容
(1)审计主体评价。审计主体是审计的参与人,审计人员的专业结构、技术素质、业务水平、职业道德都间接地影响最后的审计结果。审计人员在审计项目中是否严格执行审计纪律,有无牟取私利,有无侵占被审计单位的经济利益,这直接关系到审计的公正性和独立性。除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外,内部审计人员必须较强的专业胜任能力。(2)审计过程评价。审计过程是审计人员进行审计的全部工作内容,也是进行后评价的最主要的项目。审计后评价是对审计过程的制定、实施是否科学,操作是否符合规定、方法是否适当和先进。(3)审计意见评价。审计意见是审计人员对项目的审计结果。后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提交的审计报告要素是否完整,对被审计项目的评价意见是否中肯,审计意见是否有分歧,审计记录的问题与报告所反映的问题是否一致,审计决定等法律文书中的审计事项是否与实际相符,审计处理是否适当,引用法律法规是否准确等。(4)审计成本评价。审计项目成本是审计项目组完成审计项目所耗用的时间、人力和费用支出。对审计部门来说,是否要接受一个项目的审计其前提是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审计后评价主要是评价“投入”情况是否合理。(5)审计效率、效果评价。审计效率是审计人员在单位时间内完成一定工作量所需全部费用与工作实际效果之比。审计后评价主要评价“产出”情况,包括审计人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审计项目的程度,是否按照预期的时间完成预期任务,审计建议是否被采纳,预期审计目标是否达到。计算投资实际效益指标,综合评价项目建设实现的经济效果。
二、工程项目审计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审计主体评价指标。审计主体指标中包括专业结构、技术素质、业务水平、职业道德。其指标中不涉及对数据的处理和计算,且数据可以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直接取得,在此不再说明。
2.审计过程评价指标。(1)一是审计计划与方案的实用率=已用方案/提出方案。正式的审计工作开展前都要有比较详尽的工作计划和方案,用来指导实际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遇到不同的情况,有的方案就不适用于新情况。该比率越高,就说明审计计划和方案的制定越科学。二是审计计划使用时间与实际耗用时间差额的绝对值。当差额越大,说明审计组未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或者说是提前完成任务,不管怎么样都是计划的制定不符合实际的工作。(2)一是审计程序失败率=选择而未完全执行的审计程序/审计过程的所有程序。对特定的项目审计要选择特定的审计程序,若未能对审计项目有清醒的认识,就有可能会给实际工作带来麻烦,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也浪费了人力和物力。二是人员配置的调动率=调动人次数/总人数。对具体的审计项目,当细化到每个小部分时,有的需要的时间多和投入的人力多,有的则刚好相反。人员的调动率越高就说明人员配置方案的实用性越差,也说明计划的制定者没有对审计项目充分了解。(3)一是审计证据的异议率=有异议的审计证据/审计证据总量。审计证据的选取要具备充分性、相关性和可靠性的标准,获取证据的方法要适当。由于审计组和委托人所处的立场不同,对审计项目的认定也有所不同。二是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可靠性比率=可利用的审计证据/审计证据总量。三是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比率=审计证据的覆盖范围/项目审计的范围。审计证据的可靠性、相关性、充分性越强,则审计质量越高,审计效率就越高。(4)审计工作底稿的错误率=有错误的审计工作底稿数量/总的审计工作底稿数量。审计工作底稿主要是为形成审计报告提供依据,说明审计目标的实现程度,为评价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提供依据,证实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是否遵循内部审计准则,为以后的审计工作提供参考,是审计报告编写的基础。该比率越低,说明审计工作底稿的质量越高,出具的审计报告越高。(5)审计档案完备性=已建档的资料/应建档的资料。审计准则规定,对每项具体的审计业务,应一次性将审计工作底稿归整为审计档案。若审计档案中的资料不全,则说明审计工作的遗漏。(6)审计组工作质量控制活动频率=已执行控制措施/计划控制措施。为控制质量,审计负责人会制定相应的措施,如复核、督导等。该频率越高,说明审计负责人对审计的工作质量控制力度越大,审计报告的质量越高。
3.审计意见评价指标。审计意见的反馈率=委托人提出的有问题的意见/审计意见的数量。审计意见是审计人员就根据审计过程查明的问题或事实,对其产生的影响做出的评价,同时就相就相应的问题提出建议。但是作为委托人则可能对个别的问题和建议产生异议,有不同的看法。该比率越高,则说明审计的问题越大。
4.审计成本评价指标。审计人员的单位财务成本=总的经费支出/审计的参与人员。审计人员的单位时间成本=总的经费支出/审计实际工作时间。此指标可参照前期相同项目的审计人员的单位成本来评价,并与审计预算进行对比。其中审计的实际工作时间是指每天的审计时间,不包括休息时间,及请假等。
5.审计效益评价指标。(1)成本效益=工程项目审计的效益增加值/审计费用总支出对一个项目的审计是为了其产生好的效益,对审计的效益评价是指在审计上的投入一元的成本能产生多大收益。(2)人员效益=工程项目审计的效益增加值/审计人员的参加数。(3)审计建议采用率=采用的审计建议/总的审计建议。审计工作的一个特点就是及时向上反映审计信息,主要反映审计发现的问题、完善政策法规的建议等,该比率越高,就反映了审计项目组提交的审计信息质量越高。(4)参与工程项目的违法、违规率=违法金额/工程项目投资额。此比率反映了工程项目建设中的违法、违规情况。
6.工程项目评价指标。(1)实际生产能力利用率=项目实际年生产量/项目实际年生产能力。该指标值的高低,反映项目实际生产能力发挥作用的程度,它既表明生产能力利用的现状,又指出尚未发挥作用的潜在能力(1-实际征产能力利用率)。(2)工程运行后产品单位成本的降低率=(工程运行前的单位成本—工程运行后的单位成本)/工程运行前的单位成本。该比率是反映项目建设所要考虑的一个必要的因素,比率越小,再加上收益越高,就可以对一个项目在一定的程度上做出评价。(3)环境效益=环境保护支出/项目收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环境的关注日益增加。往往项目在真正运行时才能看出其对环境的影响,如CO2、SO2、粉尘等。为了减少污染,公司将对此花费一些必要的支出。(4)社会效益=区域内增加的GDP/区域内的人数。一个工程项目运行后,是否真的有意义,要看其对所服务的对象产生了多少的利益。如果是对社会无益的项目,那么就没有存在的理由了。该比率越高,则项目存在越有意义。
三、结语
以上的讨论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基于工程项目审计特定的内容构建了后评价的指标体系,以控制和评价内部审计的工作。由于时间和资料的限制,在指标的设立和选取上难免会有遗漏,需要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对其进行补充和修正。需要注意的是,在企业运用此种方法进行评价前,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先进行专家打分。而且这也是很重要的部分,不同的专家可能对某些内容的偏好和关注不同,评分就存在差异,这直接影响到最终的得分。
参 考 文 献
[1]The World Bank.ASSESSING DVELOPMENT EFFECTIVENESS
Washington.1994
【关键词】工程项目审计;后评价;指标体系
工程项目审计完成后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审计目标,如何对其进行评价与考核,如何指导以后的工作,这是管理当局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审计后评价是在审计结束后,针对审计主体的整体工作和审计项目的运行效果而进行的一种评价。工程项目审计后评价除了对审计成果进行评价外,还注重对项目的社会、环境、财务效益进行评价,其范围比绩效评价更广。
一、工程项目审计后评价的主要内容
(1)审计主体评价。审计主体是审计的参与人,审计人员的专业结构、技术素质、业务水平、职业道德都间接地影响最后的审计结果。审计人员在审计项目中是否严格执行审计纪律,有无牟取私利,有无侵占被审计单位的经济利益,这直接关系到审计的公正性和独立性。除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外,内部审计人员必须较强的专业胜任能力。(2)审计过程评价。审计过程是审计人员进行审计的全部工作内容,也是进行后评价的最主要的项目。审计后评价是对审计过程的制定、实施是否科学,操作是否符合规定、方法是否适当和先进。(3)审计意见评价。审计意见是审计人员对项目的审计结果。后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提交的审计报告要素是否完整,对被审计项目的评价意见是否中肯,审计意见是否有分歧,审计记录的问题与报告所反映的问题是否一致,审计决定等法律文书中的审计事项是否与实际相符,审计处理是否适当,引用法律法规是否准确等。(4)审计成本评价。审计项目成本是审计项目组完成审计项目所耗用的时间、人力和费用支出。对审计部门来说,是否要接受一个项目的审计其前提是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审计后评价主要是评价“投入”情况是否合理。(5)审计效率、效果评价。审计效率是审计人员在单位时间内完成一定工作量所需全部费用与工作实际效果之比。审计后评价主要评价“产出”情况,包括审计人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审计项目的程度,是否按照预期的时间完成预期任务,审计建议是否被采纳,预期审计目标是否达到。计算投资实际效益指标,综合评价项目建设实现的经济效果。
二、工程项目审计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审计主体评价指标。审计主体指标中包括专业结构、技术素质、业务水平、职业道德。其指标中不涉及对数据的处理和计算,且数据可以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直接取得,在此不再说明。
2.审计过程评价指标。(1)一是审计计划与方案的实用率=已用方案/提出方案。正式的审计工作开展前都要有比较详尽的工作计划和方案,用来指导实际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遇到不同的情况,有的方案就不适用于新情况。该比率越高,就说明审计计划和方案的制定越科学。二是审计计划使用时间与实际耗用时间差额的绝对值。当差额越大,说明审计组未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或者说是提前完成任务,不管怎么样都是计划的制定不符合实际的工作。(2)一是审计程序失败率=选择而未完全执行的审计程序/审计过程的所有程序。对特定的项目审计要选择特定的审计程序,若未能对审计项目有清醒的认识,就有可能会给实际工作带来麻烦,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也浪费了人力和物力。二是人员配置的调动率=调动人次数/总人数。对具体的审计项目,当细化到每个小部分时,有的需要的时间多和投入的人力多,有的则刚好相反。人员的调动率越高就说明人员配置方案的实用性越差,也说明计划的制定者没有对审计项目充分了解。(3)一是审计证据的异议率=有异议的审计证据/审计证据总量。审计证据的选取要具备充分性、相关性和可靠性的标准,获取证据的方法要适当。由于审计组和委托人所处的立场不同,对审计项目的认定也有所不同。二是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可靠性比率=可利用的审计证据/审计证据总量。三是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比率=审计证据的覆盖范围/项目审计的范围。审计证据的可靠性、相关性、充分性越强,则审计质量越高,审计效率就越高。(4)审计工作底稿的错误率=有错误的审计工作底稿数量/总的审计工作底稿数量。审计工作底稿主要是为形成审计报告提供依据,说明审计目标的实现程度,为评价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提供依据,证实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是否遵循内部审计准则,为以后的审计工作提供参考,是审计报告编写的基础。该比率越低,说明审计工作底稿的质量越高,出具的审计报告越高。(5)审计档案完备性=已建档的资料/应建档的资料。审计准则规定,对每项具体的审计业务,应一次性将审计工作底稿归整为审计档案。若审计档案中的资料不全,则说明审计工作的遗漏。(6)审计组工作质量控制活动频率=已执行控制措施/计划控制措施。为控制质量,审计负责人会制定相应的措施,如复核、督导等。该频率越高,说明审计负责人对审计的工作质量控制力度越大,审计报告的质量越高。
3.审计意见评价指标。审计意见的反馈率=委托人提出的有问题的意见/审计意见的数量。审计意见是审计人员就根据审计过程查明的问题或事实,对其产生的影响做出的评价,同时就相就相应的问题提出建议。但是作为委托人则可能对个别的问题和建议产生异议,有不同的看法。该比率越高,则说明审计的问题越大。
4.审计成本评价指标。审计人员的单位财务成本=总的经费支出/审计的参与人员。审计人员的单位时间成本=总的经费支出/审计实际工作时间。此指标可参照前期相同项目的审计人员的单位成本来评价,并与审计预算进行对比。其中审计的实际工作时间是指每天的审计时间,不包括休息时间,及请假等。
5.审计效益评价指标。(1)成本效益=工程项目审计的效益增加值/审计费用总支出对一个项目的审计是为了其产生好的效益,对审计的效益评价是指在审计上的投入一元的成本能产生多大收益。(2)人员效益=工程项目审计的效益增加值/审计人员的参加数。(3)审计建议采用率=采用的审计建议/总的审计建议。审计工作的一个特点就是及时向上反映审计信息,主要反映审计发现的问题、完善政策法规的建议等,该比率越高,就反映了审计项目组提交的审计信息质量越高。(4)参与工程项目的违法、违规率=违法金额/工程项目投资额。此比率反映了工程项目建设中的违法、违规情况。
6.工程项目评价指标。(1)实际生产能力利用率=项目实际年生产量/项目实际年生产能力。该指标值的高低,反映项目实际生产能力发挥作用的程度,它既表明生产能力利用的现状,又指出尚未发挥作用的潜在能力(1-实际征产能力利用率)。(2)工程运行后产品单位成本的降低率=(工程运行前的单位成本—工程运行后的单位成本)/工程运行前的单位成本。该比率是反映项目建设所要考虑的一个必要的因素,比率越小,再加上收益越高,就可以对一个项目在一定的程度上做出评价。(3)环境效益=环境保护支出/项目收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环境的关注日益增加。往往项目在真正运行时才能看出其对环境的影响,如CO2、SO2、粉尘等。为了减少污染,公司将对此花费一些必要的支出。(4)社会效益=区域内增加的GDP/区域内的人数。一个工程项目运行后,是否真的有意义,要看其对所服务的对象产生了多少的利益。如果是对社会无益的项目,那么就没有存在的理由了。该比率越高,则项目存在越有意义。
三、结语
以上的讨论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基于工程项目审计特定的内容构建了后评价的指标体系,以控制和评价内部审计的工作。由于时间和资料的限制,在指标的设立和选取上难免会有遗漏,需要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对其进行补充和修正。需要注意的是,在企业运用此种方法进行评价前,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先进行专家打分。而且这也是很重要的部分,不同的专家可能对某些内容的偏好和关注不同,评分就存在差异,这直接影响到最终的得分。
参 考 文 献
[1]The World Bank.ASSESSING DVELOPMENT EFFECTIVENESS
Washington.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