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植物油在煎炸过程中的品质变化研究

来源 :食品安全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z197007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煎炸作为一种常用的烹饪手法,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本文通过对超市购买的花生油、大豆油和葵花籽油3种植物油进行煎炸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煎炸时间的增加,3种植物油中的酸值均逐渐增大,极性组分也随之增大,且呈现出先缓慢增加后快速增加的趋势。
  关键词:植物油;煎炸;品质;极性组分;酸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风味等有了更高的要求,煎炸食品由于香脆等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是食用植物油中的组分在高温煎炸下会发生劣变,如热氧化、热聚合、热氧化聚合、热裂解和水解等反应,产生了比甘油三酸酯极性较大的一些成分。极性组分是含有酮基、羟基、过氧化氢基和羟基的热氧化产物和热聚合产物、热氧化聚合产物、游离脂肪酸和甘油酯的水解产物等的总称。食用油中极性物质的含量可作为衡量油脂品质的一个指标。研究表明,极性物质会导致动物生长停滞、肝脏肿大、肝功能和生育功能发生障碍,还有可能致癌。酸价是脂肪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也是衡量油脂品质的重要标志。酸价略有升高,不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损害。但如果酸价过高,则会导致人体肠胃不适、腹泻并损害肝脏。所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油》(GB 2716—2018)规定了极性组分含量≤27%,酸价(KOH)≤5 mg/g。
  本试验采用花生油、大豆油、葵花籽油3种植物油进行煎炸5 d,冷却后取一定数量的油脂测定其酸价及极性组分的含量,研究3种油脂在煎炸过程中的品质变化,并且根据国家标准进行评定,为日常生活煎炸用油的食品安全控制提供了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从当地超市购买的多份花生油,大豆油,葵花籽油。
  1.2 仪器
  EOPC食用油极性组分制备型快速柱层析系统:博纳艾杰尔;QUINTIX224-1CN电子天平:德国赛多利斯;RV10旋转蒸发仪:德国艾卡;VC50真空干燥箱:Salvis;FD260干燥箱:德国宾得;T5全自动电位滴定仪:梅特勒托尔多。
  1.3 试剂
  乙醚;石油醚,沸程30~60 ℃;异丙醇;食用油极性组分快速分离制备色谱柱:内填装20 g粒径为40~60 ?m的无定形活化硅胶;EOPC专用柱irregular40~60 ?m,60A,20 g,EOPC20。
  1.4 试剂配制
  (1)非极性组分洗脱液。石油醚∶乙醚为87∶13,870 mL石油醚加入乙醚130 mL,充分混匀,用时现配。
  (2)乙醚-异丙醇溶液。取乙醚与异丙醇1∶1混合,临用现配。
  1.5 试验方法
  1.5.1 油脂的煎炸
  取多份油脂放入锅中加热,然后将鸡排等样品分别放入锅中煎炸2 h,空炸1 h,连续煎炸5 d,取样100 g左右冷却至室温后进行样品分析,取样后不再新添加油脂。
  1.5.2 极性组分检测[1]
  (1)除杂。未经过煎炸的油脂为液态、澄清、无沉淀的油脂无需进行除杂;经过煎炸的油脂颜色变深,液态、澄清、有少量的沉淀物,需要用滤纸尽快过滤不溶性杂质,取过滤后的澄清油脂为样品进行检测。
  (2)非极性组分分离。将500 mL平底烧瓶放入(103±2) ℃的恒温烘箱内干燥1 h后取出,在玻璃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后称重。取一支食用油极性组分快速分离制备色谱柱接入流动系统,冲洗10 min,使色谱柱充分被润洗,去除气泡及杂质。取1 g样品放入小烧杯中,加入5 mL非极性组分洗脱液将样品充分溶解,用10 mL一次性注射器吸取全部上清液后,匀速从制备色谱柱上端注入,然后再用3 mL非极性组分洗脱液洗涤残留的样品,用同一注射器注入色谱柱内,用非极性组分洗脱液作为流动相,流速为25 mL/min,洗脱
  11 min,将洗脱液完全收集到500 mL平底烧瓶中,置于水浴温度为60 ℃的旋转蒸发仪中,在负压0.2 MPa下蒸发至尽干,然后将烧瓶置于40 ℃,负压0.1 MPa的真空干燥箱中烘干30 min,在玻璃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后称重。
  1.5.3 酸价的检测[2]
  参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酸价的测定》(GB 5009.229—2016)第二法冷溶剂电位滴定法,称取20 g油脂于称样杯中加入50 mL异丙醇-乙醚(1∶1)混合液,连接搅拌器插入DGi113-SC电极,用0.1 mol/L的氫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以游离脂肪酸发生中和反应所引起的“pH突跃”为依据,判定滴定终点,以最陡突跃点作为滴定终点,计算中和1 g化学物质所需的氢氧化钾(KOH)的毫克数。
  2 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使用大豆油[3]、花生油、葵花籽油进行煎炸试验,这3种煎炸油脂的理化指标在变化趋势上都是相似的。从煎炸过程中看,3种油脂的颜色明显逐渐变深,这可能是由于油脂中的脂类分子不断地被分解为小分子的脂肪酸,同时油脂中的氢过氧化物的生成也增多,再加上煎炸制过程中食物残渣及焦粒的存在,最终导致油脂酸价、极性组分和聚合物含量都有所上升[4],聚合物的存在使油黏性增加,颜色也变深,且生成麻、涩、苦、酸等异味,影响油脂的风味及品质。
  由表1、表2和表3可知,3种植物油的酸值均随着煎炸时间的增加而增大,这可能由于煎炸过程中,油脂发生了水解作用,产生了甘油和游离脂肪酸。再加上煎炸油中食物残渣和焦粒增加的影响,使得游离脂肪酸生成的速度加快。而油脂在煎炸过程中同时也会发生氧化过程,油脂与氧气反应生成氢过氧化物等,在高温下裂变产生游离脂肪酸,从而会导致油脂酸价的升高,但3种食用油酸价明显小于国家制定的煎炸油煎炸过程中的酸价标准5 mg/g,说明3种煎炸油品质比较稳定。
  同时,3种植物油的极性组分随煎炸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其呈现出先缓慢增加后快速增加的趋势,这是由于高温煎炸过程中,油脂发生氧化聚合、裂解、水解等系列反应,产生了多种极性组分。由表1、表2和表3可知,3种植物油最初的极性组分含量不高,煎炸油的PC值随着煎炸时间的增加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在煎炸时间第5 d时,有部分食用油已经超过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油》(GB 2716—2018)中规定煎炸过程中食物油极性组分含量≤27%的限值。
  3 结论与讨论
  油脂在使用和贮存阶段,因水分、温度、氧气等因素使油脂发生氧化和酸败,特别是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在储存和使用阶段更容易发生油脂氧化。油脂在加热时,随着油脂的翻滚与空气的接触表面积愈大,油脂氧化就愈大。而脂肪在发生水解、氧化、热聚合作用下,还会生成挥发性物质,如醛、酮、羟基酸、二羟酸、环氧化物和其他的化合物,有试验已证明上述物质对动物是有毒的[5]。
  随着煎炸油煎炸时间的增加,使用的时间越长,油脂中的多种营养成分就丧失越多,有害物质积累也越多,食品安全风险会更高。因此,煎炸食用油的品质直接影响煎炸食物的安全,相关人员要严格控制食用植物油在煎炸过程中的品质变化。本文通过对多种植物的油煎炸过程的研究,为不同油脂煎炸品质变化提供了参考[3]。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用油中极性组分(PC)的测定:GB 5009.202—2016[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酸价的测定:GB 5009.229—2016[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6.
  [3]章海风,周晓燕,李辉,等.3种食用油在油条煎炸过程中的品质变化比较[J].食品科学,2013,34(22):160-164.
  [4]冯国霞,黄健花,王兴国,等.大豆油煎炸过程中的品质变化研究[J].中国油脂,2014,39(9):40-43.
  [5]李荣启,于学军,郜顺成,等.油脂加工中产生的极性成分及其影响[J].中国油脂,2000(2):59-63.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建立氣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测定辣椒中咪鲜胺及其代谢产物2,4,6-三氯苯酚残留的分析方法。方法:样品采用QuEChERS方法进行前处理,以气质联用仪多反应监测(MRM)进行测定,优化质谱检测条件,采用外标法定量。结果:咪鲜胺及2,4,6-三氯苯酚在0.1~2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定量限分别为0.006 6 mg/kg和0.000 4 mg/kg,在低、中、高3个不同添加
期刊
摘 要:酱菜腌渍类是我国常见的蔬菜制品,鲜香可口,制作方便,受到人们的喜爱,但其亚硝酸盐含量较高的问题也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基于此,本文通过检测酱菜食品亚硝酸盐含量,分析亚硝酸盐含量在酱菜食品中的变化,以期能够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参考,为后续合理食用酱菜食品提供一定借鉴,保证人们的饮食安全。  关键词:酱菜腌渍;亚硝酸盐;紫外分光光度法  酱菜腌渍类食品主要通过酱腌或盐腌两种方法对根茎类蔬菜进行制作
期刊
摘 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不同烹饪方法、不同碳烤时间、不同部位、不同贮藏时间烤鱼中苯并[α]芘含量。结果表明,苯并芘有较好的分离效果,相关系数R=0.999 6,检出限为0.33 μg/kg。回收率在81.0%~87.1%,相对标准偏差2.42%。测得烤鱼中苯并[α]芘的含量在0~1.11 μg/kg,碳烤烤鱼皮中苯并芘的含量高于油炸烤鱼皮,两种烹饪方式烤鱼肉中苯并[α]芘的含量变化不大,皮中苯
期刊
摘 要:作为高校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两大重要基础,体育运动和营养配餐结合是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方向。为此,本文在运动与饮食对健康的影响基础上,总结了两者协同作用的机制,并进一步分析了高校大学生体育运动与营养配餐相结合的策略,以期为高校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体育运动;营养配餐  2016年,中央颁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下面简称《纲要》),将健康管理纳入中国高校大
期刊
摘 要:随着国家经济发展,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食品安全问题成为近年来食品质量管理的重点。基于食品安全可能对健康带来的危害性,本文从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入手,阐述该手段在食品质量管理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在食品质量管理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食品;质量管理;风险分析  近年来,屡屡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不仅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还扰乱了市场秩序,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热点之一。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可减少食品安
期刊
摘 要:乌龙茶中的挥发性化合物不仅是茶叶香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会对茶叶感官品质产生重要的影响。而烘焙作为精制乌龙茶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其对乌龙茶内部挥发性化合物会产生直接的物理化学反应,从根本上对乌龙茶品质产生决定性影响。本文结合笔者相关实践工作经验和理论研究,主要对乌龙茶焙火工艺进行分析,并探讨焙火工艺对乌龙茶挥发性化合物产生的主要影响。  关键词:乌龙茶;焙火工艺;挥发性化合物;茶香  乌龙
期刊
摘 要:目的:研究一种可行、适用、准确的霉菌检测培养方法,来解决培养过程中培养基干裂、环境污染、菌落计数不准确的问题。方法:对膜包裹法、培养盒法、直接培养法3种方法进行比较,来评价3种方法的可行性、适用性和准确性。结果:采用直接培养法培养的空白和样品出现较大程度的污染及干裂现象,膜包裹法、培养盒法培养的样品未造成污染,培养基未干裂不影响菌落计数。结论:采用隔离的方法能够有效控制培养基干裂和污染的问
期刊
摘 要:为高效完成小麦中呕吐毒素的精准检测,本文通过多维度实验对高效液相色谱仪、酶标仪和真菌毒素快速检测仪检测小麦中呕吐毒素处理过程和检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3种设备检验操作过程中各有优劣,检测结果能满足不同需求。快检仪适合快速定性筛查,酶标仪可用于高通量检测,高效液相色谱仪可进行精准检测和定量复核。综合分析得出,在实际应用中,3种设备可以配合使用,相互补充,灵活运用各种设备优势,可高效完成各种检测
期刊
摘 要:枣是我国特有的果品之一,红枣酒是陕北利用优势红枣资源将红枣酿造的具有低酒精度和保健功能的饮品。本文从酒厂建厂设计中的工艺和设备选择以及生产管理两个方面入手,探讨降低酒精中甲醇含量的方法。  关键词:红枣酒;甲醛;工艺优化;陕北地区  1 红枣的概况  红枣为鼠李科枣属植物的成熟果实[1],原产于中国,是我国特有的果品之一,具有3 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据统计我国有700多个品种[2]。红枣
期刊
摘 要:本文采用酶解法对核桃青皮多酚进行提取,研究了不同酶添加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解pH对核桃青皮多酚提取的最佳提取条件及其抗油脂酸败的作用。结果表明,核桃青皮多酚的最佳提取温度为60 ℃、最佳提取时间为  120 min、最佳提取酶浓度为30 U/mL、最佳提取pH为5.5。核桃青皮对抑制油脂酸败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核桃青皮;多酚;油脂;抗氧化  我国是全世界核桃产量最大的国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