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可见,对语感的研究很有实际意义。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从加强朗读、揣摩词句、联系生活三个方面培养学生语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立足特色朗读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道出了“读书”的真谛。但是一味地齐读、个别读,显得十分单一,乏味。为了提高学生朗读的兴趣,激发朗读的热情,教师应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如分角色读、对比读、配乐朗读等。同时,要让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字的意蕴和情感。如《观潮》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大潮的雄伟壮观,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反复朗读整段文字,再通过电教手段,增强学生对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从而培养他们的语感。
二、立足特色品味
叶圣陶先生讲到语感训练时曾说:“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查字典是不够的,必须引导学生推敲,揣摩,细细品味。这样,学生对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理解力。”可见,在阅读中只有注意揣摩语言,领会关键词语和关键语句的真正内涵和表达作用,才能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性。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换词比较,感悟用词的准确。比如这段话:“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这段话中的“滑”字十分准确传神。“滑”与“划”“驶”等词语词义相近,换成这两个词可以吗?显而易见,换成“划”“驶”就会使湖面荡起波纹,哪里还会像一面镜子呢?
2.删减替换饰语,品析饰语的意境。比如,“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一句中的“抽出”这个词就用得十分传神,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用“生出”“长出”“冒出”等词语进行替换,再读一读,品味一下,效果有什么不同。让学生从中感悟“抽出”一词所蕴含着的春天的勃勃生机。
教学中,我常常采用加一加、减一减、调一调、联一联、换一换、改一改的办法,带领学生进行语言的分析、比较、品味,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细微差别,让学生在比较中体味语言运用的妙处,从而积累语感。
三、立足特色体验
生活有多么宽广,语文就有多么宽广。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贴近生活、在社会生活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后,我安排了写景作文,让学生把最近到景点或郊外游玩观察到的美丽景色按顺序写下来。有的学生在参观了青山寺后写道:“青山寺的榆树,有的像长颈鹿在翘首遥望;有的像孔雀在向人们展示它美丽的羽毛……”这一系列的比喻句,把青山寺中那千姿百态的榆树描写得惟妙惟肖。这样,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就会变得更加容易,感悟就会更加深刻。
总之,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感能力的培养是相当重要而又非常艰难的问题。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语感点,捕捉语言文字中闪现的语感火花,不断地进行强化训练,逐步达到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目的。
一、立足特色朗读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道出了“读书”的真谛。但是一味地齐读、个别读,显得十分单一,乏味。为了提高学生朗读的兴趣,激发朗读的热情,教师应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如分角色读、对比读、配乐朗读等。同时,要让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字的意蕴和情感。如《观潮》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大潮的雄伟壮观,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反复朗读整段文字,再通过电教手段,增强学生对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从而培养他们的语感。
二、立足特色品味
叶圣陶先生讲到语感训练时曾说:“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查字典是不够的,必须引导学生推敲,揣摩,细细品味。这样,学生对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理解力。”可见,在阅读中只有注意揣摩语言,领会关键词语和关键语句的真正内涵和表达作用,才能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性。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换词比较,感悟用词的准确。比如这段话:“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这段话中的“滑”字十分准确传神。“滑”与“划”“驶”等词语词义相近,换成这两个词可以吗?显而易见,换成“划”“驶”就会使湖面荡起波纹,哪里还会像一面镜子呢?
2.删减替换饰语,品析饰语的意境。比如,“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一句中的“抽出”这个词就用得十分传神,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用“生出”“长出”“冒出”等词语进行替换,再读一读,品味一下,效果有什么不同。让学生从中感悟“抽出”一词所蕴含着的春天的勃勃生机。
教学中,我常常采用加一加、减一减、调一调、联一联、换一换、改一改的办法,带领学生进行语言的分析、比较、品味,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细微差别,让学生在比较中体味语言运用的妙处,从而积累语感。
三、立足特色体验
生活有多么宽广,语文就有多么宽广。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贴近生活、在社会生活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后,我安排了写景作文,让学生把最近到景点或郊外游玩观察到的美丽景色按顺序写下来。有的学生在参观了青山寺后写道:“青山寺的榆树,有的像长颈鹿在翘首遥望;有的像孔雀在向人们展示它美丽的羽毛……”这一系列的比喻句,把青山寺中那千姿百态的榆树描写得惟妙惟肖。这样,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就会变得更加容易,感悟就会更加深刻。
总之,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感能力的培养是相当重要而又非常艰难的问题。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语感点,捕捉语言文字中闪现的语感火花,不断地进行强化训练,逐步达到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