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瓶子”里装故事,供人们“开瓶”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mansze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年前,衷声在一个民间社会企业高峰会中听到两个真实的故事:在英国上学的中国香港男孩加尔文看到伦敦有那么多的孤寡、低收入的老年人,就成立了一个名为“食物循环”的组织,联合餐厅、超市和志愿者,每天为孤寡老人烹饪美味饭菜;中国香港律师比利看到大量出租车更换后的旧座椅、旧坐垫和旧安全带被丢弃,就成立了“俊记”公益组织,然后找来设计师朋友,将皮质废品做成各种潮流皮包后销售,有效减少了浪费。
  衷声想记录下这类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事情,就开通了名为“BottleDream”的个人博客,專门撰写或翻译那些用创新方式解决教育、环保、贫穷、饥饿等问题的案例与故事。“BottleDream”译为“开瓶”,意思是“开启这个装满创新能量的瓶子”。
  在随后一年多的时间里,衷声探访了欧洲、非洲、北美、东南亚等地区,看看同龄年轻人都在解决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然后用影像的方式记录下来,以纪录片的形式传播出去。她说:“我要一边走,一边往‘瓶子’里装故事,然后供人们‘开瓶’。”
  在“开瓶”里,有许多创新榜样人物,衷声称他们为“创变者”。
  有个名叫阿培的女生很特别,小时候她爸爸骑着摩托车载她时需要把她绑在后面,因为她随时会睡着;小学上课时,她被老师罚站,居然站着睡着了;大三时,她嗜睡症状更加严重了,每天可以睡17个小时。阿培到医院做检查,才明白自己得了罕见病——发作性睡病。在中国,目前有70万发作性睡病患者,确诊的只有大约5000名。阿培想着,那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患上了这种病,太危险了。于是,她成立了“发作性睡病联盟”,四处做推广,旨在呼吁人们多关注身边那些发作性睡病患者。
  魏文锋是杭州一名资深质检员。有一天,女儿央求他给新书包书皮。魏文锋买来透明书皮,却闻到一股刺鼻的味道,直觉告诉他,书皮一定有问题。他买了当时能买到的7款书皮,然后送到实验室去检测,结果令他感到震惊——7款书皮全都含有有毒物质。魏文锋内疚不已:作为一名质检员,作为一个父亲,自己为什么没有关注过学生用品的质量问题?为此,他专门成立了“老爸评测”实验室,专门检测各种孩子使用的文具、餐具,以及其他孩子可能会用到的东西,如各种活动道具、学校的塑胶跑道等。
  美国名校毕业生萨姆和安德鲁曾作为“美丽中国”项目的首批教员,来到云南支教。他们发现云南乡村中有许多孩子视力不佳,每次下课都要跑到黑板前面去记笔记、抄作业,就成立了“点亮眼睛”机构,免费给1.6万个孩子做验光检测、配眼镜。随后,他们发现这种方式不可持续,就合力打造出一个墨镜潮牌,并推出“买一捐一”的销售模式——顾客每购买一副墨镜,公司就相应地给乡村孩子配一副近视眼镜。这个项目推出之后很受欢迎,许多顾客争相购买他们公司的潮牌墨镜。
  毕业于广州大学的林浩斌,发明创造出了利用植物盆栽取得电力供应时钟运转,以减少电池消耗的“微电站”,以及如积木般随意拼装的桌上植物组建,透过物理学设计让植物的维护时间、浇水时间延长一倍的“微花园”。林浩斌希望通过产品呼吁大家“少用一块电池”。
  媒体人九姑娘特别喜欢整理自己的家,于是就和同伴发起了一个名叫“拾房子”的项目,旨在通过调整空间去改善人们的家庭关系。她还发起过一个“不老心房”的计划,希望通过这个计划提升老年人的居家能力。
  “开瓶”倡导的,是让人们去做和自己专业技能最匹配的事情。在“开瓶”记录的故事里,患者、白领、学生、记者、商人、医生、流浪汉、厨师等都在用创新方式改变着世界。衷声说:“这不是少数人才能够改变的世界,而是每个人都能够去改变一点点的世界。‘开瓶’里的创变者,都是在自己的位置上做一些有意义、有意思的事情。”
其他文献
1  那一天,你突然问我:“天空的颜色是什么?”  “当然是蓝色啊!”我不假思索地回答了你。“那只是你眼睛看到的颜色,天空的蓝并非因为天空。”你歪着脑袋,轻轻对我笑了,“给你一个小任务,调查天空的颜色。”  天空的颜色?我晃了晃脑袋,想要理解你话里的意思。天空不就是蓝色吗?“去找找看,找到了就来告诉我。”说完,你便起身走开了。三年后,我想我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了。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天空蓝蓝
王力是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也是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27岁那年,他暂别清华大学研究院,远赴法国巴黎大学留学。当时,他还是一个没有什么名气的青年学生,身上也没有多少积蓄,只能靠打零工赚钱,买一些低价的面包度日。如果偶尔运气不好,找不到打零工的机会,他就不得不流落街头,挨饿受冻。  当时,一位在巴黎的中国教授发现王力法语学得相当不错,就给他提了一个建议,要他翻译一些法国文学作品并寄回国内,以此换取稿费
“三色条纹旗”简称“三色旗”。欧洲有19个国家都使用三色旗,其中有大量高度相仿的設计,红白蓝三色更成为三色旗中的“网红”配色,一度引领潮流,立于国旗摩登界的不败之林。  荷兰是三色旗的始祖。16世纪后期,在著名的80年战争中,反抗军领袖奥兰治亲王的部下用橙、白、浅蓝三色条纹作为标志,该旗帜被称为亲王旗,是荷兰的代表。17世纪中叶,红色逐渐取代橙色,蓝色被加深,新版红白蓝三色旗正式成为荷兰国旗。当时
在武汉上大学的时候,我特别喜欢吃学校对面的一家面店。店面不大,食客却总是络绎不绝,有周围学校的学生,也有附近的“打工人”。店是个年纪不大、身材娇小的小姐姐开的,她有着南方人特有的细腻口音,每天都会化好得体的妆容早早来到店里。小吃店里几乎纤尘不染,各种设施一应俱全,甚至还有些供客人免费品尝的水果糖和茶水。相比于周围各种喧嚣的烧烤摊,这里对于在外地求学的我来说,算是逃离各种烦恼的一个桃花源。  我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