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对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钢丝张力带固定加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对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观察组患者采用钢丝张力带固定加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卧床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切口长度也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术中出血量和引流量均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为96%;对照组患者优良率为76%(19/25)。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2%(8/25),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钢丝张力带固定加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显著,安全性和可行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钢丝张力带固定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9.199【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9-0123-02
本研究对2011年至2013年我院共收治50例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探讨了钢丝张力带固定加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至2013年我院共收治50例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5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在65~8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5.4±10.6)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在63~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3.1±10.5)岁。两组患者各基线资料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钢丝张力带固定加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本组患者进行腰硬麻醉,让患者取健侧卧位,在后外侧切口,将关节囊切开,在小转子上方将股骨颈截断,保持股骨距1.0~1.5cm,取出股骨头,保留大小粗隆等大骨折块,对患者的髋臼情况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然后将合适的髓腔锉置入髓腔内,复位髓腔前后壁的骨块,同时复位各大小粗隆,运用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将复位后的小粗隆及上方股骨距固定下来,小心谨慎地扩髓,对髓腔进行冲洗,用骨水泥固定假肢柄,对股骨头大小进行认真的测量,将直径大小合适的股骨头假体选取出来。复位后对各方向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没有脱位现象后对关节腔进行冲洗,将一根引流管放置其中,然后逐层缝合。
1.3疗效评定标准。依据Harris髋关节创伤后的功能评分标准对本研究结果进行评定[1]。如果患者的Harris评分在90~100分之间,则评定为优;如果患者的Harris评分在80~89分之间,则评定为良;如果患者的Harris在70~79分之间,则评定为中;如果患者的Harris评分在70分以下,则评定为差。
1.4统计学处理。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组间比较,用X2检验率的比较,运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包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卧床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切口长度也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术中出血量和引流量均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具体见表1。
2.3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中固定物松动1例,患肢短缩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2/25);对照组患者中假体松动2例,髋内翻畸形3例,患肢短缩3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2%(8/2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
3讨论
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中,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方法一方面能够牢固固定骨折,另一方面还能使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得到早期恢复,从而促进了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的显著缩短和卧床时间带来的各种并发症的极大减少[2]。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卧床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切口长度也明显比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和引流量均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良率96%(24/25)明显比对照组76%(19/25)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2/25)明显比对照组32%(8/25)低(P<0.05),充分证实了其有效性和优越性。
总之,钢丝张力带固定加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张志宏,董恒纲,李泽芹.不同治疗方法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疗效观察[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2(11):46-47
[2]黄长征,李济安,潘文,等.改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3(19):104-105
关键词: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钢丝张力带固定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9.199【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9-0123-02
本研究对2011年至2013年我院共收治50例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探讨了钢丝张力带固定加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至2013年我院共收治50例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5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在65~8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5.4±10.6)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在63~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3.1±10.5)岁。两组患者各基线资料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钢丝张力带固定加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本组患者进行腰硬麻醉,让患者取健侧卧位,在后外侧切口,将关节囊切开,在小转子上方将股骨颈截断,保持股骨距1.0~1.5cm,取出股骨头,保留大小粗隆等大骨折块,对患者的髋臼情况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然后将合适的髓腔锉置入髓腔内,复位髓腔前后壁的骨块,同时复位各大小粗隆,运用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将复位后的小粗隆及上方股骨距固定下来,小心谨慎地扩髓,对髓腔进行冲洗,用骨水泥固定假肢柄,对股骨头大小进行认真的测量,将直径大小合适的股骨头假体选取出来。复位后对各方向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没有脱位现象后对关节腔进行冲洗,将一根引流管放置其中,然后逐层缝合。
1.3疗效评定标准。依据Harris髋关节创伤后的功能评分标准对本研究结果进行评定[1]。如果患者的Harris评分在90~100分之间,则评定为优;如果患者的Harris评分在80~89分之间,则评定为良;如果患者的Harris在70~79分之间,则评定为中;如果患者的Harris评分在70分以下,则评定为差。
1.4统计学处理。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组间比较,用X2检验率的比较,运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包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卧床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切口长度也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术中出血量和引流量均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具体见表1。
2.3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中固定物松动1例,患肢短缩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2/25);对照组患者中假体松动2例,髋内翻畸形3例,患肢短缩3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2%(8/2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
3讨论
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中,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方法一方面能够牢固固定骨折,另一方面还能使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得到早期恢复,从而促进了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的显著缩短和卧床时间带来的各种并发症的极大减少[2]。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卧床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切口长度也明显比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和引流量均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良率96%(24/25)明显比对照组76%(19/25)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2/25)明显比对照组32%(8/25)低(P<0.05),充分证实了其有效性和优越性。
总之,钢丝张力带固定加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张志宏,董恒纲,李泽芹.不同治疗方法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疗效观察[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2(11):46-47
[2]黄长征,李济安,潘文,等.改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3(19):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