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很多地方政府都把旅游业作为地方新兴战略产业,旅游景区的发展也获得了更多的政策与资金支持。本文结合笔者实际工作实践,探讨了社会责任理论下旅游景区发展与管理机制的构建措施。
关键词:社会责任理论;旅游景区;发展与管理
从现阶段国内大部分旅游景区的服务管理实际来看,依旧还有很多景区存在盲目建设、破坏生态环境、经营管理不善等问题,同时也频频发生宰客、欺客、强制购物等现象,不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整个旅游市场的秩序,侵害游客的合法权益,对旅游景区自身的发展也会带来很大阻碍。基于此,本文从社会责任理论视角出发,重点探讨了旅游景区如何构建更加完善科学的发展与管理机制。
一、社会责任理论与旅游可持续发展
亚当·斯密提出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其中的主要内容即是企业注重利益最大化,其首要责任是为确保股东利益最大化,认为企业并不需要承担其他责任。但这样的定义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较为狭隘,随着相关理研究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反驳这样的理论。目前更多研究人员认为,企业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包括经济、法律、伦理、慈善等各方面的所有责任,随着企业经营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也存在破坏生态环境、危害人类健康、影响市场经济秩序等问题,因此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范畴予以拓展,社会责任理论认为,企业不单单需要对股东负责,还需要承担诸如商业道德、保障劳工权利、保护环境、推动慈善事业发展等社会责任[1]。
旅游可持续发展通常来说即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其涉及到三个方面的内涵:首先是满足需求,推进旅游业发展必须要满足游客的实际需求,同时包括满足旅游景区当地居民提升物质生活水平的需求;其次是环境限制,旅游可持续发展要求旅游景区开发管理必须要和生态环境保持协调与平台,环境承载力属于评价旅游业是否可以持续发展的关键性指标;最后是公平性,注重本代人之间、各代人之间对旅游资源予以公平合理配置。基于社会责任理论的旅游景区发展和管理,要求景区管理部门承担好相应社会责任,同时在可持续理念的指引下做好各项管理工作,确保景区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社会责任理论下旅游景区发展与管理机制的构建
(一)构建景区社会责任战略执行体系
从思想认识上明确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后,必须要将其真正纳入到景区管理体系中来,把积极主动履行好社会责任当成是景区管理的重要工作,将其渗透到景区管理文化中来。明确旅游景区社会责任战略的基础上,为确保其得以贯彻落实,应当构建更加完善的社会责任执行体系[2]。其一是要构建完善的社会责任培训机制,坚持定期对景区工作人员实施培训教育,确保所有工作人员都能够形成社会责任意识,同时借助于完善的考评机制,坚持定量和定性评价相结合,构建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结合各利益相关者设置有针对性的参数指标,落实好横向和纵向对比,对社会责任执行实践情况予以考核。其二应当构建完善的社会责任竞争机制,通过完善的奖惩制度来鼓励表现较好的个人或团体,构建和各利益相关者的沟通机制,确保可以第一时间掌握旅游景区社会责任承担情况,对景区发展与管理活动予以客观准确评价,构建社会责任绩效汇报制度,突出社会责任执行在各项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二)构建景区当地居民社区参与机制
当地居民属于旅游景区发展与管理的重要利益相关者,其在旅游景区发展和管理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应当清楚意识到当地居民属于景区的一部分,必须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对于当地居民关心和关注的问题要予以重视,从而尽可能降低景区开发管理活动对当地居民带来的负面影响,让更多居民能够支持与配合景区管理,同时对游客的容忍度也能够极大提升。借助于社会参与机制,能够有效提升当地居民的自豪感以及主人翁意识,同时属于社区福利的体现。旅游景区应当基于社区层面着手,积极与当地居民进行沟通联系,帮助和引导当地居民通过各种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实现景区和社区的共同发展,让当地居民与景区管理方能够在相互理解、相互配合的基础上实现互惠共赢。
社会责任理论中的重要内容即是充分考虑社会的参与,所以景区管理方应当把地方社区当成是重要的发展主体,将其真正纳入到景区规划、开发、管理等重大事项的决策体系中来。基于开发和管理的层面来说,景区接待服务、开发管理、经营发展可以让地方居民担任相关职务,景区的环境保护和管理工作也需要依靠当地居民的配合与支持,确保相关制度规范得以落实。
(三)构建舆论监督社会责任履行机制
社会舆论监督能够确保旅游景区开发管理过程中主动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大众旅游时代已经来临,加之现代人的维权意识逐渐增强,更多游客开始关注景区的社会责任履行问题。同时很多新闻媒体以及报刊杂志纷纷设置了旅游专题栏目,不但能够为广大游客带来咨询服务,宣傳景区承担社会责任的相关情况,确保旅游市场的规范化,发挥出正面宣传作用;另外针对部分盲目开发、不规范管理、仅仅注重经济效益且不履行社会责任的景区,媒体也会第一时间进行曝光,借助于社会舆论监督来倒逼旅游景区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与此同时,景区自身也应当建立更加完善的舆论监督机制,充分运用好自身资源优势,主动树立更强的维权意识,打造全面的监督体系,确保景区所有工作人员都能够提升社会责任意识,科学规范开展好各项工作。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社会责任理论下唯有确保旅游景区各利益相关者都能够积极主动投身于景区发展与管理中来,才可以确保景区能够承担好社会责任。借助于更加完善的开发与管理机制,让各利益相关者能够积极配合、主动参与、形成合力,在确保各利益相关者合法权益的基础上推动景区管理科学化水平的提升,进一步强化落实景区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粟路军,唐彬礼.“先扬后抑,还是先抑后扬”?旅游地社会责任的信息框架效应研究[J].旅游科学,2020,34(06):86-105.
[2]李新军,廉吉全.考虑企业社会责任的双渠道旅游供应链优化决策研究[J].旅游科学,2020,34(02):1-22.
关键词:社会责任理论;旅游景区;发展与管理
从现阶段国内大部分旅游景区的服务管理实际来看,依旧还有很多景区存在盲目建设、破坏生态环境、经营管理不善等问题,同时也频频发生宰客、欺客、强制购物等现象,不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整个旅游市场的秩序,侵害游客的合法权益,对旅游景区自身的发展也会带来很大阻碍。基于此,本文从社会责任理论视角出发,重点探讨了旅游景区如何构建更加完善科学的发展与管理机制。
一、社会责任理论与旅游可持续发展
亚当·斯密提出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其中的主要内容即是企业注重利益最大化,其首要责任是为确保股东利益最大化,认为企业并不需要承担其他责任。但这样的定义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较为狭隘,随着相关理研究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反驳这样的理论。目前更多研究人员认为,企业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包括经济、法律、伦理、慈善等各方面的所有责任,随着企业经营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也存在破坏生态环境、危害人类健康、影响市场经济秩序等问题,因此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范畴予以拓展,社会责任理论认为,企业不单单需要对股东负责,还需要承担诸如商业道德、保障劳工权利、保护环境、推动慈善事业发展等社会责任[1]。
旅游可持续发展通常来说即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其涉及到三个方面的内涵:首先是满足需求,推进旅游业发展必须要满足游客的实际需求,同时包括满足旅游景区当地居民提升物质生活水平的需求;其次是环境限制,旅游可持续发展要求旅游景区开发管理必须要和生态环境保持协调与平台,环境承载力属于评价旅游业是否可以持续发展的关键性指标;最后是公平性,注重本代人之间、各代人之间对旅游资源予以公平合理配置。基于社会责任理论的旅游景区发展和管理,要求景区管理部门承担好相应社会责任,同时在可持续理念的指引下做好各项管理工作,确保景区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社会责任理论下旅游景区发展与管理机制的构建
(一)构建景区社会责任战略执行体系
从思想认识上明确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后,必须要将其真正纳入到景区管理体系中来,把积极主动履行好社会责任当成是景区管理的重要工作,将其渗透到景区管理文化中来。明确旅游景区社会责任战略的基础上,为确保其得以贯彻落实,应当构建更加完善的社会责任执行体系[2]。其一是要构建完善的社会责任培训机制,坚持定期对景区工作人员实施培训教育,确保所有工作人员都能够形成社会责任意识,同时借助于完善的考评机制,坚持定量和定性评价相结合,构建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结合各利益相关者设置有针对性的参数指标,落实好横向和纵向对比,对社会责任执行实践情况予以考核。其二应当构建完善的社会责任竞争机制,通过完善的奖惩制度来鼓励表现较好的个人或团体,构建和各利益相关者的沟通机制,确保可以第一时间掌握旅游景区社会责任承担情况,对景区发展与管理活动予以客观准确评价,构建社会责任绩效汇报制度,突出社会责任执行在各项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二)构建景区当地居民社区参与机制
当地居民属于旅游景区发展与管理的重要利益相关者,其在旅游景区发展和管理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应当清楚意识到当地居民属于景区的一部分,必须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对于当地居民关心和关注的问题要予以重视,从而尽可能降低景区开发管理活动对当地居民带来的负面影响,让更多居民能够支持与配合景区管理,同时对游客的容忍度也能够极大提升。借助于社会参与机制,能够有效提升当地居民的自豪感以及主人翁意识,同时属于社区福利的体现。旅游景区应当基于社区层面着手,积极与当地居民进行沟通联系,帮助和引导当地居民通过各种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实现景区和社区的共同发展,让当地居民与景区管理方能够在相互理解、相互配合的基础上实现互惠共赢。
社会责任理论中的重要内容即是充分考虑社会的参与,所以景区管理方应当把地方社区当成是重要的发展主体,将其真正纳入到景区规划、开发、管理等重大事项的决策体系中来。基于开发和管理的层面来说,景区接待服务、开发管理、经营发展可以让地方居民担任相关职务,景区的环境保护和管理工作也需要依靠当地居民的配合与支持,确保相关制度规范得以落实。
(三)构建舆论监督社会责任履行机制
社会舆论监督能够确保旅游景区开发管理过程中主动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大众旅游时代已经来临,加之现代人的维权意识逐渐增强,更多游客开始关注景区的社会责任履行问题。同时很多新闻媒体以及报刊杂志纷纷设置了旅游专题栏目,不但能够为广大游客带来咨询服务,宣傳景区承担社会责任的相关情况,确保旅游市场的规范化,发挥出正面宣传作用;另外针对部分盲目开发、不规范管理、仅仅注重经济效益且不履行社会责任的景区,媒体也会第一时间进行曝光,借助于社会舆论监督来倒逼旅游景区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与此同时,景区自身也应当建立更加完善的舆论监督机制,充分运用好自身资源优势,主动树立更强的维权意识,打造全面的监督体系,确保景区所有工作人员都能够提升社会责任意识,科学规范开展好各项工作。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社会责任理论下唯有确保旅游景区各利益相关者都能够积极主动投身于景区发展与管理中来,才可以确保景区能够承担好社会责任。借助于更加完善的开发与管理机制,让各利益相关者能够积极配合、主动参与、形成合力,在确保各利益相关者合法权益的基础上推动景区管理科学化水平的提升,进一步强化落实景区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粟路军,唐彬礼.“先扬后抑,还是先抑后扬”?旅游地社会责任的信息框架效应研究[J].旅游科学,2020,34(06):86-105.
[2]李新军,廉吉全.考虑企业社会责任的双渠道旅游供应链优化决策研究[J].旅游科学,2020,34(0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