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对纵隔淋巴结性质的预测价值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erfadai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BUS-TBNA)对纵隔淋巴结性质的预测价值。

方法

对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诊治的210例伴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患者行EBUS-TBNA检查,评价淋巴结短径、纵/横径比值,淋巴结血流、髓质形态在良恶性淋巴结中的差异以及各变量与恶性淋巴结发生率的关系。将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恶性淋巴结的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淋巴结短径预测良恶性的最佳截点。应用标准的计算公式分析EBUS-TBNA检测纵隔恶性淋巴结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

结果

EBUS-TBNA诊断肺癌及肺外肿瘤并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1.2%、100%、93.8%。淋巴结短径≥1.0 cm、纵/横径比值<1.5、血流分布Ⅱ~Ⅲ级、髓质形态破坏者的恶性率均显著大于短径<1.0 cm、纵/横径比值≥1.5、血流分布0~Ⅰ级、髓质形态正常者(79.8%、77.8%、84.7%、76.7%比37.7%、44.6%、42.9%、42.9%),以上4种特征是恶性淋巴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01)。ROC曲线提示淋巴结短径预测良恶性的最佳截点为8.2 mm。短径≥1.0 cm、纵/横径比值<1.5、血流分布Ⅱ~Ⅲ级、髓质形态破坏4种因素联合检测预测恶性淋巴结的准确率显著高于以上单以因素检测(89.3%比74.7%、67.9%、67.8%、67.5%)(均P<0.001)。

结论

EBUS-TBNA对纵隔淋巴结性质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样弱凋亡诱导因子(TWEAK)在胃癌患者血清及腹直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胃癌患者(胃癌组)和53例腹腔良性疾病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TWEAK在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分别采用反转录PCR和Western-blot检测患者腹直肌组织中TWEAK mRNA和蛋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对Ⅱ~Ⅲ期老年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188例年龄≥75岁Ⅱ~Ⅲ期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术前外周血LMR预测总生存时间的最佳临界值,并根据该临界值将患者分为低LMR组和高LMR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并采用
目的探讨自制简易单孔腹腔镜器械应用于乙状结肠造口还纳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6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接收单孔腹腔镜下乙状结肠造口关闭术的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自制简易单孔腹腔镜的制作方法:将一次性F6牵开器放置于腹壁造瘘切口处,牵张器外环外套6号半手套,使手套3个手指呈三角形,剪开指套放入5~ 10 mm戳卡并结扎固定于指套。结果9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90 ~
目的对上尿路结石碎石术后运用Friend-Ⅰ型体外物理振动排石机(EPVL)辅助排石的疗效进行荟萃分析。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和中国知网光盘数据库从建刊至2016年3月期间的相关文献,收集所有比较上尿路结石碎石术后运用EPVL辅助排石患者与传统排石疗法患者之间疗效差异的随机对照实验(RCT)与半随机对照实验(Quasi-RCT),评价纳入研究质量
目的探讨舒尼替尼一线治疗转移性肾癌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8月至2015年12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肾癌黑色素瘤科一线接受舒尼替尼治疗的转移性肾癌患者临床资料,并采用Kaplan-Meier法及Cox多因素回归方法分析其疗效相关因素。结果共有166例转移性肾癌患者一线接受舒尼替尼治疗,客观缓解率为31.9%,疾病控制率为84.3%,中位无进展生存为11.0个月(95% CI:9.
期刊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50 mg方案对伴右心功能不全的中危肺栓塞患者的疗效。方法入选2011年5月至2015年5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确诊为急性中危肺栓塞患者73例,同时满足超声心动图估测右心室收缩压(RVSP)>40 mmHg和B型钠尿肽(BNP)>100 ng/L。其中38例拒绝接受溶栓者分入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桥接华法林抗凝;35例同意接受溶栓者分入溶栓组,给予50 mg阿替普酶溶栓治疗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雌二醇对乳房假体表面表皮葡萄球菌生长、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以乳房硅胶片为载体,选择表皮葡萄球菌标准株(ATCC)和临床株(SE),在不同雌二醇浓度下培养4、6、12、24、48和72 h。根据吸光度(A)值绘制出生长曲线;用结晶紫染色法检测生物膜形成能力;用激光聚焦显微镜(CLS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生物膜结构。结果4株细菌在加入雌二醇后生长都较空白组提前1 h进入对数生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