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行走

来源 :上海采风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的人生记忆中始终保留着一个珍贵的场景:上海万航渡路上的一栋石库门房子里,老虎天窗的一束阳光下,坐在太师椅上的一位老人,手拿一台老式的徕卡相机,正对着小板凳上的一个女孩解说着什么……这个祖孙同乐的生活情景,正是我孩提时听爷爷传授摄影知识的那个瞬间。
  爷爷说:“你只需掌握相机的光圈速度,用光构图你已经在画画中体会了,我就不用教了。”当年,正在痴迷地学着书法绘画的我,无意中被打开了又一扇心灵的窗户。翻开家庭相册,每一张泛黄的旧照片都在为我讲述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故事,无论是一百多年前太爷爷的儒雅俊朗,还是年轻时的奶奶穿着旗袍的花样年华,爷爷把这个家族的时光和岁月都留在了一帧帧珍贵的胶片里。孩子的感觉是最真实的,童年玩具堆里的那个万花筒呈现的是万千变化的童话色彩,在后来的人生路上,相机镜头帮助我看到的是更加多变的人生百态和世间万物。
  谁都不会在年轻时候有先见之明,知道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对还是错,然而,在人生大半辈子过去后,把生命中的点点滴滴串联起来回头看时,生命的軌迹变得越来越清晰,原来,这一路,我一直追随着我的所爱。当年,为了这份爱,我鬼使神差地在职考大学,进新闻系学摄影,又义无反顾地选择出国深造。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留学日本,是我实现摄影理想的一种行动,但是,这种努力会有怎样的结果,我能否在困顿和寂寞中守住这个梦想,一切都是未知的。读书、打工、拍照,忍受一切磨难,当留学期满回国时,我带回的是一叠摄影作品和奖状,留学的成果帮助我开始了回国后事业的起飞。
  真正让我成为一名职业摄影师,是回国后的第一份工作,走进《上海电视》杂志担任摄影记者。这份工作似乎让我的生活有了一份着落,更重要的是它点燃了一种久违的希望和发挥自己能量的满足感。从事专业摄影,这究竟是一种偶然,还是我人生的一种必然?我常常在问自己。
  无论是杂志还是报纸,做媒体的摄影“娱记”,需要学会和各路明星打交道,需要娴熟的技艺把握拍摄,需要精确地用光塑造人物。无论新闻还是舞台,每一个瞬间都是独一无二,APEC的焰火、阿依达的盛况、野斑马的绚烂……很难想象,还有哪一种职业能让我如此淋漓尽致地获得内心的满足,接受挑战,大步向前。摄影,本没有严格的定律和格言,它完全在个人的感觉里,在自己的意念中。当我举起相机的时候,面对生活中的人和物,那些鲜明、奇异、生动的特点有时会像闪电一样引起心灵的震动,其实,摄影享受的就是这种直觉和快感。
  2009年夏天,我在上海新天地举办了第四次个人摄影展——《城市的岁月》。当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锁定在宏观的城市变化中时,慢慢消失的城市生活中的细节却越来越引起我的兴趣,当我以敬畏之心“仰望”这些历史的符号密码时,我似乎看到了时空交错中的前世今生,辉煌与衰落。摄影师的内心变化完全可以在作品中表露出来,这时候的我,少了张扬,多了张力,少了表面的唯美,多了内在的含蓄,内心通过简洁干净的寻常之“物”,自然持久地寻求着人性的回归。那次摄影展后,我开始尝试着用文字表达自己。一年后,我的同名散文集《城市的岁月》正式出版。虽然,这只是一本自己初写的散文书,但它让我的心灵经历了一次次的精神升华,文字是心灵的呼吸,图像是生命的轨迹,一本书,让我实现了一次小小的人生跨越,也让我开始了生命的文化之旅。
  这几年,我更多地参加文化类的活动,有沙龙的,有读书的,同时,把海派文化中的旗袍元素融入我的摄影创作中,在完成大学六年摄影讲学后,我又开始尝试起个人风格的艺术讲座。我想通过讲座这样的形式,表述自己对美的理解和认识,传递一种生命的正能量和价值观。一直以为,选择了摄影,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摄影就是我生命的全部。随着阅历和资历的增长,我的内心有着更多的愿望希望得到满足,还有许多未知的东西希望去探索。互联网改变了现代人的生活,越来越多人习惯于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传播美,这也无形中帮助我创造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微博、微信、订阅号,个人可以在自媒体中玩出新花样,建立起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对我来说,无论摄影还是文学,音乐还是美术,“爱”和“美”是永恒的主题,我认为,在人的一生中,文学艺术的创作具有无与伦比的幸福感,因为创造的过程就是对美的体验和享用,它应该是人的生命中最美好的一种行动,我把它称之为“美的行走”。
  
  名人说丹孃
  谭盾(作曲家):
  丹孃的摄影像她的文字,而她的书更像她人:质朴中渗出优雅,既人情又人文。她的摄影艺术如同一杯清幽的绿茶,余味深长,回味无穷。这是为什么我喜爱她的书。
  
  简庆福(摄影家):
  摄影与文字的对话,思想与灵魂的交融,丹孃的散文让我们在她的艺术瞬间里领略历史的永恒。
  
  赵丽宏(作家):
  丹孃是职业摄影家,摄影是她的工作,摄影也使她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我曾经在一些众人聚集的场合看到过她,她背着相机,沉静地站在人群外面观察,举起相机拍摄时却显露出敏捷和干练,她谋职在影视杂志和电视台,常常为一些文艺明星拍照,听说不少经常上镜的人物都欣赏她为他们拍的照片。在影视演员的照片中,有演出的剧照,也有生活中抓拍的,许多面孔我们都熟悉,但他们的神态和表情,却使人感到新鲜,这就是摄影家善于发现和捕捉的结果。我想,这也是丹孃真诚的态度回报。
  
  林路(摄影理论家):
  一直以为丹孃专攻人像摄影,擅长于人与人的心灵对话。然而看到她的建筑结构摄影,还是让人眼睛一亮。人们常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丹孃通过她的镜头,以个性化视觉语言,将心灵的节奏外化为奇妙的光影形色,构成了一组新的乐章。
  建筑的节奏旋律在她的镜头中变化多姿,既有非常现代的简洁构成,也有传统繁复的人文色彩。女性视角的细腻严谨,在建筑的每一个转折点上巧妙地透露出来,同时又常常通过有意识地打破平衡的创意,使画面更具有现代意味。
  其实建筑摄影的难度就在于镜头的取舍,建筑师已经将巧夺天工的技艺展现在宏大的空间,优秀的摄影师不应该将其依样还原,而是需要独到的发现眼光,来一次再创造的过程。摄影家在镜头中最终所讲述的,是自己对建筑的全新解读,而非简单地重复。丹孃的建筑摄影,确实达到了这样的高度,因此自然呈现出不同凡响的格局,甚至有时候她还通过极简化的魅力,将司空见惯的建筑空间转换成抽象的视觉造型,比如一个楼梯的转角,一片对角线的建筑俯视,都会让人在惊讶之余,感受到摄影家的创造能力,在有限的空间里一点一点释放。
  读丹孃的建筑结构摄影,居然读出了一点禅宗的意味,不信你面对作品静静凝视几秒钟,一定相信我的感受绝非空穴来风。优秀的建筑摄影是需要足够的想象力来营造的,包括摄影家的想象力和观众的想象力。这样,心灵节奏借助建筑的旋律外化,才会成为一种可能。
其他文献
上海电影家协会一年一度的传统项目,坚持了19年之久的活动——为2015年逢70、80、90周岁的会员集体祝寿活动在上海文联新改建的文艺大厅举行,近60位“寿星”参加了活动,牛犇作为寿星代表在会上发言。上海文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宋妍、上海影协常务副主席许朋乐来到活动现場,共享“长寿面”,向老同志们送上温馨的祝福。
期刊
日前,2015上海民博会落下帷幕。本届民博会由上海市委宣传部和云南省委宣傳部任指导单位,上海市文明办、市外宣办、市文广局、云南省文产办、上海市文联等单位为组委会成员,上海市文广局、云南省文产办、省文化厅、省旅发委、上海市非遗保护中心、上海民协等单位联合举办。今年民博会的主题为“七彩云南、民族大家园、文化大观园”,展会邀请了部分云南、青海、台湾、上海非遗的国家级及省市级工艺美术大师参展,充分体现了“
期刊
说说照片的背景。那是1989年10月,摄影者老崔应邀参加在江苏无锡举行的全国电影制片厂首届优秀电视剧评选活动。结束后老崔乘火车返沪,途中得知参加这次活动的评委——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张瑞芳、谢添也在列车的软卧车厢。老崔遂来到软卧车厢。在与谢添的交谈中得知,他这次是借会议之便,专程到沪看望吴茵、白杨、沈浮等几位老朋友的。谢添深深地叹了口气说:“老了,看一次就算一次吧……”凭着记者的职业敏感,老崔便提出
期刊
随着3月初被称为“地球上最伟大表演”的美国知名马戏团“玲玲兄弟与巴纳姆贝利马戏团”宣布将在3年内逐渐取消延续了百年传统的大象表演,人与动物如何和谐相处、人类在与其他生命的相处中如何平衡“爱与害”这一话题又一次引发争议——随着越来越多的生态学家和其他科学家都证实了动物确有复杂的社会和行为需求,人们再也不能无视大象及其他动物的生命和精神世界了。  当然,那些“温柔的巨人”距离我们有点遥远,但去年东方卫
期刊
坐在轮椅上的白桦虽然已经来到“首都剧场”,却不禁怀疑真的会重续舞台旧梦!当他定睛端望着“北京人艺”的演出海报《吴王金戈越王剑》,心不由得一阵剧烈地震颤,唉,邈远的岁月已经使往事如烟。他做梦也没有想到,垂暮之年居然还会拨云见日,有幸来看一出被禁锢了三十一年的话剧。  曾记得,1983年4月1日,他是迈着轻快的步子,兴冲冲地走进“首都剧场”的。当看完了既洋溢着诗意和激情,又充满着跌宕起伏并寓意深刻的全
期刊
本刊的“走近群像”栏目,大部分是走近某个群体,比如音乐新人、戏曲新秀、海外书法家。也有走进艺术团体的,比如民族乐团、电影博物馆等。促发我从“走近”到“走进”《大商海》剧组的,是缘于以下三个原因:一是领衔人物的“原创情结”,二是我首次在话剧舞台上看到“骨子里笔挺的上海男人”,三是“尹雪艳”的余韵未消……上海的原创匮乏是老话题了,但敢于在“正统话剧越来越式微于市场”的背景下做“反其道而行者”,这不但需
期刊
2015年3月31日晚,第25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在上海大剧院揭晓。主角奖、配角奖、新人主角奖、新人配角奖、集体奖等奖项花落各家。本届“白玉兰”奖由上海市文联、上海市文广局、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主办;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组委会办公室、东方卫视中心、上海市戏剧家协会、上海戏剧杂志社承办。当晚颁奖晚会,颁奖环节高潮迭起, 表演节目精彩纷呈,让人深感戏剧舞台的斑斓万千。
期刊
钱钟书先生在接到一位英国女粉丝的求见电话时回道:“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要认识那个下蛋的母鸡呢?”钱先生用一句幽默妙答婉拒了一位看了作品对作者发生兴趣的读者。以前我们只看到他的机智,现在想来,那位女读者的需求其实既典型又普遍,而且也够合理。因为,呆板的印刷术的产物——书籍所能提供的信息量,往往不能满足出于各种初衷想要了解作者本人的那部分读者的强烈好奇心。  如果你恰巧是那部分好奇的读者,那
期刊
《劳动报》刊文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日前正式启动。在对外公布的“评奖纪律”中,有一项提法引人关注:“严禁行贿受贿等违纪违法行为和人情请托等不正之风。”茅奖把“人情请托”写入禁令,绝不是一般意义的“表面说辞”,而是具有针对性,针对的是貌似“人情味颇浓”的不良之风。这股不良之风,其表现手法上虽然隐蔽多于公开,却似成业内潜规则。  去年湖北作协主席方方就在鲁奖评选前,接到某诗人的“人情转托”电话,并得知该
期刊
引言:问题的提出  狗熊站立行走、羊蹬花瓶、猴子拉车、老虎钻圈、驯兽师在奔跑着的马上做着各种高难度动作……在马戏表演场上,观众们被动物们的精彩表演深深吸引,且颠覆了以往心目中关于动物的刻板印象。  然而,在欢声笑语中越来越多人开始揭露马戏欢乐背后的残忍。前一阵,拥有百余年历史的美国玲玲兄弟马戏团虐待动物的视频被曝光,备受质疑,随后马戏团宣布将在3年之内逐渐取消延续了百年传统的大象表演。据不完全统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