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28日,会昌县、寻乌县、安远县、上犹县、石城县、南康区、遂川县、余干县、乐安县、莲花县翻开了历史新篇章,这10个县(区)正式脱贫摘帽,退出贫困县序列。这是继井冈山、吉安县、瑞金市、万安县、永新县、广昌县、上饶县、横峰县脱贫摘帽后,江西省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征程中取得的又一重大战果,为全省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鼓舞了士气斗志,积累了宝贵经验。至此,江西省已有18个县(市、区)脱贫摘帽。
这一成绩的取得,是全省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寄予江西要“在脱贫攻坚上领跑,不让一个老区群众在全面小康中掉队”政治嘱托、感恩奋进的结果,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将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强力推进,得益于各级各部门的齐抓共管,更得益于10个县(区)广大干部群众的辛勤付出和务实作为。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10个县(区)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县(区)上下咬定目标不放松,众志成城“摘穷帽”,攻坚克难“拔穷根”,持续不断开展扎实有效的工作,作出了不同寻常的努力,实现了脱贫退出目标。
在脱贫摘帽的过程中,这10个县(区)因地制宜创造了富有实效的好经验、好做法。本刊从本期开始将开设专栏陆续刊登这10个县(区)脱贫摘帽的典型经验做法,以飨读者。
山林果园,生机盎然;村庄面貌,装扮一新;工厂车间,机器轰鸣。初夏时节,漫步安远县城乡,处处迸发振兴发展的活力。
安远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5年底,该县有贫困人口35990人,贫困村70个,农村贫困发生率高达10.87%,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安远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头号民生工程来抓,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和贫困村退出标准,因村因户精准施策,突出抓好“六个先行一步”,用绣花功夫落实、落细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实现了高质量脱贫摘帽。
精准识别上先行一步,扣好“第一粒扣子”
“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的前提和保证。实施精准扶贫以来,安远县严格识别标准,根据收入标准和“两不愁三保障”情况,聚焦低保户、五保户、残疾人户、危房户、独居老人户、重大疾病户等重点人群,逐村、逐户、逐人“过筛”,做到符合条件的“应纳尽纳”,不符合条件的“一户不进”;严格按照“七步法”程序,把好对象条件、民主评议、对象公示、监督检查“四道关口”,并结合“七清四严”要求,开展大数据比对,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先后组织开展核查清洗“回头看”、精准识别“查缺补漏”等工作,实行动态管理,对不符合建档立卡条件的农户做到“应退尽退”,对符合建档立卡条件的农户做到“应纳尽纳”,实现贫困人口进退有序、分级管理、动态监测。
产业发展上先行一步,帮助贫困户稳定增收
发展产业,是增强贫困群众“造血功能”的重要抓手。安远县根据区域优势,认真落实“五个一”产业扶贫机制,大力发展紫山药、红蜜薯、百香果等短平快产业,兼顾发展脐橙、油茶等长效产业,让贫困群众短期能脱贫、长期可致富。注重政策带动,实施零门槛、高标准、全覆盖的产业直补政策,鼓励贫困群众能种则种、宜养则养,逐步扩大产业扶贫覆盖面。
2016年以来,该县累计发放产业补助34686户次、7645.79万元。培育产业扶贫基地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87家,引导6000余户贫困户通过资金土地入股、劳务输出等方式,与农业经营主体形成利益联结。引导天华现代农业有限公司采取“龙头企业+贫困户”模式,在7个深度贫困村建设食用菌大棚,共79200平方米,带动330户贫困户实现年均增收1万元以上。探索“1234”电商扶贫新模式,建成电商扶贫合作社55个,发展电商扶贫产业基地1.3万余亩,覆盖贫困户3400余户,实现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发挥金融撬动作用,大力实施县财政贴息、政府担保的“产业扶贫信贷通”政策,2016年以来,共发放扶贫贷款63256万元。
同时,该县分类施策推进就业扶贫。搭建扶贫车间、扶贫专岗、用工对接服务、技能实训、能人创业带动、外出务工服务“六大就业平台”,因人施策抓好就业扶贫。实施园区企业就业岗位补贴、外出务工交通补贴政策,有序引导11109名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另外,通过实施奖补政策和技术培训,引导379名贫困劳动力积极发展以“安远三鲜粉”为主的特色小吃产业。
民生事业上先行一步,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民生是发展的基石。安远县在全省率先实施义务教育学校、乡镇卫生院、农村敬老院“三个标准化”建设,确保贫困群众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实施以标准化建设为重点的教育扶贫工程。投入2.14亿元,在省定標准基础上,按照“6+3”模式,全面完成168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在全省率先实施孤儿免费集中就读政策,在全市率先实施中职学校“一免六补”政策,构建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基本实现了贫困户子女“义务教育不负担、中职教育不花钱、普通高中不发愁、考上大学不担心”目标,2016年以来,累计资助贫困学生107031人次、9771.75万元;建立教育扶贫校长负责和属地乡(镇)“双线控辍保学”责任制度,全县未出现因贫辍学、因贫失学现象。
构建以“四道保障线”为特色的医疗保障体系。2017-2018年,全县“四道医疗保障线”累计补偿52659人次、15726.03万元,贫困人口住院自付费用比例降至10%以内。筹措11.2亿元,实施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实现所有行政村公有产权卫生室全覆盖,群众就医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推行定点医疗机构“一站式”结算,实行贫困户就医“先诊疗后付费”、“一卡通”即时结算等“一条龙”服务,并实现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电子健康档案建设“全覆盖”。
实行全覆盖、分类别的安居扶贫政策。首先是新建改造解决一批。对无房户和唯一住宅是土坯房的贫困户,按照新建4万元/户补助标准,鼓励其原址改建。其次是易地搬迁解决一批。对符合易地搬迁扶贫政策的贫困户,严格落实“四线”要求,高标准建设易地搬迁安置点,并在教育、医疗、金融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再次是兜底保障解决一批。对完全无经济能力和劳动能力、不能自建房屋的特困户,由各乡(镇)统一组织或委托村集体实施“交钥匙工程”,并为入住对象添置必需的生活用具,做到“拎包入住”。同时,采取“教育劝导、依法整治、修缮加固”等方式,妥善解决2652户“老人住老房”问题。
基础设施上先行一步,切实筑牢脱贫攻坚基石
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近年来贫困地区群众对改善居住、出行等环境的要求和标准越来越高。安远县从多方面着手,改善基础设施,提升群众的幸福感。
一是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让所有农户走上了平坦路。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以来,累计筹措资金12.5亿元,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1081.5公里,所有乡(镇)100%通达三级以上公路,所有行政村进村主干道实现硬化或“油化”,20户以上通组路100%通达水泥路。
二是完善农村饮水基础设施,让所有农户喝上了干净水。在对全县农户饮水问题进行地毯式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全面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同时,大力推进自来水厂建设,定期对水源点、出厂水、末梢水进行检测,对水质不合格的取水点进行销号管理,确保农村饮水安全。
三是提升农村供电保障能力,让所有农户用上了放心电。扎实推进农网升级改造工程,有效解决农村地区供电能力不足、低电压、电网薄弱等问题。目前,所有行政村村委会所在地均已通三相动力电,全县农户100%通生活用电,农村地区供电可靠性达99.91%,综合电压合格率达99.82%。
整村推进上先行一步,全面提升村庄人居环境
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后,安远县还围绕“整洁美丽、清爽宜居”的目标,充分结合实际,高标准规划,大力实施整村推进项目建设。如今,一个个基础设施完善、环境卫生整洁、产业结构多元的村庄呈现在大家眼前,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明显提升。
该县的主要做法是:推进贫困村和非贫困村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全面均衡发展;推进以“空心房”整治为重点的乡村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规范化、高效化、常态化。据了解,2017年,安远县整合各方资金共计4.7亿元,全力打造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点419个,其中177个省级村点已全部完成各项建设任务,还完成改水3765户、改厕3840户,建设通组路242公里,改造雨污分流管网87.5公里,治理排水沟225公里。
如今,安远彻底改变了“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现象,呈现出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白墙黛瓦、绿色产业和四好农村路交相辉映的美丽画卷。
生态扶贫上先行一步,共建共享绿色发展成果
作为香港同胞饮用水东江的源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安远县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努力在环境保护、绿色发展、制度建设上探索创新,走出了一条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生态扶贫新路子。先后被评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江西省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积极发展生态林业。鼓励贫困户参与低质低效林改造项目,优先将贫困户的山场纳入改造范围,为563户贫困户打造了“绿色银行”。积极引导贫困户发展金线莲、山香园等林下经济,全县林下种植面积累计达5000亩以上。提高森林生态补偿标准,降低补助门槛和验收起点,帮助贫困群众增加政策性收入。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按照“农旅结合、以农兴旅、以旅带农”的思路,鼓励有资源条件的乡镇和贫困群众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形成以三百山生态旅游为核心,乡村度假旅游、农业观光旅游、客家美食体验为辅的生态旅游扶贫格局。2016年以来,共有482户贫困户通过生态旅游开发实现增收。
同时,积极创新“1+3”精神扶贫新模式,将扶志、扶智、扶德贯穿于脱贫攻坚全过程、各方面,持续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不断净化农村社会风气,为全县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目标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撑。
一项项政策、一组组数据的背后,是安远县举全县之力对扶贫工作的高度重视,也彰显着社会各界对扶贫工作的大力支持,凝聚着各级扶贫工作者的真情付出。我們相信,对安远县来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这一成绩的取得,是全省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寄予江西要“在脱贫攻坚上领跑,不让一个老区群众在全面小康中掉队”政治嘱托、感恩奋进的结果,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将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强力推进,得益于各级各部门的齐抓共管,更得益于10个县(区)广大干部群众的辛勤付出和务实作为。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10个县(区)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县(区)上下咬定目标不放松,众志成城“摘穷帽”,攻坚克难“拔穷根”,持续不断开展扎实有效的工作,作出了不同寻常的努力,实现了脱贫退出目标。
在脱贫摘帽的过程中,这10个县(区)因地制宜创造了富有实效的好经验、好做法。本刊从本期开始将开设专栏陆续刊登这10个县(区)脱贫摘帽的典型经验做法,以飨读者。
山林果园,生机盎然;村庄面貌,装扮一新;工厂车间,机器轰鸣。初夏时节,漫步安远县城乡,处处迸发振兴发展的活力。
安远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5年底,该县有贫困人口35990人,贫困村70个,农村贫困发生率高达10.87%,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安远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头号民生工程来抓,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和贫困村退出标准,因村因户精准施策,突出抓好“六个先行一步”,用绣花功夫落实、落细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实现了高质量脱贫摘帽。
精准识别上先行一步,扣好“第一粒扣子”
“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的前提和保证。实施精准扶贫以来,安远县严格识别标准,根据收入标准和“两不愁三保障”情况,聚焦低保户、五保户、残疾人户、危房户、独居老人户、重大疾病户等重点人群,逐村、逐户、逐人“过筛”,做到符合条件的“应纳尽纳”,不符合条件的“一户不进”;严格按照“七步法”程序,把好对象条件、民主评议、对象公示、监督检查“四道关口”,并结合“七清四严”要求,开展大数据比对,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先后组织开展核查清洗“回头看”、精准识别“查缺补漏”等工作,实行动态管理,对不符合建档立卡条件的农户做到“应退尽退”,对符合建档立卡条件的农户做到“应纳尽纳”,实现贫困人口进退有序、分级管理、动态监测。
产业发展上先行一步,帮助贫困户稳定增收
发展产业,是增强贫困群众“造血功能”的重要抓手。安远县根据区域优势,认真落实“五个一”产业扶贫机制,大力发展紫山药、红蜜薯、百香果等短平快产业,兼顾发展脐橙、油茶等长效产业,让贫困群众短期能脱贫、长期可致富。注重政策带动,实施零门槛、高标准、全覆盖的产业直补政策,鼓励贫困群众能种则种、宜养则养,逐步扩大产业扶贫覆盖面。
2016年以来,该县累计发放产业补助34686户次、7645.79万元。培育产业扶贫基地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87家,引导6000余户贫困户通过资金土地入股、劳务输出等方式,与农业经营主体形成利益联结。引导天华现代农业有限公司采取“龙头企业+贫困户”模式,在7个深度贫困村建设食用菌大棚,共79200平方米,带动330户贫困户实现年均增收1万元以上。探索“1234”电商扶贫新模式,建成电商扶贫合作社55个,发展电商扶贫产业基地1.3万余亩,覆盖贫困户3400余户,实现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发挥金融撬动作用,大力实施县财政贴息、政府担保的“产业扶贫信贷通”政策,2016年以来,共发放扶贫贷款63256万元。
同时,该县分类施策推进就业扶贫。搭建扶贫车间、扶贫专岗、用工对接服务、技能实训、能人创业带动、外出务工服务“六大就业平台”,因人施策抓好就业扶贫。实施园区企业就业岗位补贴、外出务工交通补贴政策,有序引导11109名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另外,通过实施奖补政策和技术培训,引导379名贫困劳动力积极发展以“安远三鲜粉”为主的特色小吃产业。
民生事业上先行一步,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民生是发展的基石。安远县在全省率先实施义务教育学校、乡镇卫生院、农村敬老院“三个标准化”建设,确保贫困群众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实施以标准化建设为重点的教育扶贫工程。投入2.14亿元,在省定標准基础上,按照“6+3”模式,全面完成168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在全省率先实施孤儿免费集中就读政策,在全市率先实施中职学校“一免六补”政策,构建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基本实现了贫困户子女“义务教育不负担、中职教育不花钱、普通高中不发愁、考上大学不担心”目标,2016年以来,累计资助贫困学生107031人次、9771.75万元;建立教育扶贫校长负责和属地乡(镇)“双线控辍保学”责任制度,全县未出现因贫辍学、因贫失学现象。
构建以“四道保障线”为特色的医疗保障体系。2017-2018年,全县“四道医疗保障线”累计补偿52659人次、15726.03万元,贫困人口住院自付费用比例降至10%以内。筹措11.2亿元,实施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实现所有行政村公有产权卫生室全覆盖,群众就医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推行定点医疗机构“一站式”结算,实行贫困户就医“先诊疗后付费”、“一卡通”即时结算等“一条龙”服务,并实现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电子健康档案建设“全覆盖”。
实行全覆盖、分类别的安居扶贫政策。首先是新建改造解决一批。对无房户和唯一住宅是土坯房的贫困户,按照新建4万元/户补助标准,鼓励其原址改建。其次是易地搬迁解决一批。对符合易地搬迁扶贫政策的贫困户,严格落实“四线”要求,高标准建设易地搬迁安置点,并在教育、医疗、金融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再次是兜底保障解决一批。对完全无经济能力和劳动能力、不能自建房屋的特困户,由各乡(镇)统一组织或委托村集体实施“交钥匙工程”,并为入住对象添置必需的生活用具,做到“拎包入住”。同时,采取“教育劝导、依法整治、修缮加固”等方式,妥善解决2652户“老人住老房”问题。
基础设施上先行一步,切实筑牢脱贫攻坚基石
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近年来贫困地区群众对改善居住、出行等环境的要求和标准越来越高。安远县从多方面着手,改善基础设施,提升群众的幸福感。
一是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让所有农户走上了平坦路。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以来,累计筹措资金12.5亿元,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1081.5公里,所有乡(镇)100%通达三级以上公路,所有行政村进村主干道实现硬化或“油化”,20户以上通组路100%通达水泥路。
二是完善农村饮水基础设施,让所有农户喝上了干净水。在对全县农户饮水问题进行地毯式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全面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同时,大力推进自来水厂建设,定期对水源点、出厂水、末梢水进行检测,对水质不合格的取水点进行销号管理,确保农村饮水安全。
三是提升农村供电保障能力,让所有农户用上了放心电。扎实推进农网升级改造工程,有效解决农村地区供电能力不足、低电压、电网薄弱等问题。目前,所有行政村村委会所在地均已通三相动力电,全县农户100%通生活用电,农村地区供电可靠性达99.91%,综合电压合格率达99.82%。
整村推进上先行一步,全面提升村庄人居环境
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后,安远县还围绕“整洁美丽、清爽宜居”的目标,充分结合实际,高标准规划,大力实施整村推进项目建设。如今,一个个基础设施完善、环境卫生整洁、产业结构多元的村庄呈现在大家眼前,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明显提升。
该县的主要做法是:推进贫困村和非贫困村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全面均衡发展;推进以“空心房”整治为重点的乡村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规范化、高效化、常态化。据了解,2017年,安远县整合各方资金共计4.7亿元,全力打造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点419个,其中177个省级村点已全部完成各项建设任务,还完成改水3765户、改厕3840户,建设通组路242公里,改造雨污分流管网87.5公里,治理排水沟225公里。
如今,安远彻底改变了“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现象,呈现出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白墙黛瓦、绿色产业和四好农村路交相辉映的美丽画卷。
生态扶贫上先行一步,共建共享绿色发展成果
作为香港同胞饮用水东江的源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安远县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努力在环境保护、绿色发展、制度建设上探索创新,走出了一条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生态扶贫新路子。先后被评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江西省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积极发展生态林业。鼓励贫困户参与低质低效林改造项目,优先将贫困户的山场纳入改造范围,为563户贫困户打造了“绿色银行”。积极引导贫困户发展金线莲、山香园等林下经济,全县林下种植面积累计达5000亩以上。提高森林生态补偿标准,降低补助门槛和验收起点,帮助贫困群众增加政策性收入。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按照“农旅结合、以农兴旅、以旅带农”的思路,鼓励有资源条件的乡镇和贫困群众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形成以三百山生态旅游为核心,乡村度假旅游、农业观光旅游、客家美食体验为辅的生态旅游扶贫格局。2016年以来,共有482户贫困户通过生态旅游开发实现增收。
同时,积极创新“1+3”精神扶贫新模式,将扶志、扶智、扶德贯穿于脱贫攻坚全过程、各方面,持续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不断净化农村社会风气,为全县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目标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撑。
一项项政策、一组组数据的背后,是安远县举全县之力对扶贫工作的高度重视,也彰显着社会各界对扶贫工作的大力支持,凝聚着各级扶贫工作者的真情付出。我們相信,对安远县来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