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段段看不见的管网,连接着千家万户;一条条清澈的河流,润泽着茂名大地;一处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构成了乡村靓丽的风景线……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茂名作为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4个试点市之一,近期结合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和乡村振兴及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用心用力抓好这项民生实事,目前已完成5864个自然村污水治理工作。
“一村一策”打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局面
来到高州市根子镇元坝村委会大书房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只见水池边种上了许多花草,成为村中一景,周边人工湿地成为当地百姓茶余饭后散步运动、娱乐休闲的好去处。经过处理后排出来的水作为灌溉农田用水,既节约了用水成本,又带动了当代可持续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丰厚回报。
大书房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占地160平方米,主要收集居民生活污水、散养的畜禽污水等,处理规模为17吨/日,覆盖大书房全村,受益人口124人。目前项目设施稳定运行,建设配套管网约650米,污水经处理后达到《广东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规定的三级标准后,进入蓄水池作为农田灌溉水使用。
“以前村里经常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现在环境卫生提高很多了,走到哪儿都很干净。”当地一位村民对笔者说到。因涉及人工湿地组合填料等工艺,该设施管网偶尔会出现堵塞问题,湿地植物要保持良好生长态势,才能充分发挥人工湿地的自然消纳作用。为此,目前该项目由當地村民自行进行日常维护管理,平时也定期开展自行监测,保证污水处理达标排放;另外由村委会成立领导监督小组,不定期监督项目设施运作情况和日常维护报告等,确保项目运作正常。
而在高州市分界镇杏花村,笔者又看到另一番景致,该村建有3个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2.5千米,实施雨污分流,分类分散处理不同类型生活污水。据悉,该村提炼出污水处理“四化”经验:分区化,因地制宜建设了3个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解决了因村面积大、单个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用地不足的问题,同时节约了管道铺设费用,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景观化,在人工湿地种植美人蕉等观赏性植物,使人工湿地成为生态景观点;生态化,采用生物接触耦合人工湿地的无动力污水处理技术,具有低耗能、低成本、低维护的生态化综合优势;分类化,实施雨污分流,分类处理不同类型生活污水,减轻污水处理系统压力。
和大书房村、杏花村一样,农村污水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的还有很多。茂名市按照“一村一策”科学确定治理模式,因地制宜采取纳入城镇污水处理系统、新建设施等措施,探索具有茂名特色的污水资源化利用治理模式。据统计,茂名市共1699个行政村20758条自然村,5864条自然村已完成生活污水治理工作。
多措并举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茂名市自然村数量全省最多,且地形地貌复杂,农村点多面广、发展不平衡,掌握一手资料是解决农村污水治理问题的重要基础。对此,茂名市着力在“深调研”上下功夫,近期,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翻山越岭、进村入户,摸清村庄位置、人口规模、地形地貌、排水特点等底数。
茂名市坚持把农村污水治理与“厕所革命”、农村集中供水、人居环境整治、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结合起来,一体谋划布局,避免重复建设,做到资源效益最大化。结合乡村振兴“精彩100里”,推进沿线261条自然村污水治理,村庄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得到群众一致认可;结合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全面完成小东江流域247条自然村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水东湾片区419条自然村污水治理,已完成241条。
茂名市强化“三分建、七分管”理念,制定《茂名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维护指导意见(暂行)》,将农村污水治理纳入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作为乡村振兴考核的重要内容。压实镇级管理责任,建立以镇为主要单元的管理台账,清单式推进项目运维管理。总结农村集中供水市场化运作经验,引进省环保集团、粤海集团等大型国企参与连片治理,分别负责水东湾片区和小东江流域农村污水治理项目建设。对规模较小、工艺简单的设施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吸纳群众参与建设运营,既解决运营问题,又有利于促进就业。
资金不足是制约工作推进的主要障碍,茂名市创新思路,多管齐下拓宽资金来源。2021年以来,茂名市涉农资金投入农村污水治理项目达0.9亿元;通过发动村民乡贤捐资、筹工筹劳,提高群众参与度,让群众成为工程项目的支持者、参与者、受益者;鼓励和引导专业化国有企业与地方国资国企合作组建专业公司,通过企业化形式,参与农村污水治理;将部分经营效益好的项目整体打包,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建设,目前通过前期投入已撬动社会资金3.5亿元。
笃定目标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质增效
经过近年来的努力,茂名过去农村“污水横流”的旧貌得到改观,但还存在建设运营资金短缺、专职专岗技术人员缺乏、运维管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茂名市生态环境局有关领导介绍,接下来,茂名市将紧紧围绕“2021年底,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30%以上;2022年底,治理率达40%以上;2025年底,治理率提高至70%以上,设施有效运行率90%以上,村民满意率达80%以上”的目标,迎难而上抓好项目攻坚,助力乡村振兴。
为此,茂名一方面将尽快出台全市污水治理攻坚方案,抓紧推进县级专项规划编制,坚持“问题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挂图作战、梯次推进,确保按时间节点完成各项治理任务。另一方面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统筹整合各行业各领域各部门政策、资金、资源,建设经得起群众和历史检验的民生工程,严防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实现农村污水治理扩面、提质、增效。将根据农村污水治理几种不同的建设模式,因地制宜创新运维机制,实现项目可持续发展。此外,还将统筹整合涉农资金,用好省级奖补资金和金融政策,广泛发动社会群众支持,形成多元长效投入机制,走出具有茂名特色的农村污水治理道路。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茂名作为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4个试点市之一,近期结合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和乡村振兴及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用心用力抓好这项民生实事,目前已完成5864个自然村污水治理工作。
“一村一策”打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局面
来到高州市根子镇元坝村委会大书房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只见水池边种上了许多花草,成为村中一景,周边人工湿地成为当地百姓茶余饭后散步运动、娱乐休闲的好去处。经过处理后排出来的水作为灌溉农田用水,既节约了用水成本,又带动了当代可持续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丰厚回报。
大书房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占地160平方米,主要收集居民生活污水、散养的畜禽污水等,处理规模为17吨/日,覆盖大书房全村,受益人口124人。目前项目设施稳定运行,建设配套管网约650米,污水经处理后达到《广东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规定的三级标准后,进入蓄水池作为农田灌溉水使用。
“以前村里经常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现在环境卫生提高很多了,走到哪儿都很干净。”当地一位村民对笔者说到。因涉及人工湿地组合填料等工艺,该设施管网偶尔会出现堵塞问题,湿地植物要保持良好生长态势,才能充分发挥人工湿地的自然消纳作用。为此,目前该项目由當地村民自行进行日常维护管理,平时也定期开展自行监测,保证污水处理达标排放;另外由村委会成立领导监督小组,不定期监督项目设施运作情况和日常维护报告等,确保项目运作正常。
而在高州市分界镇杏花村,笔者又看到另一番景致,该村建有3个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2.5千米,实施雨污分流,分类分散处理不同类型生活污水。据悉,该村提炼出污水处理“四化”经验:分区化,因地制宜建设了3个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解决了因村面积大、单个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用地不足的问题,同时节约了管道铺设费用,提高了污水处理效率;景观化,在人工湿地种植美人蕉等观赏性植物,使人工湿地成为生态景观点;生态化,采用生物接触耦合人工湿地的无动力污水处理技术,具有低耗能、低成本、低维护的生态化综合优势;分类化,实施雨污分流,分类处理不同类型生活污水,减轻污水处理系统压力。
和大书房村、杏花村一样,农村污水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的还有很多。茂名市按照“一村一策”科学确定治理模式,因地制宜采取纳入城镇污水处理系统、新建设施等措施,探索具有茂名特色的污水资源化利用治理模式。据统计,茂名市共1699个行政村20758条自然村,5864条自然村已完成生活污水治理工作。
多措并举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茂名市自然村数量全省最多,且地形地貌复杂,农村点多面广、发展不平衡,掌握一手资料是解决农村污水治理问题的重要基础。对此,茂名市着力在“深调研”上下功夫,近期,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翻山越岭、进村入户,摸清村庄位置、人口规模、地形地貌、排水特点等底数。
茂名市坚持把农村污水治理与“厕所革命”、农村集中供水、人居环境整治、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结合起来,一体谋划布局,避免重复建设,做到资源效益最大化。结合乡村振兴“精彩100里”,推进沿线261条自然村污水治理,村庄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得到群众一致认可;结合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全面完成小东江流域247条自然村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水东湾片区419条自然村污水治理,已完成241条。
茂名市强化“三分建、七分管”理念,制定《茂名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维护指导意见(暂行)》,将农村污水治理纳入河长制、湖长制管理,作为乡村振兴考核的重要内容。压实镇级管理责任,建立以镇为主要单元的管理台账,清单式推进项目运维管理。总结农村集中供水市场化运作经验,引进省环保集团、粤海集团等大型国企参与连片治理,分别负责水东湾片区和小东江流域农村污水治理项目建设。对规模较小、工艺简单的设施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吸纳群众参与建设运营,既解决运营问题,又有利于促进就业。
资金不足是制约工作推进的主要障碍,茂名市创新思路,多管齐下拓宽资金来源。2021年以来,茂名市涉农资金投入农村污水治理项目达0.9亿元;通过发动村民乡贤捐资、筹工筹劳,提高群众参与度,让群众成为工程项目的支持者、参与者、受益者;鼓励和引导专业化国有企业与地方国资国企合作组建专业公司,通过企业化形式,参与农村污水治理;将部分经营效益好的项目整体打包,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建设,目前通过前期投入已撬动社会资金3.5亿元。
笃定目标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质增效
经过近年来的努力,茂名过去农村“污水横流”的旧貌得到改观,但还存在建设运营资金短缺、专职专岗技术人员缺乏、运维管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茂名市生态环境局有关领导介绍,接下来,茂名市将紧紧围绕“2021年底,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30%以上;2022年底,治理率达40%以上;2025年底,治理率提高至70%以上,设施有效运行率90%以上,村民满意率达80%以上”的目标,迎难而上抓好项目攻坚,助力乡村振兴。
为此,茂名一方面将尽快出台全市污水治理攻坚方案,抓紧推进县级专项规划编制,坚持“问题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挂图作战、梯次推进,确保按时间节点完成各项治理任务。另一方面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统筹整合各行业各领域各部门政策、资金、资源,建设经得起群众和历史检验的民生工程,严防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实现农村污水治理扩面、提质、增效。将根据农村污水治理几种不同的建设模式,因地制宜创新运维机制,实现项目可持续发展。此外,还将统筹整合涉农资金,用好省级奖补资金和金融政策,广泛发动社会群众支持,形成多元长效投入机制,走出具有茂名特色的农村污水治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