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问题研究

来源 :北方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iuytrewq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源型城市通常拥有某种丰富的矿产、森林或石油等自然资源,城市依托自然资源而兴起、发展,以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并且资源型产业产值在地区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较大。2013年12月,国务院正式发布《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首次界定了262个“资源型城市”,其中已有208个城市进入资源成熟期和衰退期,出现了资源枯竭、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速度减慢的现象。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多年来对于资源的粗放型过度开采,使得大多数资源型城市资源已经枯竭或者正在走向枯竭,而接续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滞后,动力不足所导致的。从本质上讲,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就是产业结构转变和优化的过程,就是将城市的主导产业摆脱对于资源的过度依赖,扶植和培育新的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接续产业,从而实现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本文在分析我国资源型城市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主要影响因素及产业转型模式的选择。
  一、我国资源型城市分布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3年我国界定了262个资源型城市,其中,大多数都集中在西部和东北部等欠发达地区。华北地区的河北、山西和内蒙古共有36座资源型城市;东北三省共有37座资源型城市;西部地区的甘肃、陕西、四川、西藏等共有83座资源型城市。
  在我国的262个资源型城市中,以煤炭和石油为主导产业的城市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其次是以铁矿和有色金属冶炼为主导产业的资源型城市。
  资源型城市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随着资源可开采量的减少及自身的局限性引发了经济、环境及社会问题,严重制约着城市的和谐发展,影响社会的稳定。
  (一)产业结构畸形,经济发展缓慢
  我国资源型城市大多兴起于20世纪50-70年代,随着资源的开采和开发而建立、发展起来的。城市的发展与资源的开发利用密切相关,因此对资源型产业依赖性强。我国大部分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极高,其增加值对GDP的贡献率大多占到60%以上,有些城市如大庆、克拉玛依等甚至占到了80%以上;而第一、三产业所占比重微乎其微,产业结构极为不合理。同时,在第二产业内部,采掘工业和原材料工业等重工业占主导地位,而轻工业发展滞后,所占比例很小。
  (二)城市空间布局分散,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我国资源型城市建设初期的主导思想为“先生产,后生活”,在当时,一些矿区的条件并不满足城市建设对于地形、交通的要求,因此,城市建设成本很高,城市空间布局分散,土地利用率低。城市空间布局的分散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并且由于早期的城市建设缺少规划,导致部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极为不合理。
  (三)资源开发过度,导致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采的方式都是以粗放型高强度的开采为主,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并且,由于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这种野蛮的开采方式不仅导致了资源的日渐枯竭,也破坏了原有的地形地貌,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导致了地面沉陷、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一系列地质灾害的发生。
  (四)失业人口增加,社会就业压力大
  在资源型城市的建立初期,其资源型企业起到了主导作用,企业大量招收工人,成为了资源型城市的主要人口。而随着资源型企业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对于工人的能力要求也不断提高,而对于工人人数的要求却在不断下降。因此,社会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并且成为稳定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同时,在矿产资源进入衰退期后,资源开采量减少和开采条件的恶化导致职工的下岗失业问题严重。这些下岗工人通常年龄较大,文化素质较低,再就业难度较大,并且非资源型产业吸纳劳动力再就业的能力比较薄弱,给社会稳定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二、影响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模式的因素
  (一)经济发展水平
  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模式最主要的因素。首先,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制约了城市对于产业转型的资金投入,经济繁荣的地区能够为转型投入更多资金用于再生产;其次,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城市拥有更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够为经济转型提供更高的平台;再次,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城市能够提供充足的原材料市场和消费者市场,为实现经济结构的多元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区位因素
  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大多数资源型城市都是以“先矿后城”的模式建立起来的,因此很多城市建立在穷乡僻壤中,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区位因素制约着这些城市的发展。首先,区位条件较差的地区交通不便利,距离大城市和经济发达的地区较远,难以受到大城市经济发展的带动和辐射;其次,闭塞的交通环境阻碍了资金、技术、信息以及劳动力的的流动,难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而具有区位优势的城市由于便利的交通条件和畅通的信息渠道,更容易参与国际或国内经济大分工,摆脱对资源型产业的依赖,形成新的产业格局。
  (三)资源禀赋
  资源禀赋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拥有各种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 、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的丰裕程度。资源禀赋在很大程度决定了城市转型的模式,并影响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的发展方向,例如日本九州地区在煤炭产量减少后,利用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积极发展物流产业,逐渐发展成为日本最大的物流港口。
  (四)生命周期
  由于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不可持续利用的特点,决定了资源型产业的发展必然经历矿产由勘探、开采、高产稳产、衰退直到枯竭的过程,因此资源型城市的生命周期大致可以分为兴起期、发展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资源型城市所处的发展阶段也影响着产业转型的模式。处于兴起期、发展期的资源型城市虽然资源储量较高,转型需求尚不十分迫切,但也需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积极发展第一、第三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实现城市产业的平衡发展。对于资源产量稳定,处在成熟期的资源型城市,可以利用资源型产业积累的资源、人才和技术,带动下游产业的发展,延长产业链,在资源枯竭之前,顺利地实现产业接替。而对于衰退期的资源型城市,应积极发挥政府部门的引导作用,解决由于资源储量减少及过度开采导致的经济、环境、社会等一系列问题,进而结合当地优势,积极发展接续和替代产业。   同时,科技发展水平、生态环境状况、国家相关政策、体制改革等因素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资源型城市转型模式的选择以及城市的生存及发展。
  三、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模式
  各国各地区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的不同,可以遵循不尽相同甚至截然相反的转型模式,采取适当的转型措施。
  (一)按照资源型地区转型过程中对主导产业的处置原则不同,可以分为产业替代模式、产业延伸模式和复合模式
  产业替代模式,是抛弃原有产业,立足发展新产业的转型模式。以日本九州地区和欧盟的转型为代表,通常是资源处于衰退期或枯竭期所选择的模式,是利用当地原有资源型产业发展所积累的资金、技术和人才,通过国家的扶持和资助,突破原有的产业结构,发展全新的产业,建立起与原有资源型产业不相关的全新的替代产业群,实现资源型产业的接替,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产业替代模式转型困难大、规模大、成本高、转型周期长。产业延伸模式,也称为“小转型”,以美国休斯顿的转型为代表,是在资源还未枯竭时,坚持对原有资源型产业继续进行开发,发展下游产业,有步骤的对下游产业投入资金,延长加工产业链,建立资源产业集群。复合模式,是产业延伸模式和产业替代模式的结合,以德国鲁尔地区的转型为代表,即在资源型产业的成熟期实施产业延伸模式,将城市的主导产业向下游发展,延长产业链,同时,寻找新的发展契机,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进行产业优化升级,实现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二)按照产业转型的速度不同,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模式可以分为激进式转型和渐进式转型
  激进式转型通常与俄罗斯的经济体制改革联系在一起,是更加注重速度的转型模式,力求速决,转型幅度较大,周期短。一般处于资源衰退期的资源型城市使用,这种模式要面临较大的风险,但是见效快。而渐进式转型犹如我国“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速度较为平稳,在摸索中寻求转型的机会。处在发展期和成熟期的资源型城市不必迫切地进行产业转型,具有较大的调整空间,通常实施渐进式的转型。
  (三)按照经济转型的主体不同,产业转型可以分为政府主导型、市场主导型和自由放任型转型
  政府主导型是指政府在产业转型中发挥主导作用,这主要出现在资源型产业规模大、难度高的地区,政府成立专门的转型指导部门,制定详细的目标和阶段性的发展规划,投入重资扶持转型项目的建设,协调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系,采用政策手段进行干预,主导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方向和进程。德国鲁尔地区和日本九州的产业转型就是政府主导型的典型案例,在转型的过程中,政府制定各种政策直接影响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的方向。市场主导的转型通常出现在市场经济体系较完善的国家,资源型产业规模较小,转型难度也相对较小,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转型都是以市场为主导的,产业转型由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进行引导,政府不控制转型的方向,在转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都由企业单独来进行决策,完全依照市场经济。政府只做好规划和服务的工作,建立紧急预警系统及失业人员的在就业培训项目,保证产业转型的平稳实现。前苏联和委内瑞拉的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是自由放任型的典型代表,即政府和市场都不采取任何转型措施。
  四、结论
  资源型城市由于资源枯竭引发了经济、社会、环境各方面的问题,产业转型势在必行,资源型城市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着力发展接续产业,在不抛开原有资源型产业的基础上,对资源进行精深加工,积极培育下游产业,发展产业集群。同时,资源型城市应充分考虑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积极培育新的替代产业,摆脱对于资源型产业的过度依赖,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升级,实现产业多元化发展。
  基金项目:宝鸡文理学院校级重点项目“陕西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研究”(ZK14048)。
  (作者单位:宝鸡文理学院)
  责任编辑:康伟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