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与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结合路径研究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blueang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当代大学生性健康教育存在问题分析
  1.缺乏有力领导
  目前,我国缺乏对高校开展性健康教育工作的有力领导,有关的研究机构主要为学术性质的组织,这些组织将初中生、高中生与社会人士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而忽略了大学生这一重要群体,教育工作上更是缺乏宣传力度。此外,我国计划生育与艾滋病预防组织等也设立了相关的大学生性教育研究项目,但工作内容单一,且大都围绕着艾滋病预防等进行研究,缺乏实用性。
  2.缺乏专业师资力量
  大学生以专业研究为主要学习内容,教育工作应带有一定的严谨性与科学性色彩,单单依靠片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无法满足现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需求。从事性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以及一定的教学技巧,使学生转变思想,正确地看待“性”,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1]。
  3.教学内容相对片面
  完整的性教育课程应当包括性文化、性生理卫生、性心理健康、性审美、性法律等一系列内容,性健康教学工作还需要心理专家及医务人员的配合,但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选择性地忽略了性健康教育内容,或以讲座取代系统教学的方式,或聘请产科医生来讲解男女性器官相关知识等,教育工作并没有起到良好的效果。部分高校甚至利用思政教育来取代性教育,鼓励学生“禁欲”,这种不注重人性化的教育方式只会引来学生的反感。
  二、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与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结合路径研究
  1.加强思政教育对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指导
  想要顺利地开展大学生性教育工作,单单依靠行政力量的推动是远远不够的,在此基础上,高校师生还要通力合作,扫清认识上的误区。通过思政教育的引导,使学生端正心态,正确地看待性健康教育内容,并将其纳入到培养综合素质的必修课程中。教师也应当加强对性教育课程内容的合理布置,通过思政教育,了解广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并协调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间的关系。
  2.建设多元化的性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涉及大量专业内容,因此高校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育队伍,确保多种类型师资的配合,提高整体教学质量。性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了解人类的本性、性心理、性道德等方面的内容,专业的师资力量可以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使學生更加深入了解性教育内容。在多媒体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下,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必须要挑选合适的师资力量,加强对心理、生理与伦理等学科的综合运用,构建起良好的教学环境,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在这种相对宽松的环境下,学习才更加有动力[2]。
  3.不断完善性健康教育内容
  高校应当加强对学生心理上的干预,完善性教育课程内容,使大学生能够发挥自身能动性,约束自身行为,形成健康的自我保护观念,对性健康也有更加系统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积极地配合学校相关教育活动,使性健康教育能够发挥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性健康教育还存在诸多不足,高校有关教育人员应当注重对思政教育与性健康教育内容的综合运用,构建高素质师资队伍,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构建人性化的教育环境,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高万红,刘碧雯.综合性性教育在大学生性健康教育中的行动研究[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6):85-90.
  [2]哈玉红,闫英琪.网络平台是实现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的宏观路径——基于甘肃省大学生性道德选择的趋向调查[J].卫生职业教育,2016(9):123-126.
其他文献
一、治理理论的理论内核  全球治理委员会在1995年曾给治理做了较为经典的界定:“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我国学者俞可平认为,治理是一种公共管理活动和公共管理过程,它包括必要的公共权威、管理规则、治理机制和治理方式。总的来看,治理理论的理论内核可作如下概括:  第一,提倡权力中心多元化。这是治理理论的核心要义。治理理论认为不应由一个权力中心垄断所有合法权
摘 要: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小学阶段的儿童,对世界的认知不存在主客观世界之分,在他们眼里很多毫无生命的东西都可能变得鲜活,这是他们的年龄、思维、认知、兴趣、语言表达方式等特点所导致的。因此,教师在习作的教学中应坚持从孩子的视角贴近生活,不设命题地让孩子们尽情用文字语言展现自己的个性和童趣,从而激发学生对习作学习的兴趣,不断增强写作的爱好和自信。文章作者对在小学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还原儿童本真、
摘 要: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青年自组织蓬勃兴起,日益成为凝聚青年的主要阵地。青年自组织在高校的发展与管理成为共青团和学生工作的题中之义。文章就青年自组织的概念、网络青年自组织的特点和青年自组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理性思考,以期为高校青年自组织的管理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校;青年自组织;特征;问题  一、青年自组织的概念和特点  青年自组织是指青年自发成立、自主发展、自行运作和自我管理,具有
摘 要:近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主要是改进与推进“走班制”教学的落地实施。所谓“走班制”,是以学生的爱好、兴趣与特长作为依据,让学生选择比较适合自己的课程展开学习。文章立足于教育實践,探讨了新高考制度下如何建构“走班制”的教学课程体系。  关键词:新高考制度;“走班制”;教学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一、在现实教学中高中实行“走班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