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鼠的生命之旅

来源 :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jdddl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命从未因随时离开而终止。
  一天晚上,我突然接到从事动物研究的表哥罗拉格打来的电话。他告诉我,最近他正在尤南附近的一个天然草场工作,想邀我去走走。
  9月,我来到罗拉格野外研究基地——斯墨拉尔草场。这里地处北极圈内,却因温暖的海洋暖流而水草肥美。我好奇地问:“你们在这里研究什么?”
  罗拉格说:“这个。”顺着他指的方向,我看到实验室里养的一只只灰黑色的老鼠,“它们不是一般的老鼠,而是旅鼠,旅行的老鼠。从理论上来说,一对旅鼠每年能繁殖967118只。”
  我很惊讶:“天哪,不久以后,整个地球不都是旅鼠的世界了吗?”罗拉格笑道:“大自然是神奇的,它自会安排一切。”他有点像个哲学家。
  10月份到了,草原上的草渐渐枯萎,呈现出一片萧条的景象。一天早晨,草原上响起了一种奇怪的声音,吱吱嗡嗡,仿佛有千军万马从极遥远的地方奔来。我钻出帐篷,看到草丛里有一些橘红色的小动物在窜来窜去,仿佛要大难临头。
  罗拉格很冷静地告诉我这是旅鼠们“开会”呢,“当它们的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自动把灰黑色的皮变成橘红色,吸引别的动物来吃,以便自然减员。”
  这句话让我突然联想到自己,不久前,我被确诊为肝癌,面对这个象征死亡的字眼,我不敢想象生命将如何被残酷地吞噬掉,那种死亡来临前蚀骨的病痛让我万分恐惧。我真实地感受到,这个世界用癌症把我排除,也是为了自然减员!我有些歇斯底里地质问他:“你把我叫到斯墨拉尔来看旅鼠,是不是为了告诉我,我的生命是多余的?”
  罗拉格连忙解释说:“我不是这个意思,让你看的好戏还没有开始呢。我要你跟我一起全程追踪旅鼠的生命之旅。”
  我的心怦怦直跳,我想我愿意等待这一时刻。
  一天傍晚,当太阳缓缓沉向天际时,广袤的草原沉浸在一种绝对静寂中。远处突然传来一种声音,闷闷的,沉沉的。转眼之间,一片橘红色的浪从草原深处翻卷而来,大片的旅鼠在向前奔跑。它们奋力赶向前方,遇到小河沟、石块或者树干,也决不避让。在狂奔的队伍中,不断有旅鼠淹死、撞死或者被空中飞来的老鹰、草原里蹿出的狐狸叼走。可是这些危险似乎完全被忽略了,它们奔跑着去赴死亡之约,把生命交给了大自然。这悲壮的一幕把所有人的眼圈都看红了。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中,我们沿路跟踪旅鼠的踪迹。在长途旅行中,不断有新的旅鼠加入,队伍一直在壮大。白天,它们进食蓄积力量;晚上,它们摸黑前进。遇到河流,走在前面的会义无反顾地跳入水中,为后来者驾起一座“鼠桥”;遇到悬崖峭壁,许多旅鼠会自动抱成一团,形成一个个大肉球向下滚去。就这样,它们勇往直前,前仆后继,沿着一条笔直的路线奋勇向前……
  奇怪的是,在与旅鼠共同奔跑的过程中。我渐渐忘记了自己的病,偶尔想起,也不像以前那样害怕了。人在自然界中奔跑,会越来越忘记自己,越来越胆大,有时候我会突然对罗拉格说,快点,快点。罗拉格笑道,你不要命了,这种路能飙车?我说:“把命交给上帝吧!”
  11月中旬,我们抵达巴伦支海离韦内斯不远的海岸。这儿海水湛蓝,海边没有沙灘,只有一片怪石嶙峋的礁石。
  下午两点左右,大片橘红色的云块贴着地面从远处飘来。旅鼠们终于到了!我小声问罗拉格:“旅鼠千里迢迢来到海边,究竟为了什么?”他神色肃穆地沉默着,似乎完全没有听到我的话。
  只见,最先到达的旅鼠们冲到海边,几乎没有一秒钟的犹豫,就跳进了大海,一瞬间被汹涌的波涛吞噬了。后面的丝毫没有驻足,仍然紧跟着往下跳。就这样,几百万的生命不久就被浩瀚的大海全部吞没了。
  我几乎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心底油然升起对生命的敬畏。旅鼠们竟然用了如此决绝的方式,促使留在斯墨拉尔那一小部分旅鼠继续繁衍和生存。两行热泪不知何时已打湿我的脸颊……不知过了多久,大海恢复了原状,浪花继续冲刷着礁石,可是和我们相伴一路的旅鼠们,却彻底地消失了。
  此刻,我突然明白:生和死,都是生命的一部分。尽管生命的终点不外乎是死亡,但是在生命的旅途中,我们不能因惧怕这个终点而消极。
  (橘子摘自搜狐网)
其他文献
《一个人的村庄》的故事:  如果你曾生活在鄉间,或许记忆当中也会有这样美丽的片段:头顶着点点繁星,闭上眼睛就能听得到远处小溪潺潺的水声,偶然从极远处传来水牛和青蛙的大合唱……今天,城市中的高楼越来越密集,节奏也越来越快,我们时常怀念起躺在草地上看云、花一下午时间看蚂蚁搬家的慢悠悠的乡村生活,《一个人的村庄》写的就是这样“慢节奏”的故事。  刘亮程的文字很纯粹,又十分温暖,他以平等的姿态面对自然中的
期刊
享誉全球的百老汇音乐剧《长靴皇后》首度来到中国,于7月-9月將在北上广三地开启巡演之旅。《长靴皇后》取材于真实故事。英国老字号鞋店Price&Sons的第四代传人查理·普莱斯,接手鞋厂生意后举步维艰。正在一筹莫展之际,他邂逅了才华横溢的酒吧变装皇后劳拉,发现了隐藏的巨大商机。两人一拍即合,精心设计——衣着华丽的变装皇后一字排开,从鞋厂工作台的传送带徐徐出场,利用传送带的设计带来一系列让人目不暇接的
期刊
作为北大考古专业的学生,奚牧凉却一直做着在别人看来不务正业的事情。他是校园剧社的社长,同时还写戏剧评论。他做的微信公众号“挖啥呢”获得了第五届“发现中国·李济考古学奖学金”,以及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公众考古奖提名奖”。  奚牧凉学的是考古,但他对戏剧的爱好可比考古的兴趣要久远。初中时,一场北京人艺全明星版的话剧《茶馆》把他引入了“歧途”。观剧归来他激动得语无伦次,转年带领全班同学将《茶馆》第一幕搬
期刊
正月十六,我去爷爷家。推开老屋的木门,“吱呀”声把坐在门后打盹兒的曾祖父吵醒了,他坐起来,往我身后张望,见没人有些失望,好一会儿才说:“今天十六了,我该剃头了。”   大姑忙对堂兄说:“你给太公剃一个……”堂兄不太熟练,尽管剃得十分小心,仍因紧张错手伤了曾祖父。大家都以为堂兄会被训,却冷不防听到一句:“长庚生,你是不是眼花啦!”发觉后方没有回应,曾祖父突然意识到什么,不再说话了。   大家无奈
期刊
究竟什么才能促成一场相遇?冥冥之中的赐予守望,还是千百次的回眸?原本毫无交集的两个人,原本没有联系的两件事,因为某种公式未明的化学反应,就“砰”地一声,碰撞出无从设想的火花。  《等待敲门》里,媒介物是五角钱,在当时它有什么价值呢?妈妈为了省下这五角钱,宁可躺在大马路边也不肯坐三轮车,最后却舍得把钱白给了要饭的母子。只因母亲从小受人恩惠,心底攒下了柔软和感恩。  一辈子那么长,很多遇见都是仅此一次
期刊
越来越喜欢史铁生的文字,那样有嚼劲,透着一股澎湃的力量。  “先别去死,再试着活一活看。”“死是一件无须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了的事,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我与地坛》中史铁生这样对自己说,也这样对我们、对世界说。一个把生病当成主业的人谈及“死亡”却如此云淡风轻,如此从容不迫。的确,这是每一个生命的必然,殊途同归。如果死是唯一的归宿,我们是否应该好好想想以怎样的姿态活着?  
期刊
的确,人们常觉得自己的生活如一袭华美的袍子,上面爬满了虱子。别人的日子就像远处的白墙,距离使我们产生一种洁白无瑕的错觉,事实上走到近处观察一样千疮百孔。艳羡别人的生活,天天在别人的世界认认真真跑龙套,不如一丝不苟好好在自己的世界做主角。    真正的英雄主義是这般模样:“对每一天都得抱着虔诚的态度。得爱它,尊敬它,尤其不能污辱它,妨害它的发荣滋长。便是像今天这样灰暗愁闷的日子,你也得爱。你不用焦心
期刊
这个快节奏、光怪陆离的时代深深地吸引着我们,人们怕在时代中落伍,匆匆前行,留不得空给自己喘息。我们都是这样,被生活的无尽压力覆盖着,浮躁的心愈发难以平静。我们都忘了,城镇的根本是村庄,村庄的本质是自然。我们离它太远了,因为我们根本空不出时间。  因此,这位名叫刘亮程的作家便显得与众不同。他愿意在遥远的村庄里,与草木共眠,与昆虫嬉戏,看牛羊步行。他很愿意“虚度”时光,望着天空发呆出神,思索生命存在的
期刊
           
期刊
那是一只灰色的陶罐,阔口,圆底,两边挂耳,穿上绳子晃一晃,犹如颤动的肚皮。我的谎言就深居其间,只要拍一拍罐身,它就会调皮地探出脑袋,将我精心编织的伪装一丝不留地扯去。  日头很大,直直地挂在头顶,我提着瓦罐,迈着沉重的步子回村子取水。六月正值农忙时,金黄的麦田一望无际,必须赶在半个月里收割完毕,否则一旦遭逢大雨,一年的劳动就将付之东流。为了抢收,男女老少齐上阵,就连我们这些孩子,也要去田地里帮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