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路

来源 :椰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qrxbqr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武俊岭,山东聊城市签约作家。在 《朔方》 《散文》《时代文学》等文学杂志、报纸副刊发表小说、散文多篇。出版散文集 《我的上一辈人》 《村乐图》 《木铎清音》,长篇历史小说《布衣诗人谢榛》。
  太阳淡黄淡黄的像个煎饼,悬在高高的青天上让我够不着。大哥二哥不知跑到哪里觅食去了。娘盖着一床露出灰白棉花的被子,在炕上侧着身子半睡半醒。爹爹坐在一把板凳上,身子靠着北墙。我坐在门镇石上,眼睛似闭非闭,享受着阳光的照耀。
  一家五口人,一天没吃饭了。
  小三,现在啥时辰了?
  我睁大眼睛看看太阳。我费了点劲站起来,走到院门外,看见良雨家的屋顶上冒出了粗粗的炊煙。
  我回到屋里,说,良雨家生火做饭呢。
  爹爹说,良雨这保长,没有白当。
  保长,是啥官呢?
  日本人的狗!爹爹恨恨地说。
  爹爹又说,走,小三,咱爷俩撞一个饭门去。
  爹爹对我娘低声说了一句,之后右手摸起一根棍子,拄着,哆嗦着往前慢走。我紧紧地跟在后面,如一条跟屁虫。
  村子里不见人影。一条狗贴着墙根走到大街上,没有了往日的活跃。一只母鸡,在一个柴垛根上双爪乱刨一通,却没有发现能让它的头低下去的一粒粮食。
  出村,往北走,是一条坑坑洼洼的土路。这是有名的北大洼,有三里多长。北大洼的北面,就是辛庄了。爹爹对我说,我们往辛庄去撞饭门。我知道,那个村子里有他的一个姨表弟,叫辛希才。
  北大洼的麦子长得又绿又高,可惜不能吃,还得五十多天呢。寒食节打蛙蛙,六十天喝疙瘩。想想麦子面的香味儿,我的嘴里流出了口水。
  啪——一声枪响,从东边二里外的鬼子炮楼里传出,吓得我身子一缩。爹爹用左手拉着我,说,别怕,离我们远着呢。
  父子二人,艰难地往前行走着。好不容易走出二里多地,我的双腿软得像是没有了骨头。我一屁股坐在一个土堆上。爹爹叹息一声,说,我也走不动了,歇会儿吧。
  爹爹看着绿油油的麦子,轻轻地说,今年的麦子比去年的长得好。
  长得好有啥用,长得好日本鬼子抢得更欢。
  爹爹听了,生气地说,也是,去年一亩地打了25斤,鬼子收走了22斤。存心不让咱们活啊!
  王八蛋的日本鬼子。
  爹爹和我,骂了好一会儿。然后,站起来继续前行。
  土路两边的榆树、槐树,叶子都被吃光了;只剩下柳树、枣树的叶子,在阳光里绿绿亮亮的。沟畔的茅草根,被人挖去很多。用茅草根煮水,那水甜丝丝的,喝了管饱。
  辛庄的房屋近在眼前了,我的心里有了一丝暖意。
  辛庄大街上的景象,与我们村一样:一条狗在墙根慢走,一只母鸡在柴垛根上刨食。
  晌午了,正南正北的胡同西墙根下,已有了浅黑的影子。爹爹在一家大门朝东的大门前停下,伸出左手,晃动门鼻。
  哗啷啷,哗啷啷。
  门鼻好听地响起来,我听着就像是吃饭了,吃饭了。
  我的胃里热热的,像有一把火在慢慢烧着。
  哗啷啷,哗啷啷。
  好长时间过去,才有一句“谁呀”由远而近。
  门,不情愿地打开一条缝。一个比我个头高点的小女孩探出头来,皱着眉头打量我们。
  小霞,你不认识我了?我是你良士大爷。
  小霞看了爹一眼,说,你们等着。说完,头缩回去,大门关上。
  不一会儿工夫,小霞走过来把大门打开。
  我扶着爹爹走进大门。说是扶,其实就是用我的小手使劲托着爹爹的手。小霞的身子笔杆条直,碎步走进灶屋。一条油光光的独辫,像香果子那样长。
  从大门到堂屋门口,最多十米远吧,但爹爹走得却是那样艰难。他高高瘦瘦的身子弯得像只河虾,右手拄着的棍子与他的脚步并不配合。爹爹的左脚迈出,也就是半米不到的样子,落地时上身微微地向右倾斜。这时,棍子起到一点支撑作用。右脚迈出,也是半米不到,他的上身又往左倾斜起来。
  快走到堂屋门口时,希才叔从屋里走到亮光里。希才叔用眼睛的余光扫着爹爹,不冷不热地说,大哥来了,这时候来了。
  爹爹听了,高大的身子似乎矮下去一截。爹爹定定地站着,过了吃几口窝头的工夫,才慢慢走进屋里。爹爹一屁股坐在小椅上,长长地呼出一口气,脸上出现羞愧的红色。
  希才叔从春凳上拿下一把茶壶,从一个瓦罐里取出一点茶叶,放进茶壶里。希才叔说,这是良雨给我的菊花茶。
  希才叔说完,把保温瓶里的热水倒入茶壶。
  茶叶在茶壶里泡了一会儿,希才叔把茶水倒进三个茶杯里。
  我伸手端起茶杯,想大喝一口。杯里的水一晃荡,烫了我的手一下,只好放下。
  爹爹的嘴好像比我耐烫,端起茶杯,凑到嘴边,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了起来。
  我学着爹爹,也小口地喝起来。
  希才叔与爹爹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
  这时的我,正纳闷小霞怎么没影了呢。我想看她的独辫,我想看她那亮晶晶的眼睛。
  忽然,一股我好长时间没有闻到过的白面香味,像是一阵风钻进我的鼻孔里,钻进我的骨头里,钻进我的肠胃里。这香味,又像是白色的云彩,把我轻轻地抬起来,往蓝蓝的天上飘啊飘。
  我的肠子不争气地响了起来。
  爹爹的脸讪讪的,吞吐一会儿,说,老弟,你三侄他,一天没吃饭了。
  小霞,过来。希才叔大声呼喊。
  小霞飘然地走来。
  此时的小霞在我眼里,不是一个漂亮的女孩,而是一位给我送来白面疙瘩的观音。她的嘴角有一点白面疙瘩,高粱粒大小,白白的、香香的,让我的肠子发出更大的响声。我萌生一种冲动,想站起来跑到小霞身边,把那一粒白面疙瘩吮到嘴里去。
  爹爹肠子的一声鸣响,把我的冲动结结实实地压住。我眼看着地面,老实乖巧如小狗。   希才叔说,让你娘弄点吃的,给小三。
  小霞没说什么。她的脚步声消失后,我才抬起头来。
  这时,希才叔对爹爹说,大哥,不是当弟弟的说你,你的脾气得改改,不能太直,不能一头撞到南墙上不拐弯。到头来,吃亏的还是自己。你看看小三饿得皮包骨头了,不心疼吗?
  爹爹听了,摇摇头,眼睛红红的,没说什么。
  良雨与你没出五服吧,他当保长,只要你不与他对着干,他会照顾你的。
  爹爹的泪水像是两条羞怯的小虫子,从眼睛里爬出一小会儿后,倏地一下飞走。爹爹仰脸长叹,说,求求你,别提良雨了,好不?
  这次,轮到希才叔摇头了。希才叔猛地端起茶杯,一口喝干,冲着屋外高叫,好了吗?
  你吱啦怪叫什么,大歉年的,谁家有余粮啊?
  婶子说着话,低头急步进屋。她把手里的叠篮子往我面前一顿,转身离去。
  我面前有八九片地瓜干。这地瓜干本是干的,在水里泡一会儿,放在篦子上,洒点水,在锅里熥一熥,就可以吃了。我抓住一片地瓜干,一边吃一边喝水。地瓜干虽然有淡淡的甜味,但干面干面的,噎人,不喝水咽不下去。
  吃着甜甜面面的地瓜干,我的胃里渐渐充实起来。我正幸福着呢,突然,一片坏的地瓜干,让我牙齿感觉到了苦涩。我本想把嘴里的地瓜干吐出,但惯性驱使我咽了下去。于是,我的嗓子眼像是让针刺了一下。不一会儿工夫,我的肠胃有了轻微的不适。地瓜干与茶水混和着,向我的嗓子眼涌来。我猛灌一杯茶水,但不管用。
  爹爹发现了我的异样,说,吃,再吃一片。
  我的眼前,只剩下一片地瓜干了。我本来想给爹爹剩下三两片的,可我只顾自己,一口气吃得只剩一片。看来,只能听爹爹的了。于是,我拿起最后一片地瓜干,快嚼快咽。别说,爹爹的这一招还真管用。那一股要命的苦味,让地瓜干压住了,我的嗓子、肠胃不那么难受了。
  希才叔同情地看着我,对爹爹说,大哥,你看看小三,可怜不?也是,小霞她娘怎么煮了一片坏的地瓜干呢?
  爹爹说,这事不怨弟妹。晒地瓜干时被雨淋了,就坏、就苦。
  希才叔又喊,小霞过来。
  小霞不情愿地慢慢走来。
  希才叔说,小霞,你领着小三去大门口玩一会儿。我和你大爷有话说。
  小霞听了,斜眼看我一眼,不动。
  你这孩子,怎么不听话?
  小霞的嘴噘得老长,快能拴上一头叫驴了。小霞冷冷地站在那,像是一根冰柱子。
  我的脑子里飞快地出现一句话:疙瘩妮,喝疙瘩,寒冬腊月冻趴下。我轻轻念叨着,对小霞产生一点恨意。虽然,我还是愿意多看几眼这个小疙瘩妮的。
  希才叔说,你去厨房,让你娘蒸几个窝头,给你大爷吃。
  小霞听了,像是一只燕子,一下子飞走了。
  因为大人要说话,我就站了起来,向大门口走去。走到院子中间时,我听到爹爹微弱、硬气的声音:哪怕饿死,我也不当狗。
  大门口有一块青色的长条石,高有半米,宽有半米。长条石的南端,有一个用石头凿成的碓臼窑子。我家门前,也有一块长条石,也有一个碓臼窑子。我坐在长条石南头,看到碓臼窑子的上面盖着一顶草帽。我把草帽拿起,放在长条石上,看着里面。这个碓臼窑子,得有几十年了。收麦了,收秋了,乡亲们把麦子、高粱、玉米放进去,用一柄圆木上装有圆石的锤子,一下一下地砸。砸得粮食半碎后,再在石磨上磨。有时,直接把半碎的粮食放进锅里,慢火煮熟了,一家人香香地吃喝。
  我的头往碓臼窑子里一探,闻到一点微微的粮食芳香。我想,石头是不能吃的,但是,看着越来越深的石窝,就知道粮食与石头一次一次地摩擦,肯定会有那么一点点石头融入到粮食里。人吃了,会像石头那样坚硬吗?
  村上的良雨,我本该喊他大爷的,但我见了他就把头扭向一边去。去年,我家里打下三百多斤麦子。这天快黑时,娘往碓臼窑子里一次放进去一斤麦子,用锤子一下一下地捣。我在旁边听着,认为那是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咕咚、咕咚,麦子渐渐破碎,香味渐渐浓郁。生的麦子已是这么好闻,放进锅里与水相融,大火烧熟,那就更好闻了。
  娘把三斤麦子捣得细碎,走回家里,先把水烧开,然后把碎麦放进锅里。再次开锅之后,娘用慢火熬了吃两顿饭的工夫,就不再烧火。娘并不马上掀锅,而是等锅底的红色灰烬变黑的时候,才掀开锅盖。
  一股芬芳的热气直冲屋顶。大哥、二哥和我,欢快地叫了起来。
  手捧一碗稠稀适中的麦子粥,我在院子里站着香香地喝。我看到一颗星星亮亮地眨着眼。星星,星星,你知道喝着麦子粥的我,很幸福吗?
  可是,第二天,我们村的保长良雨,一副公事公办的架式,像一头饿虎一样,大踏步在前领着持枪的皇协军,来到我们家。
  爹爹愤怒争辩,向前争夺布袋,被两个二鬼子一推老远,摔倒在地。娘披头散发坐在地上嚎哭、大骂,武良雨,你坏了良心,你六亲不认!你把麦子抢走,让俺一家子怎么活啊!
  爹爹摸起一根棍子,往前急跑两步。娘先用手一把扯住爹爹的裤角,后又用双手紧紧抱住双腿。娘悲哀地说,孩他爹,双拳难抵四手,他们手里有枪。大哥、二哥也跑到爹爹身边,拉胳膊拽腿地把爹爹劝阻了下来。
  爹爹蹲在地上,双手抱头,呜呜悲鸣。爹爹说,这是把俺的命抢走了,把俺孩子的命抢走了。
  回忆让我不快。我在长条石上坐不住,便往院子里走。两个大人能有多少话要说呢。爹爹肚子里没食,说话也没力气。
  走进堂屋,两个大人果然没有说话。爹爹的头深深地低着,不住地颤抖。希才叔则一声一声地叹气。
  我站在小桌前,看着两个大人,心臟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
  小霞她娘右手端着叠篮子,上面有三个牛眼大小的窝头。她还是低头看地,不用正眼看我爹爹。小霞她娘把盛着窝头的叠篮子摔在桌子上,用白眼珠子看了看我爹,张嘴想说什么。   希才叔大声说,你快回厨房吧!
  小霞她娘听了,转身愤愤而去。
  爹爹虽然没用眼睛,但用耳朵也听出了小霞她娘动作里的真意。爹爹猛然站起,伸手摸起棍子,说,弟弟,哥走了。谢谢你让小三吃了一顿饱饭。这个恩情,小三不会忘记。
  希才叔急了,站起来,把爹爹一下子按在椅子上。希才叔说,大哥,你不能和你弟妹一般见识。她一个老娘们,头发长见识短。你大哥的心胸我知道,不会像针眼那么小。这三个窝头,你说什么也得吃下去。
  爹爹的眼睛看向窝头。
  这三个窝头,是用地瓜面做的。窝头的颜色,黑中带那么一点灰,并且窝头上的手的纹路,是那样的清晰。窝头的表面,散发着诱人的光亮。
  就在爹爹的手伸向窝头的时候,良雨走进了院子。
  爹爹的手缩了回去。
  爹爹的眼睛里,燃烧着愤怒的火焰。嘴里轻轻地说出三个字:狗汉奸!
  希才叔嗔怪地瞪了爹爹一眼,说,你吃你的,我们出去说话。
  爹爹站起来,右手拄棍。我赶快扶住爹爹的左臂。我吃了饭,身上有劲了。
  良雨与希才叔说话的声音虽然小,但我听清了,爹爹也听清了。良雨对希才叔说,你只要加入新民会(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的汉奸组织),到收麦时,可以少缴五亩地的麦子。希才叔说,我听你的,加入。
  我与爹爹走出院子,在胡同里往南慢慢行走。走出十几米远,我回头一望,看到希才叔家屋顶上有炊烟急急冒出。我正想发出一声咒骂,忽然隐隐约约地听到葱花放入热油的嗞啦声。
  小三,记住,是人,就不能与狗一个窝里趴,哪怕饿死。
  我说,爹爹我明白了。
  我与爹爹,好不容易走到村南一棵碗口粗的榆树下,坐了下来。榆树上的叶子,只剩下树头的几条嫩枝上,二三十片于微风里绿绿地摇摆着。我爬树的本领还是不错的,于是便对爹爹说,我爬上去,把那些榆树叶给你捋下来吃。
  爹爹摇头,说不行,太高了,你够不着的。
  那怎么办呢?爹爹,你一天没吃东西了,再不吃,就撑不下去了。
  爹爹说,不慌。
  看着我一脸的不安,爹爹说,小三,别慌,再有五十天就割麦子了。今年,咱得学得精明一点,麦子打下后,立马藏起来。人呢,偷偷躲出去避避风头。
  我说,爹爹你说得是,只是收麦前这些天,怎么挨过去?今天,怎么挨过去?
  说完,我站起来,往东走去。我记得往东半里多远有一块春地,专门种地瓜的。
  果然,今年新栽的地瓜像筷子一样粗细,离开地面不到半尺,一副蔫巴巴的模样。我知道,夏天里下一场透雨之后,地瓜才能茂盛起来。
  我的眼睛放着热切的光芒,在地瓜地里急急地走着。半天过去,没有看到一点希望的迹象。想想爹爹在榆树下挨着饿,我的泪水在眼睛里打转。
  突然,我看到一处较硬的土埂,便用脚使劲地踢了踢。没有想到,一块腐烂的地瓜从土里露出来。我蹲下,用双手扒起来,三两下,就扒出两块地瓜。可是,都冻坏了。我的手上,沾了黏乎乎的白粥一样的东西。我失望极了,泪水流了下来。
  我哭了一会儿,站起来,想往别的地方寻找。呵呵,让我破涕为笑的景象出现了:我发现一根手指头粗细的根,往地瓜窝的旁边逸生着。我重新蹲下,用双手又是一阵猛扒。我扒下去一尺多深,手指甲磨去不少。我的手指头疼了起来。但是,越来越粗的淡红色的根,让我干劲很大。一个不小心,根断了,冒出奶白色的汁水。我把这一截根放好。我知道,这一截根也能让爹爹吃上两口的。
  根越来越粗,这让我十分高兴。我站起来,在地里乱转,看看能否找到瓦碴之类的东西。要是找到了,挖起土来就顺手多了。找啊找,不仅没有瓦碴,连根铁丝也没有。
  我不再找了,我想用双手也能把地瓜根挖到头。就在我快走到地瓜窝那里时,奇迹发生了:我的右脚,从土里踢出一个小铁铲。
  这把我乐坏了。我哈腰捡起。铁铲虽然有点生锈,但总比我的双手锐利。
  我右手持铲,噌噌噌,奋力地扩大着挖坑的范围。围绕着那条根,我刨出了一个六印锅大小的坑。
  真像大人们说的,功夫不负有心人。那条根的最下面,是两块鹅蛋大小的地瓜。
  我的心欢喜得突突地跳。我把两块地瓜从根上摘下来,把根分成了两截。
  我用小铲把挖出的土填进坑里。我从人家地里挖出地瓜,不能留下坑就走。那样人家会骂我的。
  我把根和地瓜双手捧在胸前,往榆树那边走去。
  往哪里把地瓜用水洗一洗呢?一想到水,我听到了一里多远的南边池塘里的蛤蟆此起彼伏地呱呱而鸣。这又让我想到寒食打蛙蛙,六十天喝疙瘩。先不管白面疙瘩了,还是想办法把地瓜弄干净,让爹爹吃下去吧。
  一阵南风吹来,不远处有一棵杨树哗哗地响。对了,爬到树上,采些杨叶,用杨叶把地瓜擦干净。
  我走到杨树下面,把地瓜轻轻地放在地上。我往手心里吐了两口唾沫,抱住树身。下面,双脚紧紧夹住树身,一纵一纵地往上攀爬。不一会儿,我的身子处在了绿叶当中。我把杨叶劈下来,顺手丢下。看到地面上绿绿的一片了,我才顺着树身溜下来。
  我用杨叶细细地擦地瓜,擦得那个仔细,都把地瓜上的那一层淡红色的皮擦掉了。最后,那两块地瓜成为两个白色的鹅蛋了。
  那两截地瓜根,也让我擦得干干净净。
  离爹爹五六米远时,我感觉我一下子长大了,明白了好多事理。
  爹爹左手接过两块地瓜、两截地瓜根,右手轻轻地拍了拍我的左腿,说,好小子,知道心疼爹爹了。
  爹爹香香地吃着,一块地瓜,五六口就下了肚。接下来,他吃得不那么快了。他慢慢地吃着,想着心事。
  爹爹你在想什么呢?
  爹爹的嘴张了好几次,才说,小三,我刚才在树下,想起十年前我借给希才一百块钱。希才说好三个月还的。到了日子,我去要,他说再拖半月。半月后我再去,希才喝多了酒,一听说我要钱,把我推出大门。这让我想到一句顺口溜:小人多,君子少。借着喜,还着恼。小三,爹爹还是老实。今天在他家里,我把他借钱的事忘得一干二净。但是,老实人常在。
  我听了,不知道说什么好。
  只剩下两截地瓜根了。爹爹慢慢地咀嚼着,对我说,小三,我不怕饿。我活了三十六岁,挨过好几次饿了,这是第五次。我一生下来,你奶奶就让我拜村西的老榆树为干娘。逢年过节,你奶奶都让我端着一碗水饺,到老榆树下上供。
  每到歉年时,村里人爬到老榆树上,捋树叶吃。老榆树那么粗,叶子多,够乡亲们吃上一阵子的。
  日本鬼子攻下聊城的第二年,来到咱寿張,把老榆树锯掉,修炮楼用了。不能忘记,那老榆树活了一百多年,救活过很多人。
  坏蛋,鬼子。我使劲地咬牙,眼睛瞪圆。
  爹爹对我说,小三,今天的事,先别对你娘说。记住,咱老武家没有姓辛的这门亲戚,以后不再来往了。
其他文献
暮 天  我没办法如同一棵树一样  确定不移地生长  所以只能拨开几页书中积尘  成长做一个江边树下摇晃的日落  看过船载了隔岸的春,深深  竹筏引白月  并载了北山与湖  筏上人在打捞春秋  江边鱼跃 水声金黄  它虽见过一万三千岁的星与朝阳  依旧衔半片花,置于我指尖  我便记下:万类正生长  满足地摇晃出一个昏昏暮天  以笑意祝福一切意义 沉入土地  此时三百朵花正在升起  此时 我与半片花
期刊
一  打开百度地图,搜索“淮阴区”,我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原本西北—东南走向的京杭大运河,在淮阴、泗阳交界处迤逦了并不多长的距离,突然转变流向,以近乎正东正西的走向,打淮阴区穿境而过。出淮阴区境后,在清江浦区延续了一段距离的东西走向,之后陡然转向,又以西北—东南走向向扬州而去……这条奔流不息的人工长河,在此甩下了两道大弯,流水不得不慢了下来,旅人的行程也随之慢了下来。岸边灯火璀璨,酒肆前的
期刊
一家三兄弟先后从事同一职业的事例,古往今来不胜枚举。最著名的典故要数春秋时期的扁鹊三兄弟,个个都是杏林子弟。我们一家三兄弟在职业选择上也高度一致,都是电视工作者,被熟悉的人亲切地称为“电视兄弟”。从业至今,兄弟三人分别多次获得过国家和省部级颁发的各项与电视相关的奖励。在2020年湖南电视台成立50周年之际,我还获得了湖南广播电视台授予的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和湖南电视50年纪念奖章,再次为我的从业之路增
期刊
作者简介:谢慧敏,女,深圳市大鹏新区潮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作品散见于 《作品》 《打工文学》 《惠州文艺》 《宝安日报》 《韶關文学》 等刊物。  雨 中  晴空万里的天空  突然变成了黑幕  把整个天空都遮住了  光芒消失得无影无踪  季节是一个变脸的川剧  它时而哭泣,时而欢笑  仿佛人生  经历风雨,也沐浴春光  所以,我们只有  剥去杂念 ,掠去浮尘  一切都那么云淡风轻  一切都那
期刊
作者简介:李星青,女,黎族,1993年出生于陵水河畔。现居昌化江畔。教书、写字。海南作协会员。有诗歌、散文见《诗潮》、《中国校园文学》等刊物。  黎盆村的月色  月光铺满村庄  无论我躲在任何角落  都可以听见村庄的鼾声  我沐浴在月色里  让纯白从身上缓缓流过  把身体放空  和蟋蟀一起发出呐喊  划破夜色的深沉  伸出手  留住从田边赶来绿色的风  和午夜醒来  那些清晰的梦  谁错过了春天 
期刊
作者简介:大平,安徽枞阳人。中国作协会员。鲁院安徽作家班学员。作品散见 《山花》 《安徽文学》 《北京文学》 《飞天》 《雨花》 《星火》 《阳光》 《黄河文学》 《青春》 《北方文学》 等刊物,约发表文学作品110万字。出版小说集 《火辣阴森的正午》 《蛇》 等。  一  酒香像一群欢蹦乱跳的孩子,跑上来包围了我。  贵州多山。山连着山,山牵着山,山扶着山,山环着山,山抱着山,许多青翠的山,像母
期刊
一  再次上老日家的时候,李主任和我都心有余悸,他家的黑狗确实是有点可怕。李主任老远就找来两条木棍,一条给了我。感觉木棍还比较结实,抵挡几下应该没问题。谁知都到门口里面也没有一点动静,喊了几回都没有回声,黑狗也没蹿出来。围墙门口没有门,我们就走了进去。看着眼前的情景,我们真是大吃一惊了。面前有一个庭,但是年久失修已经稀稀疏疏地长了好些草。靠近围墙脚那里有几棵番薯,长得非常的茂盛。围墙出水口那里还种
期刊
作者简介:辛泊平,70年代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诗歌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秦皇岛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曾在《人民文学》 《诗刊》等百余家报刊发表作品,并入选数十种选本。出版有诗歌评论集 《读一首诗,让时光安静》 《与诗相遇》, 随笔集《怎样看一部电影》等。曾获 《诗选刊》 中国年度诗歌评论奖、河北省文艺评论奖等奖项。  在当下,谈论乡村伦理是尴尬的,因为传统意义上的乡村秩序早已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
期刊
一  从扎佐到黑石至少走三个小时,再从黑石转到箐马,怎么也得四五小时吧?  用不了,走快点,七点出发,顶多十一点就到。  说得轻松,你以为坐飞机阿?  又不是没去过。  那晚上回来不?  要啊,当然要,赶一段夜路没事嘛。  几点能回来?  不晓得。  不说清楚我就不跟你去。  ……  我是无意中听到小骨头和老烟枪说话的。早知道会发生后面的事,我宁愿不听。可是,有什么办法,我确实听到了,而且,我还像
期刊
天晴朗朗的,阳光把山林照得透绿。山坡上挤满茴香花,黄的、白的、紫的、红的、纷纷往前挤,都要饱饱眼福,仿佛朱娜是天外来客。小羊坡村到了,司机指指下面。  小羊坡村是村委会的所在地,有八十来户人。房屋很散,三两家人挤一处,或独家独户。公路是后来修的,小羊坡村在路下面两三百米处的坡上。一块相对平缓的洼地立着一栋漂亮的三层楼房,外墙贴上土红色瓷砖,分外醒目。楼顶镶着几个金灿灿的大字:小羊坡学校。  车子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