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中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在这一阶段应高度重视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培养他们愉悦的写作心理。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既是低年级看图说话、写话的延续,又是高年级作文训练的准备。三年级作为作文教学承上启下的入门阶段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思考。
1激发写作兴趣,培养写作信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起始阶段“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信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饶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向导。
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前提条件,没有兴趣,写作犹如“无源之水”,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决不会得到提高的。因此,每次揭示习作题目,我总是以谜语、故事、图画、情境等多种形式出现,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我在习作《我的玩具宝贝》的教学中,让学生把自己的玩其带到学校和同学们一起玩,并向大家介绍自己玩具宝贝的来历、样子、自己和它之间的故事……当学生沉浸在互相介绍玩具宝贝的情境中,就会在内心深处萌发出表达玩具宝贝的欲望,选取最美好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玩具宝贝,从而写出自己独特的个性体验。
教师让学生的好作文得以较广的传播,对激发其写作兴趣具有很大的作用。学生一次又一次地写了那么多作文,总有几篇相对而言是写得较好的,对这些习作加以赞赏,并介绍给同学们;让他们把作文写出来给同学、老师看,贴在作文栏内展览,投稿到学校“红领巾广播站”,或寄给报刊社发表……这样,他们就会兴趣盎然,更加积极地去写作。
2教给观察方法,学会组段成篇
“三年级作文要侧重训练写好一段完整、连贯、通顺的话”,这就要求我们指导学生踏踏实实地练好这个基本功。在学生尚未掌握写一段话的技能时,教师要“扶”他们一把:降低写作坡度,架设“阶梯”,让学生能“攀”上去,摘着“果子”。
学生的习作写不具体,主要是不会观察,他们在生活中往往对常见的东西熟视无睹,不留心,不用心,有时图热闹草草看过就忘了,印象不深;有时东瞧瞧,西看看,杂乱无序,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选择学生可感可看的事物,引导其用眼细看、用耳细听、用手细摸、用鼻子嗅、用心灵感悟。在观察过程中还要适当加以提问,以开拓学生的思路,引起他们的丰富联想和想像,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及写段的能力。
学生天天在一起学习生活可算是熟悉,但真要写同学的外貌,他们却不知怎么落笔。于是,我设计了一个游戏“猜猜我是谁”,让学生根据外貌描写,在班上找出对应的人,我首先出示一个描写班上有显著外貌特征的学生的片段,让学生猜是谁:“他,一米二零的个子,足足有50千克重,胖胖的脸蛋儿,眼睛显得格外小,似乎整天眯成一条缝,人家胖下巴有两层,可他足有三层,因为太胖了,所以肚子明显凸出,走路也慢得多,笑起来下巴也随着笑声抖动着,”然后现场素描,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显现这个人的外貌。趁学生目瞪口呆之际相机提问:谁能再写一个这么好的片段让我画出来呢?堂下顿时举起53只小手。通过这个游戏,诱发了学生的观察兴趣,接着,我创设了一个走失的情境,让大家为走失的同学写一份“寻人启事”。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把那个孩子胖乎乎的白脸蛋儿、灵巧的小鼻子、红嘟嘟的簿嘴唇、一双笑眯眯的小眼睛写活了;把他穿着运动服,穿着球鞋的可爱形象写活了,由此可知,只要善于为学生创设他们熟悉的情境,指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学生就能获取丰富的写作材料,写出好的文章。
“作文是写话,把要说的写下来就是文章,”学生观察清楚了,就得让他们把观察到的东西说出来。我经常让学生把观察到的东西按要求说一两段话,如把总结句“妈妈真是个勤劳善良的人”用在一段话或一篇文章的最后一句,让学生根据总结句从日常观察中有条理地打发自己的感受,在关心与被关心、爱与被爱中找到妈妈的可亲之处,从而在生活中学会观察。
在学生掌握了写段的方法后,我遵照“从易到难”的原则,组“段”成“篇”,如写了片段《学校的花坛》、《雪松》、《我们的教室》,就教学生把若干个“段”组织起来,汇集成篇——《美丽的校园》。系列作文《我的爸爸》、《妈妈的爱》、《我》这三个片段既独立成篇又相互关联,我指导学生把他们汇编成《我的一家》,既展现了学生生活的一个侧面,又培养了学生组“段”成“篇”的能力。
3抓住写作契机,进行写侔训练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教师必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寻找时机,鼓励学生去观察、去寻找写作的素材。我以重视学生写观察日记为突破口,平时总是注意抓住时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写一些自己身边的事、景……如一天下午下课的时候,外面刮起了大风,我组织学生来到室外,让学生挑选自己最感兴趣的景物,利用各种感官去观察。结果,一篇篇精彩的小作文诞生了。学生有的写道:“今天的风可真大呀,让我觉得有点儿冷。只见大风把树上的叶子呼呼地刮下来,叶子手牵着手在操场上飞舞,有的翻着跟头,好像在赛跑,真好看!”有的写道:“风把我们卫生区的叶子堆了三个大堆,我高兴地想,这下好了,不用我们扫了。我应该怎么感谢风伯伯呀!”还有的写道:“忽然,一阵大风吹来,把地上的灰尘吹得如烟、如雾……"每当有精彩之作(哪怕是一句话)诞生,我都要让小作者朗诵给大家听,这样学生在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的同时,也产生了对作文的兴趣。
我常常是一遇上新信息,就“计上心来”,别出心裁地指导学生练笔。如:在心理健康课上,在学生对“0”和“l”进行联想后,让学生写想像故事《由0和1想到的》;活动课上的《贴鼻子》、《猜字谜》;体育课上的《第一次跳绳》;自然课上的《小实验》;语文课上学了《守信》,让学生仿写一个守信的人,学习了古诗《小儿垂钓》、《采莲曲》之后,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改写故事……这样,既拉近了学生生活与写作的距离,又使学生养成了留心身边事物的好习惯。
只有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用语言描述情境的本身是那么的有趣,才能大大激发学生的说写兴趣。
4养成积累习惯,鲜活心灵泉水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泉涌,笔下生花。学生进入中年级后,教师可以要求每人准备一个积累本写读书笔记: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做好课内课文的读书笔记,读懂文本中的习作例文、经典课文,还要不断地鼓励学生多读书、多看报,多听或多看一些少儿广播电视节目、小学生优秀习作等。做好课外读物的读书笔记并反复吟诵,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也可以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在班队会、校本课时,可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只有经过长期积累,语言才会丰富,写作时大量生动的语句才会涌向笔端。
写日记也是一种积累材料的过程。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作文就是让学生把丰富多彩的生活,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表达出来。教师要让学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有趣的、开心的、失望的、沮丧的事,发现生活中的美,讲给小伙伴听,写给朋友看。只有用心把事记下来,写成日记,哪怕只是一两句话,日积月累,就会使自己所写的日记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形成精彩文章的“雏形”。采一采自己的“劳动所得”,学生就会由衷地体会到写日记的好处。
小学三年级学生刚走上写作之路,步履不稳,为师者要善“扶”,根据作文教学的原则,耐心地“送”他们走上提高写作水平的科学途径,让他们面前出现一片芳草地。
1激发写作兴趣,培养写作信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起始阶段“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信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饶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向导。
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前提条件,没有兴趣,写作犹如“无源之水”,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决不会得到提高的。因此,每次揭示习作题目,我总是以谜语、故事、图画、情境等多种形式出现,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我在习作《我的玩具宝贝》的教学中,让学生把自己的玩其带到学校和同学们一起玩,并向大家介绍自己玩具宝贝的来历、样子、自己和它之间的故事……当学生沉浸在互相介绍玩具宝贝的情境中,就会在内心深处萌发出表达玩具宝贝的欲望,选取最美好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玩具宝贝,从而写出自己独特的个性体验。
教师让学生的好作文得以较广的传播,对激发其写作兴趣具有很大的作用。学生一次又一次地写了那么多作文,总有几篇相对而言是写得较好的,对这些习作加以赞赏,并介绍给同学们;让他们把作文写出来给同学、老师看,贴在作文栏内展览,投稿到学校“红领巾广播站”,或寄给报刊社发表……这样,他们就会兴趣盎然,更加积极地去写作。
2教给观察方法,学会组段成篇
“三年级作文要侧重训练写好一段完整、连贯、通顺的话”,这就要求我们指导学生踏踏实实地练好这个基本功。在学生尚未掌握写一段话的技能时,教师要“扶”他们一把:降低写作坡度,架设“阶梯”,让学生能“攀”上去,摘着“果子”。
学生的习作写不具体,主要是不会观察,他们在生活中往往对常见的东西熟视无睹,不留心,不用心,有时图热闹草草看过就忘了,印象不深;有时东瞧瞧,西看看,杂乱无序,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选择学生可感可看的事物,引导其用眼细看、用耳细听、用手细摸、用鼻子嗅、用心灵感悟。在观察过程中还要适当加以提问,以开拓学生的思路,引起他们的丰富联想和想像,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及写段的能力。
学生天天在一起学习生活可算是熟悉,但真要写同学的外貌,他们却不知怎么落笔。于是,我设计了一个游戏“猜猜我是谁”,让学生根据外貌描写,在班上找出对应的人,我首先出示一个描写班上有显著外貌特征的学生的片段,让学生猜是谁:“他,一米二零的个子,足足有50千克重,胖胖的脸蛋儿,眼睛显得格外小,似乎整天眯成一条缝,人家胖下巴有两层,可他足有三层,因为太胖了,所以肚子明显凸出,走路也慢得多,笑起来下巴也随着笑声抖动着,”然后现场素描,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显现这个人的外貌。趁学生目瞪口呆之际相机提问:谁能再写一个这么好的片段让我画出来呢?堂下顿时举起53只小手。通过这个游戏,诱发了学生的观察兴趣,接着,我创设了一个走失的情境,让大家为走失的同学写一份“寻人启事”。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把那个孩子胖乎乎的白脸蛋儿、灵巧的小鼻子、红嘟嘟的簿嘴唇、一双笑眯眯的小眼睛写活了;把他穿着运动服,穿着球鞋的可爱形象写活了,由此可知,只要善于为学生创设他们熟悉的情境,指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学生就能获取丰富的写作材料,写出好的文章。
“作文是写话,把要说的写下来就是文章,”学生观察清楚了,就得让他们把观察到的东西说出来。我经常让学生把观察到的东西按要求说一两段话,如把总结句“妈妈真是个勤劳善良的人”用在一段话或一篇文章的最后一句,让学生根据总结句从日常观察中有条理地打发自己的感受,在关心与被关心、爱与被爱中找到妈妈的可亲之处,从而在生活中学会观察。
在学生掌握了写段的方法后,我遵照“从易到难”的原则,组“段”成“篇”,如写了片段《学校的花坛》、《雪松》、《我们的教室》,就教学生把若干个“段”组织起来,汇集成篇——《美丽的校园》。系列作文《我的爸爸》、《妈妈的爱》、《我》这三个片段既独立成篇又相互关联,我指导学生把他们汇编成《我的一家》,既展现了学生生活的一个侧面,又培养了学生组“段”成“篇”的能力。
3抓住写作契机,进行写侔训练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教师必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寻找时机,鼓励学生去观察、去寻找写作的素材。我以重视学生写观察日记为突破口,平时总是注意抓住时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写一些自己身边的事、景……如一天下午下课的时候,外面刮起了大风,我组织学生来到室外,让学生挑选自己最感兴趣的景物,利用各种感官去观察。结果,一篇篇精彩的小作文诞生了。学生有的写道:“今天的风可真大呀,让我觉得有点儿冷。只见大风把树上的叶子呼呼地刮下来,叶子手牵着手在操场上飞舞,有的翻着跟头,好像在赛跑,真好看!”有的写道:“风把我们卫生区的叶子堆了三个大堆,我高兴地想,这下好了,不用我们扫了。我应该怎么感谢风伯伯呀!”还有的写道:“忽然,一阵大风吹来,把地上的灰尘吹得如烟、如雾……"每当有精彩之作(哪怕是一句话)诞生,我都要让小作者朗诵给大家听,这样学生在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的同时,也产生了对作文的兴趣。
我常常是一遇上新信息,就“计上心来”,别出心裁地指导学生练笔。如:在心理健康课上,在学生对“0”和“l”进行联想后,让学生写想像故事《由0和1想到的》;活动课上的《贴鼻子》、《猜字谜》;体育课上的《第一次跳绳》;自然课上的《小实验》;语文课上学了《守信》,让学生仿写一个守信的人,学习了古诗《小儿垂钓》、《采莲曲》之后,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改写故事……这样,既拉近了学生生活与写作的距离,又使学生养成了留心身边事物的好习惯。
只有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用语言描述情境的本身是那么的有趣,才能大大激发学生的说写兴趣。
4养成积累习惯,鲜活心灵泉水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泉涌,笔下生花。学生进入中年级后,教师可以要求每人准备一个积累本写读书笔记: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做好课内课文的读书笔记,读懂文本中的习作例文、经典课文,还要不断地鼓励学生多读书、多看报,多听或多看一些少儿广播电视节目、小学生优秀习作等。做好课外读物的读书笔记并反复吟诵,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也可以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在班队会、校本课时,可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只有经过长期积累,语言才会丰富,写作时大量生动的语句才会涌向笔端。
写日记也是一种积累材料的过程。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作文就是让学生把丰富多彩的生活,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表达出来。教师要让学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有趣的、开心的、失望的、沮丧的事,发现生活中的美,讲给小伙伴听,写给朋友看。只有用心把事记下来,写成日记,哪怕只是一两句话,日积月累,就会使自己所写的日记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形成精彩文章的“雏形”。采一采自己的“劳动所得”,学生就会由衷地体会到写日记的好处。
小学三年级学生刚走上写作之路,步履不稳,为师者要善“扶”,根据作文教学的原则,耐心地“送”他们走上提高写作水平的科学途径,让他们面前出现一片芳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