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结合项目实践,阐述装配式建筑装修一体化设计的重要性,探究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装修一体化设计的应用,主要表现为优化设计流程、有效运用BIM技术及装配式建筑装修,并分析装配式建筑装修的优越性与存在的问题。
【机 构】
: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装配式建筑工程研究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合项目实践,阐述装配式建筑装修一体化设计的重要性,探究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装修一体化设计的应用,主要表现为优化设计流程、有效运用BIM技术及装配式建筑装修,并分析装配式建筑装修的优越性与存在的问题。
其他文献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一直是我国城市更新的重要课题。我国历史文化街区在经历大拆大建的更新模式后,逐渐转向以维系历史文脉、留住真正历史文化为导向的发展。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更新重在保护,保护建筑肌理的同时更需维系片区的生活方式,突出多重历史价值。更新进程不仅需注重硬件设施的提质,更需考虑其社会结构、情感依恋等人文方面,使历史文化街区可持续发展。
建筑构件的制作、生产、装配,以及建造成各种类型建筑的方法、模式和过程,不仅涉及过程中获取和消耗自然资源、能源的量以及产生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量,而且会通过产业链与经济发展模式高度关联,更与建筑建造、营销、运营、维护、再利用和拆除等建筑全寿命周期各环节中的社会个体和社会群体的权力、利益和责任相关联。
疫情防控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核心环节,而依托住宅建筑与居住小区的社区防控是重点内容之一,与每个家庭成员的健康安全休戚相关,然而目前我国城镇住宅类型的发展在此次疫情防控中面临较多问题.从我国住宅类型源头出发,从4个方面分析目前我国典型中高层住宅类型“单元房”在防疫背景下遇到的健康安全问题,立足于低层独立住宅类型“独立家”,从居住模式、集聚效应和防疫管理3个方面辨析其与“单元房”相比展现出来的优势,并展望疫情背景契机下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积极转变.最后指出我国低层住宅类型“独立家”不仅能保障居住健康
近年来,未来社区建设在现代化城市更新的背景下愈发瞩目,而疗愈景观作为新型景观可为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转变。分析未来社区融入疗愈景观的必要性,提出将疗愈景观中人与自然的互动融入未来社区,打造出行、健康、邻里三大场景的实施方法。阐述疗愈景观在杭州未来社区试点项目中的设计运用,以期为社区居民提供更精细化的健康社区景观环境。
针对装配式建筑物化过程中,采用电动运输工具进行预制构件运输所产生的碳排放量的计算研究,对比分析预制构件运输与普通材料运输之间的区别,通过真实道路试验测定预制构件电气化运输的真实碳排放量。研究中开展了化石燃料车和电动车的对比测试,同时对比分析不同满载率情况下构件运输碳排放量,采用统计分析工具拟合回归公式,得到相应碳排放因子取值方式。本研究可为GB/T51366—2019《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中的运输部分进行有效补充,并为可再生能源在装配式建筑行业的深度应用提供碳排放量计算的定量标尺。
装配式建筑是采用工厂预制的部品部件在工地现场装配而成,其设计需以房屋建筑为完整的建筑产品,综合建筑、结构、设备和管线等专业实现一体化协同设计;采用BIM技术可实现各专业间的高效协同与配合。基于装配式建筑的迅猛发展,结合BIM技术在具体装配式项目中的应用,阐述新型协作设计模式。
多旋翼无人机在超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中所需保持的安全距离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多旋翼无人机和输电线路的实际参数为基础,以全电压、全电流的满负荷运行为条件,以ANSYS仿真软件为操作工具,经研究发现±500、±800、±1100 kV的电场和磁场所需保持的安全距离均有较大不同。综合判断此3种电压等级的安全距离分别为10.7、15.2、16 m。其研究成果可为无人机现场作业提供较为可靠的技术支撑。
以黄草湾郊野公园为例,基于生态保护视角,将城市公园景观文化作为发展方向和设计思路,针对公园的历史背景、现状条件、空间布局、构造技术等进行初步梳理和归纳,同时将道教文化和郊野公园的野性美结合,形成新的改造策略,为城市郊野公园的更新提供参考与借鉴。
随着城市的进一步扩张,沈阳市铁西区的工业搬迁至沈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留下大批工业遗产。从卫工明渠沿线的工业厂区中选取2处区域进行调研分析,了解现状厂房存在的问题,阐释厂房改造的必要性,采用简约、绿色、融合的设计原则对旧厂房进行更新改造。通过厂房内部空间划分重组、元素叠加、外立面改造及屋顶更换等手段对旧厂房进行改造。改造后的主要功能为艺术家工作坊、工业文化体验馆、特色商业及普通办公楼等,并对厂房外部景观进行更新改造,保护即将逝去的城市工业遗产。
土地作为住宅建筑的载体,其节约集约利用是绿色村庄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导则的制定与实施是村庄进行节地建设的有力保障,对绿色村庄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为政府和相关规划管理部门提供长效性技术管理支持。根据严寒地区村庄调研数据,总结其住宅用地现状特征及问题根源,研究编制节地实施导则的必要性,进而从前瞻性和实效性2个方面提出节地技术和指引政策,探索实施导则的运作机制,以促进村庄建设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