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英德市某矿区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浅析

来源 :地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wenxj860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该矿区野外地质调查及室内综合分析,重点对该矿区的矿区特征及矿床成因类型进行分析。初步认为矿床成因类型属于赋存于碳酸盐岩构造破碎带的中温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
  [关键词]地质特征 矿床成因
  [中图分类号] O741+.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7-100-1
  1矿区地质概况
  该矿区处在粤北“山”字型构造带东翼翁城复向斜东南翼。竹子坑矿区位于向斜近扬起端的东南翼,次级褶皱发育。
  1.1地层
  矿区内主要地层为石炭系测水组(C1c)、石磴子组(C1■)及第四系(Q)。从新到老描述如下:
  (1)测水组(C1c)主要分布于矿区的东部及西南部。是一套砂泥质碎屑岩沉积。主要岩性为石英砂岩、粉砂岩、绢云母页岩、泥页岩、炭质泥岩。底部为一层黑色炭质泥岩与下伏石磴子组整合接触。区内该组岩石已风化,地表、钻孔均未见新鲜岩石。厚度>150m。
  (2)石磴子组(C1■) 工作区地表未见出露,主要见于各钻孔及CK1采坑。是一套碳酸盐岩沉积。主要岩性为纹层状灰岩、中厚层状灰岩、块状灰岩,夹生物灰岩、白云岩,局部见褪色化灰岩。本组为矿区主要赋矿层位。该组地层大部分为第四系覆盖,目前尚未揭穿,厚度>500m。
  (3)第四系(Q)主要分布于矿区的中及西北部。是一套冲洪积及坡积层。主要岩性为含砾石粘土、砂质粘土、粘土。厚度0~5m,个别达13m。
  1.2构造
  矿区位于翁城复向斜南东翼,构造较复杂,次一级褶皱及裂隙较发育。
  1.2.1褶皱
  将军大塘向斜:轴向南北,向南倾伏。东翼地层产状,倾向260~280°,倾角35~76°;西翼地层产状,倾向90~128°,倾角35~75°。
  竹子坑背斜:轴向北北西,向北倾伏。东翼地层产状,倾向90~128°,倾角35~75°;西翼地层产状,倾向230~250°,倾角35~50°。
  次级向斜:分布于105~102线之间,为大部分钻孔所控制。轴向变化较大(30~93°),由下石炭统测水组与石磴子组组成;扬起端位于东部(ZK9附近);北西翼倾向175~185°,倾角45~50°;南东翼倾向280~360°,倾角35~40°,但延伸至0/ZK2与ZK11时,产状急剧变化,倾向240°,倾角67~69°。
  隆起:分布于102线附近,由102线诸钻孔所控制。凹陷:分布于102~106线之间,由102线、106线钻孔及ZK7、ZK10钻孔所控制。
  另外,在地表采样观察点(D4)34.5°方向32m处见有一小褶皱 (见图1)。断层两边的岩层产状近相反。
  1.2.2断裂
  地表仅在地表采样观察点(D4)34.5°方向32m处陡坎见有一小断裂构造 (见图1)。可能由于褶皱构造所引起的小裂隙。
  另外,根据钻孔揭露情况,矿区存在一半隐伏硅化构造破碎带。破碎带控制走向长约170m,斜长约200m。总体走向北西西,倾向南西,倾角变化较大,30~70°。破碎带普遍硅化,并具有不同程度的铅锌矿硫铁矿化,部分地段矿化强烈形成工业矿体。该构造破碎带穿切测水组及石磴子组地层。破碎带内成分主要为灰岩角砾、方解石脉 (见照片1、2);角砾呈棱角状,粒度2~5mm。破碎带具有普遍硅化、铅锌黄铁矿化,部分地段铅锌黄铁矿化强烈形成矿体。该硅化破碎带为矿区的控矿构造。
  1.3岩浆岩
  工作区未见明显的岩浆岩及岩脉。矿区于121/ZK1的西南面公路壁见类似花岗岩风化产物,由石英砂与黄色粘土组成,沿公路出露长约10m,高1.5m,厚度不详;同时,于钻孔121/ZK1、113/ZK1、113/ZK2、117/ZK1见阳起石方柱石矽卡岩,推测该地段深部存在隐伏花岗岩。
  1.4变质作用与围岩蚀变
  岩层未经历区域变质,受热液接触交代的影响,在矿体及其顶底板附近,发育有硅化、褪色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其中硅化、褪色化与矿体关系密切。
  2矿化体地质特征
  矿区的矿化类型主要有三种类型,分别为褐铁矿化、硫铁矿化、铅锌硫铁矿化。
  2.1褐铁矿化特征
  褐铁矿化主要见于下石炭统测水组(C1c)风化残坡积层中,这些褐铁矿呈团块状或碎块状,星散分布;块度一般3~20cm,最大可达50cm。主要为胶状、葡萄状结构,少量呈多孔状结构,成分为褐铁矿(铁质)、粉砂及泥质。多为铁质粉砂岩风化淋滤富集而成。質量较差,经济价值小。
  2.2黄铁矿化特征
  矿区内测水组及石磴子组均可见稀疏星点状黄铁矿,尤其是含炭质岩石,如测水组含炭质泥岩、石磴子组炭质泥质灰岩。局部见细脉浸染状黄铁矿,但未能达到黄铁矿石质量要求。
  2.3铅锌黄铁矿化特征
  铅锌黄铁矿化主要产于石磴子组及测水组的硅化破碎带中。石磴子组中矿化强,可形成工业矿体;测水组中矿化较弱。属于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
  3矿床成因类型浅析
  矿体呈透镜状,产状变化较大,浅部倾角变缓,深部急剧变陡,主要产于石磴子组灰岩破碎带中。矿体顶板主要为微粒灰岩,底板为微粒灰岩、褪色化灰岩;矿石结构以他形粒状为主,构造以脉状为主;矿石普遍有不同程度的硅化,矿石以方铅矿、闪锌矿为主,黄铁矿次之。根据以上所述的矿体形态、产状,矿石结构构造,矿物共生组合与生成顺序及围岩蚀变的特征,初步认为矿床成因类型属于赋存于碳酸盐岩构造破碎带的中温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
  参考文献
  [1]广东省地质局.广东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8.
  [2]广东省英德市某矿区详查报告.
其他文献
[摘要]阿尔泰南缘晚古生代活动陆缘成矿带是我国境内新疆阿尔泰造山带最重要的铜、铅、锌、铁、金等多金属矿床的集中地区,其中铁矿床(点)主要为矽卡岩型。本文从流体包裹体、成矿时代和地球化学等方面分析、总结了该地区的铁矿的最新研究成果,对该区铁矿的研究、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铁矿 研究现状 综述 新疆阿尔泰  [中图分类号] P618.3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
期刊
[摘要]乌拉根铅锌矿位于新疆乌恰县康苏镇南东约5km,矿区位于塔里木盆地喀什坳陷中央隆起北侧向斜内,矿床为热卤水喷流沉积改造,碳酸盐岩-砂砾岩层控制型铅锌矿,矿体受构造控制呈浸染细脉和透镜状分布,与天青石化及黄铁矿化有关。本文重点论述该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铅锌矿(化)体地质特征。寻找含砾砂岩型铅锌矿并提出找矿标志。  [关键词]乌拉根 铅锌矿 铅锌矿体地质特征 找矿方向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通过对该矿区野外地质调查及室内综合分析,重点对该矿区的矿区特征及矿床成因类型进行分析。初步认为矿床成因类型属于矿床属接触交代矽卡岩型磁铁矿床,黑云母花岗岩与灰岩的接触带的大理岩及矽卡岩为矿区磁铁矿的直接找矿标志。  [关键词]地质特征 矿化特征 找矿标志  [中图分类号]P5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7-88-1  1矿区地质特征  1.1地层  矿区
期刊
[摘要]通过研究分析,发现自生绿泥石具有两方面的作用。早期的自生绿泥石能阻挡孔隙水与矿物接触,减少胶结作用,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石英的自生加大。另一方面,自生绿泥石在改善孔隙空间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会占据喉道空间,改善储层喉道的非均质性,但会使渗透率降低。  [关键词]自生绿泥石 储层 孔隙 渗透性  [中图分类号] P618.130.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
期刊
[摘要]金龙矿段位于宝塔山金矿南部,为该矿区最具代表性的区域。矿床为赋存于震旦系上施组变沉凝灰岩、变凝灰岩内的中低温热液石英复脉型金矿床。文章总结了宝塔山金矿的成矿地质特征。通过对成矿物质来源的研究,确定矿体形成于燕山早期晚阶段,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部上地幔。期待通过本文对该区的同类型矿床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金龙矿段 金矿 上地幔 矿床成因  [中图分类号] P611 [文献码] B
期刊
[摘要]通过对矿床所处的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等多方面分析,阐述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为矿床的找矿提供依据。  [关键词]地质特征 找矿标志  [中图分类号]P613[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7-101-1  1区域地质背景  本区大地构造位于华夏亚板块与下杨子亚板块碰撞拼接带—武夷山隆起带。武夷山隆起带北段之冷水坑—梨子坑近东西向中生代陆相火山盆
期刊
[摘要]地质勘查中,测绘是基础性工作。测绘质量受测绘水平的影响。科技更新步伐的加快实现了高质量的测绘,测绘技术与方法更加高效与多样。遥感卫星系统在测绘工作中的运用,可实现制图的精确性,减少了不必要的测绘工作,效果积极。  [关键词]影像定位技术 地质测绘 应用  [中图分类号] P236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7-106-1  1地质测绘概述  1.1内容 
期刊
[摘要]本文就电法在水工环地质调查中的应用深入分析与思考,然后对水工环地质调查电法的应用和发展进行了论述,以供同行探讨。  [关键词]水工环 地质调查 电法  [中图分类号] P631.3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7-103-1  1电法概述  电法是一种超出常规的物探方法,也是一种变异性地质调查手段。这种水工环调查方法是于十九世纪初期在矿产工作中最先发现且得
期刊
[摘要]尕斯库勒N1-N21油藏在纵向上平均井段长达1000m,油层分布呈薄互层,在平面上油砂体呈个数多、形状不规则、分布杂乱的特点,针对后期生产调整过程中,油砂体难以控制的问题,本文从油砂体纵向、横向分布规律出发,对油砂体分布规律进行描述,以达到为后期生产提供指导。  [关键词]尕斯库勒 油砂体 分布规律  [中图分类号] TE3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
期刊
[摘要]我国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工作起步比较早,截至2011年3月,我国已经建立182个国家地质公园,其中广东省世界地质公园2处,国家地质公园5处。据广东省首次全省地质遗迹资源调查,初步评出世界级地质遗迹点5处,国家级地质遗迹点43处,省级地质遗迹点146处,市级地质遗迹点11处。梅林湖古海蚀石群地质遗迹正是以怪石嶙峋的海蚀石群与古泻湖相伴出现的少有景观,及作为潮汕平原形成变迁与演化的见证者,被赋予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