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推进疾控中心信息化建设是疾控机构全方位发展的要求和必然趋势,本文针对目前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分析了吴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信息化建设现状,指出当前疾控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疾控中心 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3-0196-01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面临的健康问题日趋复杂,社会经济发展新的阶段给人们带来多重健康问题,疾病防控任务更加艰巨。一方面,重大传染病流行形势依然严峻,新发传染病以及传统传染病的潜在威胁不容忽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精神疾病对人民群众的健康威胁和疾病负担日益加大。另一方面,自然生态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变化以及食品安全、职业危害、生活饮用水安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对人民群众健康的影响更加突出。不断发生的自然灾害、各种事故灾害及社会安全事件也对医疗卫生保障提出更高的要求。
当前,全球正走进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资源已成为与材料和能源同等重要的战略资源。在疾病预防控制领域,信息化手段在日常工作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和深入,信息化建设是疾控机构全方位发展的要求和必然趋势,是顺应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的潮流。疾控机构信息化是通过采用信息技术对疾控中心业务流程优化、重组,对疾控中心信息资源进行加工、挖掘,提高疾控中心服务质量和科学管理水平。在中心基础建设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如何规范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各类信息资源管理和利用行为,提升信息资源现代化管理水平,已成为我中心面临的迫切问题。
一、 基层疾病控制中心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在相关部门的人员的努力下,疾病预防控制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麻风、流行性脑炎、甲肝与乙肝、狂犬病等传染病在冷链运转和计划免疫与非常规免疫接种实施之后,均有大幅的下降;而且,实现了天花和脊髓灰质病例完全消除及寄生虫等传染病的有效控制。近几年来,非典和禽流感通过相关部门及人员众志成城的努力,基本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有效的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然而,对传染性疾病的有效控制并不意味着从根本上杜绝了其再次传播的可能性。病原体在一定的环境和温度下极有可能发生变异,从而继续传播开来。因此,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应当时时警惕,尤其目前部分地区人群密集程度较高,对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者来说仍然不容乐观。
2.我国在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之后,在社会各行各业的繁荣发展的背景下,职业病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过去的几年时间里,部分企业由于过分重视经济效益,对员工的职业病及健康情况很少关心。随着近几年国家有关部门在此方面的投入和政策规范,虽然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职业病的发病率,然而相比于企业对经济效益的追求,执行相关的规范的只有较少的企业,大多的民营企业对员工职业病的防治工作表示有心无力。这种没法统计的情况造成我国职业病发病情况逐年上升。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大部分从业人员职业检查情况都不合格,加上职业病容易上时间的潜伏。因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加大对职业病控制和预防也应当是其工作的重点,否则,职业病的持续增长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严重的阻碍。
3.近几年,我国各种疾病处于多发期。因此,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除了自身努力之外,国家还需加大资金、人力及物力的投入。然而,大部分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却得不到政府有效的支持,往往是自己从各方面进行经费的筹措等,难以全面、深入地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在先进设备及新技术的引进方面,更是显得有心无力。比如我国已经在2007年正式颁布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然而,由于相关部门始终无法引进相关的检测设备和技术,导致检测工作迟迟难以展开。此种情况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造成了极大困扰,为人民生民财产安全埋下了隐患。
二、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要存在的问题:
1、缺乏足够的人力与经费的投入;
2、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部分县区的信息管理工作由业务科室承担,无法有效实施相应的管理工作
3、信息资源难以统筹规范管理,共享程度低,难以互联互通。
4、信息系统数据收集、分析与利用技能能力较差,难以对业务数据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与利用。
三、规范信息管理
规范业务信息管理,是做好疾控工作的必要前提。 自2002年卫生防病体制改革以来,中心经历了SARS、禽流感、手足口病、 等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同时中心所承担的防病业务工作不断深入和扩展。在此过程中,政府和社会各界对疾控机构这一专业技术服务机构的服务需求和工作要求也日益提高。尤其在疾控机构的防病工作业务数据分析和上报过程中,数据量不断增加,分析和报告周期不断缩短,导致业务信息数据处理的工作量和工作要求日益提高。同时,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在向高水平、深层次发展过程中,提升信息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也对规范业务信息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规范业务资料管理,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是当前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四、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化管理
1、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将疫情进行全面、准确、及时的掌握,在有效、充分控制传染病传播方面非常有利于医务工作者明确工作,而且,通过对某些疾病的长时间的连续监测,对于及时有效的控制其蔓延非常有益。
2、.对患者疾病的记录及时、准确、全面。通过传染病网上直报对患者基本信息的录入和上报,急传科相关人员经过层层对上报卡片的去重、审核、研究及漏报查询和信息维护,从很大程度上对于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的效率进行了提高促进了传染病的迟报和漏报情况的减少。
3.能够促进疾病信息卡片的填报质量。信息管理系统通过连接各医师工作站和医院感染科,并且相关的数据共享,在加强沟通、交流的基础上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疾病信息卡片填写的质量。此外通过有关项目红色必填的设置,从根本上杜绝了疾病信息记录不全和质量较差的情况出现。
4.提供传染病数据分析平台
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对一定时期内统计的疾病种类及数目等情况刷选,能够清晰的了解疾病从发现到记录、统计的整个过程,包括相关记录人员及科室情况都有完整的记录,通过计算机对信息管理疾病数据平台的分析,不仅极大的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对医院采取必要的措施及明确工作的策略方面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5.对于传染病信息管理的效率有所提高
相比于原来纸质的上报卡片和感染科人员进行人工收卡的形式,信息管理系统极大地实现了劳动力的解放,对于提高医院在疾病预防控制方面的各个环节的时效性都极大的进行了增强,尤其是感染科人员在审查和去重归类、维护疾病信息卡片时,原有的手段造成该部分的工作量比较集中,而且十分繁杂,很难在极短的时间里完成。然而,信息管理系统在这方面集中体现了现代化科技的力量和其在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
五、疾控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疾病预防控制是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开展疾控信息化建设,打造“数字疾控”,对于进一步提升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促进从疾病管理向健康管理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强基层疾控信息化建设,有利于规范工作行为,降低工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增强疾控机构的公共服务能力,有利于提高卫生应急处理能力,更好的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及健康做贡献。
[关键词]疾控中心 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3-0196-01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面临的健康问题日趋复杂,社会经济发展新的阶段给人们带来多重健康问题,疾病防控任务更加艰巨。一方面,重大传染病流行形势依然严峻,新发传染病以及传统传染病的潜在威胁不容忽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精神疾病对人民群众的健康威胁和疾病负担日益加大。另一方面,自然生态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变化以及食品安全、职业危害、生活饮用水安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对人民群众健康的影响更加突出。不断发生的自然灾害、各种事故灾害及社会安全事件也对医疗卫生保障提出更高的要求。
当前,全球正走进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资源已成为与材料和能源同等重要的战略资源。在疾病预防控制领域,信息化手段在日常工作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和深入,信息化建设是疾控机构全方位发展的要求和必然趋势,是顺应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的潮流。疾控机构信息化是通过采用信息技术对疾控中心业务流程优化、重组,对疾控中心信息资源进行加工、挖掘,提高疾控中心服务质量和科学管理水平。在中心基础建设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如何规范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各类信息资源管理和利用行为,提升信息资源现代化管理水平,已成为我中心面临的迫切问题。
一、 基层疾病控制中心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在相关部门的人员的努力下,疾病预防控制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麻风、流行性脑炎、甲肝与乙肝、狂犬病等传染病在冷链运转和计划免疫与非常规免疫接种实施之后,均有大幅的下降;而且,实现了天花和脊髓灰质病例完全消除及寄生虫等传染病的有效控制。近几年来,非典和禽流感通过相关部门及人员众志成城的努力,基本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有效的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然而,对传染性疾病的有效控制并不意味着从根本上杜绝了其再次传播的可能性。病原体在一定的环境和温度下极有可能发生变异,从而继续传播开来。因此,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应当时时警惕,尤其目前部分地区人群密集程度较高,对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者来说仍然不容乐观。
2.我国在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之后,在社会各行各业的繁荣发展的背景下,职业病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过去的几年时间里,部分企业由于过分重视经济效益,对员工的职业病及健康情况很少关心。随着近几年国家有关部门在此方面的投入和政策规范,虽然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职业病的发病率,然而相比于企业对经济效益的追求,执行相关的规范的只有较少的企业,大多的民营企业对员工职业病的防治工作表示有心无力。这种没法统计的情况造成我国职业病发病情况逐年上升。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大部分从业人员职业检查情况都不合格,加上职业病容易上时间的潜伏。因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加大对职业病控制和预防也应当是其工作的重点,否则,职业病的持续增长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严重的阻碍。
3.近几年,我国各种疾病处于多发期。因此,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除了自身努力之外,国家还需加大资金、人力及物力的投入。然而,大部分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却得不到政府有效的支持,往往是自己从各方面进行经费的筹措等,难以全面、深入地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在先进设备及新技术的引进方面,更是显得有心无力。比如我国已经在2007年正式颁布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然而,由于相关部门始终无法引进相关的检测设备和技术,导致检测工作迟迟难以展开。此种情况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造成了极大困扰,为人民生民财产安全埋下了隐患。
二、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要存在的问题:
1、缺乏足够的人力与经费的投入;
2、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部分县区的信息管理工作由业务科室承担,无法有效实施相应的管理工作
3、信息资源难以统筹规范管理,共享程度低,难以互联互通。
4、信息系统数据收集、分析与利用技能能力较差,难以对业务数据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与利用。
三、规范信息管理
规范业务信息管理,是做好疾控工作的必要前提。 自2002年卫生防病体制改革以来,中心经历了SARS、禽流感、手足口病、 等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同时中心所承担的防病业务工作不断深入和扩展。在此过程中,政府和社会各界对疾控机构这一专业技术服务机构的服务需求和工作要求也日益提高。尤其在疾控机构的防病工作业务数据分析和上报过程中,数据量不断增加,分析和报告周期不断缩短,导致业务信息数据处理的工作量和工作要求日益提高。同时,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在向高水平、深层次发展过程中,提升信息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也对规范业务信息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规范业务资料管理,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是当前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四、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化管理
1、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将疫情进行全面、准确、及时的掌握,在有效、充分控制传染病传播方面非常有利于医务工作者明确工作,而且,通过对某些疾病的长时间的连续监测,对于及时有效的控制其蔓延非常有益。
2、.对患者疾病的记录及时、准确、全面。通过传染病网上直报对患者基本信息的录入和上报,急传科相关人员经过层层对上报卡片的去重、审核、研究及漏报查询和信息维护,从很大程度上对于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的效率进行了提高促进了传染病的迟报和漏报情况的减少。
3.能够促进疾病信息卡片的填报质量。信息管理系统通过连接各医师工作站和医院感染科,并且相关的数据共享,在加强沟通、交流的基础上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疾病信息卡片填写的质量。此外通过有关项目红色必填的设置,从根本上杜绝了疾病信息记录不全和质量较差的情况出现。
4.提供传染病数据分析平台
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对一定时期内统计的疾病种类及数目等情况刷选,能够清晰的了解疾病从发现到记录、统计的整个过程,包括相关记录人员及科室情况都有完整的记录,通过计算机对信息管理疾病数据平台的分析,不仅极大的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对医院采取必要的措施及明确工作的策略方面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5.对于传染病信息管理的效率有所提高
相比于原来纸质的上报卡片和感染科人员进行人工收卡的形式,信息管理系统极大地实现了劳动力的解放,对于提高医院在疾病预防控制方面的各个环节的时效性都极大的进行了增强,尤其是感染科人员在审查和去重归类、维护疾病信息卡片时,原有的手段造成该部分的工作量比较集中,而且十分繁杂,很难在极短的时间里完成。然而,信息管理系统在这方面集中体现了现代化科技的力量和其在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
五、疾控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疾病预防控制是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开展疾控信息化建设,打造“数字疾控”,对于进一步提升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促进从疾病管理向健康管理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强基层疾控信息化建设,有利于规范工作行为,降低工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增强疾控机构的公共服务能力,有利于提高卫生应急处理能力,更好的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及健康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