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欣赏课 欣赏方法 审美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A-
0123-01
斯宾塞有一句名言:“没有油画、雕塑、音乐、诗歌,及各种自然美所引起的情感,人生乐趣会失掉一半。”美术欣赏是小学美术课程中重要的学习领域之一,教学内容涉及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美术作品,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欣赏作品并获得审美愉悦的同时,逐步形成一定的美术欣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激发创造美的热情。当前,在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对美术技能、技巧的训练,忽视对学生进行美术欣赏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如何打造生动活泼的美术欣赏课堂,使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真正体会美术作品的美妙,进而提升对美术的感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笔者总结教学经验,深入探究得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兴趣是上好欣赏课的前提
兴趣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动力之一。但在教学作品欣赏中,部分教师往往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画作,而忽视了学生年龄特点及实际欣赏水平,导致学生对作品无从欣赏。教师在美术欣赏课中应着重选择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具有童趣的内容与题材,使学生乐于欣赏与学习。如笔者在水墨画欣赏课教学中,首先以水墨动画片导入,让学生通过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感受水墨画的独特之处,之后再引导学生欣赏国画大师们的画作,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国画的魅力,最后展示同龄学生的水墨画习作,激发学生学习国画的兴趣。这样的教学既激发了儿童对美术作品欣赏的浓厚兴趣,又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实现儿童对美术作品的有效欣赏。
二、自主体验是欣赏学习的关键
在以往的美术欣赏课中,教师总是在出示欣赏画作之后便“一讲到底”,忽视了学生对艺术作品的体验性学习。美术欣赏活动需要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使学生在欣赏作品时获得深刻的体验。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美术欣赏课《美在民间》时,笔者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每个小组从本课中选择最感兴趣的内容,并思考:“从哪些方面欣赏一件民间美术品?这些民间美术品美在哪?”由于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他们在接下来的讨论环节中异常活跃。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参与欣赏课教学,学生在享受欣赏学习的过程,能够了解和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关系及美术的文化价值。
三、理解感受是赏析作品必备的能力
美术欣赏教学只有把作品的艺术性与学生的情感体验相结合,把教师自身对作品的理解与学生的实际体验相结合,才能使学生逐步学会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提高其对艺术形象的感受和理解能力。在欣赏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画作,学会简洁地描述作品的题材内容、画种,指导学生学习分析作品的色彩、构图、造型等,并引导学生对画作进行整体的表述。教师还应对画作的作者、作品的意义作简单的介绍,培养学生学会关注艺术作品的人文价值。在学生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段特点,运用一定的美术术语进行讲授。特定的专业语境能够为学生创设想象的空间,当逐渐积累了一定的美术术语后,学生不但能对作品深入地赏析,更能自如地表达欣赏的感受,从而使学生学会对画作进行创造性的理解与整体评价,学生在规范的欣赏过程中提升了欣赏的深度与内涵,真切地体验到艺术作品所具有的美学价值,而学生自身的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也逐步提升。
四、美术欣赏应与实践相结合
欣赏教学与美术实践教学不是孤立的,当学生经过了绘画以及工艺的体验学习之后对艺术作品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与认识。因此,欣赏教学要与学生的绘画与工艺学习相结合。教师可以在欣赏课教学中根据欣赏内容适时地开展简单的美术体验与实践活动。如在欣赏民间绘画和工艺品时,不妨让学生临摹作品,或者亲自实践和体验工艺品的制作方法,如蜡染工艺等。也可以在美术实践教学环节中引入欣赏,如在导入阶段让学生欣赏与学习内容相关联的优秀艺术作品、在学生练习时穿插同龄学生的作品欣赏,以欣赏帮助练习,以练习促进欣赏;在评价习作时欣赏,让学生通过对比,学会自我评价和赏析作品,并认识到自身作品的优缺点,使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明确发展的方向,激发学生探求美的兴趣与愿望。
美术欣赏是中小学美术课程中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知识领域。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引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美术欣赏方法,学会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赋予他们艺术审美的视觉,使他们在艺术审美过程中,逐步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具有创造性的审美能力。
(责编 杨 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A-
0123-01
斯宾塞有一句名言:“没有油画、雕塑、音乐、诗歌,及各种自然美所引起的情感,人生乐趣会失掉一半。”美术欣赏是小学美术课程中重要的学习领域之一,教学内容涉及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美术作品,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欣赏作品并获得审美愉悦的同时,逐步形成一定的美术欣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激发创造美的热情。当前,在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对美术技能、技巧的训练,忽视对学生进行美术欣赏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如何打造生动活泼的美术欣赏课堂,使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真正体会美术作品的美妙,进而提升对美术的感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笔者总结教学经验,深入探究得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兴趣是上好欣赏课的前提
兴趣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动力之一。但在教学作品欣赏中,部分教师往往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画作,而忽视了学生年龄特点及实际欣赏水平,导致学生对作品无从欣赏。教师在美术欣赏课中应着重选择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具有童趣的内容与题材,使学生乐于欣赏与学习。如笔者在水墨画欣赏课教学中,首先以水墨动画片导入,让学生通过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感受水墨画的独特之处,之后再引导学生欣赏国画大师们的画作,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国画的魅力,最后展示同龄学生的水墨画习作,激发学生学习国画的兴趣。这样的教学既激发了儿童对美术作品欣赏的浓厚兴趣,又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实现儿童对美术作品的有效欣赏。
二、自主体验是欣赏学习的关键
在以往的美术欣赏课中,教师总是在出示欣赏画作之后便“一讲到底”,忽视了学生对艺术作品的体验性学习。美术欣赏活动需要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使学生在欣赏作品时获得深刻的体验。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美术欣赏课《美在民间》时,笔者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每个小组从本课中选择最感兴趣的内容,并思考:“从哪些方面欣赏一件民间美术品?这些民间美术品美在哪?”由于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他们在接下来的讨论环节中异常活跃。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参与欣赏课教学,学生在享受欣赏学习的过程,能够了解和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关系及美术的文化价值。
三、理解感受是赏析作品必备的能力
美术欣赏教学只有把作品的艺术性与学生的情感体验相结合,把教师自身对作品的理解与学生的实际体验相结合,才能使学生逐步学会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提高其对艺术形象的感受和理解能力。在欣赏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画作,学会简洁地描述作品的题材内容、画种,指导学生学习分析作品的色彩、构图、造型等,并引导学生对画作进行整体的表述。教师还应对画作的作者、作品的意义作简单的介绍,培养学生学会关注艺术作品的人文价值。在学生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段特点,运用一定的美术术语进行讲授。特定的专业语境能够为学生创设想象的空间,当逐渐积累了一定的美术术语后,学生不但能对作品深入地赏析,更能自如地表达欣赏的感受,从而使学生学会对画作进行创造性的理解与整体评价,学生在规范的欣赏过程中提升了欣赏的深度与内涵,真切地体验到艺术作品所具有的美学价值,而学生自身的审美能力和评价能力也逐步提升。
四、美术欣赏应与实践相结合
欣赏教学与美术实践教学不是孤立的,当学生经过了绘画以及工艺的体验学习之后对艺术作品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与认识。因此,欣赏教学要与学生的绘画与工艺学习相结合。教师可以在欣赏课教学中根据欣赏内容适时地开展简单的美术体验与实践活动。如在欣赏民间绘画和工艺品时,不妨让学生临摹作品,或者亲自实践和体验工艺品的制作方法,如蜡染工艺等。也可以在美术实践教学环节中引入欣赏,如在导入阶段让学生欣赏与学习内容相关联的优秀艺术作品、在学生练习时穿插同龄学生的作品欣赏,以欣赏帮助练习,以练习促进欣赏;在评价习作时欣赏,让学生通过对比,学会自我评价和赏析作品,并认识到自身作品的优缺点,使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明确发展的方向,激发学生探求美的兴趣与愿望。
美术欣赏是中小学美术课程中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知识领域。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引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美术欣赏方法,学会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赋予他们艺术审美的视觉,使他们在艺术审美过程中,逐步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具有创造性的审美能力。
(责编 杨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