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创意的视角下,以地域传统文化资源为研究对象,把优秀的地域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美育课堂,并运用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进行美育的实施。同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地域传统文化资源应用基础上推动中国文化特色在美育中的传承与发展,发挥好美育的作用,提升大学生的专业素养。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校美育;教学方法
注:本文系2020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高校美育中地域传统文化资源的融入和实践创新”(S202010449066)、滨州学院科研基金项目“海瓷创意设计中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研究”(BZXYRW1904)研究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并聚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采的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类文化、观念形态的整体表征。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是众人皆知的,其不但内容丰富,并且很有深度。一般来说,代表中国传统精神、体现民族特征的图案、题材、符号、色彩等都可以称为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具备地域性特色的。而地域文化一般是指不同区域物质与精神文明的总和,是在一定区域长时间积淀而形成的。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不仅是积厚流光的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乃至是精华,并且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民间所谓“隔山难通语,过河不同俗”,就是对文化地域性的通俗表述。地域传统文化作为地区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民俗文化,能够反映区域生活方式、生态文明、习俗等,蕴含着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一、美育课堂中地域传统文化资源的融入
高校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拥有良好的文化环境和不同学科的高端人才。高校美育包含了文化历史、审美教育、创新设计的完美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而且种类繁多,有民间剪纸、皮影、龙凤纹样……不仅种类庞多,更是具有地域性特点。笔者以剪纸艺术为例,阐述地域传统文化资源在美育课堂中的融入。
(一)剪纸艺术的地域特征
在胶东半岛独特的环境条件影响下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呈现出诸多民间艺术样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胶东地区的剪纸艺术了。胶东剪纸以细密繁缛,以线为主、线面结合的特点自成一派,在与当地民间文化不断交融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审美样态。山东滨州惠民区域也流行剪纸,多为窗花或刺绣底样,其样式较胶东区域的粗犷些。其中以对称(折剪)式的人物为代表。《野获编》载:“永乐十八年(1420年),山东蒲台县民妇唐赛儿……能剪纸为人马……。”由此可见,剪纸在滨州的历史已相当悠久。滨州剪纸布局缜密,雄厚朴实,拙中蕴灵。而且题材宽泛,多豪宕粗豪之作,与黄河流域的文化遗存一脉相承。剪纸艺术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间美术形式,蕴含着中华民族千年来的传统文化与艺术精华,不仅能表现和美化生活,而且还能传播文化与知识,陶冶情操,深受大众喜爱,广泛流传。
(二)剪纸艺术融入美育课堂
将剪纸艺术引入高校美育课堂中,向大学生普及剪纸文化,既能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又能增强学生对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认同。为此,在高校课程里开设剪纸艺术通识选修课,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理论和操作技能,同时让学生对其拓展与创新。还可在环境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等艺术类专业教学中,将剪纸艺术融入技能课教学,对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进行再设计,从而对其传承与创新。同时把课程内容调整为“理论+实践”的模式,适度调整和拓展理论课堂和实践课堂的授课范围,使学生感受地域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实现理论和实践的一体化教学。
二、传统文化的美好寓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荷花象征圣潔,融入文化,观照人类漫长的精神成长。荷与文化关系最深的国家当属中国,花之正人君子的象征,使荷花升华到哲学高度,代表着我们这个古老东方民族的理想人格。荷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美好的象征寓意。比如荷花向来被佛教尊为神圣净洁之花,并且极力宣传并倡导学习荷花的这种高洁、圣洁的精神。佛教的八宝吉祥,又以荷花为首,让荷花具有宗教的寓意和审美。李白的诗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也表明了荷花具有天然之美。
荷花是承载着不同审美寓意和意蕴的重要题材,“荷”与“和”谐音,代表吉祥的意思。民间吉祥图案“和合二仙”中,一人手中持荷,一人捧盒,以此来表达“和合”之意。在八仙中,何仙姑以手持荷花为象征,表示祥和吉利。
另外,由于花鸟画的独立,荷花更是获得相对独立的审美地位和文化内涵,深受人们的喜爱。荷花又名青莲,青莲与“清廉”谐音,因此荷花也常用来比喻为官清廉,不同流合污。“出淤泥而不染”的人格之美更是赋予荷花雅俗共赏的文化形象。
荷易画也难画,形好看却神难求。画荷也极能体现一个人的审美和品质。几千年的文化历史中,沉淀出中国对美学独有的见解,作品之中蕴藏着几千年的文明史,积淀着传统文化,有关国画荷花的艺术精品更是琳琅满目。国画荷花寓意美好,无论是写意荷花的曼妙飘逸,还是工笔荷花的清丽笔法,都作为中国艺术的瑰宝被世代传承和发展下来。传统文化美好的寓意结合国画作为美育的教学内容,启发学生感受作品的美好寓意和创作者的审美寄托与审美追求,在美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三、美育课程中教学方法的多样探索
高校美育课程将地域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融入课堂时,要与美育课的内容做最大化的融合,以课堂为主要阵地进行教学。而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应广泛开展探究式与个性化教学以及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娱乐和游戏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有效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充分展示出来,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源动力。
在课堂教学环节还可以增加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优秀美术作品的专题讨论等教学模块,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参与进来,体验艺术的魅力。教学方法多样性的探索,有助于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增强美育课堂的开放性和启发性,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然而然地渗透到美育课堂中,使学生能够充分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提升美育课堂的育人效能。
四、结语
高校作为文化传播、弘扬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场所,应立足地域文化特征,以课程为载体进行文化传承,发挥文化育人功能。
高校大学生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这对他们的个性发展意义重大。地域传统文化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属性,散布于中华大地的各个角落。而在当代高校美育中引入传统地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实践能力,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随着近些年来素质教育的不断完善和发展,高校美育工作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且逐渐意识到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这个主干。为此,本文从美育课堂中地域传统文化资源的融入、传统文化的美好寓意启发学生学习的动力、美育课程中教学方法的多样探索三个方面对地域传统文化资源融入高校美育进行探索,借助多重举措形成教育合力,从而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兵.传统民间艺术在高校美育课程中的发展策略研究[J].美与时代(下),2020(8):32-34.
[2]潘鲁生.民艺学论纲[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8.
[3]郭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现路径探究[J].开封文化职业艺术学报,2020(7):175-176.
[4]董玲.黄河三角洲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11):102-103.
[5]李凯,郑智超.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价值、挑战及其突破[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17):6-8.
作者单位:
滨州学院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校美育;教学方法
注:本文系2020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高校美育中地域传统文化资源的融入和实践创新”(S202010449066)、滨州学院科研基金项目“海瓷创意设计中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研究”(BZXYRW1904)研究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并聚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采的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类文化、观念形态的整体表征。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是众人皆知的,其不但内容丰富,并且很有深度。一般来说,代表中国传统精神、体现民族特征的图案、题材、符号、色彩等都可以称为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具备地域性特色的。而地域文化一般是指不同区域物质与精神文明的总和,是在一定区域长时间积淀而形成的。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不仅是积厚流光的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乃至是精华,并且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民间所谓“隔山难通语,过河不同俗”,就是对文化地域性的通俗表述。地域传统文化作为地区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民俗文化,能够反映区域生活方式、生态文明、习俗等,蕴含着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一、美育课堂中地域传统文化资源的融入
高校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拥有良好的文化环境和不同学科的高端人才。高校美育包含了文化历史、审美教育、创新设计的完美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而且种类繁多,有民间剪纸、皮影、龙凤纹样……不仅种类庞多,更是具有地域性特点。笔者以剪纸艺术为例,阐述地域传统文化资源在美育课堂中的融入。
(一)剪纸艺术的地域特征
在胶东半岛独特的环境条件影响下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呈现出诸多民间艺术样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胶东地区的剪纸艺术了。胶东剪纸以细密繁缛,以线为主、线面结合的特点自成一派,在与当地民间文化不断交融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审美样态。山东滨州惠民区域也流行剪纸,多为窗花或刺绣底样,其样式较胶东区域的粗犷些。其中以对称(折剪)式的人物为代表。《野获编》载:“永乐十八年(1420年),山东蒲台县民妇唐赛儿……能剪纸为人马……。”由此可见,剪纸在滨州的历史已相当悠久。滨州剪纸布局缜密,雄厚朴实,拙中蕴灵。而且题材宽泛,多豪宕粗豪之作,与黄河流域的文化遗存一脉相承。剪纸艺术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间美术形式,蕴含着中华民族千年来的传统文化与艺术精华,不仅能表现和美化生活,而且还能传播文化与知识,陶冶情操,深受大众喜爱,广泛流传。
(二)剪纸艺术融入美育课堂
将剪纸艺术引入高校美育课堂中,向大学生普及剪纸文化,既能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又能增强学生对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认同。为此,在高校课程里开设剪纸艺术通识选修课,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理论和操作技能,同时让学生对其拓展与创新。还可在环境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等艺术类专业教学中,将剪纸艺术融入技能课教学,对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进行再设计,从而对其传承与创新。同时把课程内容调整为“理论+实践”的模式,适度调整和拓展理论课堂和实践课堂的授课范围,使学生感受地域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实现理论和实践的一体化教学。
二、传统文化的美好寓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荷花象征圣潔,融入文化,观照人类漫长的精神成长。荷与文化关系最深的国家当属中国,花之正人君子的象征,使荷花升华到哲学高度,代表着我们这个古老东方民族的理想人格。荷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美好的象征寓意。比如荷花向来被佛教尊为神圣净洁之花,并且极力宣传并倡导学习荷花的这种高洁、圣洁的精神。佛教的八宝吉祥,又以荷花为首,让荷花具有宗教的寓意和审美。李白的诗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也表明了荷花具有天然之美。
荷花是承载着不同审美寓意和意蕴的重要题材,“荷”与“和”谐音,代表吉祥的意思。民间吉祥图案“和合二仙”中,一人手中持荷,一人捧盒,以此来表达“和合”之意。在八仙中,何仙姑以手持荷花为象征,表示祥和吉利。
另外,由于花鸟画的独立,荷花更是获得相对独立的审美地位和文化内涵,深受人们的喜爱。荷花又名青莲,青莲与“清廉”谐音,因此荷花也常用来比喻为官清廉,不同流合污。“出淤泥而不染”的人格之美更是赋予荷花雅俗共赏的文化形象。
荷易画也难画,形好看却神难求。画荷也极能体现一个人的审美和品质。几千年的文化历史中,沉淀出中国对美学独有的见解,作品之中蕴藏着几千年的文明史,积淀着传统文化,有关国画荷花的艺术精品更是琳琅满目。国画荷花寓意美好,无论是写意荷花的曼妙飘逸,还是工笔荷花的清丽笔法,都作为中国艺术的瑰宝被世代传承和发展下来。传统文化美好的寓意结合国画作为美育的教学内容,启发学生感受作品的美好寓意和创作者的审美寄托与审美追求,在美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三、美育课程中教学方法的多样探索
高校美育课程将地域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融入课堂时,要与美育课的内容做最大化的融合,以课堂为主要阵地进行教学。而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应广泛开展探究式与个性化教学以及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娱乐和游戏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有效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充分展示出来,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源动力。
在课堂教学环节还可以增加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优秀美术作品的专题讨论等教学模块,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参与进来,体验艺术的魅力。教学方法多样性的探索,有助于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增强美育课堂的开放性和启发性,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然而然地渗透到美育课堂中,使学生能够充分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提升美育课堂的育人效能。
四、结语
高校作为文化传播、弘扬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场所,应立足地域文化特征,以课程为载体进行文化传承,发挥文化育人功能。
高校大学生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这对他们的个性发展意义重大。地域传统文化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属性,散布于中华大地的各个角落。而在当代高校美育中引入传统地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实践能力,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随着近些年来素质教育的不断完善和发展,高校美育工作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且逐渐意识到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这个主干。为此,本文从美育课堂中地域传统文化资源的融入、传统文化的美好寓意启发学生学习的动力、美育课程中教学方法的多样探索三个方面对地域传统文化资源融入高校美育进行探索,借助多重举措形成教育合力,从而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兵.传统民间艺术在高校美育课程中的发展策略研究[J].美与时代(下),2020(8):32-34.
[2]潘鲁生.民艺学论纲[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8.
[3]郭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现路径探究[J].开封文化职业艺术学报,2020(7):175-176.
[4]董玲.黄河三角洲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11):102-103.
[5]李凯,郑智超.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价值、挑战及其突破[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17):6-8.
作者单位:
滨州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