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与书的缘分,大概是在童年的时候就结下的。一路走来,这段旅程不断地变化着。
我关于童年的回忆,大都是一些与书有关的片段。比如,好言好语贿赂小学同桌,让他把《少年文艺》借我回家阅读。小时候最羡慕那些订阅杂志的同学,他们都是我大着胆子、厚着脸皮去交好的对象。
周五的放学之路,对我来说绝对是一条通往自由的时光隧道。小学高年级可以去小镇上的图书馆办理借书证,我便从周一开始期盼着周五的到来。周五的中午,我会哼着歌一路小跑着,像只欢快的小鸟奔向小镇的图书馆。我总是贪心地找来一大堆的书,而管理员总是用温和的声音告诉我“一次只能借两本”。后来我不知用了什么办法,居然让她答应一次借三本。
双休日父母去上班,留下我一个人待在空荡荡的家里。乡下的楼房空间本来就大,再加上没有装修隔断,每个房间都看起来特别的大,有时风吹过屋旁的树枝,发出“呜啊呜啊”的声响,对于内心有着很多空洞的女孩来说,书籍便是最好的陪伴。对于书籍的迷恋,甚至超越了村里同伴对我的诱惑,他们在屋子前后奔跑吵闹的欢声笑语,对我来说只是阅读时的背景音乐,即使热闹也不扰乱我看书的心绪。
母亲对于我沉迷课外书的举动很不赞同,她总是极力规劝我少看闲书,多复习功课,或者帮她做点儿家务,或者和她一起做点儿手工补贴家用。所以母亲下班后的夜晚,我的看书之举便由堂而皇之、光明正大转为偷偷摸摸、小心谨慎的“地下工作”。多少个夜晚,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偷偷看课外书的情景如在眼前,那时大概是颇为自得的,以为可以瞒天过海、逍遥自在了,或许还有种“敌后工作”的小小刺激吧。有时母亲会来个突击检查,我被掀了被子“人赃俱获”、呆若木鸡的样子,现在想来可叹又可笑。
年少时读书,只是为了打发无聊时光,母亲的言行虽粗鲁,但反对也是有原因的——她是担心我看坏了眼睛。其实那时候我看的书籍,大都是连环画、武侠之类的书,而我少不更事的反抗,大概只是为了捍卫我看书的权利罢了。可惜不识字的母亲虽心有余却力不足,未能给我更多的引导,引领我在那段大好的光阴里去读一些真正值得阅读的好书。
第一本震撼我心灵的书,是在幼师第二年的寒假中读到的,那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上中下三册封装,墨绿色的封面,在市里的新华书店购得。我已经忘了为何会在偌大的书店里单单买下它,也遗忘了书中的大部分内容,但当时的感动和震撼,是真真切切记着的。它把一个与我的生活截然不同的世界展现在我面前,用一段广袤的时空、一些如蝼蚁般卑微又勤劳可爱的人疗愈了我内心的一些小情绪、小忧伤,和书里的那些生活相比,我只感觉自己的忧伤太浅薄了,我第一次从内心由衷地萌生出了一种可以称之为幸福的感受。
也许,我就是从那以后真正地学会了阅读,也是从那以后学会了判断什么是好书,也是从那以后接触到了许多滋养人心的好书。
所以再回首,不免會感叹,年少时真是辜负了那么多美好的时光,把光阴虚掷在那些虽然好玩但其实给人收获不多的无聊之书中。可是逝去的时光无法回流,谁都没有办法去追回年少时的光阴,唯有珍惜当下,多读好书,才是对从前的最好弥补和对未来的最好致敬吧。
顾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在《儿童文学》《少年文艺》等杂志发表短篇作品三百多篇,出版桥梁书、童话、小说等二十多部作品。《我的一家是精灵》 《狗先生》《阁楼上的熊皮外套》等多部作品荣获叶圣陶文学奖等多种大奖。童话作品《我变成了一棵树》入选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我关于童年的回忆,大都是一些与书有关的片段。比如,好言好语贿赂小学同桌,让他把《少年文艺》借我回家阅读。小时候最羡慕那些订阅杂志的同学,他们都是我大着胆子、厚着脸皮去交好的对象。
周五的放学之路,对我来说绝对是一条通往自由的时光隧道。小学高年级可以去小镇上的图书馆办理借书证,我便从周一开始期盼着周五的到来。周五的中午,我会哼着歌一路小跑着,像只欢快的小鸟奔向小镇的图书馆。我总是贪心地找来一大堆的书,而管理员总是用温和的声音告诉我“一次只能借两本”。后来我不知用了什么办法,居然让她答应一次借三本。
双休日父母去上班,留下我一个人待在空荡荡的家里。乡下的楼房空间本来就大,再加上没有装修隔断,每个房间都看起来特别的大,有时风吹过屋旁的树枝,发出“呜啊呜啊”的声响,对于内心有着很多空洞的女孩来说,书籍便是最好的陪伴。对于书籍的迷恋,甚至超越了村里同伴对我的诱惑,他们在屋子前后奔跑吵闹的欢声笑语,对我来说只是阅读时的背景音乐,即使热闹也不扰乱我看书的心绪。
母亲对于我沉迷课外书的举动很不赞同,她总是极力规劝我少看闲书,多复习功课,或者帮她做点儿家务,或者和她一起做点儿手工补贴家用。所以母亲下班后的夜晚,我的看书之举便由堂而皇之、光明正大转为偷偷摸摸、小心谨慎的“地下工作”。多少个夜晚,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偷偷看课外书的情景如在眼前,那时大概是颇为自得的,以为可以瞒天过海、逍遥自在了,或许还有种“敌后工作”的小小刺激吧。有时母亲会来个突击检查,我被掀了被子“人赃俱获”、呆若木鸡的样子,现在想来可叹又可笑。
年少时读书,只是为了打发无聊时光,母亲的言行虽粗鲁,但反对也是有原因的——她是担心我看坏了眼睛。其实那时候我看的书籍,大都是连环画、武侠之类的书,而我少不更事的反抗,大概只是为了捍卫我看书的权利罢了。可惜不识字的母亲虽心有余却力不足,未能给我更多的引导,引领我在那段大好的光阴里去读一些真正值得阅读的好书。
第一本震撼我心灵的书,是在幼师第二年的寒假中读到的,那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上中下三册封装,墨绿色的封面,在市里的新华书店购得。我已经忘了为何会在偌大的书店里单单买下它,也遗忘了书中的大部分内容,但当时的感动和震撼,是真真切切记着的。它把一个与我的生活截然不同的世界展现在我面前,用一段广袤的时空、一些如蝼蚁般卑微又勤劳可爱的人疗愈了我内心的一些小情绪、小忧伤,和书里的那些生活相比,我只感觉自己的忧伤太浅薄了,我第一次从内心由衷地萌生出了一种可以称之为幸福的感受。
也许,我就是从那以后真正地学会了阅读,也是从那以后学会了判断什么是好书,也是从那以后接触到了许多滋养人心的好书。
所以再回首,不免會感叹,年少时真是辜负了那么多美好的时光,把光阴虚掷在那些虽然好玩但其实给人收获不多的无聊之书中。可是逝去的时光无法回流,谁都没有办法去追回年少时的光阴,唯有珍惜当下,多读好书,才是对从前的最好弥补和对未来的最好致敬吧。
顾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在《儿童文学》《少年文艺》等杂志发表短篇作品三百多篇,出版桥梁书、童话、小说等二十多部作品。《我的一家是精灵》 《狗先生》《阁楼上的熊皮外套》等多部作品荣获叶圣陶文学奖等多种大奖。童话作品《我变成了一棵树》入选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