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难频发的国家,洪涝灾害是我国自然灾害的一种主要形式。正确科学地应对洪涝灾害是强化防灾减灾的工作任务,也是保障国家利益和广大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2012年8月6日,由中国科协科普部等单位主办的,主题为“科学应对洪涝灾害”的第十七期“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在中国消防博物馆举办。活动邀请了北京市气象局研究员吴正华,海军总医院院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心理危机与压力管理中心主任西英俊,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常务副会长、首席急救专家李宗浩等专家围绕“城市灾害性天气影响及对策”、“恶劣气象环境下意外伤害的预防和救助”和“心理危机干预与压力管理”等话题,向中央及北京市近40家主流媒体详细介绍了城市恶劣气象环境下意外伤害的预防和救助、心理危机干预与压力管理等知识,并回答了记者关心的问题。
城市灾害性天气影响及对策
7月21日北京遭受了特大暴雨自然灾害,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关于北京的暴雨灾害,北京市气象局研究员吴正华首先介绍说,气象定义的标准:暴雨是24小时降水量超过50毫米,大暴雨是100毫米,特大暴雨为250毫米。北京暴雨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个,首先是由于永定河,门头沟官厅水库以下的水域,出现特大暴雨以后,很快汇聚成聚流,经过三家店往南走,在房山和大兴之间,如果说河的左堤崩塌,洪水就会侵入到北京城。1950年以来,没有发生这样的事件,但是在解放以前,特别是明清时期比较多。第二种是城区普降大暴雨或者特大暴雨,就会造成洪涝。今年7月21日,城区24小时普降200多毫米雨,在北京占了六千多平方公里,相当于北京面积的35%。第三种洪涝情况属于局地强雷阵雨,一小时下50毫米甚至超过100毫米,但是范围很小,雨量大,造成周边汇水往低处流,形成涝灾。2004年7月10日北京莲花桥这场雨,有的专家估计汇水面积大概是5-6平方公里,而莲花桥积水面积才0.02平方公里,几百倍聚积的水都往这一个地方汇水,哪怕流进20%,积水也要超过三、四米深。
针对暴雨情况,吴正华研究员提出三点建议:一是长远规划的问题,城区要有大的排水能力。现在一般的路面,大概是1-2年一遇,每小时雨强大概36毫米-40毫米的设计;重点路段是3-5年,按照每小时56毫米的雨强来设计。而城市化的结果,使城市的硬路面明显增加,马路、房屋建筑密度比较大,绿地很少,所以不透水地面的面积占总面积的比,在城区来讲一般都达到70%-80%,水不容易渗透下去。因此要加强地下排水系统的建设。二是独桥独路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周边的来水向低洼地区汇集的条件,要减少汇集;三是加强应急预案,一桥一案、一路一案。
吴正华研究员指出伴随暴雨天气发生的泥石流灾害与人类的破坏活动有关,因此,他呼呼有关部门在城市化进程中一定要尊重自然,不能无节制地开发与利用。
加强自我救助的培训
面对频发的自然灾害,公众如何积累科学自救知识和方法,提高自救能力也是本次面对面活动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
海军总医院院长钱阳明认为,在灾害发生,而专业救援队伍不可能及时赶到、医务人员也不在身边的情况下,每个群体、每个个人的自身防护能力、自我救助能力对应对情况就非常重要。目前我们对防护方面的知识有很多缺乏,特别是同欧美国家以及香港和台湾地区相比,还相差很远。所以应该在整个社会呼吁大家都关注灾害预防,防灾科普常识的普及和灾害自救的训练。钱院长指出,应急救援首先要有预案,同时要有一套完整的应急救援体系,包括消防、醫疗急救和防疫,但最关键的是个人要增强自我防护、自我救助的意识和相关知识。
对于怎么样进行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吴正华研究员的看法是:首先要针对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教育方式。小学、中学、大学都应该有防灾减灾课程,教育的层次、课本的教材、深浅程度要有所区别。其次是加强对社区居民的宣传教育。同时,加强对应急管理人员的培训编写应急管理知识读本的公务员读本。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心理危机与压力管理中心主任西英俊主任也从灾难心理危机干预的角度同记者们进行了交流。
城市灾害性天气影响及对策
7月21日北京遭受了特大暴雨自然灾害,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关于北京的暴雨灾害,北京市气象局研究员吴正华首先介绍说,气象定义的标准:暴雨是24小时降水量超过50毫米,大暴雨是100毫米,特大暴雨为250毫米。北京暴雨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个,首先是由于永定河,门头沟官厅水库以下的水域,出现特大暴雨以后,很快汇聚成聚流,经过三家店往南走,在房山和大兴之间,如果说河的左堤崩塌,洪水就会侵入到北京城。1950年以来,没有发生这样的事件,但是在解放以前,特别是明清时期比较多。第二种是城区普降大暴雨或者特大暴雨,就会造成洪涝。今年7月21日,城区24小时普降200多毫米雨,在北京占了六千多平方公里,相当于北京面积的35%。第三种洪涝情况属于局地强雷阵雨,一小时下50毫米甚至超过100毫米,但是范围很小,雨量大,造成周边汇水往低处流,形成涝灾。2004年7月10日北京莲花桥这场雨,有的专家估计汇水面积大概是5-6平方公里,而莲花桥积水面积才0.02平方公里,几百倍聚积的水都往这一个地方汇水,哪怕流进20%,积水也要超过三、四米深。
针对暴雨情况,吴正华研究员提出三点建议:一是长远规划的问题,城区要有大的排水能力。现在一般的路面,大概是1-2年一遇,每小时雨强大概36毫米-40毫米的设计;重点路段是3-5年,按照每小时56毫米的雨强来设计。而城市化的结果,使城市的硬路面明显增加,马路、房屋建筑密度比较大,绿地很少,所以不透水地面的面积占总面积的比,在城区来讲一般都达到70%-80%,水不容易渗透下去。因此要加强地下排水系统的建设。二是独桥独路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周边的来水向低洼地区汇集的条件,要减少汇集;三是加强应急预案,一桥一案、一路一案。
吴正华研究员指出伴随暴雨天气发生的泥石流灾害与人类的破坏活动有关,因此,他呼呼有关部门在城市化进程中一定要尊重自然,不能无节制地开发与利用。
加强自我救助的培训
面对频发的自然灾害,公众如何积累科学自救知识和方法,提高自救能力也是本次面对面活动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
海军总医院院长钱阳明认为,在灾害发生,而专业救援队伍不可能及时赶到、医务人员也不在身边的情况下,每个群体、每个个人的自身防护能力、自我救助能力对应对情况就非常重要。目前我们对防护方面的知识有很多缺乏,特别是同欧美国家以及香港和台湾地区相比,还相差很远。所以应该在整个社会呼吁大家都关注灾害预防,防灾科普常识的普及和灾害自救的训练。钱院长指出,应急救援首先要有预案,同时要有一套完整的应急救援体系,包括消防、醫疗急救和防疫,但最关键的是个人要增强自我防护、自我救助的意识和相关知识。
对于怎么样进行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吴正华研究员的看法是:首先要针对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教育方式。小学、中学、大学都应该有防灾减灾课程,教育的层次、课本的教材、深浅程度要有所区别。其次是加强对社区居民的宣传教育。同时,加强对应急管理人员的培训编写应急管理知识读本的公务员读本。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心理危机与压力管理中心主任西英俊主任也从灾难心理危机干预的角度同记者们进行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