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基础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中起着重要的龙头作用。2000年教育部启动了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省、国家级示范专业相继产生,为了及时了解示范专业建设情况,教育部高教司委托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委员会教学评价组研制了《高职高专教育示范专业评估指标体系》,对示范专业进行评估,以此拉开了高职院校专业评估的序幕。为了推动专业发展,山东省出台了《山东省高等学校高职高专特色专业建设标准》,对专业建设指明了方向,但目前还没有明确的《高职专业质量评估方案》。现在很多高职院校正在尝试着直接采用或者借鉴《高职高专教育示范专业评估指标体系》设计新的指标体系进行专业评估。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内部专业评估不能一刀切,要根据学院实际情况,重在推动专业建设,彰显办学特色。如何适时构建内部专业评估指标体系进行专业评估,日益引起高职院校的重视。
一、高职专业特点及专业评估
专业是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所分成的学业门类,所以专业的最基本要求是满足社会需要。构成专业的要素是课程,专业是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根据社会需要每个专业都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培养目标对整个专业起导向和规范作用,课程体系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对高职院校专业教育质量,一方面是专业课程教学能否使学生具有其专业职业能力;另一方面是专业自身发展能否适应社会发展。职业性是高职院校的特点,这就决定高职的专业划分要与一定的职业资格一致;专业培养目标要与一定的职业能力一致;专业教学过程要与一定职业工作过程、工作环境和职业情境一致;专业的社会认同要与相关职业在社会上的地位及其社会价值判断一致,能否一致和匹配是则要通过专业评估来评判。专业评估是以专业为对象,根据专业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可操作评估手段,通过定性或定量分析,对专业进行的价值判断,以诊断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专业评估应从高校、政府和社会三个维度进行,包括政府、社会等组织专业评估机构进行的外部评估和学校内部的专业评估。省、国家级示范专业评估就属于外部评估,通过外部专业评估机构所进行的专业评估,对专业教学工作起到指导和监控作用,使专业教学管理更加规范,从而保证专业教学质量;学校内部专业评估是学校首先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构建专业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指标体系是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专业评估由学校组织校内外专家组进行的评估,能引导各教学单位有目的地改进教学工作,及时了解专业教学工作现状。高职院校内部专业评估应在专业评估理论指导下,根据各校特点,既考虑可操作性强,又要考虑具有一定的推动效果,使专业评估真正发挥诊断、推动等重要作用。高职院校内部专业评估可以分阶段或分轮开展,不同阶段的评估指标体系评估要点可以有所侧重,逐个突破,以全面推进专业建设。
二、专业评估的必要性
教育部2014年拟对专业目录进行了修改,《专业目录(修订一稿)》与现行专业目录相比,专业大类维持19个不变,顺序和名称有所调整;专业类由原来的78个增加到95个;专业由原来的1170个减少到709个(其中保留297个,新增60个,取消130个,更名146个,合并206个),同时增设了651个专业方向。从专业目录的调整看,专业数量明显减少,扩大专业口径,逐步改变专业划分过细,专业口径过窄的弊端,使专业不再是只针对某一特定职业(工种),而是面向某一职业群,对全面推行专业评估可能起到促进作用。但由于各地区专业方向不同等原因,使全国范围的专业评估至今没有全面开展。专业认证或新职业鉴定也只是在物流管理、会计等专业开展,在这种情况下,将内部专业评估作为院校内部质量保障的有效手段显得尤为重要。
1.开展专业评估工作,能推动专业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彰显办学特色。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着其应更加强调专业教育,而通过专业评估可以有目的有侧重地抓好专业建设中的某一环节,诸如专业调研走过场、课堂教学效果不好等问题,并且适时地了解专业建设情况,客观地判断专业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全面地把握人才培养质量,并且能引导和打造专业特色。
2.开展专业评估工作,有利于正确把握专业建设的方向
高职专业设置必须符合社会需要和市场需求,对传统专业进行及时改造,并根据社会需要和学校办学条件增设紧缺专业,使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社会。通过内部专业评估,可以及时了解专业定位是否准确,专业建设是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通过专业评估指标体系的引导,能使专业结构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贴近企业生产,人才培养目标及时调整,使专业建设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三、高职院校专业评估思路和内容
要做好内部专业评估,首先要组建一支研究队伍,将专业评估作为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进行立项研究,充分学习专业评估理论,深入分析学院的实际情况,系统地研制出科学合理、高标准的内部专业评估指标体系;其次,组织校内外专家对内部专业评估指标体系进行论证,确定指标体系和评估年限;最后,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参加专业评估的专业。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宗旨,因此,高职专业评估指标体系的内容应突出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对课程教学改革、专业特色、师资、校内外实训基地、教材、图书资料等情况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
(一)专业定位及专业规划
专业定位包括人才培养的规格和类型、专业建设特点等,专业定位是学校办学理念的体现,决定着学校方方面面的政策,引领着学校发展方向。高职院校专业定位要考虑一是消费者需要什么,二是学院培养的人才规格和特点是否能满足不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专业办学思想明确,定位要合理,能适应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中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方面以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显然,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已经由过去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调整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方案能反映培养目标的要求,培养模式要与培养目标相匹配,培养规格符合本专业内涵,能突出高职教育的特点。要制定具体的专业建设规划和分期建设目标,计划具有可操作性,落实后有具体的阶段性建设成果,并要有建设经费做支持。 (二)专业教学条件
1.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水平直接决定着专业教学质量,决定着学校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师资队伍整体结构要基本合理,素质优良,教师数量基本满足教学需要,专业带头人要具有较高的教学、科研水平。专业评估时着重评估教师队伍中高级职称比例、专业教师中“双师”教师比例、来自企业的优秀兼职教师比例、双师型教师比例,教师是否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任课教师教学改革意识和质量意识是否强,教学水平是否普遍较高。
2.教学条件
专业建设必须有一定的教学经费投入和相应的实践教学条件、规章制度作保障才能顺利开展。能够满足“双师”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及现代教育技术等专项建设需要的专项经费,且经费投入要持续增长。校内实践教学基地设施先进,现代技术含量高,具有融实训、培训、技能鉴定于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基地,能满足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实践能力训练需要;具有较稳定的能满足学生实训要求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企业指导人员指导效果好。必修实践实训课开出率100%。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情况进行重点评估。
3.专业教学过程
1)专业教学工作和教学改革状况
课程是专业教学的载体,课程体系是专业建设的关键因素之一,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实施是影响专业建设效果的重要环节。课程设置不仅要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技能证书考试要求相匹配,还要有特色。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力度是否大,是否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是否能反映当前社会先进技术水平和最新岗位资格要求,是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教学效果是否好,专业课由“双师”教师和兼职教师上课的比例,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课时数占总课时的比例,是否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国内外合作办学成效是否好,专职教师是否有主持省级科技研究与开发或大型技术服务项目,教学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执行是否严格,教学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运行情况是否良好,专业指导委员会是否能实质性、制度性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社会需求调研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是否制度化、经常化等都属于专业评估的内容。课程设置、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过程及效果等方面的改革是评估的重点。
专业教学离不开教材,所选用的教材种类和数量,以及专业自编教材等是否符合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也是评估内容之一。
2)质量监控状况
专业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是否健全,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是否建立及执行情况如何,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否科学、有效,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网络是否畅通,课堂教学过程评价等专业评估是保证专业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4.专业特色
专业的办学特色如同企业的拳头产品,特色可以表现在不同的方面如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实践教学等,全省或本地区甚至全国如果是稀缺专业也是特色。关健是专业的特色要具有先进性,要有导向和示范作用。
5.专业办学效益
效益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办学成本投人与产出的比值评估,只有力争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最大限度满足社会需要。社会效益是专业培养的人才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性及对社会的贡献,专业的科研成果对国家、社会、区域的经济建设、文明进步所起的带动、影响作用,专业为社会提供服务的数量、质量。
通过内部专业评估可以检验专业教学质量,内部专业评估指标体系是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方向。影响专业建设的因素很多,在进行每一轮专业评估之前必须明确评估的重点,如我院目前教学工作重点是课堂教学实施,那么内部专业评估应重点考虑课程实施,努力构建以课程评价为中心的专业评估机制,切实保证各专业质量的提高。专业评估应与专业建设过程密切结台,切实有效地推动专业建设,以达到评估所应带来的目的和效果。■
参考文献
张军侠 韩明波.开展专业评估把握高职专业建设的正确方向[J].教育探索,2007,16期
一、高职专业特点及专业评估
专业是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所分成的学业门类,所以专业的最基本要求是满足社会需要。构成专业的要素是课程,专业是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根据社会需要每个专业都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培养目标对整个专业起导向和规范作用,课程体系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对高职院校专业教育质量,一方面是专业课程教学能否使学生具有其专业职业能力;另一方面是专业自身发展能否适应社会发展。职业性是高职院校的特点,这就决定高职的专业划分要与一定的职业资格一致;专业培养目标要与一定的职业能力一致;专业教学过程要与一定职业工作过程、工作环境和职业情境一致;专业的社会认同要与相关职业在社会上的地位及其社会价值判断一致,能否一致和匹配是则要通过专业评估来评判。专业评估是以专业为对象,根据专业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可操作评估手段,通过定性或定量分析,对专业进行的价值判断,以诊断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专业评估应从高校、政府和社会三个维度进行,包括政府、社会等组织专业评估机构进行的外部评估和学校内部的专业评估。省、国家级示范专业评估就属于外部评估,通过外部专业评估机构所进行的专业评估,对专业教学工作起到指导和监控作用,使专业教学管理更加规范,从而保证专业教学质量;学校内部专业评估是学校首先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构建专业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指标体系是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专业评估由学校组织校内外专家组进行的评估,能引导各教学单位有目的地改进教学工作,及时了解专业教学工作现状。高职院校内部专业评估应在专业评估理论指导下,根据各校特点,既考虑可操作性强,又要考虑具有一定的推动效果,使专业评估真正发挥诊断、推动等重要作用。高职院校内部专业评估可以分阶段或分轮开展,不同阶段的评估指标体系评估要点可以有所侧重,逐个突破,以全面推进专业建设。
二、专业评估的必要性
教育部2014年拟对专业目录进行了修改,《专业目录(修订一稿)》与现行专业目录相比,专业大类维持19个不变,顺序和名称有所调整;专业类由原来的78个增加到95个;专业由原来的1170个减少到709个(其中保留297个,新增60个,取消130个,更名146个,合并206个),同时增设了651个专业方向。从专业目录的调整看,专业数量明显减少,扩大专业口径,逐步改变专业划分过细,专业口径过窄的弊端,使专业不再是只针对某一特定职业(工种),而是面向某一职业群,对全面推行专业评估可能起到促进作用。但由于各地区专业方向不同等原因,使全国范围的专业评估至今没有全面开展。专业认证或新职业鉴定也只是在物流管理、会计等专业开展,在这种情况下,将内部专业评估作为院校内部质量保障的有效手段显得尤为重要。
1.开展专业评估工作,能推动专业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彰显办学特色。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着其应更加强调专业教育,而通过专业评估可以有目的有侧重地抓好专业建设中的某一环节,诸如专业调研走过场、课堂教学效果不好等问题,并且适时地了解专业建设情况,客观地判断专业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全面地把握人才培养质量,并且能引导和打造专业特色。
2.开展专业评估工作,有利于正确把握专业建设的方向
高职专业设置必须符合社会需要和市场需求,对传统专业进行及时改造,并根据社会需要和学校办学条件增设紧缺专业,使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社会。通过内部专业评估,可以及时了解专业定位是否准确,专业建设是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通过专业评估指标体系的引导,能使专业结构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贴近企业生产,人才培养目标及时调整,使专业建设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三、高职院校专业评估思路和内容
要做好内部专业评估,首先要组建一支研究队伍,将专业评估作为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进行立项研究,充分学习专业评估理论,深入分析学院的实际情况,系统地研制出科学合理、高标准的内部专业评估指标体系;其次,组织校内外专家对内部专业评估指标体系进行论证,确定指标体系和评估年限;最后,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参加专业评估的专业。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宗旨,因此,高职专业评估指标体系的内容应突出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对课程教学改革、专业特色、师资、校内外实训基地、教材、图书资料等情况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
(一)专业定位及专业规划
专业定位包括人才培养的规格和类型、专业建设特点等,专业定位是学校办学理念的体现,决定着学校方方面面的政策,引领着学校发展方向。高职院校专业定位要考虑一是消费者需要什么,二是学院培养的人才规格和特点是否能满足不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专业办学思想明确,定位要合理,能适应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中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方面以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显然,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已经由过去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调整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方案能反映培养目标的要求,培养模式要与培养目标相匹配,培养规格符合本专业内涵,能突出高职教育的特点。要制定具体的专业建设规划和分期建设目标,计划具有可操作性,落实后有具体的阶段性建设成果,并要有建设经费做支持。 (二)专业教学条件
1.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水平直接决定着专业教学质量,决定着学校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师资队伍整体结构要基本合理,素质优良,教师数量基本满足教学需要,专业带头人要具有较高的教学、科研水平。专业评估时着重评估教师队伍中高级职称比例、专业教师中“双师”教师比例、来自企业的优秀兼职教师比例、双师型教师比例,教师是否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任课教师教学改革意识和质量意识是否强,教学水平是否普遍较高。
2.教学条件
专业建设必须有一定的教学经费投入和相应的实践教学条件、规章制度作保障才能顺利开展。能够满足“双师”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及现代教育技术等专项建设需要的专项经费,且经费投入要持续增长。校内实践教学基地设施先进,现代技术含量高,具有融实训、培训、技能鉴定于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基地,能满足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实践能力训练需要;具有较稳定的能满足学生实训要求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企业指导人员指导效果好。必修实践实训课开出率100%。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情况进行重点评估。
3.专业教学过程
1)专业教学工作和教学改革状况
课程是专业教学的载体,课程体系是专业建设的关键因素之一,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实施是影响专业建设效果的重要环节。课程设置不仅要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技能证书考试要求相匹配,还要有特色。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力度是否大,是否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是否能反映当前社会先进技术水平和最新岗位资格要求,是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教学效果是否好,专业课由“双师”教师和兼职教师上课的比例,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课时数占总课时的比例,是否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国内外合作办学成效是否好,专职教师是否有主持省级科技研究与开发或大型技术服务项目,教学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执行是否严格,教学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运行情况是否良好,专业指导委员会是否能实质性、制度性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社会需求调研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是否制度化、经常化等都属于专业评估的内容。课程设置、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过程及效果等方面的改革是评估的重点。
专业教学离不开教材,所选用的教材种类和数量,以及专业自编教材等是否符合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也是评估内容之一。
2)质量监控状况
专业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是否健全,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是否建立及执行情况如何,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否科学、有效,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网络是否畅通,课堂教学过程评价等专业评估是保证专业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4.专业特色
专业的办学特色如同企业的拳头产品,特色可以表现在不同的方面如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实践教学等,全省或本地区甚至全国如果是稀缺专业也是特色。关健是专业的特色要具有先进性,要有导向和示范作用。
5.专业办学效益
效益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办学成本投人与产出的比值评估,只有力争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最大限度满足社会需要。社会效益是专业培养的人才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性及对社会的贡献,专业的科研成果对国家、社会、区域的经济建设、文明进步所起的带动、影响作用,专业为社会提供服务的数量、质量。
通过内部专业评估可以检验专业教学质量,内部专业评估指标体系是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方向。影响专业建设的因素很多,在进行每一轮专业评估之前必须明确评估的重点,如我院目前教学工作重点是课堂教学实施,那么内部专业评估应重点考虑课程实施,努力构建以课程评价为中心的专业评估机制,切实保证各专业质量的提高。专业评估应与专业建设过程密切结台,切实有效地推动专业建设,以达到评估所应带来的目的和效果。■
参考文献
张军侠 韩明波.开展专业评估把握高职专业建设的正确方向[J].教育探索,2007,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