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始终践行“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的教育理念,让幼儿在园的活动游戏化,让幼儿身心在愉悦的游戏中 健康发展。
情景一:
每年的九月份,伴随着新生入园,孩子们的哭闹声响彻幼儿园的各个角落。每个入园的宝宝,都会说着同样的话:“我要找妈妈”“我吃完饭妈妈就来啦”“老师你送我回家吧”……孩子们一边说一边眼泪大颗大颗地往下流。
为了缩短幼儿的分离焦虑期,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我们带领孩子开展了游戏活动——“为妈妈造房子”。王烨、杨宜冉、穆家宇这三个哭得最凶的小朋友手拉手和老师来到了建构区,老师说:“今天我们用扑克牌为妈妈建造一座漂亮的房子”老师边说边做,玩得不亦乐乎,这立刻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三个孩子由大哭变成抽泣,老师偷偷地看了一眼,发现他们渐渐停止了哭声,好奇地看着正在忙碌的老师。这时老师接着说:“谁愿意和我一起搭房子呢?”话音刚落,三个宝宝不约而同地举起小手,最后三个小朋友开始“扑克牌搭房子”的游戏,边搭边说:“我要快点搭房子,等房子搭好了,妈妈就来了。”不知不觉地时间就过去了,孩子们在“搭房子”的游戏活动中暂时忘却找妈妈这件事。从这天开始,孩子们一入园就会说:“我要搭房子,等我搭好了房子,妈妈就来接我回家啦。”
通过简单的游戏活动,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对陌生的环境产生安全感,并和老师初步建立关系,从而提升孩子的适应能力。在整个游戏活动中老师始终站在孩子的角度,让孩子跟随自己的节奏慢慢适应环境,放松心情,平和地接受幼儿园集体生活,轻松愉悦地缩短幼儿的入园焦虑期,让家长放心。
情景二:
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的独特方式,孩子们的游戏不仅仅是玩,也是一种学习,在游戏中能引发、支持、促进孩子们的学习活动。镜头切换到户外活动——“图形变变变”的游戏。
首先,所有的小朋友围成圆圈坐下进行讨论,老师说:“现在我们要把这个圆形变成一个三角形,谁知道三角形是什么样子的呢?”话音刚落,彭博站起来说:“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紧接着老师又启发道:“那我们怎么把圆形变成三角形?我们一起开动自己的小脑筋。”子骞小朋友第一个说:“三角形有三个角,我们就让三个小朋友分别当一个角,其他小朋友把他们三个围起来当三条边,这样我们的三角形就变成了。”“那你把刚才的想法试着做一做!”子骞一脸自信地站起来,组织小朋友按照自己的想法由圆形变成三角形。“耶!我们变成三角形了!”孩子们在操场上兴奋的大喊起来,并给子骞小朋友竖起了大拇指。
“三角形变完了,那我们现在变个难一点的,怎么可以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呢?”小朋友们你一言我一语激烈地讨论起来,忽然一个声音响起:“老师,我想试一试。”我顺着声音一看,原来是平时不爱互动的果果:“那你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平行四边形有四条边,它们上下两条边是平行的,左右两条边也是平行的,而且还有四个角。所以应该像子骞刚才一样,先把四个角固定好!”我心里默默地佩服起这些孩子,他们学过的知识记得很清楚,到底能不能学以致用呢?我们拭目以待。果果说完就开始行动起来,她先邀请苏明浩、李白斌、刘臻还有她自己当平行四边形的四个角,平行四边形的造型有点特殊,我也适当地介入孩子们的游戏当中,辅佐小朋友们通过果果的指挥把平行四边形的队形完成了。小朋友们看到通过大家的配合和努力摆出老师提议的图形,又一次高兴地跳了起来,操场上响起一片欢乐的笑声。
看到孩子们自信的笑容,不由得想起陶行知老先生说过的话,“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你比小孩还要小。”孩子们的思维活跃敏捷,孩子们的能量无限可及。好玩的“图形变变变”游戏活动结束了,孩子们在整个活动中,以游戏的方式重温学过的知识,真正地体现了“学中玩,玩中学”的教育理念。
综上所述,这两次游戏活动中组织与指导应遵循以下几点内容:
1.游戏活动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在减少分离焦虑的游戏活动中,幼儿通过拼摆扑克牌房子,满足了想妈妈的心理需要,游戏让幼儿有了精神依托,从而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提高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2.支持幼儿对游戲材料的假想(以物代物)
在任何游戏中,幼儿常常以一种物品代替另一种,还能一物多用。如用彩泥当面条,把白色泡沫弄碎当大米饭。同样一种物品可以在不同的游戏中充当不同物品,如用积木可以做手枪、可以做房子,也可以做火车。
3.尊重幼儿的思维特点
幼儿的思维和我们成人的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比如幼儿常常通过一个或几个动作,将游戏情景进行浓缩或转换。孩子们有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他们知道什么是好玩的、有意思的,老师预设的活动、创设的情景不一定是他们想玩或是感兴趣的。幼儿的生活内容越丰富,他们的游戏内容就越充实、新颖,游戏的水平也就越高。
4.让幼儿自己制定游戏规则
游戏活动已经成为了一个迷你的小社会,他们有自己的规则和制度,并且在游戏活动中有机会学习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学习成人社会各类角色应有的行为方式,从而理解社会角色之间的关系,实践并掌握社会行为规范和人际交往技能。
5.老师在游戏活动中是观察者
当孩子在寻找游戏材料,创造游戏主题时,老师扮演观察者的角色,不主动发表意见,要相信孩子们的创造性,让孩子们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教师要善做幼儿游戏的观察者。
总之,幼儿游戏活动和经验来源于生活,老师应该有意识的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完成游戏的构建,找到他们感兴趣的游戏情景并利用现成的材料或者是替代材料完成游戏情景的创设,让幼儿通过游戏学习处理问题的方法,建立良好的规则意识,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游戏开启孩子的智慧,点亮孩子的童心,让孩子们在园的每一天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情景一:
每年的九月份,伴随着新生入园,孩子们的哭闹声响彻幼儿园的各个角落。每个入园的宝宝,都会说着同样的话:“我要找妈妈”“我吃完饭妈妈就来啦”“老师你送我回家吧”……孩子们一边说一边眼泪大颗大颗地往下流。
为了缩短幼儿的分离焦虑期,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我们带领孩子开展了游戏活动——“为妈妈造房子”。王烨、杨宜冉、穆家宇这三个哭得最凶的小朋友手拉手和老师来到了建构区,老师说:“今天我们用扑克牌为妈妈建造一座漂亮的房子”老师边说边做,玩得不亦乐乎,这立刻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三个孩子由大哭变成抽泣,老师偷偷地看了一眼,发现他们渐渐停止了哭声,好奇地看着正在忙碌的老师。这时老师接着说:“谁愿意和我一起搭房子呢?”话音刚落,三个宝宝不约而同地举起小手,最后三个小朋友开始“扑克牌搭房子”的游戏,边搭边说:“我要快点搭房子,等房子搭好了,妈妈就来了。”不知不觉地时间就过去了,孩子们在“搭房子”的游戏活动中暂时忘却找妈妈这件事。从这天开始,孩子们一入园就会说:“我要搭房子,等我搭好了房子,妈妈就来接我回家啦。”
通过简单的游戏活动,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对陌生的环境产生安全感,并和老师初步建立关系,从而提升孩子的适应能力。在整个游戏活动中老师始终站在孩子的角度,让孩子跟随自己的节奏慢慢适应环境,放松心情,平和地接受幼儿园集体生活,轻松愉悦地缩短幼儿的入园焦虑期,让家长放心。
情景二:
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的独特方式,孩子们的游戏不仅仅是玩,也是一种学习,在游戏中能引发、支持、促进孩子们的学习活动。镜头切换到户外活动——“图形变变变”的游戏。
首先,所有的小朋友围成圆圈坐下进行讨论,老师说:“现在我们要把这个圆形变成一个三角形,谁知道三角形是什么样子的呢?”话音刚落,彭博站起来说:“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紧接着老师又启发道:“那我们怎么把圆形变成三角形?我们一起开动自己的小脑筋。”子骞小朋友第一个说:“三角形有三个角,我们就让三个小朋友分别当一个角,其他小朋友把他们三个围起来当三条边,这样我们的三角形就变成了。”“那你把刚才的想法试着做一做!”子骞一脸自信地站起来,组织小朋友按照自己的想法由圆形变成三角形。“耶!我们变成三角形了!”孩子们在操场上兴奋的大喊起来,并给子骞小朋友竖起了大拇指。
“三角形变完了,那我们现在变个难一点的,怎么可以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呢?”小朋友们你一言我一语激烈地讨论起来,忽然一个声音响起:“老师,我想试一试。”我顺着声音一看,原来是平时不爱互动的果果:“那你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平行四边形有四条边,它们上下两条边是平行的,左右两条边也是平行的,而且还有四个角。所以应该像子骞刚才一样,先把四个角固定好!”我心里默默地佩服起这些孩子,他们学过的知识记得很清楚,到底能不能学以致用呢?我们拭目以待。果果说完就开始行动起来,她先邀请苏明浩、李白斌、刘臻还有她自己当平行四边形的四个角,平行四边形的造型有点特殊,我也适当地介入孩子们的游戏当中,辅佐小朋友们通过果果的指挥把平行四边形的队形完成了。小朋友们看到通过大家的配合和努力摆出老师提议的图形,又一次高兴地跳了起来,操场上响起一片欢乐的笑声。
看到孩子们自信的笑容,不由得想起陶行知老先生说过的话,“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你比小孩还要小。”孩子们的思维活跃敏捷,孩子们的能量无限可及。好玩的“图形变变变”游戏活动结束了,孩子们在整个活动中,以游戏的方式重温学过的知识,真正地体现了“学中玩,玩中学”的教育理念。
综上所述,这两次游戏活动中组织与指导应遵循以下几点内容:
1.游戏活动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在减少分离焦虑的游戏活动中,幼儿通过拼摆扑克牌房子,满足了想妈妈的心理需要,游戏让幼儿有了精神依托,从而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提高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2.支持幼儿对游戲材料的假想(以物代物)
在任何游戏中,幼儿常常以一种物品代替另一种,还能一物多用。如用彩泥当面条,把白色泡沫弄碎当大米饭。同样一种物品可以在不同的游戏中充当不同物品,如用积木可以做手枪、可以做房子,也可以做火车。
3.尊重幼儿的思维特点
幼儿的思维和我们成人的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比如幼儿常常通过一个或几个动作,将游戏情景进行浓缩或转换。孩子们有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他们知道什么是好玩的、有意思的,老师预设的活动、创设的情景不一定是他们想玩或是感兴趣的。幼儿的生活内容越丰富,他们的游戏内容就越充实、新颖,游戏的水平也就越高。
4.让幼儿自己制定游戏规则
游戏活动已经成为了一个迷你的小社会,他们有自己的规则和制度,并且在游戏活动中有机会学习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学习成人社会各类角色应有的行为方式,从而理解社会角色之间的关系,实践并掌握社会行为规范和人际交往技能。
5.老师在游戏活动中是观察者
当孩子在寻找游戏材料,创造游戏主题时,老师扮演观察者的角色,不主动发表意见,要相信孩子们的创造性,让孩子们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教师要善做幼儿游戏的观察者。
总之,幼儿游戏活动和经验来源于生活,老师应该有意识的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完成游戏的构建,找到他们感兴趣的游戏情景并利用现成的材料或者是替代材料完成游戏情景的创设,让幼儿通过游戏学习处理问题的方法,建立良好的规则意识,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游戏开启孩子的智慧,点亮孩子的童心,让孩子们在园的每一天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