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中国素质教育改革过程中,物理学科的改革势在必行。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逻辑能力和观察能力的重要阶段,是中学物理学习的重要部分。在物理课程的新课标改革下,要从物理实验教学入手,将物理知识贯穿于实验过程中,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和观察能力,更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物理知识,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物理学科;设计性实验;综合技能
1 前言
物理学习分为实验部分和理论部分。在物理理论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会遇到很多的结论、规律和定义、定律等等,追根踪源这些结论都是从物理实验中,通过物理实验的观察分析总结得出来的,甚至可以断言,如果没有物理实验,就不会有现如今飞速发展的物理科学。因此,将物理实验添加成为物理课堂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中国素质教育改革过程中的重大举措。
2 物理课堂教学的现状
在中学教学中,语文、数学、外语三个学科一直被认为是学习的主要学科,受到教师和家长的重视。然而,多年来,物理教学只是中学教学的一部分,并没有得到其应有的地位和重视。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存在着不少的弊端:
1)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
传统物理教学中,很多教师认为要想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必须强化其理论知识的学习。任何学科的理论学习都是枯燥无味的,尤其是物理知识,物理知识的许多论断都来源于生活实践和实验现象。因此,传统物理理论课的学习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教师不注重综合培养
在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生和教师均养成了“以学习成绩论成败”的思想观念,教师认为一个学生只有学习成绩好了,才会有出息,出人头地。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上都只会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学生也只会选择性的接受应试教育中对自己学习成绩有帮助的部分。即便物理实验在应试教育范围之内,因为其只占有较少的分值,大多数情况都会被教师和学生忽略。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教师不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只能看到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不仅会造成学生对成绩的过分看重,更是阻碍了学生进一步的发展。
3)物理课堂不受重视
长期以来,英语、数学、语文被视为学生学习的三大“主科”,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物理学科在大多数情况下相对都处于劣势地位,从而得不到足够重视,很多关于物理学科的教学改革并没有得到真正践行,这样也不利于物理教学发展。
3 物理设计性实验对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
随着社会发展对物理学科人才需求的变化,新课标改革对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物理实验”教学显得极为重要。物理实验教学中应以物理设计性实验为主,物理设计性实验包括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整理收集实验结果、分析数据论证猜想、推广交流几个过程。在设计性实验课堂上,学生的综合技能会得到有效提升。
1)提升学生的观察力
大自然从来不缺乏美,而是缺乏一双寻找美的眼睛。物理知识多来自于自然现象,研究者通过某些实验,实现自然现象的重现,进一步分析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上升到理论高度,这不仅能够需要学生具有极其细致的观察力,同时能够在观察总结归纳过程中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设计性实验教学过程的存在能够让学生们在实验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真正用眼睛去感受到“物理之美”,从而对物理学习产生足够的兴致。想得到精准的实验结果去论证自己所学理论知识的对错,就必须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会大大提升。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在物理设计性实验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师要学会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们对物理现象的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其次,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式,对想得到的实验现象重点考察;最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养成在思考中观察,在观察中思考的习惯,积极主动地帮学生解决物理学科上的疑问。
2)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
实验设计能力是学生能够受益一生的能力,指的是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知识和方法独立提出疑问、设计实验并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设计性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可以将“主动权”归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书籍等方式,完成实验原理的确定、实验步骤的设计等环节,这样不仅能够减少教师的课堂任务量,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及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总结归纳应用能力,同时,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也会得到有效提升。
3)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培养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以及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在设计性物理实验课堂中,教师会结合生活实际提出系列问题,并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探索,最终解决问题。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知识学习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更能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实验《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中,教师可以提出若实验中用的是一块形状不规则的石块而不是一个均匀小球,应该怎样来计算重力加速度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使学生不过分拘泥于书本知识的学习上,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4)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现代社会生活和科学工作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合作会直接影响到一件事情能否高效顺利的完成。在物理实验中,要想顺利的探究一个实验,需要实验小组分工合作,无论是实验的准备筹划,还是实验方案的拟定,实验结果的分析以及后期实验结果的推广交流,都需要实验小组成员集思广益、各抒己见、共同完成。在实验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了合适的与人沟通交流合作的平台,不仅让他们能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更能够提升班级的凝聚力。设计性实验不仅是提升学生合作意识的一种方式,更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环节。
4 总结
中国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缺乏科学素养,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注重物理教学过程中的设计性物理实验教学。设计性物理实验课程的开设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更能够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有效途径。在设计性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主动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观察和思考,有意识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
参考文献
[1]邹敏.对中职物理教学培养学生综合技能的探讨[J].现代交际.2015(8)
[2]王首杰.实施新课程以来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调查研究[M].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3]王玉华,李雪梅.浅析大学物理设计性实验对学生科研素养的培养[J].管理观察.2015(4)
【关键词】物理学科;设计性实验;综合技能
1 前言
物理学习分为实验部分和理论部分。在物理理论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会遇到很多的结论、规律和定义、定律等等,追根踪源这些结论都是从物理实验中,通过物理实验的观察分析总结得出来的,甚至可以断言,如果没有物理实验,就不会有现如今飞速发展的物理科学。因此,将物理实验添加成为物理课堂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中国素质教育改革过程中的重大举措。
2 物理课堂教学的现状
在中学教学中,语文、数学、外语三个学科一直被认为是学习的主要学科,受到教师和家长的重视。然而,多年来,物理教学只是中学教学的一部分,并没有得到其应有的地位和重视。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存在着不少的弊端:
1)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
传统物理教学中,很多教师认为要想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必须强化其理论知识的学习。任何学科的理论学习都是枯燥无味的,尤其是物理知识,物理知识的许多论断都来源于生活实践和实验现象。因此,传统物理理论课的学习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教师不注重综合培养
在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生和教师均养成了“以学习成绩论成败”的思想观念,教师认为一个学生只有学习成绩好了,才会有出息,出人头地。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上都只会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学生也只会选择性的接受应试教育中对自己学习成绩有帮助的部分。即便物理实验在应试教育范围之内,因为其只占有较少的分值,大多数情况都会被教师和学生忽略。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教师不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只能看到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不仅会造成学生对成绩的过分看重,更是阻碍了学生进一步的发展。
3)物理课堂不受重视
长期以来,英语、数学、语文被视为学生学习的三大“主科”,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物理学科在大多数情况下相对都处于劣势地位,从而得不到足够重视,很多关于物理学科的教学改革并没有得到真正践行,这样也不利于物理教学发展。
3 物理设计性实验对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
随着社会发展对物理学科人才需求的变化,新课标改革对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物理实验”教学显得极为重要。物理实验教学中应以物理设计性实验为主,物理设计性实验包括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整理收集实验结果、分析数据论证猜想、推广交流几个过程。在设计性实验课堂上,学生的综合技能会得到有效提升。
1)提升学生的观察力
大自然从来不缺乏美,而是缺乏一双寻找美的眼睛。物理知识多来自于自然现象,研究者通过某些实验,实现自然现象的重现,进一步分析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上升到理论高度,这不仅能够需要学生具有极其细致的观察力,同时能够在观察总结归纳过程中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设计性实验教学过程的存在能够让学生们在实验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真正用眼睛去感受到“物理之美”,从而对物理学习产生足够的兴致。想得到精准的实验结果去论证自己所学理论知识的对错,就必须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会大大提升。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在物理设计性实验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师要学会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们对物理现象的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其次,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式,对想得到的实验现象重点考察;最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养成在思考中观察,在观察中思考的习惯,积极主动地帮学生解决物理学科上的疑问。
2)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
实验设计能力是学生能够受益一生的能力,指的是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知识和方法独立提出疑问、设计实验并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设计性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可以将“主动权”归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书籍等方式,完成实验原理的确定、实验步骤的设计等环节,这样不仅能够减少教师的课堂任务量,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及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总结归纳应用能力,同时,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也会得到有效提升。
3)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培养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以及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在设计性物理实验课堂中,教师会结合生活实际提出系列问题,并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探索,最终解决问题。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知识学习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更能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实验《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中,教师可以提出若实验中用的是一块形状不规则的石块而不是一个均匀小球,应该怎样来计算重力加速度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使学生不过分拘泥于书本知识的学习上,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4)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现代社会生活和科学工作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合作会直接影响到一件事情能否高效顺利的完成。在物理实验中,要想顺利的探究一个实验,需要实验小组分工合作,无论是实验的准备筹划,还是实验方案的拟定,实验结果的分析以及后期实验结果的推广交流,都需要实验小组成员集思广益、各抒己见、共同完成。在实验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了合适的与人沟通交流合作的平台,不仅让他们能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更能够提升班级的凝聚力。设计性实验不仅是提升学生合作意识的一种方式,更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环节。
4 总结
中国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缺乏科学素养,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注重物理教学过程中的设计性物理实验教学。设计性物理实验课程的开设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更能够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有效途径。在设计性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主动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观察和思考,有意识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
参考文献
[1]邹敏.对中职物理教学培养学生综合技能的探讨[J].现代交际.2015(8)
[2]王首杰.实施新课程以来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调查研究[M].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3]王玉华,李雪梅.浅析大学物理设计性实验对学生科研素养的培养[J].管理观察.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