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呢?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叫有疑。”正因为“疑问”能激发人的思维,促使人们去努力创作实践,所以教学中要从疑入手,加强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求疑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努力使学生成为发现者,鼓励他们在思考的基础上去质疑。因为学生要发现问题,就必须深入细致地阅读文本,对自己所要提出的问题先进行一番思考,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如,戏剧专题阅读时,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整合文本提出问题。如,《雷雨》的学习,有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周朴园到底是怎样的人?他对梅侍萍是不是有真感情?这是对周朴园性格是否同一的思考,也是对当时社会背景的一个透视。这些问题都有一定的深度,无疑是学生独立思考的结果,所以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聪明才智,鼓勵他们提出疑问以便多方位地理解课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能力也提高了。
二、析疑
第一,让学生重新阅读、分析、思考,在充分阅读思考的过程中进一步分析问题,提高能力。为更好地解决问题,教师要给学生充分阅读和思考的时间,切莫心急。让学生仔细研读课文,深入思考问题,在分析问题时,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探索问题的方法。同一体裁的文章都有共同的特点,阅读之前,教师要教给学生怎样去读,遇到问题怎样解决,使学生胸中有数。如,学习小说,首先要掌握小说的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是怎样安排的,其次要搞清作者是怎样运用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以及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第二,组织讨论,明辨是非。如果学生经过独立思考,问题还不能解决,教师不必立即向学生宣讲答案,而要及时组织学生讨论,这样多向交流,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论辩能力,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如,学习《项链》时,针对路瓦栽夫人的不幸遭遇是怎样造成的问题,学生展开了讨论。有的学生认为,路瓦栽夫人的不幸遭遇是她的资产阶级虚荣心造成的;有的学生认为,是她的爱面子观念不肯对持有项链的友人说出真情造成的;有的学生认为,路瓦栽夫人的不幸遭遇是丢项链这个偶然事件造成的。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先是否定了第三种看法,对第二种看法大家也持否定态度,认为那是从表面看问题,不是小说所蕴涵的深刻社会意义。最后大家得出正确结论:第一种看法基本正确,但必须深入到当时的社会中去寻找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罪恶制度的腐败风尚造成了她的不幸。
三、答疑
读书:“有疑者,须叫无疑,方是长进。”对于教学中的疑问,可以指导学生通过以下途径解决:字词方面的疑难,教师完全不必一一订正,让学生通过查找工具书依据具体语境解决;课文中的枝节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关键性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以加深印象;课文中难度较大的或知识性的问题,教师做精当的讲解;与训练写作有关的问题,学生讨论分析后,再用写文章的形式去解决。
学生之所以对写作文感到头疼,主要原因是缺乏敏锐的观察力,缺乏思考,大脑里材料匮乏。所以,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把课文当作范文,让学生从课文中寻找写作的材料,把语文课上成作文辅导课。教师带着问题教,学生带着问题学,把阅读和写作紧密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就会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得实在,有“米来下锅”、“立竿见影”之效。如,写景散文专题阅读《荷塘月色》中写“月下荷塘”和“塘上月色”的段落,先让学生细读,学习这一部分的精妙句式及修辞的运用,然后进行作文片段练习。再如,从《长江三峡》中挑选出优美的动词,让学生重新用这些动词组段,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词语的能力,让学生移用和仿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之,要培养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就要选准突破口,加强阅读教学。创设一定的情境,诱发学生的内驱力,大幅度地提高阅读教学效果,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只有认真学习努力提高,才能为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求疑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努力使学生成为发现者,鼓励他们在思考的基础上去质疑。因为学生要发现问题,就必须深入细致地阅读文本,对自己所要提出的问题先进行一番思考,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如,戏剧专题阅读时,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整合文本提出问题。如,《雷雨》的学习,有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周朴园到底是怎样的人?他对梅侍萍是不是有真感情?这是对周朴园性格是否同一的思考,也是对当时社会背景的一个透视。这些问题都有一定的深度,无疑是学生独立思考的结果,所以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聪明才智,鼓勵他们提出疑问以便多方位地理解课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能力也提高了。
二、析疑
第一,让学生重新阅读、分析、思考,在充分阅读思考的过程中进一步分析问题,提高能力。为更好地解决问题,教师要给学生充分阅读和思考的时间,切莫心急。让学生仔细研读课文,深入思考问题,在分析问题时,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探索问题的方法。同一体裁的文章都有共同的特点,阅读之前,教师要教给学生怎样去读,遇到问题怎样解决,使学生胸中有数。如,学习小说,首先要掌握小说的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是怎样安排的,其次要搞清作者是怎样运用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以及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第二,组织讨论,明辨是非。如果学生经过独立思考,问题还不能解决,教师不必立即向学生宣讲答案,而要及时组织学生讨论,这样多向交流,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论辩能力,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如,学习《项链》时,针对路瓦栽夫人的不幸遭遇是怎样造成的问题,学生展开了讨论。有的学生认为,路瓦栽夫人的不幸遭遇是她的资产阶级虚荣心造成的;有的学生认为,是她的爱面子观念不肯对持有项链的友人说出真情造成的;有的学生认为,路瓦栽夫人的不幸遭遇是丢项链这个偶然事件造成的。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先是否定了第三种看法,对第二种看法大家也持否定态度,认为那是从表面看问题,不是小说所蕴涵的深刻社会意义。最后大家得出正确结论:第一种看法基本正确,但必须深入到当时的社会中去寻找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罪恶制度的腐败风尚造成了她的不幸。
三、答疑
读书:“有疑者,须叫无疑,方是长进。”对于教学中的疑问,可以指导学生通过以下途径解决:字词方面的疑难,教师完全不必一一订正,让学生通过查找工具书依据具体语境解决;课文中的枝节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关键性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以加深印象;课文中难度较大的或知识性的问题,教师做精当的讲解;与训练写作有关的问题,学生讨论分析后,再用写文章的形式去解决。
学生之所以对写作文感到头疼,主要原因是缺乏敏锐的观察力,缺乏思考,大脑里材料匮乏。所以,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把课文当作范文,让学生从课文中寻找写作的材料,把语文课上成作文辅导课。教师带着问题教,学生带着问题学,把阅读和写作紧密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就会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得实在,有“米来下锅”、“立竿见影”之效。如,写景散文专题阅读《荷塘月色》中写“月下荷塘”和“塘上月色”的段落,先让学生细读,学习这一部分的精妙句式及修辞的运用,然后进行作文片段练习。再如,从《长江三峡》中挑选出优美的动词,让学生重新用这些动词组段,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词语的能力,让学生移用和仿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之,要培养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就要选准突破口,加强阅读教学。创设一定的情境,诱发学生的内驱力,大幅度地提高阅读教学效果,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只有认真学习努力提高,才能为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