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准突破口,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呢?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叫有疑。”正因为“疑问”能激发人的思维,促使人们去努力创作实践,所以教学中要从疑入手,加强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求疑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努力使学生成为发现者,鼓励他们在思考的基础上去质疑。因为学生要发现问题,就必须深入细致地阅读文本,对自己所要提出的问题先进行一番思考,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如,戏剧专题阅读时,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整合文本提出问题。如,《雷雨》的学习,有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周朴园到底是怎样的人?他对梅侍萍是不是有真感情?这是对周朴园性格是否同一的思考,也是对当时社会背景的一个透视。这些问题都有一定的深度,无疑是学生独立思考的结果,所以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聪明才智,鼓勵他们提出疑问以便多方位地理解课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能力也提高了。
  二、析疑
  第一,让学生重新阅读、分析、思考,在充分阅读思考的过程中进一步分析问题,提高能力。为更好地解决问题,教师要给学生充分阅读和思考的时间,切莫心急。让学生仔细研读课文,深入思考问题,在分析问题时,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探索问题的方法。同一体裁的文章都有共同的特点,阅读之前,教师要教给学生怎样去读,遇到问题怎样解决,使学生胸中有数。如,学习小说,首先要掌握小说的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是怎样安排的,其次要搞清作者是怎样运用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以及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第二,组织讨论,明辨是非。如果学生经过独立思考,问题还不能解决,教师不必立即向学生宣讲答案,而要及时组织学生讨论,这样多向交流,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论辩能力,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如,学习《项链》时,针对路瓦栽夫人的不幸遭遇是怎样造成的问题,学生展开了讨论。有的学生认为,路瓦栽夫人的不幸遭遇是她的资产阶级虚荣心造成的;有的学生认为,是她的爱面子观念不肯对持有项链的友人说出真情造成的;有的学生认为,路瓦栽夫人的不幸遭遇是丢项链这个偶然事件造成的。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先是否定了第三种看法,对第二种看法大家也持否定态度,认为那是从表面看问题,不是小说所蕴涵的深刻社会意义。最后大家得出正确结论:第一种看法基本正确,但必须深入到当时的社会中去寻找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罪恶制度的腐败风尚造成了她的不幸。
  三、答疑
  读书:“有疑者,须叫无疑,方是长进。”对于教学中的疑问,可以指导学生通过以下途径解决:字词方面的疑难,教师完全不必一一订正,让学生通过查找工具书依据具体语境解决;课文中的枝节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关键性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以加深印象;课文中难度较大的或知识性的问题,教师做精当的讲解;与训练写作有关的问题,学生讨论分析后,再用写文章的形式去解决。
  学生之所以对写作文感到头疼,主要原因是缺乏敏锐的观察力,缺乏思考,大脑里材料匮乏。所以,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把课文当作范文,让学生从课文中寻找写作的材料,把语文课上成作文辅导课。教师带着问题教,学生带着问题学,把阅读和写作紧密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就会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得实在,有“米来下锅”、“立竿见影”之效。如,写景散文专题阅读《荷塘月色》中写“月下荷塘”和“塘上月色”的段落,先让学生细读,学习这一部分的精妙句式及修辞的运用,然后进行作文片段练习。再如,从《长江三峡》中挑选出优美的动词,让学生重新用这些动词组段,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词语的能力,让学生移用和仿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之,要培养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就要选准突破口,加强阅读教学。创设一定的情境,诱发学生的内驱力,大幅度地提高阅读教学效果,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只有认真学习努力提高,才能为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实行了好几年,目前已从星星之火变成燎原之势,作为新课改亲历者来说,全身心投入实践中,得到许多收获和喜悦,同时也有困惑和不解,下面就探讨一下新课改中关于构建高效课堂的理解和认识。  1明确高效课堂的概念  新课改中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升授课效率,构建高效课堂,老师要首先明确高效课堂的概念,那高效课堂到底是如何定义的呢?其实高效课堂就是高效率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换而言之就是指教学效果
期刊
为了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自2016年起我们学校从上到下也掀起了一股教育改革的新浪潮,由教学校长和教务处主任联合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差异化五步导学法”。该模式的教学理念是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使课堂成为学生能力终生发展的源泉。  一、何谓“差异化”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高中语文教学中不可回避的客观事实,差异化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进行教学设计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在高
期刊
教师如何充分利用群体学习效应开展教学呢?具体如下:  一、建设正式群体,形成浓厚的学习语文氛围  班内小组是正式群体,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着重进行正式学习群体的建设。  1.创造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马卡连柯指出:我们与其采用对每一个学生逐个地进行说服的方法,毋宁创造集体。实行对全体学生施加影响的教育方法心理学研究表明,群体通过感染模仿、从众、认同的心理机制,使个体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影响,引起个体心理
期刊
中学生的作文水平,往往是其语文素养的全面反映,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绝非一日之功。因此,必须在日常语文教学中科学组织,扎实训练, 指导学生把功夫用在平时,在教学实践中,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平时要注意强化阅读,切实实现从阅读到写作的有机转化。“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写作的前提,中学生往往是靠增加阅读来开阔视野,认识现实、体验生活,从而通过纷繁的文学艺术作品中获取间接经验。精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能够沟通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获取外部的信息和知识,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拓展人的视野,帮助人融入广阔的社会空间。阅读能够发展人的语言,发展人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等阅读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其实阅读也是生命活动,是一种生活,是一种自由的生活、精神的生活、智慧的生活。在
期刊
社会不断进步,科学技术不断取得新的成果,其中,最为火热的那就要属于机器人了。要说机器人的本领,那可大着呢,所以在未来,拥有一台能够传送的机器人绝对不再是梦想。  有人想发明万能机器人,有人想发明清洁机器人,还有人想发明按摩机器人……看看我想发明的机器人吧!我最想的,就是能够发明一台能传送的机器人,想知道为什么吗?让我为大家一一道来。  前段时间妈妈告诉我说,如果我表现得很好,就在周末的时候带我去游
期刊
随着语文考试制度的改革,作文占据了中学语文的半壁江山。它的成绩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语文成绩的好坏。但毋庸置疑的是,作文也是最令师生头疼的了。对学生来说——作文难写;对老师来说——作文难批。长期以来,在此种情绪的影响下,作文成了夹在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毫不相干的第三者,一直阻碍了作文成绩的提高。其实,我以为,师生不应把作文当成孤立的个体,而应把它作为连接师生关系的纽带,促成师生交流的阵地,唯有实现“教师—
期刊
你是否去过北京的天坛?你是否在天坛的围墙边散过步呢?你是否在天坛的东墙脚下听见过一群孩子的朗朗讀书声呢?这是从我们学校——天坛东里小学传来的。  我们学校的墨香苑,非常美丽。春天,冬青茂盛,百花齐放,让人一进去就陶醉其中;夏天,天气燥热,知了在不住地叫着,但是我们还是很高兴在里面嬉戏;秋天,柿子树上结满了沉甸甸的果实,树叶金黄金黄的,风一吹,叶子纷纷扬扬飘落下来,就像翩翩起舞的蝴蝶一样;冬天,虽然
期刊
一堂好的语文课,教师会引领学生进入一个语文学习的新天地,在时光里自由穿梭,在文字之间诗意徜徉。一堂充满语文味的课堂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那么语文课如何才能展现十足的语文味?笔者认为需要深深地扎根于文本的土壤里。下面就以笔者执教2016年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这一篇课文为例,从三个方面入手,来彰显课堂语文味的有效尝试。  一、
期刊
去年暑假,我接任了小学段的低年级语文教学,同时开始的还有区级实验课题——“低年级大量识字,提早阅读”。刚开始,我很犯难,因为低年级的孩子知识储备太少了,特别是识字水平参差不齐,虽然自己认为困难多多,但我还是在摸索中前进,现将平时的做法总结如下:  一、国家教材与实验教材相结合  我们所使用的国家教材一年级语文是部颁教材,先识字再学拼音,识字相对少一点。我采取了与实验教材相结合的方法,当学生学拼音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