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朝历史定位的思考

来源 :历史学家茶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ke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国元年前后,出于推翻清朝统治的政治需要,革命党人和学术界进步人士皆对二百余年的清朝统治持否定态度。而今清朝灭亡已近百年,以客观态度重新审视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便成为史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重要任务。我认为,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维护国家统一,增进民族团结,推动社会进步诸方面,较之于此前历代王朝,清朝均有超越,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早在入关之前,清朝统治者即树立了统一全国的勃勃雄心。明朝灭亡后,在摄政王多尔衮统率下,清朝统治者立即挥师入关,着手实现统一大业。历经数十年经营,不但将明朝旧有疆域悉数收归版图,还将长期割据的少数民族政权逐一清除并成功地抗拒了沙俄入侵,将广袤的边疆地区置于中央政权直接控制之下,从而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空前的大统一。这些成就,不但中国古代割据一隅的少数民族政权难以望其项背,也大大超越了所有统一过全国的汉族王朝。进入近代以后,面对西方列强入侵,为了维护国家统一,清朝政府又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抗争。尽管由于社会制度落后,这些抗争屡屡失败,但却粉碎了西方帝国主义瓜分灭亡中国的野心和梦想,为数亿中国人民及其后代子孙保存了可供生息繁衍之地。就此而言,清朝政权功不可没。
  此前,受儒家内华夏而外夷狄传统思想影响,中国历代汉族王朝皆将环据中原地区四周的少数民族视同犬羊禽兽,以致国内民族关系长期紧张并多次发生民族冲突和战争,给各族人民造成深重的灾难。作为一个以少数民族贵族为主体所建立的全国政权,早在入关之前,清朝政权即重用汉官并通过联姻方式与蒙古各部建立了牢固的关系。统一全国之后,又采取措施,缓和满汉民族矛盾,并将联姻推及准噶尔、回疆,吸收各族政要参与中央、地方政权管理,从而彻底改变了此前历代王朝通过军事征服实现民族融合的旧方式。这些措施,进一步增强了各族人民的凝聚力,加快了境内各民族融和的进程。正是因为如此,进入近代之后,面对西方列强入侵,境内各民族志士仁人和数代先民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前仆后继,进行了一个世纪之久的感天动地、可歌可泣的抗击外敌入侵的斗争,并在斗争中形成了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就增进民族团结、促成中华民族最后形成而言,清朝政府这些成就亦可圈可点,功在千秋。
  还需指出,在实现中国古代向近现代过渡、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清朝亦起到了独特的作用。入关以后,为了统治人口逾亿的中原人民,数代清朝皇帝饱怀忧患意识,异常勤政。经过长期摸索,对旧有统治机构、制度、政策进行改革。其于机构改革如于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之外另设军机处,并将之作为政权中枢,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其于传位制度,则摒弃实施两千余年的嫡长子继承制度而改行秘密建储,保持了政局长期安定。其于中枢决策则皆经多重机构反复商议而后付诸实施,从而避免盲目性、随意性,使之更加符合实际。其于文书运行则于原来渠道之外,另创廷寄、奏折,以使信息输送更加准确、及时。
  对于民生,清朝历代统治者亦极为关注。雍正间推行地丁合一制度,最终取消了实施上千年的人头税,使得赋役负担更加合理。终清朝一代,长期推行劝垦政策,推广优良、高产品种、提倡改进耕作技术等项政策使得耕地面积增加、产量提高。对于兴修水利、治理黄河、修建江浙海塘工程,亦态度积极,认真负责。此外,康乾时期,清朝统治者还多次大规模蠲免钱粮,赈济灾民,施行救荒政策。所有这些,使得社会长期安定,经济发展,人口激增,由明朝末年的一亿左右增至四亿以上,国民经济总产值一度雄居世界之首,具备了一个国际大国所必需的要素。同时,还重视教育,编修群籍,文化事业空前繁荣,社会文明程度较之前代大有提高,亦为后世保存了可贵的古代文化遗产。进入近代以后,在与西方列强的抗争过程中,又主动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兴办洋务,创办近代工业,并进行变法维新,着手政治改革。正是这些,推动了中国社会不断进步,并最终完成了由古代社会向近现代社会的过渡。
  当然,由于清朝是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统治中国又达二百余年,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亦不可忽视。其主要者,一是因其原来社会发展阶段颇为原始落后,入关之初,在一定范围内,落后的农奴制生产方式长期存在。二是封建专制制度加强,监察机构职能薄弱。尤其是雍正年间实行台省合一,取消监察机构批评最高统治者的权利。凡此,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进步。虽然如此,作为一个对中国社会发展作出如此突出贡献的王朝,在中国历史上,清朝仍占据着特殊的重要地位。
其他文献
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刚到美国的中国青年,下飞机后住在一位本地人家里。主人问他:“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eat?”(你想吃点什么吗?)他按中国的方式回答:“ No, thanks.”结果主人信以为真,没有为他准备饭菜。因为按照英语习惯,此时不必客气,应照直回答。那个青年在饿了一夜之后,第二天早上只好痛快地回答:“Yes, please.”否则的话,也许连早餐也吃
期刊
小班孩子刚刚入园,他们的注意力、自控能力差,其绘画发展水平也正处于“涂鸦期”。由于他们年龄小,手部小肌肉群发育不够完善,手部力量不够且动作不够灵活,加上他们绘画的目的不太明确,又没有一定的技能做基础,所以他们只是把绘画当成一种游戏,随自己兴趣任意涂抹,画出的物体不太规范,似像非像,让人难以捉摸。因此,幼儿园小班美术教学难度较大。现将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与大家分享一下。在小班的美术教学中,我是这样
期刊
今年圣诞、元旦、农历新年扎堆过,这一情形多少年轮回一次,笔者不知道,但笔者却从中感受到了洋节与本土最盛大的节日之间的反差:洋节越来越红火,而春节越来越寡然无味;洋节仿佛是青少年甚至儿童的节日,而本土节日则似乎主要由中老年人特别是老年人在过。联想到今日的青少年将是明日的中老年,笔者瞻望本土节日的前途,真是不寒而栗!  不能否认,我们许许多多甚至全部本土节日,都是农耕社会的产物,都是农耕文明的组成部分
期刊
日本学者高桥浩说:“今天的时代是一个‘产品’加‘智慧’的时代,有无创新力将成为事业成败的关键。”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尤为重要。那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根据教学实践,谈三点看法:  一、鼓励学生质疑多问,发挥创新潜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鼓励学生质疑、多问。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古人云:学贵疑,小疑则小进,大
期刊
编者按:最近,由“百家讲坛”所引发的关于明清史的讨论屡屡见诸媒体和网络,关于明清易代的评价更是成为知识界乃至草根阶层关注的热点。这里,我们组织了五位学者关于明清易代的评价问题的笔谈,旨在将讨论引向深入。五位学者的观点各异,有的甚至截然对立,但皆可成一家之言。今后,我们还将以《历史学家茶座》为平台,继续组织类似的讨论。    中国历史有其独特的逻辑发展线索。大一统的君主宗法制社会,经过了一千五百余年
期刊
【摘要】教学语言的运用要讲究科学性、准确性、可接受性、启发性、简明性、丰富性、艺术性  【关键词】生物教学语言;科学性;准确性;可接受性;启发性;简明性;丰富性;艺术性    【中图分类号】G613.2【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594(2010)03-0084-02     人类的语言既是信息交流的工具,又是思维的工具。任何现代化教学手段,或最合理的教学组织过程,授课模式,都离不开教
期刊
晚明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新旧交替而又极其重要的时期。学者们多将其视为两个划时代意义的开端,即中国从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开端和世界一体化发展的开端。晚明社会的诸多变化,如社会经济的空前活跃,经济结构的诸多改变,思想上反传统思潮的涌现与学派蜂起,社会价值观念的重塑等,都曾引起学界的极大关注。从经济与文化的角度看,这确是一个生机勃发的时代,特别是万历前期曾经一度的富庶与辉煌,更被后人视为有明一朝最为繁
期刊
【摘要】国家意识、民族意识、主权意识在全球化背景下受到挑战,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教育国民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出现的一系列思想矛盾和人性矛盾,才能在新世纪多重社会转型中,更好地扬育中华民族精神,提高民族凝聚力。  【关键词】扬育;民族精神;哲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40-053【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594(2010)03-0037-03     有没有高
期刊
一、融入自然鉴赏美  自然界拥有大量的资源,像山鹿的灵活轻盈、海豚的流线体型、天鹅的光洁奇目、鲤鱼的网状鳞片、老虎的条纹毛皮等,皆说明了大自然的千姿百态的美好形态。审美者从中仿佛看出了同生活环境之间的和谐联系,而人们对这种联系的感觉是审美享受的主要源泉。自然美是指以自然事物为对象所引起人们对美的感受和体验。自然又可以分为“人工自然”和“大化自然”,前者渗透着劳动者的汗水和创造智能,体现着人的本质力
期刊
【摘要】新课改下的地理教学,我们要不断探索、改革、创新,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法,进行形式多样的课堂练习,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转变教师角色,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样才能跟上课改时代的步伐,让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得以实施,使我们的教育成为真正的素质教育。  【关键词】新课改;地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0-8594(2010)03-008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