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并重 用好新教材 当好新“导演”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oo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部编版新教材在中小学语文界老师们的期待中惊艳亮相。它要求之细,难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书是越来越难教了。所以我想用好新教材,当好新导演,教师的“态度”是前提,因为态度决定高度 ,心态决定人生。我们应该把认真的态度与良好的心态结合起来,指导自己的实践,在部编版教材的使用中完成我们肩负的教育教学任务,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用好新教材,当好新导演,教师的“解”是关键
  新教材有一大亮点就是它第一次较为明确地提出了语文教学中的部分重点,即重点“教什么”的问题,这是教学中的“规定动作”,必须完成。教学中还需要教师的深度“解读”。
  1.只有深度解读,才能让课堂精彩
  深度解读、深入思考就是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进行二度甚至是n度创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确定教什么样的内容,给学生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及选择该种学习方法的理论依据,包括如何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强化主动意识,这些都必须考虑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他们已有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如教《“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师可根据学生好动、好表现的特点,让学生有声有色地表演,在活动中体验巴迪父母对他的不同的爱;有位老师在解读《杨氏之子》这篇文言文时,抓住姓杨家孩子聪明、有礼貌这一特点,设计让三个同学为一小组,“互读”“互听”每人读听一遍的活动,顺利完成了识字、断句目标,超额完成老师的任务。以上学法的设计,起到了唤醒学生已有知识和情感的作用,在巧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并用它来同化新知识方面均有借鉴意义。其实解读文本时既要完成“规定动作”,还要有适当的“自选动作”,而且要能解读出与内容相辅相成的较好的学法,教师的教自然生成了学生的学,课堂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这种解读,这种思考成为习惯,是一名优秀教师必备素养。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一个有思想的人,而不是人云亦云,而是多问了一些 “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敢于突破框框条条的束缚,寻求新的思路。如在教学《陈涉世家》时,有一位教师通过研读,发现卜者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点。(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因为他的说话很讲究方式方法,他用鼓励的语言鼓动陈胜、吴广,给他们以信心和力量。这也是我们的前辈在说话的方式方面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并且教给陈胜、吴广做事的方法,虽然是暗示的方式,“然足下卜之鬼乎?”在行文方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陈胜、吴广顺利开展舆论工作作了必要的铺垫。
  所以思考会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灵动,我们会享受到语文的独特的美!
  2.深度解读非常重要,但一定要适度教学
  都说做教师难,我觉得做语文教师更难,重要的是我们不知道每一课具体教什么,虽然现行的语文教材通过单元说明、思考练习题、阅读提示等助读系统提示着教学内容,但确定的教学内容呢?目前的语文教材还不能给出,还要靠我们去挖掘、去提取。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学习、借鉴。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确立深度解读,适度教学的思想,因为“教什么”比“怎么教”重要,只有把“教什么”的问题解决好了,“怎么教”的问题才有讨论的价值,提高语文学科课堂教学的效益,特别是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益,才有实现的可能。
  我们应该听听湖北省教学研究室蒋红森教授的说法,阅读课选择“教什么”涉及三个要素的综合处理问题:一是课文,面对“这一篇”课文选择教什么;二是学生,面对“这一班”学生选择教什么;三是课时,在“一课时”这个时空内选择教多少。
  二、用好新教材,当好新导演,课堂的“读”是核心
  如果说“解”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那么“读”就是解决“怎么教”的问题,就是怎么落实解读结果的重要途径,是作为导演考虑课堂呈现形式及结果的过程,是调动、激发演员情绪、让演员进入剧情,效果精彩纷呈的过程。这里,我强调一个关键词:涵泳。
  涵泳——语文教育之本。边读边思,边思边读,读和思交织进行。熟读是深思的依据,不深思就得不到书中情味和理趣。
  “从容涵泳,自有无形之益”(李新庵《训字良规》)首先,涵泳有利于语言的积累。“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就是这个道理。其次,涵泳有利于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意思。再次,涵泳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语言。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书上的规范的语言,潜移默化地进行吸收,久而久之,原来不规范的方言土语及不良的语言习惯必然被规范的书面语所代替。
  語文教学贵在“涵泳”“还我琅琅读书声”。对于课文中一些文字优美、情感强烈、意境深远的精彩片断和重点章节,一定要指导学生真心读懂、读好、读透,把一个个词、一句句话、一段段文,化为有声有色的事,有血有肉的人,丰富多彩的景,真挚感人的情,让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受到熏陶,培植语感,吸取课文中丰富的营养,在熟读中获得记忆。一课书教完了,一定要把是否读熟,该背的是否会背,作为评价教学成败的首要标准。
  所以,现在的课堂应该是以读促讲,以读促解。徐世荣先生说:“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推平、摆开,朗读是融贯、显现;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赋予作品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讲,朗读比讲解更重要。”如《藤野先生》一文中有下面几句对话: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吗?”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学生一看藤野先生说的“拿来我看”一句话后面是个叹号,读得很严厉。教师启发说:“如果藤野先生像你这样说话,鲁迅就不会尊敬他了。语气是坚定的,不给不行,这一点你们体会的不错。但表情呢——”学生明白了,再读就好了——语气很硬,是命令的口吻,表情却十分和蔼。
  读,就是要让学生“进入角色”,透过全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所以,有了做好它的心理准备,加上认真负责的解读,选择好合适的形式,我们一定能不辱使命!
其他文献
中学阶段包括初中和高中,这一阶段的学生感知觉发展较快,注意力比小学生更集中,更稳定。记忆力明显增强,思维能力也有了明显的发展,自我控制力也有了增强。这是学生身心逐渐成熟的时期,也是学习科学知识的有利时期。教师应利用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进一步提高要求,加紧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更高一层次的语文学习习惯。  一是自主学习的习惯。二是勤思善问的习惯。三是多读善读勤动手的习惯。四是合作探究的习惯
期刊
一、为人师表讲良心,爱的教育是永恒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作为教师的我们,其职责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传道受业解惑,而是在此基础上的升华:不仅教孩子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真、善、美,实现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唤醒!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更应以爱为初衷、为方式、为目的,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教书育人。  工作以来,我也一直坚持着“爱的教育”这一理念,从刚开始接触学生、走近学生再到走进学生最后教育引导甚至
期刊
2016年上半年,我校有一个省级专项课题《普通高中学生素质评价档案材料的分类记录和有效管理的研究》,探讨高中生综合素质档案材料的建立、存档问题,实践证明“两条线”(自上而下传达通知,自下而上提交作业),辅导方式“微信+二维码”可行的,首创用指尖技术管理学生的档案材料。这个工作为高考综合改革做好准备工作,指尖技术在我校实施一年多,管理学生的综合素质档案材料有成效。  一、指尖技术与综合素质档案材料的
期刊
一、串线结网,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一)纵向串线  知识之间的纵向联系从教材本身的结构可以体现,学生也容易理解和掌握,如“圆的周长和面积”教学内容,其结构为:圆的概念→圆的性质→圆的周长→圆的面积→扇形面积。  在复习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应启发学生自己理清知识的脉络,掌握知识的重点,沟通半径、直径、周长、面积之间的关系,并正确运用有关知识进行计算和解题.如让学生将学过的计算公式编成下面的图表:
期刊
在全世界欢度六一儿童节之夜,受普洱市一中高333班首席导师何东良老师的邀请,我以一个普通科任导师的身份参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家长、学生和学校三方沟通交流会。在听、看、思之余,似乎进一步验证和明白了当前普遍存在的教育教学行为有效性不足的根疖所在。在此,我愿将它写出来与各位同仁分享与交流,共同探寻提升高中有效教学的路径与方法。  持续近两个小时的交流活动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围绕《走进父母》主题,主
期刊
优良的班风是优秀班集体的灵魂,它一旦形成,对巩固和发展班集体,提高成员的归属感、认同感,对教育班集体的每一个成员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塑造良好的班风是班主任的首要任务,是班级建设的重中之重。而如何抓好班风建设,更是班级管理这门艺术之中的艺术。对此,我结合自己的实践和思考谈几点。  一、在“德”上作垂范  小学低年级学生,尤其是才跨进一年级的孩子,刚刚摆脱了学前那种“手牵手、抱着走”的保护式教育模式
期刊
什么是仪式感?  《小王子》有一个片段给出了极好的解释:  小王子驯养狐狸后,第二天又去看它。  “你每天最好相同时间来。”狐狸说。  “为什么?”  “比如,你下午四点来,那么从三点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感到幸福。到了四点钟的时候,我就会坐立不安;我就会发现幸福的代价。但是,如果你随便什么时候来,我就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该准备好我的心情……应当有一定的仪式。”  “仪式是什么?” 
期刊
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我国对基础教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这次的改革无疑是近几次课改中力度最大的一次,改革后的新课程体系在课程目标、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以及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不同程度创新和突破。《数学课程标准》废除了学科中心论,确立了数学面向全体学生,提倡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样的理念充分体现了数学学科的基础
期刊
一、教学目标简明,把握文本脉搏  教学目标就是要求,就是方向,就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关系到教学活动的导向,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手段的运用和课堂问题的设计,及教学效果的评价等等。它就好比是一堂课的“心脏”。一堂课设定的目标太多,每个目标都想抓,不分主次,那么你的课只能是什么都抓不了,什么都抓不好。一堂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目标是制定不完的。这时就需要智慧教学,制定最简明有效的目标,学生才能把握文本
期刊
教师的有效教学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准备、有效的教学活动和有效的合作学习来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教学。有效的教学准备包括活动材料的準备和教学过程的准备。  一、材料准备方面  小学科学学科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学科性质也与其它学科有所不同,很多探究活动都要需要大量的实验,实验过程中材料准备至关重要,不能忽视。材料决定了探究活动效果和课堂教学质量。  科学探究活动中材料选择非常重要,实验教师必须精心准备,我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