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博会不仅是大规模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成就的展示交流会,更成为设计界、建筑界最新成果的竞技场。2010年上海世博会,仅各类展馆及会议中心、表演中心、文娱设施等配套设施,总建筑面积就近120万平方米。如此数量巨大的建筑量,就为各国设计师、建筑师提供了一个张扬个性、展示才华的大舞台。
中国馆设计师何镜堂解密“东方之冠”
作为世博会永久建筑之一的中国馆,应该是所有展馆中最有特色的建筑之一。一座什么样外观的展馆,最能代表既古老又现代的中国?这座展馆“穿”上什么颜色的“外衣”,才能体现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亿万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情怀?
创意定位:用鼎盛中华表达国力富强
何镜堂:首先,我们从一般人对中国的总体印象来思考这个问题。因为中国文化丰富,5D00年的历史,它有绘画,器皿,很多山水,很多的民间工艺等,就有很多印象,比如绘画,中国山水绘画它是比较讲究写意的,中国的颜色,不管是故宫还是什么,都是偏红的,还有中国的文字,它是有几千年历史的,这也是其他国家没有的。
第二方面,我们从中国的出土文物里面得到灵感。因为中国历史悠久,几千年的历史,很多出土文物,如宝鼎、喝酒器皿、家具等里面也得到很多灵感。
第三个方面,我们又从中国城市、中国建筑和中国园林里面得到很多启发。中国的城市是一种九宫九格、经络分明的结构,南北轴线的格局。中国的建筑是一种构架建筑,这又与用石头盖房子的西方不一样。由于石头的受力和木头不一样,所以它的建筑很多都是拱形的,像一座桥那样。而中国的建筑不同,用的是木头做的,它就用梁、柱构架一层层搭建起来,那我们从其中也得到很多的启发。还有中国的具体建筑元素里面,斗拱是最明显的表现中国建筑层层受力的情况。还有中国的园林,它是讲究意境,讲究跟自然的结合,讲究步移景换。所以我们把对中国的印象,对出土文物的印象,还有从城市,建筑、园林这几方面元素里,把它们综合并加以糅合、组合,形成一个概念:中国器。经过设计优化,我们把它最终定位为东方之冠(鼎盛中华)。
空间表达:充分体现泱泱大国的国度
何镜堂:我觉得中国的思想哲理是非常深奥的,它是讲究天人合一,合而不同,讲究和谐,我们把这种思想通过建筑元素运用到建筑里面。中国馆有三个组成部分:国家馆、地方馆及港澳台馆,他们的关系则表现了天地人的关系。中国馆国家馆设计的架空升起,突出及强调了国家馆的主导地位,同时也把城市的空间引入其中,为人提供一个广阔的活动平台,这就好比一个打开的大门一样,迎来全世界的人都来活动,这是我们当前城市建设里特别强调的让人们有交流交往活动的场所。
编辑手记:历届世博会大多都留下了令人难忘的建筑,例如1889年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和1958年布鲁塞尔的原子球。“东方之冠”是否能成为下一个经典还是一个谜,但作为东道主的主展馆,它注定要成为上海世博会最受瞩目的建筑。
英国馆设计师Thomas Heatherwick一件“充满创意之光和惊喜的礼物”
由英国外交部招标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英国馆竞标中,最初是47个团队参与竞标,经过筛选,有6个设计方案进入复选。评审团主席由英国贸易投资国务大臣Jones勋爵担任,评委都是来自于英国建筑设计行业的领军人物。Jones勋爵表示,“这是一场激烈的角逐,每个团队都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并进行了非常专业和创新的陈述。最后HealherwickStudio的获胜方案“创意之馆”(Pavilionofldeas)击败了包括当红建筑女魔头ZahaHadid在内的其他五家建筑事务所。
据了解,这个名为“创意之馆”的英国馆最大的亮点是建筑外部6万多个向各个方向伸展的触须,这些触须会随风轻微摇动,每一个触须都包含着一个LED发光二极管,帮助触须形成可变幻的光泽和色彩,营造夜晚璀璨迷人的光影盛宴。正是缘于这一独特的外墙设计,英国馆将与观众形成积极互动,内外表面都可以通过信息和图像的形式显示展馆内正在进行的活动。英国馆的外墙可以表达任何观众希望表达的内容,“如果观众喜欢贝克汉姆,我们就把贝克汉姆的照片作为英国馆的外墙。”
编辑手记:在Healherwich面前,关于建筑与艺术关系的争论显得毫无必要。正如ThomasHeatherwick所说的——“创造力是大脑的事,舒适感是屁股的事,主宰世界的是大脑不是屁股。”
西班牙馆设计师贝娜德塔·塔格里阿布埃她把西班牙馆“编”成了篮子
西班牙——世界上举办各类展览最多的国家之一,2008年萨拉戈萨世博会的主办国,出人意料地选择了一位女性设计师,而这位设计师继续不负众望地出人意料,把西班牙馆编织成了一只“大篮子”。
她是一位西班牙美女,她在不经意间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巨变,她曾“预言”了奥运场馆“鸟巢”的名字。这一次,她要在卢浦大桥下编织“诗一般美好”的西班牙“篮子”。这就是贝娜德塔·塔格里阿布埃——2010年上海世博会西班牙馆设计师。
从设计效果图上看,这座“篮子”馆的确别具一格。光是内部钢架和藤条编织的外墙,就足以令参观者惊叹不已。整个场馆外墙的藤板平铺开来有12000平方米,全部手工编成,若说西班牙馆是用手编织出来的,一点也不为过。钢架结构似骨,支撑起整个西班牙馆的流线造型,节扣式搭建方便日后拆撤;编织藤板似皮,包裹住整个场馆,却不把自然光拒之门外。“使用自然材料是一种趋势,我们返璞归真,因为自然就是未来。”塔格里阿布埃对自己的设计同样充满了期待:“流线型的外观好像起伏的波浪,充满动感,就像城市一样,不断运动、变化。”
编辑手记:人们知道西班牙有斗牛和弗朗明哥舞蹈,也知道西班牙有皇家马德里和纳达尔,却不一定知道西班牙不仅出产了堂·吉诃德,还出产上好的葡萄酒和橄榄油。而这个“篮子”“编”的是一个全方位的西班牙。用塔格里阿布埃的话来说,也许会有一点惊喜,也会有一点感动。
法国馆设计师费尔叶“感性城市”的理性探索
法国国家馆是一座简单建筑物,它漂浮于占据整个展馆面积的水平面上。这种脱离地面的手法,能尽显水韵之美及其水的反射现象。水平面、溪流沿着法式庭院流淌、小型喷泉表演、水上花园,构成了一个清新凉爽的世界。
从排队等候区开始,参观者就身处于纯正的法式庭院。自动扶梯缓缓地将游客带到展馆的最顶层。展览区域在斜坡道上铺开,沿着下坡路回到起点。游客可以透过玻璃欣赏法式庭院,参观路线的另一边则是视觉效果强大的影像墙。通过一些法国老电影片断或现代法 国的图像,阐述城市生活印象。费尔叶希望通过这样一个法国馆,向世界各地参观者、特别是中国参观者,开放性地展现法国城市生活。比如,法国展馆里会有法式餐厅,参观者可以在阳光和水的环绕中,享受鸟鸣、美食和花香。
费尔叶坦言,这个设计是和法国TER事务所的环境艺术家和布展专家的合作产物,他们不仅要展示“法国的文化遗产、奢侈品产业”等方面,还要避免过分强调高科技的应用,力图去促进“法国和中国两种文明之间的交流”。同时,设计师也将从各种视角探讨法国形象的标志和魅力,并通过创新的科学技术,在节能、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展示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我想要调动参观者的视觉、嗅觉、味觉、听觉和触觉,我还要加上两点,就是‘动感’和‘平衡感’。”费尔叶补充,在展馆内,他们将以平衡理念作为设计背景,设置大量的视频投影,活动图像,以及不规则线条外框、展馆内外的水池,反射跳动的波光……这都将带给建筑物”动感”,而展馆的整体造型,呈正方形,规整的外轮廓,是平衡的体现。
编辑手记:“感性城市”是法国总统萨科奇钦点的2010上海世博会法国馆设计方案。这将是一幢“漂浮”在水面上的白色建筑,整个法国馆的墙壁由两层组成,内部是透明玻璃,外部则由一层水泥的网状结构包裹。建筑内外绿色植物无处不在,相信完工后的法国馆将有一个凡尔赛宫式的花园。
新加坡馆设计师陈家毅奏一曲优美的“城市交响曲”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有史以来第一次以“城市”为主题的世博会,而新加坡正是一个城市国家,而且整洁、漂亮、朝气蓬勃,是城市美好生活的典范。这一次他们的展馆就是国家的缩影,正如李显龙总理所说,要“展示一个充满激情、绿色环保的城市”。
“城市总是在变与不变、交融与排斥中行进,而这其中的张力便如同交响曲中乐章的回复与变幻,让人感到美好。”这是陈家毅的建筑设想。当新加坡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征集设计提案之时,“城市交响曲”的创意深深打动了评审团,它与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十分匹配,展现了新加坡城市文化的精髓。
新加坡馆以“音乐盒”为基本造型,这本身就颇具先锋色彩。在这个建筑中,各种元素相互交织,让游客如同置身于旋律的中心。先进的设计元素,正是新加坡的现代化水平与领先科技的生动写照。陈家毅期望用“最先锋的形式承载最传统的内涵”。
在展馆设计方案中,园外广场上的喷泉,将是“城市交响曲”的序曲。在葱郁的草木掩映之下,水柱的聚散起落将为夏日的世博会带来清凉而悦耳的韵律。而闻名遐迩的新加坡花园景观将在展馆顶部绽放,站在卢浦大桥上,这座空中花园清晰可见,它提醒着人们,居住在花园城市中的美好。
编辑手记:新加坡这么多年来也做了很多试验,比如说新加坡其实是一个非常缺乏资源的一个地方,水一直是一个问题但这么多年来新加坡的用水和蓄水、再生水解决了这个难题,希望大家通过分享新加坡的经验和故事,可以想到未来的城市生活是需要更加珍惜这些自然资源。
美国馆“欢庆2030年”
以“可持续性、团队合作、健康环保和美国华裔社区”为主题的美国馆,是本届世博会最大的展馆之一。
面对明年即将拉开帷幕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早就口头承诺参展的美国在行动上却慢了好几拍,以至于在目前确认参展的24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中,如果按确认参展的时间排序,美国只能排倒数第一。
确认参展之后,关于美国馆的悬念就转到了展馆内部,作为参观者最想看的外国国家馆之一,“美国馆会展示什么”无疑是大家急于想知道的。当然,和其他国家馆一样,美国馆的展示方案目前还在进一步优化设计中,而且属于“最高机密”,目前唯一知道的是,美国馆的参展主题是“欢庆2030年”,将通过一个“故事”描述一个美国城市的未来缩影,故事背景设为2030年,讲述由一位美籍华裔青年带领游客徜徉于未来时空,亲身体验2030年的美国城市,让参观者通过感性游历领悟“可持续发展、团队精神,健康生活、奋斗和成就”这四大核心理念,展现原汁原味的美国式文化趣景,畅想美妙城市生活。
至于整个故事会通过怎样的形式向参观者讲述,一种可能的方案:在美国馆的核心展区,参观者将通过一场运用声光电和特效技术的多媒体秀,体验到2030年未来城市的模样。在这个城市里,参观者会“遇到”一群人,他们都曾在2010年参观过上海世博会并从中受到很大启发,也由此翻开了他们人生的新一页,在2030年,这群不同职业的人又聚到了一起,在分享各自所在领域最新成就的同时,也回忆起了20年前在上海世博会上的难忘经历。
编辑手记:1991年美国国会通过的一项法律,规定美国国家馆的建设经营费用不允许动用美国政府资金,所以上海世博会美国馆必须从民间筹措资金。作为全球经济霸主的美国,曾经先后14次举办过世博会,高居世博会举办国榜首,因此也一直倍受世界的瞩目。所以说,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美国能赶上上海世博会仍然是一大好消息,也是在这一刻,上海世博会的招展工作差不多可以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在接下来的200多个日子里,建设、布展将是所有参展方的头等大事,世博会的美妙画卷也将由此逐渐展开。
中国馆设计师何镜堂解密“东方之冠”
作为世博会永久建筑之一的中国馆,应该是所有展馆中最有特色的建筑之一。一座什么样外观的展馆,最能代表既古老又现代的中国?这座展馆“穿”上什么颜色的“外衣”,才能体现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亿万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情怀?
创意定位:用鼎盛中华表达国力富强
何镜堂:首先,我们从一般人对中国的总体印象来思考这个问题。因为中国文化丰富,5D00年的历史,它有绘画,器皿,很多山水,很多的民间工艺等,就有很多印象,比如绘画,中国山水绘画它是比较讲究写意的,中国的颜色,不管是故宫还是什么,都是偏红的,还有中国的文字,它是有几千年历史的,这也是其他国家没有的。
第二方面,我们从中国的出土文物里面得到灵感。因为中国历史悠久,几千年的历史,很多出土文物,如宝鼎、喝酒器皿、家具等里面也得到很多灵感。
第三个方面,我们又从中国城市、中国建筑和中国园林里面得到很多启发。中国的城市是一种九宫九格、经络分明的结构,南北轴线的格局。中国的建筑是一种构架建筑,这又与用石头盖房子的西方不一样。由于石头的受力和木头不一样,所以它的建筑很多都是拱形的,像一座桥那样。而中国的建筑不同,用的是木头做的,它就用梁、柱构架一层层搭建起来,那我们从其中也得到很多的启发。还有中国的具体建筑元素里面,斗拱是最明显的表现中国建筑层层受力的情况。还有中国的园林,它是讲究意境,讲究跟自然的结合,讲究步移景换。所以我们把对中国的印象,对出土文物的印象,还有从城市,建筑、园林这几方面元素里,把它们综合并加以糅合、组合,形成一个概念:中国器。经过设计优化,我们把它最终定位为东方之冠(鼎盛中华)。
空间表达:充分体现泱泱大国的国度
何镜堂:我觉得中国的思想哲理是非常深奥的,它是讲究天人合一,合而不同,讲究和谐,我们把这种思想通过建筑元素运用到建筑里面。中国馆有三个组成部分:国家馆、地方馆及港澳台馆,他们的关系则表现了天地人的关系。中国馆国家馆设计的架空升起,突出及强调了国家馆的主导地位,同时也把城市的空间引入其中,为人提供一个广阔的活动平台,这就好比一个打开的大门一样,迎来全世界的人都来活动,这是我们当前城市建设里特别强调的让人们有交流交往活动的场所。
编辑手记:历届世博会大多都留下了令人难忘的建筑,例如1889年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和1958年布鲁塞尔的原子球。“东方之冠”是否能成为下一个经典还是一个谜,但作为东道主的主展馆,它注定要成为上海世博会最受瞩目的建筑。
英国馆设计师Thomas Heatherwick一件“充满创意之光和惊喜的礼物”
由英国外交部招标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英国馆竞标中,最初是47个团队参与竞标,经过筛选,有6个设计方案进入复选。评审团主席由英国贸易投资国务大臣Jones勋爵担任,评委都是来自于英国建筑设计行业的领军人物。Jones勋爵表示,“这是一场激烈的角逐,每个团队都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并进行了非常专业和创新的陈述。最后HealherwickStudio的获胜方案“创意之馆”(Pavilionofldeas)击败了包括当红建筑女魔头ZahaHadid在内的其他五家建筑事务所。
据了解,这个名为“创意之馆”的英国馆最大的亮点是建筑外部6万多个向各个方向伸展的触须,这些触须会随风轻微摇动,每一个触须都包含着一个LED发光二极管,帮助触须形成可变幻的光泽和色彩,营造夜晚璀璨迷人的光影盛宴。正是缘于这一独特的外墙设计,英国馆将与观众形成积极互动,内外表面都可以通过信息和图像的形式显示展馆内正在进行的活动。英国馆的外墙可以表达任何观众希望表达的内容,“如果观众喜欢贝克汉姆,我们就把贝克汉姆的照片作为英国馆的外墙。”
编辑手记:在Healherwich面前,关于建筑与艺术关系的争论显得毫无必要。正如ThomasHeatherwick所说的——“创造力是大脑的事,舒适感是屁股的事,主宰世界的是大脑不是屁股。”
西班牙馆设计师贝娜德塔·塔格里阿布埃她把西班牙馆“编”成了篮子
西班牙——世界上举办各类展览最多的国家之一,2008年萨拉戈萨世博会的主办国,出人意料地选择了一位女性设计师,而这位设计师继续不负众望地出人意料,把西班牙馆编织成了一只“大篮子”。
她是一位西班牙美女,她在不经意间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巨变,她曾“预言”了奥运场馆“鸟巢”的名字。这一次,她要在卢浦大桥下编织“诗一般美好”的西班牙“篮子”。这就是贝娜德塔·塔格里阿布埃——2010年上海世博会西班牙馆设计师。
从设计效果图上看,这座“篮子”馆的确别具一格。光是内部钢架和藤条编织的外墙,就足以令参观者惊叹不已。整个场馆外墙的藤板平铺开来有12000平方米,全部手工编成,若说西班牙馆是用手编织出来的,一点也不为过。钢架结构似骨,支撑起整个西班牙馆的流线造型,节扣式搭建方便日后拆撤;编织藤板似皮,包裹住整个场馆,却不把自然光拒之门外。“使用自然材料是一种趋势,我们返璞归真,因为自然就是未来。”塔格里阿布埃对自己的设计同样充满了期待:“流线型的外观好像起伏的波浪,充满动感,就像城市一样,不断运动、变化。”
编辑手记:人们知道西班牙有斗牛和弗朗明哥舞蹈,也知道西班牙有皇家马德里和纳达尔,却不一定知道西班牙不仅出产了堂·吉诃德,还出产上好的葡萄酒和橄榄油。而这个“篮子”“编”的是一个全方位的西班牙。用塔格里阿布埃的话来说,也许会有一点惊喜,也会有一点感动。
法国馆设计师费尔叶“感性城市”的理性探索
法国国家馆是一座简单建筑物,它漂浮于占据整个展馆面积的水平面上。这种脱离地面的手法,能尽显水韵之美及其水的反射现象。水平面、溪流沿着法式庭院流淌、小型喷泉表演、水上花园,构成了一个清新凉爽的世界。
从排队等候区开始,参观者就身处于纯正的法式庭院。自动扶梯缓缓地将游客带到展馆的最顶层。展览区域在斜坡道上铺开,沿着下坡路回到起点。游客可以透过玻璃欣赏法式庭院,参观路线的另一边则是视觉效果强大的影像墙。通过一些法国老电影片断或现代法 国的图像,阐述城市生活印象。费尔叶希望通过这样一个法国馆,向世界各地参观者、特别是中国参观者,开放性地展现法国城市生活。比如,法国展馆里会有法式餐厅,参观者可以在阳光和水的环绕中,享受鸟鸣、美食和花香。
费尔叶坦言,这个设计是和法国TER事务所的环境艺术家和布展专家的合作产物,他们不仅要展示“法国的文化遗产、奢侈品产业”等方面,还要避免过分强调高科技的应用,力图去促进“法国和中国两种文明之间的交流”。同时,设计师也将从各种视角探讨法国形象的标志和魅力,并通过创新的科学技术,在节能、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展示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我想要调动参观者的视觉、嗅觉、味觉、听觉和触觉,我还要加上两点,就是‘动感’和‘平衡感’。”费尔叶补充,在展馆内,他们将以平衡理念作为设计背景,设置大量的视频投影,活动图像,以及不规则线条外框、展馆内外的水池,反射跳动的波光……这都将带给建筑物”动感”,而展馆的整体造型,呈正方形,规整的外轮廓,是平衡的体现。
编辑手记:“感性城市”是法国总统萨科奇钦点的2010上海世博会法国馆设计方案。这将是一幢“漂浮”在水面上的白色建筑,整个法国馆的墙壁由两层组成,内部是透明玻璃,外部则由一层水泥的网状结构包裹。建筑内外绿色植物无处不在,相信完工后的法国馆将有一个凡尔赛宫式的花园。
新加坡馆设计师陈家毅奏一曲优美的“城市交响曲”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有史以来第一次以“城市”为主题的世博会,而新加坡正是一个城市国家,而且整洁、漂亮、朝气蓬勃,是城市美好生活的典范。这一次他们的展馆就是国家的缩影,正如李显龙总理所说,要“展示一个充满激情、绿色环保的城市”。
“城市总是在变与不变、交融与排斥中行进,而这其中的张力便如同交响曲中乐章的回复与变幻,让人感到美好。”这是陈家毅的建筑设想。当新加坡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征集设计提案之时,“城市交响曲”的创意深深打动了评审团,它与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十分匹配,展现了新加坡城市文化的精髓。
新加坡馆以“音乐盒”为基本造型,这本身就颇具先锋色彩。在这个建筑中,各种元素相互交织,让游客如同置身于旋律的中心。先进的设计元素,正是新加坡的现代化水平与领先科技的生动写照。陈家毅期望用“最先锋的形式承载最传统的内涵”。
在展馆设计方案中,园外广场上的喷泉,将是“城市交响曲”的序曲。在葱郁的草木掩映之下,水柱的聚散起落将为夏日的世博会带来清凉而悦耳的韵律。而闻名遐迩的新加坡花园景观将在展馆顶部绽放,站在卢浦大桥上,这座空中花园清晰可见,它提醒着人们,居住在花园城市中的美好。
编辑手记:新加坡这么多年来也做了很多试验,比如说新加坡其实是一个非常缺乏资源的一个地方,水一直是一个问题但这么多年来新加坡的用水和蓄水、再生水解决了这个难题,希望大家通过分享新加坡的经验和故事,可以想到未来的城市生活是需要更加珍惜这些自然资源。
美国馆“欢庆2030年”
以“可持续性、团队合作、健康环保和美国华裔社区”为主题的美国馆,是本届世博会最大的展馆之一。
面对明年即将拉开帷幕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早就口头承诺参展的美国在行动上却慢了好几拍,以至于在目前确认参展的24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中,如果按确认参展的时间排序,美国只能排倒数第一。
确认参展之后,关于美国馆的悬念就转到了展馆内部,作为参观者最想看的外国国家馆之一,“美国馆会展示什么”无疑是大家急于想知道的。当然,和其他国家馆一样,美国馆的展示方案目前还在进一步优化设计中,而且属于“最高机密”,目前唯一知道的是,美国馆的参展主题是“欢庆2030年”,将通过一个“故事”描述一个美国城市的未来缩影,故事背景设为2030年,讲述由一位美籍华裔青年带领游客徜徉于未来时空,亲身体验2030年的美国城市,让参观者通过感性游历领悟“可持续发展、团队精神,健康生活、奋斗和成就”这四大核心理念,展现原汁原味的美国式文化趣景,畅想美妙城市生活。
至于整个故事会通过怎样的形式向参观者讲述,一种可能的方案:在美国馆的核心展区,参观者将通过一场运用声光电和特效技术的多媒体秀,体验到2030年未来城市的模样。在这个城市里,参观者会“遇到”一群人,他们都曾在2010年参观过上海世博会并从中受到很大启发,也由此翻开了他们人生的新一页,在2030年,这群不同职业的人又聚到了一起,在分享各自所在领域最新成就的同时,也回忆起了20年前在上海世博会上的难忘经历。
编辑手记:1991年美国国会通过的一项法律,规定美国国家馆的建设经营费用不允许动用美国政府资金,所以上海世博会美国馆必须从民间筹措资金。作为全球经济霸主的美国,曾经先后14次举办过世博会,高居世博会举办国榜首,因此也一直倍受世界的瞩目。所以说,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美国能赶上上海世博会仍然是一大好消息,也是在这一刻,上海世博会的招展工作差不多可以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在接下来的200多个日子里,建设、布展将是所有参展方的头等大事,世博会的美妙画卷也将由此逐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