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当前,各级教育部门纷纷要求学校组织开展好新版师德规范的宣传学习、贯彻落实工作。虽然在修订过程中,《规范》中的一些提法引起社会的广泛热议,但既然正式公布了,学校管理者就应及时抓住契机,趁热打铁,用好《规范》这把“尚方宝剑”。如何贯彻实施,变虚为实,化纸上条文为学校全体教师的共同行动,是当前全中小学管理者共同面对的现实课题。
从引领到建构
新规范的出台,为当前加强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提供了新的契机。如何能让规范得以落实,学校层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切实加强校本培训和监督,让全体教师在引领和建构的过程中内化规范,是一条非常重要的贯彻途径。
规范解读,让校长引领规范
和旧规范相比,新规范出台的时机恰逢新学年开始,而且还有着一定的时事背景:在汶川地震中有着出色表现的教师群体,给本次新规范的实施增添了感人肺腑的背景资料。
谁来解读规范,是落实新规范必须走好的第一步棋。因为是在学年初,校长对新规范的解读显得尤其重要,个中原因一目了然。校长是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校长的视野应该比一般教师更宽广更深邃,他可以站在教育行政部门和基层一线中间找到学校师德建设的薄弱点和突破点,他的解读会更有效。
基于这样的理解,我在开学初的第一次政治学习中便以讲座的方式和教师谈新规范的条款,特别是对简洁的六大条进行了校本化的解读。这种校本化的解读,一是针对学校地域的特点。比如因为是在农村,教师们离校较远,走教的人數比较多,对教师就提出了保证交通安全、确保按时上下班的要求。再比如“保护学生安全”,要求全体教师关注学生的上下学问题,特别是关注骑自行车上下学的学生,要提出“不到年龄不准骑,到了年龄考核通过骑,允许骑了限制速度”等一系列要求。
在一个小时的解读中,教师们频频颔首,以示肯定。特别是对多数教师存在的问题进行现场评点并提出校方观点后,他们都能够认同。
量身定做,让制度字字落实
每个学校都有校风,亦或是学校文化。我们在制订校内考核规则时,特别是在新规范开始实施时,有必要对教师们的道德水平和道德行为进行科学的目测和心测,使得制度的制订紧贴本校教师实际,既不能天马行空,遍地口号,又不能鸡毛蒜皮,面面俱到。
于是,在熟悉了解了一些情况后,学校管理层特别是校长,要能主动把脉教师中间存在的现象,进行有的放矢的解读,并通过三上三下的办法,形成操作性强的行为制度和考评条例。三上三下即:由校行政例会提出相关的制度项目(上),交由全体教师根据新规范的要求进行讨论(下);由校长室分管校长制定各项制度的内容(上),交由全体管理人员商讨(下);通过校长主题办公会,形成制度初稿(上),在教职工大会上表决通过(下)。
我校针对农村教师缺少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现状,以及学校办公经费不足的现实,制订了《教学书刊流动制度》,将学校订阅报刊和教师个人征订实行补助相结合,定期开展读书心得体会交流等制度。这些校本化规章制度,教师们心里踏实,易于落实,有效地提高了新规范的校本化分解。
人文关怀,让过程彰显成效
制度的制订,条例的实施,是规范得以落实的重要举措。但是,如果将这些制度条例看成冷漠的条文,势必会让教师们畏缩,制约学校正常工作的开展。因此,在贯彻规范的过程中,我们应更多地关注过程,让人文关怀温暖冰冷制度。
其一,校长要做好表率。比如,每天第一个到校,做“勤恳敬业”的典范;制定好自己的发展目标并让教师们知晓监督,做“终身学习”的第一人;主动结对帮扶薄弱学科或薄弱部门,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的楷模……这些,都会给教师们最直接的影响。
其二,要学会艺术管理。比如,看到年轻教师穿着不得体的服饰,要轻言巧语,旁敲侧击;看到某个教师因特殊原因迟到,学会睁只眼睛闭只眼睛,以无形教育有形;看到某个教师取得了教育教学上的成绩,要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表彰,在校内形成你追我赶的氛围,促进全体教师的发展;年终考核,要以民主测评和领导测评相结合,让教师们在自我评定中找到差距……
其三,要淡化考核结果。不要将考核的结果按序排列于全校教师面前,特别不要在公开场合评论教师孰优孰劣。对优秀者给予表彰奖励的同时,也要充分肯定没有受到表彰人员并非存在问题,要把全体教师在规范执行中的优点放大,放大,再放大。
当然,在规范的贯彻实施过程中,我们还要防止在具体落实的时候过于口号化,克服“只说不做”的倾向,更不要认为新规范是老规范的复制或者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乌托邦。作为校长以及校级管理人员,要在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落实。唯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新规范发挥其在特殊时期的时代价值,不断提高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
落实撕规范三招
如何将新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融入每一位教师的脑海,转化为教师的行动,对于每一位学校领导而言,这的确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个难题。笔者以为,在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规范”内涵的基础上,以下三招是比较有效的:
第一招——领导垂范
学校领导,是教师的领头人,领导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每一位教师。这当然包括好的影响和不好的影响。
例如,新的《规范》中,有“保护学生安全”的规定。如果在危难时刻,作为领导的校长,能够像今年四川大地震中北川中学的校长那样,身先士卒,带领教师救援被压的师生,老师们还会有什么话可说?“对人马克思主义,对己自由主义”两套标准,这样的领导。怎么能够带领教师教师们领会并实践《规范》?
《规范》中,“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这样的文字,也是对包括校长在内的所有教师而言的,并没有把校长等学校领导排除在外。可是,现在的校长,大多都成了“脱产干部”,一般都不上课,只是平时指手画脚,开会提提要求。在教学实践上,自己却没有什么实际行动。至于怎样才算“负责”,怎样才是“认真”,如果校长能在教师面前树立榜样,教师心里就有底了。就知道该怎么办了。
在一次校长培训班上,我介绍了我所在的学校成功开展校本教研的事迹。一位校长不太相信,对我的介绍持怀疑态度。我问了一句话:“你学校在开展活动时,你本人参与了吗?”答曰:“没有。”我说:“这就是问题的所在。”我们可以想一想:校长本人不参与,教研活动还会有什么效果?“规范”中“潜心钻研业务”的内容,难道只是针对教师吗?
学校领导,尤其是校长,也应该在需要“潜心钻研业务”的人员之列,校 长怎样引领,这是至关重要的。
第二招——_体现价值
体现什么价值?《规范》的价值。教育部在颁布这个《规范》的同时,还建议把它作为教师聘用的一个条件。这是很有威慑力的。
在中国,制度并不缺,规范也并不少,但常常是问题一发生,处理时,制度呀,规范呀,并不起决定性作用。那些制度和规范就形同虚设,没有任何威慑力,也就体现不了它们应有的价值。
从《规范》的内容来看,涵盖面还是比较宽的,基本上包含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学校完全可以在此基础上,制订落实细则。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制定与颁布,这已经是第三次了。前几次,对它的贯彻与执行,虽然总体上是好的。但不可忽视的是,有的中小学教师,连它的基本内容也不知道。就更不用说在实践中去贯彻与执行了。
以前,《规范》的存在,似乎是可有可无的。为什么?因为它的作用和价值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不论是在教师的考核还是聘用上,几乎都没有把《规范》中的有关内容作为条件。所看重的,更多的是专业知识与技能,是教学的实际效果,至于教师们采取怎样的方式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好像都不重要。这样,师德就处在说起来重要,实际上是被忽视的状态。
现实中,采取不道德的手段逼迫学生学习,剥夺学生休息时间,通过向学生推销教学辅导书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来提高学生成绩等等做法,都是有违于教师职业道德的。实际工作中,类似的现象还有不少。今天,在贯彻新的职业道德规范的时候,这些都必须考虑在内,否则,“规范”的权威性就无法体现。
第三招——加强考核
与体现价值这一招相比,并不重复。这里指的是比较系统的考核,上一招指的是日常工作中的作用。
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进行系统的考核,这是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也是强化《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执行的有效手段。各地、各学校可以从本地或本校的实际出发,围绕《规范》的贯彻,制订可行性比较强的具体细则。
职业道德是思想,是观念,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这给系统考核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总会在他们的工作中,在他们的言行中体现出来,并且总会以这样那样的方式体现在工作的效率与效果之中,就为考核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学校可以对每一位教师的师德进行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科学的利用。
对照规范三塑师德
对照规范修师德。我校在9月份开展“学习规范,重温法规”的活动中,做到明事理,塑师德,重实避虚不走过场,力争使每一名教师心灵受到震撼。其做法一是强化学习。每周四下午学习《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及有关教育文件精神;二是学校组织主题讲座。由校长主讲,首先明确师德意义,其次从教师地位提高、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社会对学校的投入支持等三个方面以详尽的事例加以论述,让广大教师树立热爱教育事业的信心与决心;三是开展“对照规范找差距”的主题讨论。在学习过程中,一条条地对照规范要求,从自身实际出发寻找差距。9月15日,利用下午时间,校级领导分别来到各教研组,听取教师自查自纠汇报。杜绝自我表扬,要勇于自我批评。然后,各教研组将对照规范找出的差距,汇总之后上报学校,筛选出差距,印发给每一名教师,使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综合差距存在的问题可以分列四类:存在着职业倦怠,备课应付检查,作业批改不及时,存在迟到早退上班时间不请假外出,上课有接听手机、拖堂等现象;在热爱教育、勤勉敬业方面存在着缺失;在关爱学生方面,维护学生权益不力,有时难以公正对待每一名学生,特别是某些差生关爱不够;在老师职责上,注重了传授知识,育人不足;客观原因导致因材施教难以实施,偏爱好学生,在对问题学生的研究上存在着缺陷;在终身学习方面,由于课时多工作量重,读书偏少,新理念掌握不足等。
对照规范省师德。我校利用两个月的时间,根据差距内省,明确努力方向,自行整改。对照规范树立典型。一是学习谭千秋等人先进典型事迹;二是树立榜样。邀请潍坊市优秀教师前来学校做报告,宣传师德先进个人事迹。作为老师身边的师德先进个人,他们的典型事迹带动教师自我修身;三是组织征文比赛。根据职业道德规范,结合师德建设意见,根据个人实际,在做好笔记的同时,写出心得体会。
对照规范立师德。根据措施,将职业道德规范准则落实到工作的方方面面,一是身正为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时时刻刻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二是“三爱教育”。热爱教育事业、爱校、关爱学生。结合教师工作实际,组织全校老师开展“三爱”演讲,践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思想;三是评选“最喜爱的教师”。在2009年1月份,由学校工会、教导处组织一次“我最喜爱的教师”评选。每个教师自行述职后,由学生代表、教师代表、中层领导干部代表共同组织评选班子,公开公正评选最喜爱的老师,以此激励广大教師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激励广大教师以先进为榜样。四是落实教师职责,澄清模糊认识。教师不仅有教书育人之责任,授业传道解惑,而且还强调“爱生”之职责,保护学生安全。在新形势下,应确保学生全面发展,就要重新认识评价标准,确保不以分数衡量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备课、作业量检查,课外活动实施情况调研;关注特殊学生群体,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开展“一助一”帮扶活动。落实班主任职责,召开班主任工作交流会。开展校领导与教师谈心活动,创建和谐校园。通过谈心活动,使教师安心舒心乐教。最后,强化监督与考核。学期结束,自评与考评相结合,将考核成绩纳入到学期末总评。
当前,各级教育部门纷纷要求学校组织开展好新版师德规范的宣传学习、贯彻落实工作。虽然在修订过程中,《规范》中的一些提法引起社会的广泛热议,但既然正式公布了,学校管理者就应及时抓住契机,趁热打铁,用好《规范》这把“尚方宝剑”。如何贯彻实施,变虚为实,化纸上条文为学校全体教师的共同行动,是当前全中小学管理者共同面对的现实课题。
从引领到建构
新规范的出台,为当前加强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提供了新的契机。如何能让规范得以落实,学校层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切实加强校本培训和监督,让全体教师在引领和建构的过程中内化规范,是一条非常重要的贯彻途径。
规范解读,让校长引领规范
和旧规范相比,新规范出台的时机恰逢新学年开始,而且还有着一定的时事背景:在汶川地震中有着出色表现的教师群体,给本次新规范的实施增添了感人肺腑的背景资料。
谁来解读规范,是落实新规范必须走好的第一步棋。因为是在学年初,校长对新规范的解读显得尤其重要,个中原因一目了然。校长是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校长的视野应该比一般教师更宽广更深邃,他可以站在教育行政部门和基层一线中间找到学校师德建设的薄弱点和突破点,他的解读会更有效。
基于这样的理解,我在开学初的第一次政治学习中便以讲座的方式和教师谈新规范的条款,特别是对简洁的六大条进行了校本化的解读。这种校本化的解读,一是针对学校地域的特点。比如因为是在农村,教师们离校较远,走教的人數比较多,对教师就提出了保证交通安全、确保按时上下班的要求。再比如“保护学生安全”,要求全体教师关注学生的上下学问题,特别是关注骑自行车上下学的学生,要提出“不到年龄不准骑,到了年龄考核通过骑,允许骑了限制速度”等一系列要求。
在一个小时的解读中,教师们频频颔首,以示肯定。特别是对多数教师存在的问题进行现场评点并提出校方观点后,他们都能够认同。
量身定做,让制度字字落实
每个学校都有校风,亦或是学校文化。我们在制订校内考核规则时,特别是在新规范开始实施时,有必要对教师们的道德水平和道德行为进行科学的目测和心测,使得制度的制订紧贴本校教师实际,既不能天马行空,遍地口号,又不能鸡毛蒜皮,面面俱到。
于是,在熟悉了解了一些情况后,学校管理层特别是校长,要能主动把脉教师中间存在的现象,进行有的放矢的解读,并通过三上三下的办法,形成操作性强的行为制度和考评条例。三上三下即:由校行政例会提出相关的制度项目(上),交由全体教师根据新规范的要求进行讨论(下);由校长室分管校长制定各项制度的内容(上),交由全体管理人员商讨(下);通过校长主题办公会,形成制度初稿(上),在教职工大会上表决通过(下)。
我校针对农村教师缺少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现状,以及学校办公经费不足的现实,制订了《教学书刊流动制度》,将学校订阅报刊和教师个人征订实行补助相结合,定期开展读书心得体会交流等制度。这些校本化规章制度,教师们心里踏实,易于落实,有效地提高了新规范的校本化分解。
人文关怀,让过程彰显成效
制度的制订,条例的实施,是规范得以落实的重要举措。但是,如果将这些制度条例看成冷漠的条文,势必会让教师们畏缩,制约学校正常工作的开展。因此,在贯彻规范的过程中,我们应更多地关注过程,让人文关怀温暖冰冷制度。
其一,校长要做好表率。比如,每天第一个到校,做“勤恳敬业”的典范;制定好自己的发展目标并让教师们知晓监督,做“终身学习”的第一人;主动结对帮扶薄弱学科或薄弱部门,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的楷模……这些,都会给教师们最直接的影响。
其二,要学会艺术管理。比如,看到年轻教师穿着不得体的服饰,要轻言巧语,旁敲侧击;看到某个教师因特殊原因迟到,学会睁只眼睛闭只眼睛,以无形教育有形;看到某个教师取得了教育教学上的成绩,要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表彰,在校内形成你追我赶的氛围,促进全体教师的发展;年终考核,要以民主测评和领导测评相结合,让教师们在自我评定中找到差距……
其三,要淡化考核结果。不要将考核的结果按序排列于全校教师面前,特别不要在公开场合评论教师孰优孰劣。对优秀者给予表彰奖励的同时,也要充分肯定没有受到表彰人员并非存在问题,要把全体教师在规范执行中的优点放大,放大,再放大。
当然,在规范的贯彻实施过程中,我们还要防止在具体落实的时候过于口号化,克服“只说不做”的倾向,更不要认为新规范是老规范的复制或者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乌托邦。作为校长以及校级管理人员,要在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落实。唯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新规范发挥其在特殊时期的时代价值,不断提高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
落实撕规范三招
如何将新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融入每一位教师的脑海,转化为教师的行动,对于每一位学校领导而言,这的确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个难题。笔者以为,在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规范”内涵的基础上,以下三招是比较有效的:
第一招——领导垂范
学校领导,是教师的领头人,领导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每一位教师。这当然包括好的影响和不好的影响。
例如,新的《规范》中,有“保护学生安全”的规定。如果在危难时刻,作为领导的校长,能够像今年四川大地震中北川中学的校长那样,身先士卒,带领教师救援被压的师生,老师们还会有什么话可说?“对人马克思主义,对己自由主义”两套标准,这样的领导。怎么能够带领教师教师们领会并实践《规范》?
《规范》中,“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这样的文字,也是对包括校长在内的所有教师而言的,并没有把校长等学校领导排除在外。可是,现在的校长,大多都成了“脱产干部”,一般都不上课,只是平时指手画脚,开会提提要求。在教学实践上,自己却没有什么实际行动。至于怎样才算“负责”,怎样才是“认真”,如果校长能在教师面前树立榜样,教师心里就有底了。就知道该怎么办了。
在一次校长培训班上,我介绍了我所在的学校成功开展校本教研的事迹。一位校长不太相信,对我的介绍持怀疑态度。我问了一句话:“你学校在开展活动时,你本人参与了吗?”答曰:“没有。”我说:“这就是问题的所在。”我们可以想一想:校长本人不参与,教研活动还会有什么效果?“规范”中“潜心钻研业务”的内容,难道只是针对教师吗?
学校领导,尤其是校长,也应该在需要“潜心钻研业务”的人员之列,校 长怎样引领,这是至关重要的。
第二招——_体现价值
体现什么价值?《规范》的价值。教育部在颁布这个《规范》的同时,还建议把它作为教师聘用的一个条件。这是很有威慑力的。
在中国,制度并不缺,规范也并不少,但常常是问题一发生,处理时,制度呀,规范呀,并不起决定性作用。那些制度和规范就形同虚设,没有任何威慑力,也就体现不了它们应有的价值。
从《规范》的内容来看,涵盖面还是比较宽的,基本上包含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学校完全可以在此基础上,制订落实细则。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制定与颁布,这已经是第三次了。前几次,对它的贯彻与执行,虽然总体上是好的。但不可忽视的是,有的中小学教师,连它的基本内容也不知道。就更不用说在实践中去贯彻与执行了。
以前,《规范》的存在,似乎是可有可无的。为什么?因为它的作用和价值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不论是在教师的考核还是聘用上,几乎都没有把《规范》中的有关内容作为条件。所看重的,更多的是专业知识与技能,是教学的实际效果,至于教师们采取怎样的方式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好像都不重要。这样,师德就处在说起来重要,实际上是被忽视的状态。
现实中,采取不道德的手段逼迫学生学习,剥夺学生休息时间,通过向学生推销教学辅导书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来提高学生成绩等等做法,都是有违于教师职业道德的。实际工作中,类似的现象还有不少。今天,在贯彻新的职业道德规范的时候,这些都必须考虑在内,否则,“规范”的权威性就无法体现。
第三招——加强考核
与体现价值这一招相比,并不重复。这里指的是比较系统的考核,上一招指的是日常工作中的作用。
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进行系统的考核,这是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也是强化《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执行的有效手段。各地、各学校可以从本地或本校的实际出发,围绕《规范》的贯彻,制订可行性比较强的具体细则。
职业道德是思想,是观念,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这给系统考核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总会在他们的工作中,在他们的言行中体现出来,并且总会以这样那样的方式体现在工作的效率与效果之中,就为考核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学校可以对每一位教师的师德进行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科学的利用。
对照规范三塑师德
对照规范修师德。我校在9月份开展“学习规范,重温法规”的活动中,做到明事理,塑师德,重实避虚不走过场,力争使每一名教师心灵受到震撼。其做法一是强化学习。每周四下午学习《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及有关教育文件精神;二是学校组织主题讲座。由校长主讲,首先明确师德意义,其次从教师地位提高、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社会对学校的投入支持等三个方面以详尽的事例加以论述,让广大教师树立热爱教育事业的信心与决心;三是开展“对照规范找差距”的主题讨论。在学习过程中,一条条地对照规范要求,从自身实际出发寻找差距。9月15日,利用下午时间,校级领导分别来到各教研组,听取教师自查自纠汇报。杜绝自我表扬,要勇于自我批评。然后,各教研组将对照规范找出的差距,汇总之后上报学校,筛选出差距,印发给每一名教师,使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综合差距存在的问题可以分列四类:存在着职业倦怠,备课应付检查,作业批改不及时,存在迟到早退上班时间不请假外出,上课有接听手机、拖堂等现象;在热爱教育、勤勉敬业方面存在着缺失;在关爱学生方面,维护学生权益不力,有时难以公正对待每一名学生,特别是某些差生关爱不够;在老师职责上,注重了传授知识,育人不足;客观原因导致因材施教难以实施,偏爱好学生,在对问题学生的研究上存在着缺陷;在终身学习方面,由于课时多工作量重,读书偏少,新理念掌握不足等。
对照规范省师德。我校利用两个月的时间,根据差距内省,明确努力方向,自行整改。对照规范树立典型。一是学习谭千秋等人先进典型事迹;二是树立榜样。邀请潍坊市优秀教师前来学校做报告,宣传师德先进个人事迹。作为老师身边的师德先进个人,他们的典型事迹带动教师自我修身;三是组织征文比赛。根据职业道德规范,结合师德建设意见,根据个人实际,在做好笔记的同时,写出心得体会。
对照规范立师德。根据措施,将职业道德规范准则落实到工作的方方面面,一是身正为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时时刻刻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二是“三爱教育”。热爱教育事业、爱校、关爱学生。结合教师工作实际,组织全校老师开展“三爱”演讲,践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思想;三是评选“最喜爱的教师”。在2009年1月份,由学校工会、教导处组织一次“我最喜爱的教师”评选。每个教师自行述职后,由学生代表、教师代表、中层领导干部代表共同组织评选班子,公开公正评选最喜爱的老师,以此激励广大教師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激励广大教师以先进为榜样。四是落实教师职责,澄清模糊认识。教师不仅有教书育人之责任,授业传道解惑,而且还强调“爱生”之职责,保护学生安全。在新形势下,应确保学生全面发展,就要重新认识评价标准,确保不以分数衡量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备课、作业量检查,课外活动实施情况调研;关注特殊学生群体,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开展“一助一”帮扶活动。落实班主任职责,召开班主任工作交流会。开展校领导与教师谈心活动,创建和谐校园。通过谈心活动,使教师安心舒心乐教。最后,强化监督与考核。学期结束,自评与考评相结合,将考核成绩纳入到学期末总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