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淑莲生长在福建安溪茶山里的茶世家,家族到她这一代已是第四代;从出生起,铁观音就成了她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茶园的几年时间,也是她最快乐的童年。赤着脚在茶园里肆意地奔跑,茶的青味和泥土的气息,是内心深刻的记忆,也是她最深爱的感受。铁观音茶就像是她的伙伴,形影不离地陪伴她。茶的生长需要依靠大自然,天时地利,每一片叶子,都是茶农辛苦采摘下来的,一片一片地采,然后再认真挑掉茶叶里面的黄片,保证茶叶的品相、质量、口感,每一片茶叶,每一杯茶,都有浓浓的情。渐渐长大后,杨淑莲对茶的感情依旧,却有了另一种感知,“小观音”也被大家改称为“观音姐姐”,虽然有些惭愧,可她对铁观音实在是太爱了,也便欣然接受了。但她还是她,一个普通的从安溪茶山走出的孩子,铁观音陪着她长大,就连它的名字也成为她热爱的一部分。
在80年代,基本上还是采用传统的制茶工艺,从采青开始,竹筛过晒青、竹筛凉青、手摇筛摇青、土灶铁锅炒青、木桶揉捻、土灶碳烘焙、手工揉捻、土灶碳初烘、手工包揉、土灶碳复烘、手工复包揉、土灶碳干燥等等工序,最后制成毛茶,整个过程都是手工制作。现如今基本上都有专业的茶叶加工设备,省去了很多人力工作。在那年代,好的春茶和秋茶也只有10元左右每斤,夏茶更是便宜,经常是3元-3.5元便可买到。一般的茶农年收入能达到2000元以上的都算是大户了,可是这些钱要用来养活一大家子,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为了生活,茶农在种植养护茶树的同时,也要辟出几块田地,用来种植水稻、红薯等,以解决家人温饱。
杨淑莲的人生就像一杯茶,入口初尝是苦的,最后回味是甘甜的。如今,她已经不再是那个早年一心想着逃离山村的小姑娘。但是,偶尔坐下来独处时,还是会想起儿时那充满茶香的山,她最快乐的童年时光。还是喜欢那漆黑的夜,虽然黑得让人害怕,但是有着那美妙的声音,让她心中无限遐想,至今仍然回荡在她的耳边。
15岁以后,她对茶有了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立志要将中国茶道发扬光大;18岁那年,她的茶道艺术被众多媒体关注,曾先后应邀到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东方卫视电视台等多家电视台表演讲解茶文化,通过参与这些节目,她感觉到茶对于人文精神是多么的重要,而茶道文化对于茶更是多么的重要。杨淑莲偶然机会遇到了她的先生刘小祥,因心怀同一个民族梦,创建了“唐人祥”这个品牌。万贯家财,不如一技在身;凡事由其自然,遇事处之泰然。杨淑莲把之前所有的成就“放下”,让自己“归零”。怀揣着相同的信念,夫妻二人就这样白手起家,一路走来坎坎坷坷历经许多,2009年开始,两人决定从此不论别人建议经营什么项目,都要坚定自己的传承茶文化的目标,可以吸取精华,但不能按外行人的思路去做自己的事业;伴随着茶产业的腾飞和发展,“唐人祥”的销售额也呈几何式的增长,已成为茶业界茶叶、瓷器、丝绸领域颇具知名度的文化品牌。
在她看来茶叶就像是自己的血液和命脉,她把爱好当作事业,所以对茶的品质要求也非常高。每年在加工茶叶的季节,她都会趴在茶农那里,跟当地思维开窍的茶农师傅们一起,体验采茶和加工茶叶的全过程,同时也会咨询师傅,为什么这泡茶出来是不同的感觉。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对茶的思维也会变得不同。她把这些年积累下来的茶知识,付诸在她的公益讲堂中。
真正想要了解茶,做一名爱茶者,最基本的是要知道茶的分类——白茶、黄茶、红茶、绿茶、青茶、黑茶、再加工茶。把茶叶分类弄明白后,要了解茶的特性在哪里。茶也分寒性与热性,只有分清,才能对自己的身体负责。体寒的人喝绿茶就不合适,血热的人喝大红袍就更受不了,火攻力太猛。做好定位再选茶,把茶的本质了解清楚,还要知道每款茶的原产地在哪里,每款茶是在哪个季节采摘,每款茶最大的特点为何,加工工艺怎么样,营养成分含量有多高……人们对喝茶感觉到享受,是需要在了解它的来源后才会享受一片树叶的神奇功效。
茶,是人类面对自然的态度,也是面对内心的态度,茶文化里也蕴含着生活中的智慧。
一个茶杯,每天都是端起和放下,这个“端”和“放”的动作,是把事情端起来,碰到问题自己能扛住,遇到任何事不慌不忙,不急不躁,最后在该放下的时候也能坦然放下。
器为茶之父,水为茶之母。女人如水,女人如果能在生活中足够温婉柔情,那么生活也定会像茶水一样沁人心脾。
在80年代,基本上还是采用传统的制茶工艺,从采青开始,竹筛过晒青、竹筛凉青、手摇筛摇青、土灶铁锅炒青、木桶揉捻、土灶碳烘焙、手工揉捻、土灶碳初烘、手工包揉、土灶碳复烘、手工复包揉、土灶碳干燥等等工序,最后制成毛茶,整个过程都是手工制作。现如今基本上都有专业的茶叶加工设备,省去了很多人力工作。在那年代,好的春茶和秋茶也只有10元左右每斤,夏茶更是便宜,经常是3元-3.5元便可买到。一般的茶农年收入能达到2000元以上的都算是大户了,可是这些钱要用来养活一大家子,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为了生活,茶农在种植养护茶树的同时,也要辟出几块田地,用来种植水稻、红薯等,以解决家人温饱。
杨淑莲的人生就像一杯茶,入口初尝是苦的,最后回味是甘甜的。如今,她已经不再是那个早年一心想着逃离山村的小姑娘。但是,偶尔坐下来独处时,还是会想起儿时那充满茶香的山,她最快乐的童年时光。还是喜欢那漆黑的夜,虽然黑得让人害怕,但是有着那美妙的声音,让她心中无限遐想,至今仍然回荡在她的耳边。
15岁以后,她对茶有了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立志要将中国茶道发扬光大;18岁那年,她的茶道艺术被众多媒体关注,曾先后应邀到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东方卫视电视台等多家电视台表演讲解茶文化,通过参与这些节目,她感觉到茶对于人文精神是多么的重要,而茶道文化对于茶更是多么的重要。杨淑莲偶然机会遇到了她的先生刘小祥,因心怀同一个民族梦,创建了“唐人祥”这个品牌。万贯家财,不如一技在身;凡事由其自然,遇事处之泰然。杨淑莲把之前所有的成就“放下”,让自己“归零”。怀揣着相同的信念,夫妻二人就这样白手起家,一路走来坎坎坷坷历经许多,2009年开始,两人决定从此不论别人建议经营什么项目,都要坚定自己的传承茶文化的目标,可以吸取精华,但不能按外行人的思路去做自己的事业;伴随着茶产业的腾飞和发展,“唐人祥”的销售额也呈几何式的增长,已成为茶业界茶叶、瓷器、丝绸领域颇具知名度的文化品牌。
在她看来茶叶就像是自己的血液和命脉,她把爱好当作事业,所以对茶的品质要求也非常高。每年在加工茶叶的季节,她都会趴在茶农那里,跟当地思维开窍的茶农师傅们一起,体验采茶和加工茶叶的全过程,同时也会咨询师傅,为什么这泡茶出来是不同的感觉。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对茶的思维也会变得不同。她把这些年积累下来的茶知识,付诸在她的公益讲堂中。
真正想要了解茶,做一名爱茶者,最基本的是要知道茶的分类——白茶、黄茶、红茶、绿茶、青茶、黑茶、再加工茶。把茶叶分类弄明白后,要了解茶的特性在哪里。茶也分寒性与热性,只有分清,才能对自己的身体负责。体寒的人喝绿茶就不合适,血热的人喝大红袍就更受不了,火攻力太猛。做好定位再选茶,把茶的本质了解清楚,还要知道每款茶的原产地在哪里,每款茶是在哪个季节采摘,每款茶最大的特点为何,加工工艺怎么样,营养成分含量有多高……人们对喝茶感觉到享受,是需要在了解它的来源后才会享受一片树叶的神奇功效。
茶,是人类面对自然的态度,也是面对内心的态度,茶文化里也蕴含着生活中的智慧。
一个茶杯,每天都是端起和放下,这个“端”和“放”的动作,是把事情端起来,碰到问题自己能扛住,遇到任何事不慌不忙,不急不躁,最后在该放下的时候也能坦然放下。
器为茶之父,水为茶之母。女人如水,女人如果能在生活中足够温婉柔情,那么生活也定会像茶水一样沁人心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