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谈天论地话人类,借古喻今写春秋”,对联所描述的是“天地人类”“古今春秋”,也即我们所讲的历史。历史的内容包罗万象,错综复杂,简单的说它可分为自然史和社会史两大块。自然史的内容小到一草一木、微观世界,大到太空、宇宙。可以说,宇宙有多少年,历史也就有多长!虽然人类社会历史才区区几千年的历史,但其内容却是相当丰富的。可见,历史学科其内容之广泛,难度之大非同一般。因此,学好历史不仅需要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先进的政治观点、广博的地理视野,还应具备以下科学的方法和技巧。
第一,浓厚的兴趣是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人觉得历史很难,学习很苦,从而把学习历史看作一件苦役,那么他只会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不是积极主动地学习。其实,历史本身就是很有意思的东西,试想漫漫历史长河中的灿烂文明、古今中外的英雄传说、轰轰烈烈的历史事件······这本身都让人产生无限遐想。因此对待历史学习应培养和保持浓厚的兴趣,进而树立自己是学习的主体的学习观念。
第二,记忆是基础。学习过程包含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既包括智力因素也包括非智力因素,而记忆是参与学习过程的这些诸多因素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它的作用,就是知识的保持。如果边学边忘,人就会一无所获,永远处于初生时的状态。法国着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那么,怎样准确而牢固的记下浩如烟海的历史知识呢:一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学生首先应当学会理解事物,然后再去记忆他们。”“只有彻底地懂得,并且记忆了的东西,才能看做心理的财产。”高中历史对学生理性思维要求很强,这就要求我们更多的去理解和思考,那么我们怎样去理解记忆:了解大意、局部分析、寻找关键、融会贯通、实践运用。在我们对历史知识进行理解时,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分析和综合的方法,以促进理解,提高记忆的效能。二是运用奇特联想速效记忆法。如《天津条约》的内容可记作“公、开、行、贿”;再如,1421年明成祖朱棣把都城由南京迁到北京,虽然把政治中心进行了迁移,但仍然是朱家的天下,所以只不过是“意思而已”(1421),很容易记下这次迁都的时间了。三是用归纳法记忆。如记忆中国近代历史前期的五件大事,可归纳为“五四三二一”来记忆:五次重大战争、四个主要不平等条约、三次革命高潮、两个阶级产生、一次失败的变法。四是对比记忆法。如运用资源配置的两种主要方式,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来比较苏俄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的区别。以是否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来比较凯恩斯主义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新自由主义(货币学派与供给学派)这两种经济思想之间的区别。五是强迫记忆法。通过强烈刺激记忆神经和提高大脑细胞的兴奋程度来提高记忆效率。这在心理学中叫做“蔡戈尼效应”。根据这一原理,为提高记忆牢度,在学习上可采取自问自答、相互提问、与人辩论、多做习题、模拟考试等方式来强化记忆。
第三,思是核心。我国历史上的大教育家孔子曾讲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这里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在高中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思就是探究历史问题,得出科学的历史结论。新课改下,高中历史内容相当丰富,知识点庞杂,知识面广,具有理性思维的历史结论很多,而且,现行新教材虽然具有众多优点,但也不能说是完美无缺,知识内容的条理性、内在规律往往散见于看似杂乱的叙述中,因此,这就要求高中学生更要善于运用理性思维去探究历史问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设置探究性问题,可把部分与个别的历史现象通过相互依存的关系加以总结,明确事物发展的原因和规律,构成对事物立体式认识,就能在看似平易中屡见奇特,杂乱中理出头绪,难题中找出答案,取得探求未知,获得成功的高效学习。
第四,听讲是关键。课上听讲是你一天学习的主要内容。经过预习后,就会盼望着老师上课时解决自己遗留的没看懂的问题。上课时就会通过老师的指点、讲解、诱导,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边听边记笔记,使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进入更高的境界,而不再满足于对知识的表面理解。课上除了听懂了,明白了,还要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把思路理清;同时要注意听好老师提出的要求。如本节课的内容是否需要拓展?是否需要与其他同类事件进行比较?比如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除了学会了背景、原因、过程、影响外,还应与第一次鸦片战争进行比较,思考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通过听讲明白了,理解了,就不至于死记硬背了。为此,我们在上课时要专心听讲必须做到:上课铃响后,尽快进入学习状态、记好笔记、要特别注意每一节课的头尾两部分、注意听老师的方法,总结规律,深化认识、当堂内容当堂掌握等。
第五,巩固落实是保障。知识的巩固落实,其目的是要让学过的知识在头脑中保持持久的记忆,可以说它是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此我们要做到:课后常复习,具体的方法是:尝试回忆、看课本、整理笔记、看参考书、做课后练习、进行阶段复习等。
总之,聪明的学生,则在学习知识、发展自己各种能力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并摸索适合本人特点的学习方法。注意在勤奋的前提下,进一步从科学的学习方法中去挤时间,这样不但可以减轻自己的学习负担,而且可以提高学习质量。应当懂得“并非勤奋者都能获取科学的明珠,这里还有一个方法问题”。实践证明,科学的学习方法将使自己的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越学越聪明,带来的是高效益;而拙劣的学习方法,将阻塞才能的发挥,越学越死,带来的是低效率。因此,高中学生特别是文科学生应早重视学习方法,早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在历史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就一定会早主动、早受益、早提高、早飞跃。
第一,浓厚的兴趣是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人觉得历史很难,学习很苦,从而把学习历史看作一件苦役,那么他只会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不是积极主动地学习。其实,历史本身就是很有意思的东西,试想漫漫历史长河中的灿烂文明、古今中外的英雄传说、轰轰烈烈的历史事件······这本身都让人产生无限遐想。因此对待历史学习应培养和保持浓厚的兴趣,进而树立自己是学习的主体的学习观念。
第二,记忆是基础。学习过程包含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既包括智力因素也包括非智力因素,而记忆是参与学习过程的这些诸多因素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它的作用,就是知识的保持。如果边学边忘,人就会一无所获,永远处于初生时的状态。法国着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那么,怎样准确而牢固的记下浩如烟海的历史知识呢:一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学生首先应当学会理解事物,然后再去记忆他们。”“只有彻底地懂得,并且记忆了的东西,才能看做心理的财产。”高中历史对学生理性思维要求很强,这就要求我们更多的去理解和思考,那么我们怎样去理解记忆:了解大意、局部分析、寻找关键、融会贯通、实践运用。在我们对历史知识进行理解时,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分析和综合的方法,以促进理解,提高记忆的效能。二是运用奇特联想速效记忆法。如《天津条约》的内容可记作“公、开、行、贿”;再如,1421年明成祖朱棣把都城由南京迁到北京,虽然把政治中心进行了迁移,但仍然是朱家的天下,所以只不过是“意思而已”(1421),很容易记下这次迁都的时间了。三是用归纳法记忆。如记忆中国近代历史前期的五件大事,可归纳为“五四三二一”来记忆:五次重大战争、四个主要不平等条约、三次革命高潮、两个阶级产生、一次失败的变法。四是对比记忆法。如运用资源配置的两种主要方式,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来比较苏俄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的区别。以是否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来比较凯恩斯主义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新自由主义(货币学派与供给学派)这两种经济思想之间的区别。五是强迫记忆法。通过强烈刺激记忆神经和提高大脑细胞的兴奋程度来提高记忆效率。这在心理学中叫做“蔡戈尼效应”。根据这一原理,为提高记忆牢度,在学习上可采取自问自答、相互提问、与人辩论、多做习题、模拟考试等方式来强化记忆。
第三,思是核心。我国历史上的大教育家孔子曾讲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这里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在高中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思就是探究历史问题,得出科学的历史结论。新课改下,高中历史内容相当丰富,知识点庞杂,知识面广,具有理性思维的历史结论很多,而且,现行新教材虽然具有众多优点,但也不能说是完美无缺,知识内容的条理性、内在规律往往散见于看似杂乱的叙述中,因此,这就要求高中学生更要善于运用理性思维去探究历史问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设置探究性问题,可把部分与个别的历史现象通过相互依存的关系加以总结,明确事物发展的原因和规律,构成对事物立体式认识,就能在看似平易中屡见奇特,杂乱中理出头绪,难题中找出答案,取得探求未知,获得成功的高效学习。
第四,听讲是关键。课上听讲是你一天学习的主要内容。经过预习后,就会盼望着老师上课时解决自己遗留的没看懂的问题。上课时就会通过老师的指点、讲解、诱导,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边听边记笔记,使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进入更高的境界,而不再满足于对知识的表面理解。课上除了听懂了,明白了,还要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把思路理清;同时要注意听好老师提出的要求。如本节课的内容是否需要拓展?是否需要与其他同类事件进行比较?比如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除了学会了背景、原因、过程、影响外,还应与第一次鸦片战争进行比较,思考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通过听讲明白了,理解了,就不至于死记硬背了。为此,我们在上课时要专心听讲必须做到:上课铃响后,尽快进入学习状态、记好笔记、要特别注意每一节课的头尾两部分、注意听老师的方法,总结规律,深化认识、当堂内容当堂掌握等。
第五,巩固落实是保障。知识的巩固落实,其目的是要让学过的知识在头脑中保持持久的记忆,可以说它是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此我们要做到:课后常复习,具体的方法是:尝试回忆、看课本、整理笔记、看参考书、做课后练习、进行阶段复习等。
总之,聪明的学生,则在学习知识、发展自己各种能力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并摸索适合本人特点的学习方法。注意在勤奋的前提下,进一步从科学的学习方法中去挤时间,这样不但可以减轻自己的学习负担,而且可以提高学习质量。应当懂得“并非勤奋者都能获取科学的明珠,这里还有一个方法问题”。实践证明,科学的学习方法将使自己的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越学越聪明,带来的是高效益;而拙劣的学习方法,将阻塞才能的发挥,越学越死,带来的是低效率。因此,高中学生特别是文科学生应早重视学习方法,早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在历史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就一定会早主动、早受益、早提高、早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