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lin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新课程以人性化的理念和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走进了学生的生活。在新课程背景下,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该怎样做呢?我认为:新课程标准下,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必须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标。
  
  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材观
  
  过去教师讲课时,总认为把教材上的内容都讲授给学生就算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了,所以教师上课只是死死扣住教材,盯住教材上的知识不放,对于教材外的其他知识都不在意。新教材观认为,教材只是传递知识信息的载体、范例、题例,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工具,是调动学生思维活动和学习能力的一种手段。学习教材的目的不在于仅仅掌握知识,而在于通过对教材中概念、原理、事实、教学背景的认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正确的思想意识和健康的情感。例如:我在教学《共筑师生情感桥梁》这一内容时,我以教材为本,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材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明确沟通是一切交往的前提。交往是一门艺术,沟通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方法,让学生感悟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并处理问题其结果不一样,讨论不同情景下师生交往的策略,从而使学生明白和老师沟通的有效方法和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发展学生正确的思想意识,增进师生情感。
  教材不是包含了所有的教学资源,它只是教学资源的一部分。新教材观认为,教师要想达到教学目标,在用好教材的同时还必须积极利用和开发其他课程资源。教师设计教学方案时,要充分利用社会生活中和学生生活中的教学资源,把教学和学生生活、社会生活、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活动、国际信息紧密联系在一起。学生也只有在实践中,对知识、规范、道德和情感的理解才能深刻,才会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例如:我在教学《我知我师,我爱我师》这一内容时,由于教材上的内容有限,为了让学生真正了解自己的老师,了解老师的工作特点和老师在他们成长中的作用,课前让学生收集歌颂老师的歌曲、诗歌、散文、名人名言等,采访自己最尊敬的老师,了解老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在课堂上进行交流,结合课文内容,更深刻地了解自己的老师,了解老师工作的特点――教书育人,明确老师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他们为什么要尊敬教师,为什么要爱老师。进而引导学生探究自己心目中的好老师应该是什么样的,进而引导他们理解要快乐地学习、更快地进步,就必须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二、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师观
  
  教师如何认识学生、对待学生是个学生观问题。新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有思想头脑、有主动积极性、有潜在创造力的主体,学生学习好不好,有无学习积极性,主要的原因是学生自己。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知识的探索者,求助者、是老师的朋友。教师在教学时要尊重和爱护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地去探索客观世界,自觉地认识自我。支持和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中来,为学生创造一个发挥他们潜能和素质的环境。只有学生的生命活力被焕发起来,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他们各方面的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样学生才能学得轻松愉快,老师也才能教得舒心开怀。例如,我在教学《开放的胸怀》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明白开放的胸怀意味着什么,导入亲课后,先让学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再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对教材情境材料中设置的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寻找答案,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相互补充,很快找到了答案,而且印象深刻。
  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在为人师之时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教师工作的地位和任务。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讲解传授教科书的内容,教师不是处在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而是处于教学活动的主导地位,教师的作用不是“灌”而是“导”,教师在教学上主要起引导、指导、疏导的作用,在教学管理上主要起组织的作用。教师的任务,不单是教知识,更主要的任务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勇于实践、敢于探索创新的意志品质,帮助学生形成民主、科学的办事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良好的生存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任务是,根据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努力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和条件,体察学生的心理,灵活多样地设计教学活动,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启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让学生愉快、生动、积极主动地学习,健康成长。因此,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学生的朋友。
  
  三、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课程资源
  
  以教材为本,用好教科书是新课标对思想品德教师最基本的要求。读好课本用好课本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教师应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教材为师生的教与学服务。但新教材所提供的资源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为了使学生获取相关知识,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籍、网上查阅、调查访问等方式来丰富书本知识。例如:我在教学《世界文化之旅》这一内容时,引导学生通过课外书籍和网上查阅不同国家和民族的节日及所表达的文化内涵,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不同文化的标志和代表人物,来丰富课本知识,开阔学生视野。新课程必须走进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的成长、未来的发展和对人生的积极影响,给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思想品德课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生活化。生活是一本“无字书”,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积极关注社会生活。例如,定期组织学生去参观烈士陵园,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社会调查,并鼓励他们根据调查结果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针对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辨论;举行重大节日的纪念活动等。让学生从生活中、实践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感悟人生的真谛,找到做人的尊严和生命的支撑点。中学各学科之间是融会贯通的,《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学科间的交叉,教师要注意学科间的综合,拓展教材。因此教师在思品课的课堂教学中应将各学科相关知识综合起来讲解。在这种综合教育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激发学生通过各学科知识来理解思品教材的知识点。例如:我在教学《世界文化之旅》这一内容时,和历史、地理、当前的世界发展趋势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不同途径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明白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是通过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表现出来的,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不同文化,有着各自的标志和代表人物,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呈现出多元和谐的发展局面,进而明确对待文化差异应该怎样做。除此之外,教师要充分利用光盘、教育软件、多媒体设备、自然和人文景观、人力资源等,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利用课程资源。
  
  四、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现代教学观念认为,只是强调教师的主导价值,学生的主体价值和在学习中的作用就容易被忽视和否认。教学不单是智育过程,教学除完成智育外,还承担着思想的提高、品德的完善、能力的形成和体力的增强,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全面落实教学目标;教学不但是个认识的过程,也是个实践的过程,学生在教学实践中不但会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而且能更新旧知识,领悟新知识,所以教师要扩大教学空间,重视教学实践活动,要引导学生多参与教学活动;教学不但是继承前人知识、经验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在学习原有知识和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也会发挥自己的智慧,发现新的知识、产生新的认识和积累新的经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的创新精神,课堂上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发现问题、认识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潜质得到极大地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单是故有知识的传授者,教学活动也不单是认知活动,教学过程是教师实践和创新的极好机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总结教学经验,在搞好教学的同时也要积极参加教学科研活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深化教学理念;教学不是教师单纯地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教学是师生交往沟通的过程,没有师生相互沟通,真正的教学就没有发生。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师更要及早改变传统的教学观,用现代教学观指导教学,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高认识,培养道德情感和人生观、价值观,实现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三维目标。例如:我在教学《难报三春晖》这一内容时,导入课题后,利用教材中的情景材料,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使学生在探究中明白为什么要孝敬父母,怎样孝敬父母,知道孝亲敬长是我们的天职,是道德和法律义务,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不仅要受到舆论的谴责,还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进而明确孝敬和古代愚孝的区别。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要实现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的转变,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境界,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学生观、教师观、教法观,更需要善于发现和利用课程资源。其中,以教材为本,用好教科书是基础,善于发现和利用课程资源是核心,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观、教法观是关键。
  (作者单位:443306湖北省宜都市聂河中学)
其他文献
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系统工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如果离开了课堂教学,离开了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课程改革只能是一句空话。如果课堂的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不转变,课程改革也将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    一、数学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特点    1、新课程切实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是新颁布的课程标准的第
期刊
今天,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对多种人才的需求,迫使我们冲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模式,以全新的教育理念迎接21世纪的挑战。由此,国家确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的素质教育目标,积极全面地推进素质教育。政治课被改为思想品德课,对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那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体现和把握德育教育,全面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这一原则呢?现根据当前的社会形势及教学方针
期刊
【摘要】在实践新课程理念,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过程中,关键是要处理好自主与引导、合作与独立、探究与接受这三对辩证关系。  【关键词】课程改革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自主与引导 独立与合作 探究与接受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任务,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逐步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积极倡导自
期刊
网络在今天已深入中国的每一个角落,随着这一信息时代的到来,靠嘴巴讲、辅之以图表的教学手段已明显地落伍了。网络时代为我们每个教师展现了一片新天地,提供了一个大舞台,因此每个教师应紧紧地抓住这一机遇。那么,网络时代的到来究竟给历史教学带来哪些机遇呢?具体表现为:    一、历史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上的资源大大丰富和提高自己    要教好学生,首先要不断丰富自己,提高自己,但很多时候好的书借不到。买不起,好
期刊
学校是教育领域中的基本组织结构单位,是促进学校成员共同学习和成长的组织。开展校本研修,就是以终身学习思想为指导,通过实践和反思、对话和合作,将学校建设成为实践型的学习共同体,为教师的成长、发展构建起新型的学习文化,谋求教师专业的发展。  “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教师这一特殊的重要的职业群体应当首先形成优秀的学习型组织,成为学习型社会的示范者。“教
期刊
提高教师素质重在师德建设,师德建设是教育的基础。今日教育的目标是“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这也应当成为师德建设的“终极标准”。师德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应遵循的一种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师德高尚的教师应体现出对学生的“爱”,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师德崇高的教师应具备先进的教育观,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方法和技能;师德高尚的教师应体现出高尚的情操,以自己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人格魅力去感召下一代
期刊
中考具有两个功能:一是考察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是否达到初中毕业水平,是对九年义务教育质量的评估;二是为高一级学校输送选拔有学习潜能和特长的新生。因此,中考已成为学校、家长、社会关注的焦点。作为教师,如何让每位初三学生抓住总复习这个机遇,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能,认真研究中考命题趋向,探讨制定最佳复习策略是值得研讨的课题。    一、中考物理试题特点及命题趋向    1、中考物理试题特点  纵观全国各地及
期刊
【摘要】本文认为,良好的教师素质是指导学生实施自主探究学习的有力保障。作为创新型的教师应更新教育观念,加强道德修养,拓宽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水平,保持身心健康,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推动自主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小学 科学课程 自主探究  民族的振兴在教育,教育的希望在教师。21世纪是以信息社会、知识经济为特征的新时代,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自主探究学习是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重认知、轻情感的教学现状,提出了英语课程实施中运用情感教学的五条措施,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积极和健康的情感态度。  【关键词】情感 情感教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把培养学生的情感列入课程教学目标,并渗透到教学实践中。所谓情感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情感因素,充分利用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完善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从而使学生
期刊
新课改、新课标、新教材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思想,与之相适应,产生了许多新的学习模式,特别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那么,在这种新的学习模式中,教师应该扮演什么角色?笔者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学习者    研究性学习对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昔日的权威和垄断地位受到了巨大冲击,对教师的教学观念、专业知识、能力构成甚至艺术修养
期刊